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与思维训练范例(3篇)
来源:
逻辑学基础与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育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3-018-01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进行分类、对定理进行证明、对公式法则进行推导等过程中具需应用到逻辑推理思维。由此可见,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不仅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数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才可对事物进行正确、合理的比较、观察、分析、判断等一系列的活动。数学逻辑思维是人类理性精神产生的主要动力源泉,是人们理性认知世界的根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其不仅关系到人们学习、工作的成效,更与人们事业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二、在数学教育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中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通过数学教育,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可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一)在课程编制上注重知识与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在数学课程上,目前的编制体系均以知识的编写为主要内容,能力训练占较小比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课时都会有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要求,但能力训练要求往往是多个课时才有一个。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逻辑思维理论培养较多,而实际训练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实际逻辑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课程编制上,应该对知识与能力训练的编写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安排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教学的分配。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需将能力训练教学付诸实践。教学需正确认识和区分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以能力完成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重视设置和进行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不断训练以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记忆及表达的训练
在数学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包含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推理证明、逻辑思维、归纳猜想、创新意识等多种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涉及到口头与书面两种表达方式。数学是一个具有严谨性的符号体系和科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跟进行语言学科教学一样,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只有进行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表述、思维理解、思维活动等能力得到全方位地训练并逐步形成和完善。在数学教育中,“听”指的是听懂教师的数学语言;“说”指的是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读”指的是根据自身知识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自学;“写”指的是应用数学符号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思考结果;“译”指的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数学运算和表达。
(三)注重用规范的计算和证明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证明的实质就是应用已知定理、公理,根据一定的证明方式来完成对新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行判断的过程。数学中常用的逻辑证明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等。分析法指的是的以命题的结论作为出发点进行追溯,使命题的结论成为充分条件的一种逻辑推理。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综合法指的是以命题的已知条件和真实结论作为出发点,进行相应推理演算,最总将命题为真的条件导出的一种推理方法,是由因到果的证明方法。归纳法指的是以个已知几种为出发点,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证明,进而证明一般命题也可成立的证明方法。在数学教育中,多数教师认为只有几何证明才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其实,数学基本证明与运算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性素材。因为所谓推理进行的过程均需以相应的公式或法则为前提条件。如果在数学教育中,学生仅掌握不需思考的运算,那么其逻辑思维能力便很难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数学教育中,须注重用规范的计算和证明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运算和证明,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形成。
(四)注重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疑惑是思维展开的根本原因,有问题的存在,才会产生思考的理由,进而才会出现解决问题的思考目标。进行解决问题思考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须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例如,提出椭圆方程为什么叫方程,其与二元一次方程中方程的概念有何区别?如何可以画出一个任意锐角三角形?加法和乘法存在怎样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却能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本质及规律性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语
中学阶段是人类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和形成的关键阶段,数学教育是培养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须高度重视对学习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正确形成和提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逻辑学基础与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公安法律文书;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9-0040-02
作者简介:章锦(1962-),女,湖北通山人,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从事文书写作、逻辑学研究。
一、逻辑思维训练的作用
多年来,笔者在公安法律文书教学中始终关注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不断对教学模式,训练方法进行改革,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虽然较好地掌握了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知识、规范和技巧,在写作中仍难免出现用词不准、语义不明、条理不清、表达不畅,说理不充分等问题。笔者经进一步研究认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事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存在发展规律的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识别信息,处理信息,并据此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包括识别、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支持、反驳、评价等能力。公安法律文书是在公安实践中办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时所使用的文书。公安工作中办理案件的过程,就是收集证据材料,分析证据材料,综合归纳,根据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得出处理意见的过程,公安法律文书是对这一过程的科学再现。公安法律文书写作始终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规律,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严密,才能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做到事实清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表达通畅、说理充分,写出高质量的法律文书。因此,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逻辑思维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在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各个方面,都是逻辑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写作过程的不同环节,训练学生的逻辑技能。
(一)训练概括主旨的逻辑技能
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是指文书表达出来的看法、主张、结论、请求事项、呈请事项等等。例如:刑事法律文书中诉讼类文书的主旨是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等;呈请类文书的主旨是有无犯罪事实,是否立案、立为什么性质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应该采取什么强制措施等等。公安法律文书主旨的要求是正确、鲜明。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錯误是定性不准,主旨不明。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案件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真正把握案件事实的本质。对于呈请类文书,如立案阶段的文书,因为初步获得的材料往往是鱼目混珠、零散杂乱、真假相间的,需要识别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真实的;分清有无犯罪事实,有什么犯罪事实,进而预判案件性质,在此基础上呈请批准立案;对于诉讼类文书,如提请批准逮捕书、起诉意见书等,则要分清有罪无罪,此罪彼罪,做到定性准确。要训练学生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通过缜密推理和多种逻辑方法给案件定性。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案件的处理意见,形成明确的主旨。
(二)训练选择材料的逻辑技能
材料是文书的基本要素之一,公安法律文书的材料包括案件事实材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公安法律文书写作过程也就是用事实、证据证明犯罪(或无罪)的过程。所以,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在选择材料时要遵循逻辑论证的规律规则,要保持论题的同一、保证论据的真实性,充足性。要训练学生学会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围绕主旨选择材料。怎样保证选择材料的真实准确?同样需要遵守逻辑规律规则,要选择经过调查核实的、有证据证明的、相互印证的材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侦查假设当做事实材料,必须经过调查核实,取得相应的证据进行验证;材料与材料之间不能有矛盾,材料与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围绕主旨选择材料,首先是材料与主旨相切合、相一致,不能矛盾;同时,选择典型的、反映案件本质的、有证据证明的材料。这就要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分析,鉴别,找出最具证明作用的材料,剔除与证明犯罪(无罪)无关的材料,从而有力的表达文书主旨。
(三)训练安排层次结构的逻辑技能
文书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公安法律文书总体结构是固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掌握。主要问题一是笔录类文书,如现场勘验、检查、复验复查、侦查实验、搜查、辨认、提取等笔录,过程记录层次混乱,结果记录不明。二是叙述性文书在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材料的写作上,容易出现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证据列举主次不分等问题。这都是文书写作的“序”的问题。要解决写作上的“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构思上要有“序”,思维要有“序”。归根结底是要正确认识事物本身的“序”,即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有内外,数量上有多少,性质上有轻重,意义上有大小,程度上有低高,距离上有近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训练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联系和规律,并且按照从先到后,从外到内,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由主到次,由重到轻,或由因及果,由果溯因……的“序”来安排文书的层次结构,就能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如:笔录类文书在写作时可按时间的先后,空间方位的变换、采取的方法、以及取得的结果的“序”进行记录。叙述性文书对于案件事实的叙述,都要反映案件本身的情况,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罪责有轻重、责任有主次、事件有因果。首先分清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变换、罪责的轻重、前因后果,然后据此采取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或者纵横交错式结构,科学安排文书的结构。在证据的列举方面,则要训练学生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分清主次,合理排序,进行列举。
(四)训练语言运用的逻辑技巧
作为实用性文体,公安法律文书的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精炼。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用词不准,语义不明,表达不畅的问题,本质上还是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的问题。语言表达思维,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相互联系;语词表达概念,语词表达判断,句群或语段表达推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一方面是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正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没有准确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掌握明确概念、恰当判断、正确推理的能力,又要训练其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进行表达。要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的确定含义,进而选择恰当的语词来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做到用词准确;判断要恰当,就是准确反映各种不同的事物情况,然后选择恰当的语句进行表达,做到语义明确;推理要正确,就是推理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推导关系,从而做到因果明确,表达顺畅,论证严密。
三、逻辑思维训练的其他途径及保证
(一)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加强课外学习和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时间有限,效果也有限。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多说、多写,多方式、全方位进行训练。
1.多读。首先,读逻辑书。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系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方式方法和规律,要引导、鼓励学生阅读逻辑学著作,仔细体会逻辑知识在法律文书写作中的作用。其次,品读名家演讲词,辩护词。这些著作大多富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能在阅读中领悟论证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阅读主流媒体的评论性文章,这类文章语言规范,论证严谨,观点正确鲜明,贴近生活,不但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严谨的思维模式,而且在思想素质上得到提高。第四、读法律文书典范文本,通过阅读分析,找出写作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技巧。
2.多说。要“会说话”,就必须首先会思考。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多开口说话。一是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按学号顺序,每节课由2到3名学生进行演讲,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几次演讲的机会,可以最大范围的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使训练效果最大化。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就某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就促使学生在语言形式和材料选择上下功夫,既做到语言精练,又做到材料典型,论证严密。二是演讲比赛。可以是班级、年级、校级的比赛,先在班级“海选”,逐级选拔,做到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辩论活动。逻辑本是随辩论而生并在辩论中发展,辩论活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3.多写。写作训练是通用的教学训练方式,让学生多写,就是要以写促“思”,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
首先,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并且自觉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學中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表达严谨。这样既能保证逻辑思维训练的有效实施,还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只有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靖.法律文书制作精解[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逻辑学基础与思维训练范文篇3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我修过一门逻辑思维训练方面的课。最开始我以为这是本科以上才修的,后来在参观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时候才发现,美国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接受逻辑方面的训练了。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那些从小就开始接触思维训练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丰富、创造力强、智商更高,更重要的是,这些受过逻辑训练的孩子,将来接受高等教育时更容易获得良好成绩,在职场上也更容易成功。
既然这么重要,就让我们也赶紧偷师一下吧。
在美国,幼儿园是5岁开始上的,相当于中国的学前班(美国的早教叫做pre-school,幼儿园叫kindergarten)。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通常是在5岁左右开始萌芽,所以美国的大人也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对孩子进行逻辑能力训练。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训练要点1:事无巨细,都要强调因果
“明辨因果关系”是逻辑思维的基础能力之一。比如,去公园的时候,我会告诉苏宝,因为今天天气很热,所以你现在口渴了;因为你口渴了,所以你需要喝水。苏宝还小,并不一定能完整理解这里面的因果联系,但家长只要在表达过程中注重逻辑,尽量把自己变成思维更清晰的人,就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图是一个“因果关系”讨论板,左边是“因”(因为宝宝脏了)、右边是“果”(所以妈妈给她洗了个澡),条理很清晰。大家在家时,也可以试试用这种方式,教孩子将自己的思路画出来。
训练要点2:通过提问,帮助打开思路
绘本也是训练思维一个很好的载体,故事里藏了很多基础的逻辑知识。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多向孩子提问,强化他对故事中逻辑联系的理解。
举个例子,《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艾瑞・卡尔有一本绘本叫做《爸爸,请为我摘月亮》,里面讲爸爸为女儿摘到了月亮,可是月亮太大,拿不进屋去。这时候你就可以问问孩子:月亮进不去屋里的原因是什么呢?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鼓励他用思辨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故事。等孩子有了一定逻辑思辨能力基础,还可以教他们辨认逻辑谬误。
训练要点3:事实不是观点,观点不是事实
教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问孩子、帮孩子认清:那是一个事实,还是只是观点?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呢?
事实:太阳是热的、巧克力是甜的、A是字母表的首个字母、蜘蛛有8条腿;
观点:我喜欢晒太阳、巧克力很好吃、我不喜欢背字母表、蜘蛛很可怕。
美国老师喜欢用一些这类的展示板,随时训练孩子们辨认事实与观点的区别,还会请孩子们来做报告,和小伙伴们分享他们怎么区别事实和观点,或者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咱们在家也可以照做。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课程改革的几个基本理念范例(3篇)
- 阅0课程改革的几个基本理念范文篇1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理念、学习观的变革作为新课程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应该主动地适应——树立起学习新理念。新课程中学习新理念是.....

多媒体教学的利和弊范例(3篇)
- 阅0多媒体教学的利和弊范文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高效率课堂的要求越来越高,多谋体教学应用于日常教学成为现代化教育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是一种.....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