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例(3篇)
来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
一、品味语言,提炼观点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Ⅰ作文试题
单从材料语言方面看,商人和老切割师各说了一句话。商人的话语中揭示了钻石切割的两种可能:一是切割成功,钻石增值;二是切割失败,损失巨大。商人的话并不是本材料的重点,只是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告诉我们:切割钻石存在风险。在众切割师不敢动手的情况下,老切割师与众不同,他周密设计,亲自指导,一举成功,老切割师的一番话要仔细品味――“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传达了这样一些内涵:第一,面对风险,不能退缩;第二,成功需要具备诸多条件,如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第三,“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则是从做事的心态方面阐述的,只有不计得失,不虑成败,才能游刃有余。学生要由老切割师的一句“切割心得”放大到人生万事,谈勇气、写心态都是好的立意。
二、分析行为,提炼观点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试题
材料中主体对象有探险队和蝴蝶,我们可以从两者行为角度分析。第一,探险队的行为。第二,蝴蝶的行为。
三、探究结果,提炼观点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试题
慈善是一种美德,富翁对三家的施善行为,却有截然不同的三种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去分析原因;三个家庭不同的选择,是怎样一种心态,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都能提炼出新颖的立意。第一个家庭面对捐助是感激、高兴,认为捐助是富人应该做的,是无偿的,容易助长依赖、不自重心理;第二个家庭犹豫接受,声明偿还,体现较强经济意识,能够知恩图报;第三个家庭谢谢好意,拒绝接受,注重尊严,有骨气,有自强意识甚至对富人不信任。综合起来看,同一行为,结果为何不一样,我们可以试问:施善方式是否妥当,能不能既帮助到别人又考虑到受捐者的心理,施善是否应该仅仅停留在金钱、物质方面,有没有一种精神关怀或能让穷人学到技术走上富裕的方法,如何处好富人与穷人的关系,穷人不再有仇富心理而是与富人和谐相处等。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篇2
题型探微:
命题作文按其字数多少,有单字、双字、短语、句子等四种情况。单字如“读”、“路”等,写作范围明确,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双字如“习惯”、“幸福”等,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也很关键;短语如“一件小事”、“我学会了关心别人”等,由于其有一定的修饰补充成分,所以它的题旨相对比较明朗;句子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修饰成分较多,限制较死,要细心梳理其结构,方可领会题目规定的要求。
审题思路点拨:
单字题作文,要注意这个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写作时,只要写其中的一个意义就够了,只需抓住一点,不必全面思考,这叫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读”,可写它的本意“读书”,也可写它的比喻意“读人生”、“读社会”等,文章要写得具体而不空泛。
双字题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如写“变化”,有位同学就在“变化”的前面补足一个新因素“奶奶的”,这样题旨就明白多了。然后他就选取“奶奶的变化”这个角度,写奶奶从看不惯年轻人跳迪斯科到上街加入老年秧歌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遇到短语题,审题时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是否需要增补其他成分。特别是记叙性文题因其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事、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很难把文章写具体,因此要适当增补成分。对动宾式短语,要补上主语,如“看电影”,可补“我”等;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式短语,需补上谓语,如“邻居家的小男孩”,可补“真淘气”等;如果是修饰性的偏正式短语,多数情况下既要增补主语,又要增补谓语,如“幸福的家”可补成“她有一个幸福的家”。
结构较复杂的长句,由于其修饰成分较多,审题时须注意逐字辨析。例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女同学”点明记叙的对象,“一个”点明数量,“最近”限定时间范围,“我班”提供了空间范围;题目中的“了”字,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表示这个“同学”已经来到我班,而不是尚未来到我班或将要来到我班,倘若把“了”字改换成“的”字,题目的语法结构就发生了变化,文章侧重的内容就完全不一样了。
二、半命题作文
题型探微: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即把选材、立意的更多空间留给了作者。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____的滋味”;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如“我不依恋____”,文题前有温馨的提示――“因为不坚持,天空中的云才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依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流不息”。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命前半题,如“给我一个____”;命后半题,如“____的瞬间”;命中间部分,如“____真____”;命首尾部分,如“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
审题思路点拨: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轻率从事。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以及前后的提示和要求,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来补充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二是选词补题要力避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应打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要求异求新,要避俗求新,要避生求新,这样你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三是选词切忌大而空,没有实实在在的“着落点”,比如写“感悟”,如果选择“大自然”、“人生”这一类词语,写起来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透写具体,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三、材料作文
题型探微: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命题者给出一则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要求作文。中考与高考材料作文有所不同,高考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命题进行写作,而中考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或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命意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而材料又有记叙性材料、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之分。
审题思路点拨:
这里重点谈谈“命意作文”的审题思路。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图画式材料有深刻的寓意),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所以材料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以审题就变为了审材料。
那么怎样审材料呢?首先,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其次,要找准突破口,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审材料的突破口,关键词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果是图画式材料,因为它没有点题句,也没有提示语,这就要看清楚这幅漫画夸张了什么、变形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然后从中悟出图画的寓意,若是几幅图画,这就要根据图画内容前后的关系来把握其寓意了。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求准,就是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不可脱离材料;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发人之所未发,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新”字上下功夫。
四、话题作文
题型探微: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特点,一般不限文体。话题作文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话题作文的主题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提示语”在材料语和话题之间,对材料内容进行诠释或引发,暗示考生要注意的某些问题,以减小考生审题上的难度。“话题”对写作范围进行限制。“要求”往往对写作作出一定的限制。话题作文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内容的宽泛性,二是文体的多样性,三是写法的灵活性。
审题思路点拨:
话题作文一般不设置审题障碍,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但是,淡化审题并不是不需要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分四步走:
一审“话题”。首先要吃准“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对理解题意有重要作用的字词,这些关键字词是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例如“我与空间”这个话题,要注意“我”、“与”这两个字眼,否则,就有可能把话题变成“我的空间”、“我们与空间”等。
二审“材料”。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表明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命题意图的体现,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
一、审题的基本能力。审题是作文关键的一步,要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的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等。
1.命题作文审题法。对于命题作文,要针对题目中词的含义进行辨析、揣摩,分析命题结构,抓住关键词语。
抓住重点法。如《童年趣事》,有“童年”、“趣”、“事”三层意思,抓住“趣”这个重点,就完成了审题的任务。
虚拟互换法。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采用实题虚作的办法。领会“翅膀”的象征和喻义,小题大做,确立为了理想和未来,如何积极向上和奋斗的主题。
添加因素法。有的题目带有一定的迷惑性,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意就会显露出来,化难为易,也能较快完成审题任务。如《烦心事》就可以审为《我的烦心事》、《父亲的烦心事》、《老师的烦心事》等。
2.半命题作文审题法。半命题作文对学生在立意选材方面的限制比较少,给了学生更多自,更广阔的空间。但补题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如果补题陈旧或题不对文,甚至有毛病,无疑会影响文章的评定成绩,补题的具体方法有(1)反向思维法。如《我渴望苦难》;(2)去俗取新法。如《孔子,谢谢你》;(3)比喻象征法。如《我拥有阳光》。
3.给材料和话题作文的拟题需紧扣材料的中心,或抓住话题的提示语进行审题,可以引用诗歌词句,运用常见修辞,套用符号公式,化用名著标题,借用流行熟语等自拟题目。
二、立意的基本能力。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叫中心。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文章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立意能力时,要正确处理好中心、内容、思想感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达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要求。具体方法有:
1.以小见大突出中心法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或问题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不能忘了整体全局,要从这个典型的局部侧面开掘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含义,引申出含义深广的主旨。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种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2.正向立意法
即着重从肯定、赞成、歌颂、赞美的角度立意,讴歌真、善、美,谱写时代的主旋律。正向立意要力避人云亦云,力求深刻独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3.逆向立意法
迎着人们的习惯思维或既有的思维定式,从反方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也能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新颖。如我们一般习惯于把“梨花”比作“白雪”,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过来把“白雪”比作了“梨花”。
4.多角度立意法
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找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佳,最新的角度立意。多角度立意,关键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材料,找准材料从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属性,去粗取精,去浅求深,从而“立”出独特的新“意”来。此外,还有横向立意,纵向立意,辨证立意,都可创造出不同的新“意”来。
三、选材的基本能力。
选材的标准贵在一个“严”字:要选真实而熟悉的材料。真实的材料,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熟悉的材料,写起来才顺手。要选围绕真心、突出中心的材料。要选典型、新颖、有意义、积极上进、生动有趣的材料。
选材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是:全面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题目的关键部分;掌握题目要求的范围。
四、修改的基本能力。
1.审题意。学生作文写完后,回过头来再读习作要求,明确写作目标,自己的选材是否符合题意,本次习作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这一步必须做。
2.反复诵读习作。通读自己的习作,按最基本的方法修改,改时,看看各段是否符合题意,与要表达的中心是否紧密相连,不符合者删去或修改。
3.整体感悟习作。完成两个要求:1.写作顺序是否清楚;2.内容是否具体。
总之,培养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只要我们立足于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积极面对农村中学生基础差、素质不高、学习条件较落后等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农村中学生的自然人文环境优势,坚持不懈,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范例(3篇)
- 阅0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范文篇1[关键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策目前,国际上的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与经济竞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离开科技发展,任何国家和地区的.....

医学检验的就业前景范例(3篇)
- 阅0医学检验的就业前景范文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的药学专业事.....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