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元宵节习俗:把花灯戴到头上
- 阅32年年闹元宵,年年看灯展。在 宋朝 ,元宵灯展绝对是全民狂欢。 以北宋京城为例,每年冬至刚到,官府和富裕之家就开始为 元宵节 的灯展做准备了:在皇宫南侧搭建舞台(以便让皇帝和臣民共同观看各路艺人的精彩表演),在御街两旁安放栏杆,在全城主要街道的十......

唐武宗灭佛简介 唐武宗灭佛怎么回事?
- 阅66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之排佛事件。世称会昌法难。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敕迎佛骨(即所谓舍利)于凤翔法门寺。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次掀起全国性的宗教狂热。是时,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

赵匡胤:靠大年初一的惊天谎言当上了皇帝
- 阅1朝代的更迭,皇帝的变换,不一定非要点燃烽火,刀光剑影,打打杀杀,血流成河。有时候,一个计谋,甚至一个谎言,就能成就大事。北宋的建立,靠的就一个弥天大谎,而撒谎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太祖 赵匡胤 。 赵匡胤原为后周将领,历郭威、柴荣、柴宗训三朝。......

元和中兴简介
- 阅96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由于唐宪宗在位是用元和为其在位期间之年号,因而得名。 唐宪宗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他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治......

烛影斧声什么意思?烛影斧声和宋太宗
- 阅73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

唐朝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回事?藩镇割据的影响
- 阅63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

宋太宗和开卷有益的故事
- 阅38宋太宗好读书,开卷有益典故即来自他。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 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晋阳起兵是怎么回事?晋阳起兵介绍
- 阅49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隋炀帝杨广于大业 十一年(615)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地主武装和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 李渊素有大志......

李世民14个儿子的悲惨结局
- 阅73唐太宗 李世民 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但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

毛泽东评李世民“聪明一世 懵懂一时”
- 阅9毛泽东 评说 李世民 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是在读欧阳修等所着的《新唐书李恪传》时写的批语。这句批语指出了唐太宗 李世民 在立皇储问题上的失误。 评点李世民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 阅31政治 1.吸取隋亡教训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唐太宗 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

唐朝贞观之治简介,唐太宗贞观之治
- 阅24贞观之治是 唐太宗 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

唐朝渭水之盟简介,渭水之盟内容
- 阅9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
- 阅87长子:李承乾 皇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 唐太宗 李世民 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为恒山王。 唐太宗 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因其聪敏,太宗特别喜爱。......

李渊:被儿子“美人计”套牢的开国皇帝
- 阅96一夜风流,对于一个人来说,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最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对于一个重要而关键的人物来说,那就不仅要改变这个人物自己的命运,而且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甚至可以起带改朝换代的动力作用。中国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因为一夜风流而影......

甘露之变简介,甘露之变背景、经过、影响
- 阅17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

玄武门之变简介,玄武门之变经过,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
- 阅67简介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李家父子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配......

李渊:从皇帝到太上皇都是被迫的
- 阅85这个跟诗歌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朝代每每被后人怀念,梦回大唐至今还在被人们吟唱。不过有意思的是,作为大唐王朝的开创者,唐高祖李渊身上的光辉却黯淡了许多。在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映衬下,身为老爸的李渊,其所作所为似乎都在为儿子后来的贞观之治做铺垫。 实实......

隋炀帝PK唐太宗:两人好色程度差不多
- 阅79隋炀帝 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 隋炀帝 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

唐高祖李渊绝不应该被忽视,李渊才能出众
- 阅78在1397年前的今天,公元618年6月18日,李渊建立唐朝。很多年来他被历史爱好者认为是一个胸无大志,没有才能的人,甚至认为他是沾了儿子李世民的光,才当上皇帝,这就不对了。真正的李渊是这样的: 一,李渊的才能 1,利用与杨广是表亲戚的关系,当上了太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