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作文(整理12篇)
来源: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1
又是一年三月三,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会仙河公园放风筝。
来到公园里的大草坪上,蔚蓝的天空中飞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爸爸给我准备的蝴蝶风筝,妹妹拿出妈妈给她准备的老鹰风筝,一起准备风筝比赛。比赛内容很简单,比谁放的风筝高,谁就胜利。我一边放线,一边跑,我想蝴蝶风筝开始飞了起来,一开始飞得还算平稳,可是飞到后来,竟像喝醉了一样摇摇晃晃的掉了下来。再看看妹妹,风筝放的'可好了,老鹰风筝在天空飞得都只剩下一个小黑点了,要不是妹妹手里还抓着线,我还真以为妹妹的风筝不见了。于是我便跑向妹妹,向她请教:“妹妹,你放风筝怎么放的这么好呀?”妹妹风筝收下来,笑道说:“你光跑是没用多大用处的,当然要在等风来了的时候再放呀,不然你风筝怎么飞起来呢?”我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一阵风刮来,我立马放长线,跑了起来。蝴蝶风筝越飞越高,我就跟妹妹比起了赛,我的妹妹见我的风筝,快赶上她的风筝了,就拿她那霸道老鹰风筝,撞我的蝴蝶风筝,于是老鹰风筝和蝴蝶风筝比起了武。你撞我,我就躲,我撞你,你就反击……才几分钟,我的蝴蝶风筝就甘拜下风来,被撞到一边去了,然后直直的摔到了地上。我不甘心,又和妹妹比了起来……
我们玩累了,出了满头的大汗,就像被暴雨淋了的落汤鸡一样。热得忍不了的我们跑去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爸爸,恳求他给我们买一个冰淇淋。爸爸摇摇头,很无辜的指着旁边的“我老虎”。我们要去求妈妈,妈妈借我们热成这样只好同意爸爸帮我们买一个冰淇淋了。
我们躺在草地上,吃着美味的冰淇淋,可惬意了。望着满天的风筝,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满天飞,牵着我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农历三月
壮族的“三月三”最具代表性。这一天,壮族人民要制作五色糯米饭。人们采来红蓝草(制红色或紫色糯米饭),黄花(制黄色糯米饭),枫叶(制黑色糯米饭),并把它们分别榨成汁,把糯米分别放进这些汁水中,放入锅中蒸,便可蒸出黑红白黄紫五色糯米。把这些糯米在盘子中摆成一个圆形,就大功告成了。五色糯米饭闻起来香,样子也好看,色泽鲜艳,晶莹透亮,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天,壮族人民还要赶歌圩。刘三姐的'故事家喻户晓,广西就是山歌的摇篮,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这一天,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小伙子先对他中意的对象唱“游览歌”,女方如果有意,则互唱“爱慕歌”“交情歌”。若姑娘先看上小伙子,就可向其抛掷绣球。他们的山歌并未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语境去灵活发挥!
侗族人不把这天叫“三月三”,而叫“播种节”。相传这天侗树开花,侗族人以侗树开花为播种的信号。但有一年,也许是侗树睡过头了,并没有开花,让人们迷糊了,认为今年不用种地,结果颗粒无收,只好逃到京城避难。人们此后吸取教训,每年这个时候便互相提醒,吹芦笙,唱歌,寓意人们该忙农事了,因此得名“播种节”。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过节法,都凝聚了他们的特色与传统。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应该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在一起,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3
说起壮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
走进我们壮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壮族最具特色的传情达意的信物——绣球。绣球是广西壮族人家的定情物和吉祥物,也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品之一。绣球大多有十二瓣,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每瓣都绣上了不同的吉祥物,如梅、兰、竹、菊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我曾听爸爸说过,绣球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当时用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据说“飞砣”过处寸草不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飞砣”都是壮族先民保卫家园,抵抗外敌的神器。唐朝时,人们用锦布、麻布或丝绸模仿“飞砣”的形状,相互抛接娱乐。到了宋代,绣花布发展成了“五色球”,此时抛绣球便于壮族的各种活动联系在了一起。每逢节日时,壮族人民便以抛接五色球作为娱乐,例如对我们壮族来说最重要的日子——三月三,也有着抛绣球的传统。
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传说是为了纪念刘三姐。除了唱山歌,抛绣球,壮族人还特别爱五色糯米饭,家家户户都做来吃。在三月三前夕,我们就去采摘材料,用来对糯米染色。紫色用紫兰草,红色用洛神花,蓝色用蝶豆花,黄色用迷蒙花,橙色用苏木。先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十个小时后,再将浸泡好的糯米风干十五分钟,上锅蒸前拌入一点点的'食用油,将纱布打湿,拧干水分,铺在蒸笼上,放入糯米饭,摆出五色的造型。蒸上一个小时,美味的五色糯米饭就做好了。
掀开锅盖,一股清香弥漫全屋。这五彩缤纷的糯米饭。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软糯香甜的糯米饭,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4
今天是农历三月
这远古流传下来的下来的风俗,现代人们依旧照办-------一大清早,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荠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配上桂皮
在今天,我也不例外,吃到了美味的荠菜煮鸡蛋,听老师说,这荠菜煮鸡蛋还能清火解毒呢!我放学回到家,连忙从锅里拿出三个热腾腾的`鸡蛋,顾不上烫,急急拨开蛋壳,一口气吃了三个还想吃。难怪我们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也是赞美荠菜是一种美味佳肴的。歌谣是:“地米菜,蒸蒸菜,一阵香气飘门外,好吃婆娘闻到了,急急忙忙拿碗来,吃了一碗又一碗,厚着脸皮还要带。”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5
壮族三月三,一个属于广西人的节日。趁着放假,我和爸爸开心地来到了柳州市郊区的奶奶家。
坐车穿过狭窄的小路,看见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波光粼粼的湖水、高低不齐的村庄、青翠欲滴的草坪……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奶奶家到了。
刚到家门口,锅里五色糯米饭四溢飘香的味道的把我的馋虫给勾了出来。我完全不顾奶奶的欢迎,径直走过去,套上手套就抓一把往嘴里塞。一刹那,清香在我的'嘴里炸开,望着奶奶期待的眼神,我含糊不清的说:“好吃,好吃。”大家都笑了。
吃完饭,奶奶说要带我和爸爸去一个地方。我连忙问去哪里?奶奶说:“那里有骄阳与小鸟。”爸爸含笑道:“我这有大海和苍鹰。”我更是摸不着头脑。
我们来到一个叫做歌圩的地方,这里所有人都在阴凉树下闲聊。突然不知道是谁宛转的唱了一句,顿时像导火索一样,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女人们穿着红衣,男人们穿着蓝服。这样一看还真的像骄阳与海洋。那么雄鹰和小鸟呢?
“什么下水打跟斗嘞……”突然一阵优美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考。哦!原来男人雄厚的声音就像在天上鸣叫老鹰,而女人宛转动听的歌声就像在枝头吟唱的小鸟。
当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时,这里早已变成了歌的海洋。谁能想得到,一个小小的歌圩,却能有许多种不同的唱法。正当我会觉得十分嘈杂之时,竟然能体会出一种美妙的和声。这不就像我们的一生吗?虽然充满各种酸甜苦辣,但也因此而精彩。
大家从晨露唱至夕阳,从夕阳唱至繁星。没有人感觉累,因为他们都被热情的歌声感染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断盘旋着歌声。我向星星许了个愿:明年我要带更多的人来,让更多的人喜爱山歌。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6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了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边的风景,能够看见高速公路,也能够看见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7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恰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周末的下午,李明和张华准备去公园放风筝。他们刚走进公园大门,远远地看见蔚蓝的天空上,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有几只巨大无比的蜈蚣在空中灵活地扭动着腰肢,有气势威猛的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有各种美丽的花蝴蝶宛如一位位花仙子在云中飘来飘去,还有些小巧可爱的金鱼在云朵中穿来穿去。它们颤颤悠悠,互比高低,互相追逐,飞向蓝天,飞向白云。
不远处,还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小男孩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功地把风筝飞上了天。李明对张华说:“我们也放风筝吧。”张华自信地拍拍胸脯说道:“没问题,我来牵着线,你在后面托风筝,听我指挥。”准备好物品,张华左手拿着线轴快速地向前跑,右手不断地放线,边跑边快速转动着左手的线轴,线被拉扯得越来越长。这时一阵春风吹来,张华对李明大喊一声:“放!”风筝借着春风,扶摇直上,飞入天空。他们激动地欢呼着,风筝被线一拉一扯,忽高忽低自由飞翔着。这时旁边的小女孩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哥哥,哥哥,你能帮帮我,让火蝴蝶也飞到天上吗?”不一会,在哥哥们的帮助下火蝴蝶展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
天上的'风筝组成一幅巨大无比的画,地上的人们充满欢声笑语,这是多美丽的春天图画啊!风筝带着大家的希望,带着美好,飞向未来。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8
每天早上,我都会吃早点,每每来到早点摊前,看着什么包子、饺子、粑这些,我总是了了解决,吃着吃着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腊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
快到粑节了,那个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着妹妹,到野外采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干净晾晒干磨成了粉,就等着粑节的到来了,去年的粑节正好也是清明节,我们祭祖回来后,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里面放了韭菜和腊肉丁,我蹲在奶奶旁,问奶奶为什么三月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锅里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锅中,煎几分钟后又翻转过来再煎两三分钟,奶奶说“好了,别再添柴了。”还没等奶奶装起来,我就从锅里抢出一个,那个烫的我左手换右手,香气扑鼻使我忘记了痛,妹妹大老远就喊着“好香好香”,冲进厨房把我手中的粑,抢了去,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呢,奶奶边说别急别急,多着呢,又从锅里取出一个用纸包着放到了我们的`手里。我望着这焦黄的粑,直流口说,我轻轻咬了一口,外脆里嫩,既有腊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极了,我越吃越带劲,一个粑不知不觉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见她双手捧着,从四周吃起,一个圆形最后成了圆点被她塞进了嘴里,最后还用舌头向嘴唇四周捞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样。
奶奶拿了两个用碗装着放在锅台里边,供灶神,然后用筷子夹起慢慢地吃着,嘴角还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头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气吃了六个,妹妹说她也吃了六个。实在肚子装不下,那个好吃真是没的说。恨不得扒在锅沿吃。可惜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没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们在外也作了家乡的这种粑吧,因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后,妹妹挺着个大肚子大摇大摆的一手拿着一个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后,也拿着两个藏了起来,等能吃时在来享受。还叮嘱奶奶说,晚上还要吃这粑。想着想着,口水都流进了装早点的袋子里。快到三月三了,我又可以尝到奶奶的,腊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9
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斗牛。窗外,天还是朦朦胧胧的,天边包裹这一层层薄薄的丝衣,天外想起一声声清脆对额鸡鸣,打破了宁静的武鸣,迎接着三月三的
壮族三月三作文1篇10
古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传说农历三月
最美人间三月三,春风正好,春花正开。一大清早,太阳慷慨地把光线洒向大地,很温暖,很亲切。奶奶带着我去江边挖荠菜。因为
我惊喜地蹲下来,拨开杂草,好几棵硕大的荠菜立刻展现在我眼前。这么大的荠菜,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因为土壤肥沃,潮湿,所以这里的每一棵荠菜都长得很茂盛。荠菜肆意而有野性的蓬勃着,抽出细细的苔,长出牙牙的苞,裹着嫩绿的外衣俏生生的摇曳,流淌着醉人的清香。每棵荠菜的叶子都很绿,而且有光泽,叶片和径很娇柔,仿佛碰一下就会渗出汁儿来。菜中间的叶子上还有绒毛,像出生的娃娃,看得我情不自禁俯下身子去亲吻它。我一只手用小铲子往叶片与根茎相连的底端铲下去,然后轻轻一提,放入篮中。
没过多久,我的小篮子已经装满,心中盛满对这春的爱和感谢。回家后我用亲手挖来的荠菜煮了蛋。虽然平常我不喜欢吃蛋,但带着泥土清香味儿的荠菜蛋让我回味无穷,感谢这一场我与春光美好的邂逅。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11
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快到清明节了,土皇帝又把达桂换到跟前,装着十分诚恳的样子:“达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皇帝又怀恶意,但达桂好不畏惧地说:“请皇上明说。”土皇帝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象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限期过了,土皇帝派兵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皇帝:“皇上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宫殿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皇上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这......”土皇帝哑口无言了。
土皇帝见达桂聪明过人,留在宫殿里是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有想出一条毒计。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就是皇后坐月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扶起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皇上送去公鸡蛋的。”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只好回去报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
从那时起,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12
农历三月
江南地区的汉族,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民还保留着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又称芥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据说,吃了地菜煮的鸡蛋有去风湿,强身健体之功效。难怪在七仙湖区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吃了地菜煮鸡蛋,鹅卵石头踩得烂”的说法。他们除了用地菜煮鸡蛋、煎水当茶饮外,还把地菜用开水烫过之后当菜肴呢。春天正是采食地菜的季节。春食地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

优秀第一次撒谎作文(整理5篇)
- 阅17优秀第一次撒谎作文篇1在我身边发生过数不胜数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情已经淡忘,但有一些事情就像树根....

让梦想照进现实-关于梦想的作文
- 阅9让梦想照进现实-关于梦想的作文650字 习近平爷爷提到,我们中国人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