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故事》观后感字范文(精选8篇)

来源:网络

《数学的故事》观后感篇1

《数学的故事》是一部由BBC执导,MarcusduSautoy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

从图形到数目,从几何论证到代数消解,从特殊求解到寻找通式,……你可能无法感受每一次飞跃带给发现者的惊喜,但想想你从Cantor那学来的对无穷的理解,那就是古人发现零时的心情。

透过三角学,几何被翻译成了代数;透过映射,我们在无穷间看出了大小;透过群,方程变得像某种对称结构般美妙……每每一把利剑撕开未知的阴霾,那片少有人知的黑白就被抹上了色彩。

虽然自求解高次方程之后我就变成了过客,可我知道了:数学真的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就好像n^2-(n+1)(n-1)=1不是来自代数变换,而是源于某个染缸前的起舞。

.S.我最自豪的就是上抽象代数课时发现中国剩余定理和Lagrange插值原来是一回事。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有机会说“唉,我就是生晚了点。

《数学的故事》观后感篇2

《数学的故事》意义在于它激发了我对数学的热爱,和利用数学为生活其中的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就说说数字0吧,我猜大多数人都认为0是个不起眼的小数字,帮助不了我们什么。你们错了,你可以翻一下你所有看的书,都有0,如果说0“丢”了的话,页数就会变得乱七八糟。100元的钞票,相信你们都见过,每个人都能说出它的组成,但是,如果0消失不见了的话,就变成了1元,1元和100元是相差何远吶?再比如说,一个卖杂品的店主,在批发商城买衣服成本价的400元,而他卖出去价是500元,丢了0,就变成5元了,这亏的`可就大了啊!0能使计算的变得方便,所以,0是数字大家族中,一位必不可少的贵客。

一个个风趣诙谐的故事,配上生动形象的描述,牵动着一个个大道理。《数学的故事》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更加了解了数学,并且更加热爱数学!

《数学的故事》观后感篇3

《数学的故事》是BBC出品的纪录片,介绍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缘起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在观影过程中,本人获得了很多启发,具体内容见以下四点。

一、数学的作用

数学——特别是西方数学——起源于非常实际的目的,从土地测量到灌溉系统再到推理演绎体系,数学至少在四个方面满足了人类的需求:

1认知——认识物质世界的构成;

2测量——分配资源,制定各种标准;

3记录——财富积累;

4预测——改进生活条件。

二、数学的意义

对于西方世界而言,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它的作用对象是具体问题,因此其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即从笨拙、刻板、繁琐的计算开始,待到这些计算成为常识之后步入推理演绎阶段。

另一个意义是西方数学极强的社会性。只有社会生活才会涉及到用统一、通识的标准解决资源分配和物质交换问题,因此,数学是人类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用之于集体的智慧,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寻求人类发展方向的工具和成果。

东方数学思想在意义上与西方大不相同。东方思想视数学为神秘的甚至是神圣的事物,数学本身就是目的和对象,而不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在东方数学中,会出现中国人推崇的吉祥“8”、归一“9”,也会出现印度人发明的“0”、“负数”这样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

东方数学的另一个意义是化繁为简。与西方数学发展起来的推理演绎不同,东方数学力求“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中国人轻巧的解方程方法。

三、用东方数学思考,用西方数学建构

东方数学长于灵活快速,弊在复杂计算上不够精确,西方数学严谨精确,因此难免迟缓繁琐。前者适合探索和突破,后者适合保持和积累。

以常见的三道数学题为例:

1小狗跑步问题(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这只小狗同时和甲一起出发,当它碰到乙后便回头跑向甲;碰到甲后又掉头跑向乙……如此下去,直到两人相遇。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2假钱交易问题(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3计算生日问题(用你的出生日,乘以12,得到数x,再用你的出生月乘以31,得到数y,只需要告诉我x与y的和,我就知道你的生日了。)

前两个问题用西方数学按部就班去解题比较费力,用东方数学变通的思想就会很容易解出来,而第三题,如果不亲自列个方程,是很难看清其中玄机的。这就是东西方数学思想的鲜明对比。

数据分析是一个强应用性领域,通常面临的都是悬而未决的探索性问题,尤其是数据分析应用于认知人类自身的心灵和特征时,往往具有更多的未知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需要更灵活的思想、更巧妙的方式和更多样的尝试,这是东方数学思想的长处。另一方面,复杂的变量关系也需要更严谨、精准的测量模型,这是西方数学思想的精髓。西方数学还有一项绝技,就是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转换,对于数据分析而言,这是数据可视化的基础,也是东方数学很难一蹴而就的。

所以最终还是要发挥两者的长处,将其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获得更丰富、更有趣也更准确的发现。

四、数学是真理吗

数学是一个由粗放向精细发展的认知工具,也是一种以量化为主的认知思想,它诞生以来指导了包括天文学、建筑工程甚至艺术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并形成了被广泛认可的基础学科。然而,但凡工具总有不完美之处,数学的抽象也决定了它在某些时刻注定“不切实际”。只有在使用中扬其长避其短,才能不辜负数学之闪光点,不迷离数学之混沌处。

《数学的故事》观后感篇4

最近看了《数学的故事》,真的很感谢老师的推荐,这个纪录片主要分了四集,分别是宇宙的语言、东方的天才、空间的边缘、无穷大及其超越,主讲人是一位数学教授马库斯·杜·沙托,他亲身来到数学史上的各种成就发生的地方,然后一一介绍它们。

第一集讲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巴比伦在数学上的成就。接近一个小时的剧集,我了解到数学的概念:spaceandquantity,并且知道了数学的发源地是在古埃及,自然界的规律——尼罗河泛滥的间隔天数就是数学规律的雏形,还有对金字塔需要的原料量以及金字塔的体积探讨。古巴比伦人主要是发明了60进制。片中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阿基米德在海边专注圆的问题而被杀的小故事。

第二集马库斯介绍了中国和印度的成就。中国的数学核心是十进制位值体系,贡献主要是中国剩余定理和秦九韶如何获得三次方程的近似解。印度的重要成就是发明了数学0(0的典故可能是印度人从沙子上拿走小石头留下的圆坑)。我知道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之比是1:400.

第三集主要介绍马德瓦哈关于无穷的概念,斐波那契数以及大数学家笛卡尔爱在床上冥想的小趣事。

第四集是近代的成就,以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为线索。介绍了康托对无穷的研究,庞加莱对三体问题的研究,拓扑学等等。

《数学的故事》观后感篇5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发明了蒸汽机,没有数学又哪里会有现在先进的汽车自动化生产线。现在的信息化革命,没有数学,又哪里使信息可以如此快速的交换。数学是一种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往往数学上的突破,会带动很多其他学科的重大突破。学数学的真正效果不是体现在应试教育上,而是将来自身的脑力思维上。数学好的人往往能在很多事情处理上思路清晰,逻辑连贯,主观能动上更胜人一筹。

很多人用笨办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往往能用自己的思维一针见血。,而且会各种反向思维,变换性思维。随着积累是有很大用处的。当你感觉数学很枯燥的时候,惟一的原因是你没有自己动过脑子、走过弯路,你体会不到它带来的“高效”,只有被剧透的麻木,越是在数学路上“浪费”时间多的人,往往越有着创造力与难以为常人理解的特殊直觉。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本来看起来与数学毫无关系,但是欧拉提炼了这看似简单的问题的本质开创了两门数学领域;除了好玩之外似乎没什么意义的数论是现代密码学的基础……这些与现代生活有着很密切联系的东西确实与食色性也的东西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你需要更有理性、更有规律的生活而不愿做被规划者的话,数学几乎是一条必走的路——不一定是数学课,而是无可替代的数学思想。既然说起来了,那我可以告诉大家几个本人从数学中得来的、绝对可谓影响一生的信条:脑洞大开是有意义的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语重心长的告诉你不要多想,但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像生活一样经不起推敲。数学中最异想天开的想法得到的看似无实际用途的数学工具都在科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生活中将事物关系进行抽象化分析的过程让我对生活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没有比数学更能培养的深入思考的习惯的学科了,它是最纯粹的思辨。请大家想想,同样是思考,为何会有“思想深度”一词呢?制造印刷电路版、设计飞机气动翼型表面并没有用到勾股定理,但是任何与人类相似的有机文明必然在逻辑思维上经历这一步才能发现更深刻的规律,根据历史经验,哪怕人类演进重来一万次,几乎可以断定勾股定理比阿波罗登月要早。

我从数学中明白了这样一句话:人类惧怕成功。深入的思考是那么那么的困难,你只要心存一点点疑虑、有着一点点胆怯,努力就彻底前功尽弃,而大胆地猜想与证明简直是反人类的习惯,要经过痛苦与孤独的试炼才可能养成。纵然我在数学方面是渣,但是我曾经体会过一道没人关心的题画了十七条辅助线用一周时间终于解答出来是那种极致的快感,那莫名的感动与孤独的体验每每回忆起来,就超越了我所有青春时代的悸动。

《数学的故事》观后感篇6

看了《数学的故事》后,我有了一个直观的感觉数学和解决生活问题息息相关,并因此世代长存。我想说的是数学的发展,你所思考得来的数学——倘若你有被载入史册的计划——就最好是和当下的技术息息相关的部分,不要想的过余远过于抽象以至于现实技术可以达到你的想法却要几百年之后,那么你在世时不会有名,只有等待几百年后某某说你的观点被证实了才把你从死人堆里拉出来。就这个观点来开,理论脱于实际不好,数学的推进太快于时代技术也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可偏偏总有人引以为幸。为把自己的名声放在几百年之后大放异彩而欢喜。

投身什么的人都是一样,数学家必须投身几十年才能掌握所应并有所发展,所以如果什么都得不到是很怀疑自己的价值的。而要使数学家这一部分人得到他们的价值,一是树立奖项,二是以发现公式或解开谜题为其名。

就像你不懂一个东西,拼了老命搞了几十年,终于得出了一个结果,你就满足了。这个时候你仅仅以自己的满足快乐,外在的声誉实在没什么用了。

宇宙之迷也是我很感兴趣的。数学如果是抽象的哲学,而这种哲学有利于理解世界,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数学的故事》观后感500字范文的内容就收集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对有需要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大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参考以上范文,以此来帮助自己顺利展开书写工作。如果这期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也请大家多关注本站。

《数学的故事》观后感篇7

只看了前三集

第一集

计算和测量,和土地分配、赋税、建筑有关

实际应用中,数学离不开图形、几何体,以图像形式表达,而不是数字形式,数字用象形文字表达

谈到度量衡、进位制、乘法的计算方法、圆形面积的计算、分数的应用(收入分配)、二次方程的计算、黄金分割的由来,数字0的缺失,无理数

数学发展的雏形:古埃及、巴比伦

定理证明的兴起:古希腊

柏拉图、欧氏几何、阿基米德(近似值和精确值、体积算法)

第二集

中国数学的辉煌历史,十进制、数列、原始数独、剩余数、方程、三次方程,应用于建筑、天文、历法等,九章算术

印度对现代数学的贡献:阿拉伯数字,数字0和负数的发明,方程的未知数,三角学(任意角度的正弦值),无穷级数

中世纪的伊斯兰帝国,巴格达智慧馆,代数学(数学运算法则),二次方程的原理和公式

意大利:数列、三、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第三集空间的边界

法国:笛卡尔——坐标(几何和代数的结合)、曲线的算法

费马——质数,一些数学运算规律

英国:牛顿——微积分(描述动态的事物,如瞬时速度)

德国:莱布尼茨——微积分、二进制的计算器

瑞士巴塞尔:伯努利家族——变分法(应用于商业、工程、设计等领域)

俄罗斯:欧拉——拓扑、解析、数学符号、无穷求和

德国哥廷根高斯、罗马尼亚鲍耶(虚拟几何)、黎曼(高维几何)

主持人经常强调一个观点,就是数学家要精准,不能只是近似。从中隐约捕捉到一些数学家的解题思维。可能是教授的缘故,再次领略英式英语精湛严谨的魅力。感觉研究数学纯粹是一种爱好,是混不到饭吃的。但他们究竟是怎样产生诸多这样那样的想法呢?这些想法从何而来?又竟然能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的不可思议。如果能举出更多数学应用于商业的例子就好了。

《数学的故事》观后感篇8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数学的故事》,它是一部纪录片电影,从中我明白了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

《数学的故事》这部纪录片一共分为四集,它主要数学的发源地,以及自然界的神秘数学,慢慢地让我爱上了数学,使我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说真的,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从大自然到人类社会,从植物的构造到充满艺术的建筑,所有跟数学有关,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数学的发展经过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历史上笫一位女数学家布帕蒂亚,还知道希帕索斯提出无理学,进一步让我明白古人对数学的挖掘与创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的量太强大了。

我一定好好学习数学,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