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探案与思维故事-读后感500字

来源:网络

福尔摩斯探案与思维故事-读后感500字

英国哲学家考尔德曾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为了丰富我的假期生活、拓展我的知识面,爸爸也给我介绍了这么一位好朋友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柯南的代表作《福尔摩斯探案与思维故事》,这位好朋友有着坚强的性格、丰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和有趣的故事,陪着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拿到快递员叔叔送来的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刚看几页就被神探福尔摩斯的勇敢与智慧深深地吸引了。福尔摩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细致入微地收集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再把这些细节建立起联系,整个过程思维清晰、逻辑缜密,最终使每个案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整套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博斯科姆比溪谷谜案。在一桩已经被当地警察下定论的谋杀案中,福尔摩斯跳出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通过比对案发现场的脚印、石头、烟灰、烟头等线索,成功地将杀人真凶老特纳绳之以法,为詹姆斯洗尽冤屈。福尔摩斯没有被警方的判断所误导,而是以客观事实为断案依据,在看起来很平常的案件中抽丝剥茧,最终让真相水落石出。

读完这套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冷静的大脑,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才能让难题迎刃而解。想起我自己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就想着逃避,而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最后,问题依然是问题。今后,我要学习福尔摩斯,遇到困难时要处变不惊,解决问题后能举一反三,用神探的思维习惯来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中国思维要打破传统规则

中国思维要打破传统规则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思维要打破传统规则》。大家都看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吧!它讲的是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竟来到了东方魔法学院,学习魔法。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巫师,还保护了魔法石。看完这部影片我的第一感受是:非常棒!为什么?因为它立意新。就哪《哈利波特》来说吧。他整部影片中,并没有写成哈利波特要打败其中某一个坏人,然后圆满结束。他整部影片飘飘扬扬,没有明显的结构,像一个很大的泡泡。《哈利波特》在美国的票房收入达到了一亿美元,大人小孩都看的津津有味,而在中国相对而言就没这么畅销了。只要我们小孩子喜欢,家长不喜欢不说压根就反对我们看。为什么?两个字-守旧。想象可以创造奇迹,如创作《哈利波特》的作者本来很穷,就应为写了这部剧本成了亿万富翁。《哈利波特》与传统动画片不同之处就是它冲破了传统的规则,把不可能的事写进现实生活中去而这种离奇的想象正好迎合了孩子们的想象,中国动画片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厌烦。你打开央视台不是大闹天宫就是哪吒闹海。我看,要不是外国动画片进入我国,中国的思维早僵死了。中国的那些作家来来去去就抱着四大名著写,什么大话西游、齐天大圣孙悟空还不是西游记吗?在此,我要说中国人在不突破传统规则,干脆抱着四大名著等发霉算了!中国的家长都为自己孩子前程担忧,他们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是威逼利诱。禁止孩子阅读和观看就想哈利波特类的小说或影片。他们认为看这些东西是无用的还浪费时间,非让他们看作文选、奥数书或是买一大堆资料书让孩子做,搞的孩子一提起读书就头疼。一到周末也别闲着补习班已早与我们签约了。在中国家长心里,考试分数就是学习成绩的唯一见证。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岂不是在踩别人着脚印往前走?这样的话我们就永远没有创新了。那么未来祖国科技发展的重担我们怎样挑起?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啊!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故事妈妈又来了

今天,我们热情地迎接故事妈妈,她为我们班级讲《鼹鼠的月亮河》的故事。故事妈妈笑眯眯地走上讲台,我们高兴极了,热烈鼓掌。

开始讲了,故事妈妈告诉我们,她带了三本《鼹鼠的月亮河》。首先她问我们:屏幕上的是谁?我们马上回答是米加。那米加和其它鼹鼠不同的地方在哪?有人回答是黑色的,有人回答它是白天睡觉的,还有人回答它不爱挖掘,这些都没错。故事妈妈接着说:那么,米加晚上要给谁洗衣服,这我不思考也知道,是尼加。米加想:天气冷了,尼里可能会冻着,他要发明一台洗衣机,但是,有些零件要到城里买到,所以,米加去了城里。

同学们听了都入了迷,我都激动得快要跑到书里去了。故事妈妈讲得真是动听极了,每提一个问题,我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为了表扬我,叫我站在故事妈妈前面,可以和她一起留影,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