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炸豆腐的大叔-写人作文800字

来源:整理

卖炸豆腐的大叔-写人作文800字

一条用青石板铺砌而成的小巷,一直伸向我深深的记忆里,伴随着这古老小巷的是那小巷尽头的炸豆腐小摊。

一看见小巷,我总会想起那在巷子尽头卖炸豆腐的大叔,他做得炸豆腐曾是我儿时最爱的小吃。

还记得第一次吃炸豆腐,那是在一个傍晚,母亲去工作还没回家,年幼的我坐在门槛上,静静的等待着母亲回家,巷子尽头飘出一股香味,我的心绪也随着那股香味飘走。我的肚子饿极了,一直咕咕......地嚎叫着。我连着咽了几口口水,蹑手蹑脚地往巷子里走去,去寻找那香味的来源,在最后的转角处悄悄探出头张望着。

一层薄薄的热烟在半空中飘荡,豆腐的香味荡漾在小巷中。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在小摊边忙碌着。他有一头短而粗硬的头发,好像顶着一头高粱花。他的脸被风吹得很粗糙,嘴唇干裂,宽宽的额头上深深刻着几条皱纹,额角渗出几粒豆大的汗珠,一双深邃的小眼睛点缀在淡淡的眉毛下,一笑便成了一条缝。他手中的活一直没停下,他先用筷子从食物箱中夹出几块方豆腐,放进油锅里炸,豆腐在油锅里翻滚着,咕噜咕噜地冒着气泡。我趴在墙边,目光一直离不开油锅。那个大叔抬头看了我一眼,我连忙吧头缩回来,过了一会儿,又慢慢把头探了出去。那个大叔又抬起头看向我,微微一笑,我不再躲着,跑到小摊前,好奇地看来看去。小妹妹,你想吃炸豆腐吗?我盯着大叔,轻轻地嗯了一声。他从桌旁拿起一个纸袋,用一支大饭勺将豆腐全舀了起来,将它们放在铁架上晾了一会才装进纸袋里,大叔还细心地帮我加了一些葱花。他把纸袋递给我,我一愣,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小妹妹,你吃吧,不用给钱,我也要收摊了。我接过炸豆腐,对他说:谢谢!我们相视而笑。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他炸的地方是金黄色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表层还撒了葱花,插了一根长竹签。那时我接过纸袋后,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刚开始,豆腐烫得我的嘴巴都快起泡了,没尝出什么味道,到后来细细品尝,才发现豆腐被他炸得外酥里嫩,十分可口,里面的汁水浓香满溢,好吃得让人停不下来。

那个傍晚,是那一小袋炸豆腐填饱了我的肚子。

后来,我经常去他的小摊买炸豆腐,我们逐渐熟络,有时还会一起聊聊天。

可是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巷子里已没有大叔的身影,再也找不到那个炸豆腐的小摊了,但他和他的那个炸豆腐小摊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当小叔叔了我当小叔叔200字作文

晚上我去大姑家吃饭,正吃着时来了一小客人。她是一位小姑娘,刚两岁多,脸蛋儿白白的。上身穿一件红色毛衣,下身穿黑色绣花裤,脚上穿着一双黑白相间的小皮鞋。看上去很可爱。她一进门就问大姑我是谁,大姑告诉她:这是你小叔叔。我一听大吃一惊,怎么叫我小叔叔呢?我才八岁呀。我就问妈妈:我这么小,怎么就当叔叔呢?妈妈说:因为你的辈份比她大,所以叫你小叔叔。这时小姑娘的嘴里直嘟嘟:小叔叔,小叔叔。。。。。她可能也感到奇怪。

从大姑家回来我很高兴,我当叔叔了!我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

这个“大叔”有点暖

演员李赞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9级本科,因2004年央视独播剧《还是好日子》中的苏翔被大家认知,随后出演包括电视剧《温柔的背叛》《五号特工组2》《密战》《滚滚红尘》《青果巷》、电影《事出有姻》,还有近期《大陆小岛》也将与观众见面。

李赞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身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幽默与热情。他偶尔自带音效的生动表达法,很容易让你觉得这个大叔比睿智的外表看起来暖得多。

从哪吒变大叔

1978年出生的李赞,演艺道路一路走来,父母都非常支持。对于那个略微保守的年代来说,这样的李赞是幸运的。他小学6年都学习很好,但始终不被归在好学生那一类,因为调皮捣蛋,他也经常让老师头痛。他上初一时,正好赶上90年代流行港台风。那时候我们太欣喜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表演形式,没见过这样的化妆。那时候文艺比赛都是凃两个红脸蛋,脑门儿上点一个红点,都像哪吒一样。李赞当时是全校的文艺委员,出于对新兴事物的模仿和好奇,从那个时候就打下了底子。

他还记得隔壁住着一个老太太,看他模仿总是教训他,说他不学好,对不起胸前的红领巾。李赞学习港台明星唱歌跳舞,在当时是一种很叛逆的行为。就这样带着青春期的好奇与叛逆,李赞所有的注意力就被表演和舞台吸引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气质的变化,李赞经常被称作赞叔,对于这个叫法,他很坦然:现在称呼大叔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个人当然对这样的称呼也不反感。在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称呼我赞哥或者我的名字,对于我个人来说,无论称呼什么,只要大家相互尊重都无所谓。说到大叔,其实有点像‘绅士’这个概念,那解释起来就简单了,首先是平等与尊重,其次是个人的人格魅力,最后才是衣着品位。有的儒雅多一些,有的幽默多一些,这都是人格魅力的表现,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平等、尊重的态度。

着迷演可爱又可恨的坏蛋

李赞演过比较绅士的,比较活泼的,当然在20岁左右也演过青春的角色。但是他觉得最近即将上映的新戏《大陆小岛》的这个反面人物给他的触动很大,打破了他以往的表演方式。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反面人物,体现了人性真实的一面。他富有一些喜剧色彩,你可以想象一个胆小懦弱、自作聪明、推卸责任的人同时又富有喜剧色彩,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同时在一大堆负面形象的背后,他又深爱自己的妻子,可以说剧本给予我很多的空间,我也尽可能去展示一个乱世中悲情小人物的遭遇。这与我以前扮演的角色不同。

通过这个角色,李赞认为表演和展现出来的人物,肯定不只有一面,没有百分百的好人,也没百分百的坏人:原来在中戏学了很多基础的东西,如何表达真挚感情,区分好人是什么样的,坏人是什么样的。那时候,好人坏人划分得很清楚。面对如何揣摩坏人复杂的心理,他举了个例子,坏人被抓到时或者暴露时,他们会说很多自我的问题,但是不会说对社会做了什么影响。所以,坏人大多都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他们也认为自己做的一些事是合理的。

说起戏来的李赞滔滔不绝,他说:作为演员,应该愿意尝试不同的角色。从故事的人物分类和观众视角上来看人物可以分出好坏,但是从人物的自身来看,好坏似乎就不那么明确了。所以无论好人坏人,演员要挖掘的是角色内在的情感,把角色内心的思路捋顺了,他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至于是好人坏人,这是故事赋予的和观众来评判的。

控制比忘我来得更重要

李赞谈到第一次进剧组,他感到很震撼,原来演员是这样演戏的,不像我们在学校里那样比起来像是小玩闹了,虽然学校里也教真实感。但是在学校里,哪怕你穿上戏服,你是在一个假定的空间里。看到宏伟的布景,川流不息的穿着戏服的演员,这时才有真的融入感。

说到融入的话题,一直侃侃而谈的李赞正色道:其实,我一直不同意一种说法,有人讲,投入就是人和角色不分你我。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演员的状态,好演员应该是会控制而不是一味地忘我。比如角色杀人,我真的杀吗?肯定不是的。我觉得真正入戏的状态是游离于演员内在和角色内在中间的,这个位置只要找到了,无论角色是喜是悲,在演员的内心中,都是一种享受。拍戏时经常会看到演员哭得歇斯底里,结束了他还在落泪,但是你问他怎么样,很多人会说‘我今天这场又哭爽了!’很少有演员会说,今天太痛苦了。

除了工作,李赞很喜欢旅游。说起生活,李赞忘我的成份又会多一些,他去过很多地方,是一个积极的驴友。在采访中,他声情并茂地讲述最近一次去印度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被浓郁的异国风情给惊吓到了:以前没有去过印度,对印度也充满好奇,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通过与朋友结伴出行,看到了很多让我终生难忘的景象,有冲突也有和谐,有杂乱也有安宁。不过大部分现在提起还是心有余悸。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