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作文开卷有益(精选2篇)

来源:整理

篇1

周恩来总理在看过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后,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号召。他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的,开卷的确有益。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东吴便是这三国之一。里面有一位大将名为吕蒙,此人骁勇善战,为东吴立下赫赫战功,可是,此人胸中无半点墨水,对于读书更是一窍不通,因此常常惹出不少麻烦,有一日孙权与吕蒙谈话,吕蒙深受启发,回去后便闭门谢客,用功苦读。当鲁肃有一日见到吕蒙时,吕蒙再也不是一个胸无点墨的草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谈吐不凡的人。鲁肃无比诧异于他的变化,吕蒙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由此可见,开卷有益说的一点也没错。

当然了,开卷有益不光对古代人有作用,对现代人也同样适用。当我们坐在考场上,有一篇作文篇(*)

儒人有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来看,我们这剂药下得还不够。

有项调查曾显示,我国国人年平均读书量只有六点几本,比日本少了一半多,更不用和德国及以色列比了。我们都觉得欧洲人是有修养、有内涵,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喜欢读书,能利用各种时间去阅读,能利用各种时间去阅读。如果在机场乘坐短航班,佻会发现坐头等舱的人都在读书,商务舱的只有部分人在阅读,而到了经济仓,会发现读书的人基本没有,大多数都在玩电子产品。由此种种看来,阅读对人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升华。清末民初的时候,中国有个著名的学者叫熊十力,有一驻军的营长向他求学。他随手把一本书递给他,让他回去先读这书,读后再把感觉讲给他听。数日后,荣升来见熊先生,大谈他在书中发现的问题,以为自己审之问之的读书会受到赞赏。认知却被怒骂。熊十力说:读书当看一个赏字。任何一本书都不缺乏智慧的花朵和思想的果实。你不去好好享受这精华,却偏偏去其糟粕!读书是品位、是韵致、是享受。展卷当如阳光扑面,春风盎然。岂可让心灵在挑剔卖弄中,行走在这文字的泥泞坎坷之间?

读书,可以让我们发现事物本质,去体会作者。当我们翻开《唐诗宋词选读》时,佻会去感悟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会去理解辛弃疾倩向人换取,红巾翠袖,愠英雄泪的.彷徨

读书,可以让我们以冷静全面的观点去看待问题。面对社会的浮躁,我们可心用读书去沉淀浮躁的内心,去寻找真正的归属,去发现自己的本心。融入书中,你也会发现自己可以处在陶渊明的远离世俗,超脱尘世的生活之中。

读书,可以让我们领略另一种风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点也不假。读余秋雨的书,你会发现自己已跟随他的步伐游览了大半个中国,以及那些被世人遗忘的悲壮之美。

开卷有益,只要你用心去读书,就定能从中受益!

篇2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于己有益,这话放在今天亦是不假,那么如何知其益处呢?

其实不用多加思考便知,读书最直接的益处便是提升自身知识水平,使未知成为已知,已知更为精深。

西汉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果真愚吗?非也,作为普通人每个人的智商水平其实都相似,然而某物某事他知而我不知的原因,就是读书少。

君不见江东吕子明踏轻舟白衣渡川何等用计深沉,而他当年也不过一粗人罢了。也正是读书,才有了鲁肃那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使得他最终成为东吴大都督。

书不仅能医智愚更可以医心愚。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进去了,心也就自然地沉溺于斯,不为世俗所扰。读《诗经》可闻关关鸟啼;读《离骚》可见忠臣心血;读《山海》可观异兽百象书能使人心静,以一颗平静纯粹的心去读书,书中的精华也能留存于心中。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便是这个道理。

遥想东坡先生一生仕途并不顺意,屡遭弹劾贬谪,却依旧能写出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句子来,我不禁想,能够有如此心境,当他竹杖芒鞋行于山水之间时,身旁必定带着一本书吧。

前文提到开卷有益,因为书可医愚,却也不要忘了读前头有个善字。何为善?读好书,会读书。

开卷有益,然而一本粗制滥造的书,又或形如当下流行的快餐式阅读,过目即忘,又何谈有益?只有有选择地去读书,读适合自己,有意义的好书,那才真正算得上是开卷有益。

又有一言,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本经典,不读精,不读深,一语不解,一言不记,囫囵吞枣般翻完便算是读了,这便不是读书,更遑论有益,读书时记得写下所感,更要感知其理,这才能善读,才能使开卷真正有益。

当今时代潮流下,蜂拥而至的形形色色的信息,让人无法体会什么叫开卷有益,我们何不逆流而上,去读书,去思考,让书真正有益,这样方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