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例(3篇)

来源: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篇1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意义;概况;策略

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数学活动。通过主题探究性的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进行优化,使这种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一、开展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研究的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而通过运用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这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通过具体的数学实例探究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水平。

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概况

1.主题的确定

探究主题的确定,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并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所设定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所设定的。

2.主题探究的种类

在开展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主题探究的分类,在实际的探究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类型,选取最优的主题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学习多方面的数学知识,通常包括代数、几何、图形、概率等。所以在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数学知识的类型。

初中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类型通常可以划分为基于演绎推理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数学实验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社会调查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文献研究的主题探究模式四种类型。

三、提高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性,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主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主题探究活动。

在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中,还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研究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问题的深度和难度以及其探究价值。

例如:在初中几何“圆”的学习中,为了验证不在一条直线上能有几个圆,可以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2.重视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因为探究性学习需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可使学生各自负责探究活动中的不同项目,共同完成探究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主确立探究活动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探究活动。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买东西,因此,可以组织学生为班级的圣诞晚会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采购,有专门买饮料的、买装饰物品的。先让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购买方案,然后挑选出最优的方案,组织学生实施。通过这种小组间的合作,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

3.选择合适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方法

在进行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的类别不同,所以要想取得最优质的探究效果,必须在教学中重视选取合适的主题探究模式类型。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通过主题探究性方法进行学习,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探究模式类型的使用方法。比如:在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公理或是定理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这些是已知的知识,所以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基于演绎推理的探究模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以“勾股定理”为主题的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校园的旗杆进行测量,来对这一定理进行探究性的验证。所以在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数学知识不同的主题,选取适当的探究方法,从而完成探究的目的。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原有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数学主题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同时,通过这种数学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顺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探究性教学[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3).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

1课堂谁做主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由学生主宰.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探究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同学习、同研讨、同提高.

2极端的认识探究

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探究获得.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是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探究.

2.1面面俱到的探究

将已知或未知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追求这种面面俱到的探究的原因在于主观上追求探究的形式,而不考虑客观实际的需要、内容是否适合以及探究是否有意义.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仓促,虎头蛇尾,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课堂效率低下.所以在当下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节节课探究和事事探究.到底如何把握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讲授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不应厚此薄彼,而是取长补短.

2.2任由学生自由探究的探究

探究学习主要是学生的探究,但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去探究,只能是一种盲目的低效的探究行为.学生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许多探究离不开合作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也是合作和讨论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方法的指导.探究性教学决不是课堂上的混乱无序,

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2.3实验探究就是探究教学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在学习或实践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探究学习并不局限于实践活动,物理的探究教学也不局限于实验探究,更不等同于实验探究.

3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与实质

把传统教学中教师说的话通过学生来代言,这是实质上的探究吗?认为探究性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去收集资料最后在课上进行成果汇报展示的.有的教师在乎的是成果汇报展示时的热热闹闹,而不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的指导,只顾及教学的形式表现而不关注师生间、生生间的真实互动和思维碰撞.学生貌似“动”了起来,可实际是怎么“动”的却不管.科学探究真正强调的是“动脑”,学生的“动手动嘴”其实都是为了更积极地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并将实验、观察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机地组织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加以点拨、引导、评价,同时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达到三维目标.探究性学习活动决不应单纯地追求形式,更重要的是体现实质.

4过程与结果谁更重要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失误;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融入了生活活水,充满了灵动性、研究性,处处可见探究的氛围。应该说,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表现,更是语文教学本身的一大进步;因为学习者积极参与、认真探究了,甚至相当一本分知识已经内化为学习者的可再生性知识或者历练为一种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一些与新课程改革并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是对新课程的误解,甚至是对新课程的扭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性学习的泛化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任意安排或者不科学安排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应该识记的知识却要合作探究,应该理解的知识却要合作探究,应该运用的内容却要合作探究……随意安排探究性学习而不顾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性。

2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化很多老师,在各种规模的公开课、比武课、示范课上,不是依据学习内容而确定学习方式,而是应用学习方式而进行学习,过程程式化以及操作机械化是其主要表现。这样的课上下来,表面上看很是活泼,教学方法也可谓灵动,可就是没能让学习者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

3探究性学习的肤浅化根据所学,特别是具体的学情,进行科学探究是必要的,但是,在探究过程中,由于组织教学能力差,或者组织不科学,或者组织不精心,或者宏观调控课堂能力差,或者缺乏具体的指导能力,所谓的探究实际上形同虚设,或者是摆花架子,或者干脆成了作秀。这样的探究,往往是学习者刚刚进入角色还没有收获什么就被教师武断地暂停,要么探讨的兴趣正浓就被老师拦腰斩断。总之,非常有价值的探究内容最终由于组织者的不精心而搁浅。

4探究性学习的专制化有这样一种课堂:根据学习过程所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随机地组织、安排探究性学习环节,但是,由于这已经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所以教师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为形式而虚设探究,要么虽然安排探究但最终还是教师专制性地点拨。总之,因为教师没有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所以整个探究活动不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观”而是凸显“教师主体观”。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强因而淹没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

5探究性学习的前卫化这主要体现在探究内容的选择上,所选择的内容要么严重脱离具体学情,要么脱离文本,要么脱离学习者的相关或类似经验。为形式而探究,超前安排探究,是探究性学习前卫化的具体表现。

那么,到底怎样科学理解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到底探究什么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就是说,探究性学习是时展对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是与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进行的,目的是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探究兴趣,终极目的是“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因此,安排探究性学习内容时应该认真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探究体现具体学情的内容。这里的具体学情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相关或者相似经验、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并积极调动这些因素来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

2.探究充分体现文本的内容。任何探究活动,如果偏离或者脱离文本,无论探究得多么深刻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高效的探究。因为文本才是激发学习者主动联系社会现实、主动调动生活经验、主动迁移所学的触媒;任何探究本身都是对所学的检验或者进一步的应用。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认真研究文本,特别是结合现实生活、科技发展而进行的深层次研究是确定探究性学习内容的基本前提。那种偏离或者脱离文本的探究,除了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热情、锻炼表达能力、培养合作能力之外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不仅如此,长此以往,我们还会把学习者引领到一个伪科学领域去。

3.探究能够培养并活化思维的内容。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并不是说就不能进行探究,但所学既然需要“识记”“理解”,那就说明它已经是定论了,因而无需也不能去探究。倒是如何识记,如何理解,即关于学习的方法问题值得去探究。如果安排了探究,又有利于“识记”与“理解”,就可以安排探究;否则,倒不如扎扎实实地安排学习者进行“识记”与“理解”。此外,来源于文本的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特别是能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其联想与想像能力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首选内容。因为这样的内容既是对所学的巩固又是对所学的进一步应用,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成就感;因为这样的内容才能使学习者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不断生成科学探究能力。

4.探究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如果从知识的角度看,很多语文学习内容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尤其是那些可再生性知识;但是,如果探究这样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充分激发学习者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呢。如果探究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而只是培养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我们以为这样的探究还是少一些的好。相反,那些迅速激发学习者联系现实并主动迁移所学热情的又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问题应该是探究性学习必须考虑的。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计算机课程改革范例(3篇)

    - 阅0

    计算机课程改革范文篇1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独立学院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0-0019-031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独立学院的目标是.....

    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例(3篇)

    - 阅0

    城市污水处理设计规范范文关键词:技术状况定量分析对策剖析废水处理是防治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废水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本文以.....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