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消逝中作文(整理13篇)

来源: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1

逝去了的,一点一点,一滴一滴,散落在青春的回忆里,点缀了记忆中的那个童年,那个对爱朦胧的花季雨季。又像一杯咖啡,有点苦涩,但喝下去后,有让人感到一阵阵的温暖,没有悬空的感觉,让人塌实。

都远去了,童年,花季,雨季。接下来是什么呢?

少一点幻想,少一点梦,少一点眼泪。眼泪是苦的,就像那杯TEA似的。曾经浮华。还记得那一个个形象,如数家珍得倒出来,回忆,体味,然后感到一阵空虚,寂寞。问自己:它们都是什么时候悄悄走开了,走的那么遥远。是我走远了,还是它们在远去?

一休,花仙子,变形金刚,葫芦娃,忍者神龟,七龙珠,草蜢战士......《水手》,《星星点灯》,《朋友》,还有BEYOND......

我思考着,带着莫名的忧伤,曾经占据我心灵全部空间的你们,都在哪儿了?

一生能有多少梦?一颗心能有多少空间?害怕长大。成长是不是都要把这些通通赶出心扉,然后让一切利欲填满内心?如果是,我拒绝长大。

刹那间,竟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2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看纸鸢飞翔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心灵上毫不犹豫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

而如今,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在某一个角落,某些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当我猛然想起在那个忧伤的江畔,屈原饮恨投江,今天我们用龙舟去悼念;在那个繁灯的夜晚,我们吃着元宵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在渐渐离我远去了。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啃德鸡,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勃勃地赛龙舟……

对于传统文化的逐步消逝,恐怕感到悲哀的不只我一个。但愿岁月的长河冲不尽她的繁华,还能给我们以滋养,留给后人一片思念,一片天空。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3

“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记得史铁生曾经在《活着的事》中这样写道:世界上唯一你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永远是流逝的。是的,也许你曾经叹夕阳的无限美丽,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放入倩影;也许你曾流连于昙花的姣姿,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生命;也许你曾迷失于月光的朦胧之美,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光芒。生命是美丽的,生命是令人惊叹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但,生命却也终将逝去,徒留下一派繁华,一声惊叹,一句感慨。这也似乎在预示着我们终将行走在消逝中。生命是消逝的,我们在历史的消逝中行走。

就如史铁生呐喊的一样:“啊!这些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内在的千年如此古远!”已经记不清是哪一位历史学家了,只是一直很清晰地记得这样的一句话:“历史是在破中而立的。”生命是消逝的,我们在生活的消逝中行走。“人生唯一不能掌控的就是时间,而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却唯有时间。”生命在消逝中行走,生命在行走中富有。也许你的确无法抓住时间,可是你却可以在行走中仔仔细细抓住每一个可以抓住的瞬间。也许某一天,在你低头翻阅记忆的书签时,你会发现之于生命之于自己,始终时无怨无悔的。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4

传说中那恐怖无奇的初三,就这样完了,再回首,虽课业繁多,但也不失乐趣,三百多日夜,走到尾声,那逝去的日子,现在看来,却也精彩非凡。

初三又是一个新分的班,看着那些熟悉但不了解的同学,满怀信心的开始新的生活,接受不了班级的表面上的不团结,但却喜欢每一个人儿,有潇洒的,爱斗的,活泼的,乐观的,感世的,聪明的,懒的,勤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就那样开心中伴有酸甜苦辣的过完了初三,回忆中总有哪些爱学的、爱使枪的、爱打架的、爱笑的、爱哭的、爱玩的、爱吃的、爱睡的......朋友们。

高中就这样降临到我平凡的生活中,无限的不舍与无限的憧憬在心中相撞,迸发出青春应有的特有的感觉,初中这分离,对于有些人,可能是一辈子这个赌注,可真大!但只有面对了,哈哈,对于我们这种打不死饿不死削不死的家伙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新的学校,新的开始,开启勇士之门,奋斗吧!也只能这样啦,不是吗?哈哈哈哈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5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看纸鸢飞翔于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心灵上毫无保留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

而如今,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奥斯卡金像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在某一个角落,被遗忘的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当我猛然想起在那个忧伤的江畔,屈原饮恨投江,今天我们用龙舟去悼念;在那个繁灯齐放的夜晚,我们吃着元宵,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离我而去了。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肯德基,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勃勃地赛龙舟……传统文化的消逝,恐怕感到悲哀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但愿,岁月的长河冲不尽她的繁华,留给后人一片天空吧!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6

金秋十月,正是桂花旺盛的季节,到处就在这桂花的香气中弥散开了。同时,这也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

记得从前每一个桂花盛开的季节里,我最敬爱的外公,总是端着他自己做的桂花糕,追着跑着喂我吃。“小静,吃一块桂花糕吧!可想着呢!来――乖啊!小静。”外公用他那慈祥而又温和的目光催着我去吃桂花糕,而我呢?笑嘻嘻的向远处跑去说:“外公,来追我呀!追到了,我就吃――嘻嘻……”外公便应声追了上来。可外公他年事已高,那里能跑得过我呢?不一会变大口踹起粗气来。我见了,便扑到外公那温暖的怀抱中。外公拿起一小块桂花糕小心翼翼地塞进我嘴巴里,一边塞一遍又给我讲起了那老掉牙的故事:“我爱桂花,桂花是纯洁的,花朵儿黄黄的,但它又有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不就像你的外婆一样吗?当时,我们就是在桂花树下认识的……”还没等外公把话说完,我就打断了他,“知道了,知道了,这我都已经听过了的嘛!”我不耐烦了,又抓了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7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故事,看纸鸢飞翔于蓝天的动人画面,听京剧“贵妃醉酒”的缠绵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我毫无保留地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

如今,我却更陶醉于好莱坞大片的眼花缭乱,也更沉醉于欧美流行音乐的动感十足……在记忆的角落里,被遗忘的传统文化不知不觉落满了灰尘,我忙着接受西方文化,却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我猛然想起在忧伤的汨罗江畔,诗人屈原愤然投江,后人用粽子和龙舟来纪念他;在那个花灯似锦的元宵节夜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品味着诗人浪漫的邂逅……我忽然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一直就在我身边,它是那么美好而珍贵,是我们中国人的“根”,无法丢弃、无法忘记。

再想想张灯结彩的圣诞节、浪漫温馨的情人节……越来越多的人忙着庆祝洋节日,忙着背诵英文,却忽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朗诵古诗词,又有多少人在读《古文观止》?

每个人都有责任努力将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撑起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天空。那就从我做起吧!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8

新生,是一个美丽的词,然而,消逝,也有着自己的美。

生命的消逝

阳光,拼命想挤入这片古老、青翠、茂密的森林,可森林还是一片幽暗,只有一声声清脆婉转的鸟鸣,回荡在树冠之间。

一棵粗壮、高大的树,那被腐蚀的巨大根部,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吱声,接着一声巨响,那棵参天大树倒在了潮湿的大地上,那绿海出现的空缺,蓝天白云显了出来,随之而来的,还有金色的阳光。

人们都说,自己看到了生命的消逝,可谁又注意到,在那消逝的身后,在那撒满阳光的土地下,隐藏着的,新生的希望和美丽呢?

名人的消逝

天空中,乌云密布,阴冷,潮湿的在呜呜作响,湍急的江水拍在岸边,打湿了岸边的石头。

一名白衣男子,背着手,立在江边,任风吹起他那宽大的衣服,不言不语,凝视着那湍急的江面,忽然他仰起脸,长叹一声,思绪如流水般划过,只留下了满腔的忧愁,纵身便投入了江中,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了他一篇诗和屈原这个名字,证明他来过,他存在过。

屈原虽然死了,但他却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诗篇和遐想,遗憾未必不是一种美丽。

消逝,并不代表着结束,它代表的,往往是新的开始,它包含着遗憾和新生的美丽啊!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9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当微风把我的发梢吹得飞舞的时候,我仰起了自己苍白的脸,向着飞鸟消失的方向,嘴角向上翘起,却不是微笑。

我终于发现自己开始以一种缅怀的方式来对待一些人一些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已经开始衰老的标志,我只知道我仍然像小时侯一样昂起头,看天边的飞鸟,却没有了想飞的欲望。

我不再拥有干净清澈的眼神,再也不能肆无忌禅的大笑或者哭泣,再也不能放任自己如同一个孩子。

我的朋友们匆匆的与我相遇,又匆匆地与我分离,成为我生命中匆匆的过客,也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逐渐远去的风景。

我站在远处观望着,眼泪肆无忌禅的滑落。我清晰的听见自己的眼泪落在地板上碎成花朵的声音。心中一阵阵忧伤翻滚而来,很多画面像飞鸟在天空中快速的盘旋般忽然闪现又忽然消失。

当微风把我的发梢吹得飞舞。我站在模糊远去的时光背影中,我告诉自己:

亲爱的,要相信这如细风飞舞的琐碎青春,要相信自己所有的琥珀般的泪,要相信自己如飞鸟翩旋般美丽的笑。在很久很久以后,仍要相信,要相信直到永远!

要珍惜今后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要好好的过,在这之后,要真正长大。

再也不可以任性。

明白吗?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10

央视的春晚已经拉开了帷幕,我们也结束了大餐的享用,看着父母的面孔上映着手机屏幕的莹莹蓝光,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的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生活愈来愈趋向快节奏,我们也离我们的梦开始之处、我们曾经为之欢呼庆祝的那一切渐行渐远。可是会有多少人回头再看这些一眼呢?我们也许有一天会忘记了自己年幼时曾贴过一副对联,那对联是人亲手写的;我们也许有一天会忘记了自己为每个不同的人送上不同的祝福,那祝福是自己认真写的;因为我们更爱那现代化生活的光鲜进步,更爱忙碌后迎来的人生巅峰。

年味淡了,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也许它有一日会只是一个用来赚假期的节日,机械而冷淡。每个人何尝不是呢?

我们总有要回家的时刻,我们总有要欢喜的时刻,我们总有要祝福的时刻,我们总有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刻,归家来,亲切的问候、喜庆的颜色、和熟悉的一切来温暖人心。但,现在,年味淡了。归家却无寻觅处,熟悉的一切却是充盈着陌生。

夜未央,鞭炮声此起彼伏,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亲切又悲伤。《古典之殇》王开岭先生的一句,惊醒梦中人: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11

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我看到了小时侯的天真。可时间的消逝把我赶到了小学五年级,时间的匆忙让我无法慢慢的去享受童年时的天真。我渴望,我渴望自己能够回到那个我天真的时代,哪怕只有几秒的时间,我也愿意。

不知道从那时侯起,我就会为某件事担心,会感到疲惫,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的感觉,那种感觉并不是我渴望的,那种感觉似乎是让我越来越有压力了,我在逃避这种感觉,这种令我浑身不适的感觉。我再不想这样无助下去,我只想做回到那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压力的我。

也许是我长大了,我渐渐有了这些我所说的东西。虽然我想逃避,但长大了就应该去勇敢的面对,不管有多艰苦,有多疲倦,都要坚强的撑下去。有一句名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这段话让我渐渐明白成长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有成长了,才会得到比天真还可贵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等,这些童时没有得到的东西,就会在你成长中得到,相信快乐总在心里。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12

今天无聊之际,拿起了皮尺,“天哪,我怎么长这么快?”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小不点了,是岁月不饶人吗?我苦笑了一下。

我真的长大了,镜子前那个成熟的人,是我吗?我在怀疑自己的眼睛。10年前,镜子中的我,不停的扭动自己的身体,左照照,右照照,觉得自己真是太可爱了。(有点自作多情)而现在,自己的脸上没有了一丝丝稚气,有的是一个初中生的成熟,一个初中生的劳累全部体现在了脸上。时间过的真快呀!10年的光景仿佛是一瞬间。

不知不觉,时间又过了一下午。站在窗边,夕阳西下,太阳一点点的落下去,时间也正在随着太阳的落下而流逝。

时间在消逝,人也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变老,直到死去。老人们会惧怕死亡,“70了,老了”,正在和我一起剥豆子的爷爷蹦出了这样一句话。我和爷爷都沉默了,我知道,时间仍在一点点的消逝,我知道,时间老人不会为我们而停止。爷爷确实老了,岁月的沧桑在他的脸上一道道刻了下来,那历经沧桑的老脸让人看了好心疼。

时间永远不会停留,新生儿,少儿,青少年,中年,老年。周而复始,转眼,我们将面临“老”……

行走在消逝中作文篇13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很特别的书,名字叫《消逝的建筑》。书中主要介绍的有五个建筑,它们分别是阿房宫、永宁寺、万象神宫、开封故城和圆明园,可是它们最后都悲惨的消失掉了。壮美天下无的阿房宫,这座降落凡间的天上宫阙最终被项羽的一把大火化作一道红光,融化在清冷的渭河中永宁寺塔在建造过程中耗费巨大,巧夺天工。建成之后,气势雄伟而不失柔美,装饰雅致而不失雍容。

可是这座美丽的宝塔最终因雷劈着火而轰然倒地,成为北魏王朝的殉葬品。美轮美奂的万象神宫气势恢弘,富丽堂皇。但万象神宫还是无法躲过安史之乱的厄运,最终被火烧毁。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在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里细腻地描绘了一座繁华富丽的城市,这就是地下的繁华故城——开封。

可是由于明朝李自成起义,皇帝就下令用黄河决堤的方法来阻挡李自成前进,于是,开封就被埋在了地下9米深处。读了前面介绍的建筑,我感到很可惜,有着深深的遗憾。可是看了下面的内容,我却很气愤。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圆明园,由于清王朝懦弱无能,所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得灰飞烟灭。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如果天下都和平的话,这些建筑就不会这么悲惨地消失了,所以和平是多么重要呀!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