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赏月的作文(整理6篇)

来源:收集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篇1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

我端着小木床坐在爷爷家那宁静的小院中,周围绕着矮矮的土墙,因为邻居之间离的比较远,我和爷爷奶奶三人独自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

此刻的月亮特别圆,淡淡的白色的光洒在广阔的大地上、让人有种舒适恬静祥和的感觉,在月光里我吃着月饼,赏着月亮,内心有种惆怅的感觉。

因为对于“中秋团圆”的意思我还是明白的,而此刻的我远离父母,这使我感到忧怨。这是眼里闪烁着泪光看着天上的月亮,不知不觉我在月光中看到了父母的脸,也是那样的`慈祥与亲切。

月光中的两张脸也是那样的圆,真切,明亮,并且还带着微笑,那时我特别高兴,当擦去泪水之后,我再也看不到那两张脸了,换取得却是一块洁玉上刻两许多树木的月亮,风轻轻的吹,仿佛两旁树叶奏起了和谐的声音,我睡在竹本上没有闭上眼干活儿,因为这一刻的月亮是永远不灭的,我更将他记在心中。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月亮始终保持那种原有的美,那种独特的光,不知过了多久,即总是那么圆,那么亮,那么让人难以忘却,在空荡的天空中她用无私与崇高的……

想到这我才停了下来,希望今年的中秋月亮还还有原来的风光。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篇2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两大风俗习惯:一、赏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则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中赏月,合家团圆,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之后,赏月、拜月成为人们祈求团聚,康乐和幸福的活动。二、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比较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比较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一种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天下人的心愿!

中秋节是让远在外地打工的人们回到家与父母团聚的日子!看着圆圆的月亮,我和妈妈兴致勃发想去楼顶赏月,我喊爸爸到外面一起赏月,爸爸攸的神伤起来,我突然想到爸爸的外公远在。想想那些几十年未能踏上故土的抗战老兵,年轻时跟随去了,直到撒手人寰也没能回到大陆看一眼。那些远在的老兵,何时才能和亲人团聚啊!如今香港、澳门已经陆续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有统一,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大团圆。

楼下的超市荡起了费翔的故乡的云: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漂泊……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篇3

八月十五的夜晚,吃过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桃花湾广场赏月。

我们去到桃花湾广场时,我看见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走呀走呀,忽然,我看见了我的好朋友欧雅燕,我们一家和她们一空找了一块空草地坐了下来,我们大家拿出了饮料、月饼、水果等食品。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十五的月亮真圆呀!我看见挂在天上有月亮像一个金黄金的大月饼,美丽极了!这时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妈教我的.一首儿歌“月亮月亮明明,走路带上大烧饼,一边走一边咬,到月底吃完了,下月十五又圆了……。”

我和欧雅燕玩了一会儿后,妈妈对我说“我们去走一走好吗?”我说:“好吧!”我们提着“沉香的宝莲灯”一边走一边赏月,我仿佛看到了月亮上有三个小黑点,那是嫦娥、吴刚和玉兔吧?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想邀请嫦娥、吴刚和玉兔到我们人间来玩。”妈妈说:“好呀,等你学到本领了,长大了就能飞上月亮去邀请到她(他)(它)们了。”这时,我好像自己已经飞到天上去了,还和嫦娥、吴刚、玉兔一起玩呢!

快到晚上十一点了,广场上还是很热闹,因为第二天要上学,妈妈叫我们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广场,这是的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月亮越升越小了。

今年的中秋之夜真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夜晚啊!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篇4

今天是中秋节,虽然下午还是下着雨,但到了晚上透过窗户,我还是清清楚楚的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直到升到楼顶时,它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它的庐山真面貌也破开了。“哇!今年中秋的月亮真大真亮真圆那!”我被这好像烧饼的东西吸引了。

我拿着一盒漂亮的月饼,搬上小板凳,坐到单元口边吃月饼边赏月。月亮为了在中秋节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好好展示一下自己,一不下雨,就坚定地爬了上来。

过了一会儿,明亮的月亮旁边多出了几片云,一阵风吹来,那几片云一会儿把月亮挡住,一会儿又从它身边溜走。我便低下头来吃月饼。月饼的馅真甜哪!精致的花纹里包着的.馅不仅仅是甜的,而是幸福的。我们都在深深的幸福中,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想我爸爸小时候哪有美味的月饼?哪有丰富多彩的课外书?哪有常用的电脑?所以我们要珍惜好现在的一切,好好努力吧。

今夜,月朗星疏,趁得月亮格外明亮。圆圆的,冷冷的光辉是多么的美丽呀!我仔细的打量着月亮,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从贫穷到现在的富裕。在它身上,我知道了应该更加惜我们现在的每分每秒。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篇5

月,是十六比较圆。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我终于盼到中秋节了。那天晚上,我把早已约好的伙伴带到了我家阳台上。瞧!妈妈还为我们准备了月饼、石榴、瓜子、糖果等食品。大家围着圆桌坐着,吃着瓜子、月饼、石榴、糖果,谈笑风生。这时,我身旁的伙伴张静大叫起来:“快看,快看”,我们顺着张静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月亮像一害羞的姑娘,只伸出半个脑袋,观察四周是否有什么动静,才露出整个脸来。月亮在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在燃烧着自己照亮了整个角落。我和伙伴们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幻想着、议论着。月亮姑娘好像在听到我议论着“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便消失了,多么扫兴啊!我们只好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月亮姑娘”再次出来。

过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我们再也不敢说那句使月亮不爱听的话了,只见月亮见我们不说了,便发出晶莹透亮的光。它是那样的亮,那样的'清纯,真是美丽极了。我们看着、隐隐约约的灰色的山,我的伙伴张涛便激动地讲起了神话故事。她讲得如真的一般,仿佛她进入过明月中。

举目仰望,明亮的月光,把房屋,树林照得雪亮、雪亮,仿佛铺了一层刚下的浓霜,如此满地发出亮光。

我被这景色吸引住了,诗兴大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夜已经很深了,可大家仍在一起谈笑着。盼望着月亮重新出现……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篇6

俗及原因浅探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呢?有什么样的习俗呢?是什么原因使得其成为团圆节日呢?国内外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很多,而且很深入,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本文着重从起源、习俗、象征意义、相关传说等方面,从民俗学、社会学的角度,由现象深入本质进行剖析,在前人很多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节日起源考证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它的形式与意义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并有相关的祭祀的记载。在民间,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后来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加之相关诗词的作用,中秋节更逐渐为人们重视。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关注,中秋节也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优秀第一次撒谎作文(整理5篇)

    - 阅59

    优秀第一次撒谎作文篇1在我身边发生过数不胜数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情已经淡忘,但有一些事情就像树根....

    让梦想照进现实-关于梦想的作文

    - 阅59

    让梦想照进现实-关于梦想的作文650字 习近平爷爷提到,我们中国人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