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师傅-写人作文1000字

来源:其他

修鞋师傅-写人作文1000字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干脆说我并未结识他,但是不知怎么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发明家爱迪生的奋斗精神,尽管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鞋匠。

星期六上午,我正准备出门上书店,奶奶把我叫住了:帮个忙吧,买完书顺便把我的鞋拿去修修好吗?昨晚这个后跟又掉了我拿着这双乌黑的没后跟的皮鞋出门了。

修鞋的人虽不比买书的多,但也挤得满满的,两个衣着时尚的姑娘正气哄哄地跟一个胖胖的中年修鞋女工嚷着:这鞋怎么修的?我刚穿上它,这后跟就又掉了!看样子胖师傅不是一个甘拜下风的人,竟和她们吵了起来,顾客们只好在一旁干着急。拿来给我看看吧。解围的是一个小伙子,看上去二十来岁,穿着工作服,清瘦的脸上有一双乌黑的眼睛。让他给你修吧,他是这儿的修鞋专家。胖师傅对那两个姑娘说。

也许那小伙子技术高超一些,我便排在了他的那一队。好在手里有书,我很快沉了进去小朋友,您修鞋吗?小伙子把我从书境里拉了出来,该你修鞋了!是用钉子还是粘合剂?我在这方面可是门外汉,所以没有马上答话。修鞋师傅大概也看出我的茫然,说:用粘合剂吧,不仅结实,而且美观。我点了点头。他熟练地操纵着,从一个暗色的瓶子中取出乳白色的粘合剂均匀涂在鞋跟上,我以为一粘便可成功,谁知道他却反身把身后的烘烤箱打开,打亮其中的两只大灯泡,把鞋放了进去,得烘半个小时才能粘合,你先等一下。他对我说。还得给鞋晒太阳。我半开玩笑地问,真麻烦!早知我就用钉子多省事。他耐心解释说:这种粘合剂只有经过低温才会完全发挥作用。刚才那两位女同志就因为心急,催着快粘,结果又掉了,他边说边指着自己的后跟,我忽然发现这位师傅的两个后跟有点异样左脚比右脚跟要高出许多,便脱口问道:师傅,您的后跟怎么我的脚有毛病,鞋是特制的。原来是个残疾人。我明白了。

他接过下一位顾客的活儿了,我只好坐在一旁等待。我心里暗暗诅咒着那种耗时间的粘合剂。又顺便拿起墙上的意见簿,意见还不少,厚厚的一本快满了,全是写那位年轻的师傅,而且全是表扬,看来它真是一位服务周到的修鞋能手啊!

将近中午,排队的人渐渐散去,那残疾的青年师傅站起来,吃力地绕过长烘箱,拐着脚从挂包里拿出一本英文杂志,凭我的英语水平,这大概是一本写工艺的书。他读得那么入神,还不用翻字典,看来英语还有一定的水平。

师傅,半小时到了。我真不想打搅他,可又不得不提醒他。他向我表示歉意,反身取出鞋子当他把修好的鞋递给我时,说:我正在研制并试验一种新的粘合剂,如果成功了,就不需要顾客等那么久了。那乌黑的眼睛中射出坚定的目光。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是这个既没有演员那潇洒的风度,又没有学者那轩昂的气势,清瘦的修鞋师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常想:这位身残志不残的修鞋师傅,立足于平凡的岗位上,却能为了工作的需要勤奋地钻研,这不正是爱迪生走过的路吗?

永远祝你成功:新型粘合剂的发明家!

本与末

有一位弟子,总爱在人前炫耀自己。一日,师傅把他带到一棵树前,问:这棵树的枝头美吗?

当然,枝头开满的花朵是多么鲜艳美丽啊!弟子说。一阵风吹过,枝头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你听见什么了吗?师傅又问。当然听见了,枝头发出的声音多么清脆悦耳啊!弟子答。

但你知道吗,一棵树的枝头在汉字中叫什么吗?它叫‘末’!师傅说完,指着这棵树的树底说,你看到树根了吗?你听见树根发出的声音了吗?

树根埋在地下,怎么能看见呢?树根是静的,又怎么能听见它的声音呢?弟子说。

但你知道吗,一棵树的树根在汉字中叫什么吗?它叫‘本’!师傅说,也就是说,招摇在树木顶端的是末节,沉默在树木底层的才是根本。

从这以后,这位弟子再也没有在人前卖弄自己了。

磨刀师傅的喊声

鲁迅先生少年时在家读书,常常听到窗外传来这样的声音:屹嚓屹嚓,××呵磨剪刀呵!声调很好听。屹嚓屹嚓是磨刀担子前面的铁板敲击声,好象前奏曲,接着就是磨刀师傅抑扬高亢的喊声。前一个呵字拖得长长的,后一个呵刚一出口就赶快煞住。只是中间的××呵,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小鲁迅请教过许多磨刀师傅,可是,都不能解决他的疑问。有的说:是这样叫的嘛!我们都叫惯了!有的说:我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叫的。鲁迅没有灰心。他从小就有这么个倔脾气:对什么事情都要追根究底。不弄个水落石出,是不肯罢休的。终于有一天,他从一位白胡子老磨匠那儿得到了答案:是这样的‘磨镜呵磨剪刀呵’!磨镜?鲁迅感到很奇怪。他正要再问,老人却挑起担子唱着走了。鲁迅迷惑不解地回到家里,想啊想啊,忽然想到了自己过去读过的一本古书。他恍然大悟了:原来老师傅们这一行,在很早的时候,不仅磨剪刀,而且还磨镜呢!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纳闷,镜子怎么还要磨呢?是的,现在的镜子是玻璃做的,蒙上灰尘,揩一揩就光亮了。可是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铜做的。家家户户的镜子都要经常磨。所以磨剪刀这一行,是既磨镜又磨剪刀的。后来镜虽不磨了,但磨刀师傅的喊声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少年时代鲁迅的好学精神。

【365作文www.365zuowen.net】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