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800字通用(整理8篇 )

来源:其他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

四年级时,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我们班被安排到博物馆参观。

幅石雕是一位女子的模样,真像当初补天的女娲娘娘啊;那幅石雕上出现的是一位白胡子的老爷爷,真的跟土地公公十分相似呢。

这次博物馆之旅真是又刺激又惊险哪。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

星期四,老师突然“发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去湿地博物馆!

回到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我早就听别人说那个地方不错,值得一看。”

星期五下午,同学们都早早来到学校,好像晚一秒钟就坐不上车似的。那几辆接我们的大车终于来了!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坐上了车,行程不算太远,大家一路说说笑笑,一会儿就到了。

进了博物馆,讲解员先带我们去了电教厅,在那里,我们欣赏了影片——猛禽归来,它讲的是鹰的故事。同学们都说拍的不错,但我觉得不如《人与自然》精彩。

出了电教厅,讲解员就带我们上了二楼。在二楼有一个生态厅,进了生态厅,就听见有鸟叫声,在悦耳的鸟鸣声中,我知道了有红地毯景观、芦苇景观和草地景观。景观中还布有野鸭、白鹭、天鹅、黄莺等鸟类的标本,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好戏还在后头”这话说得可真不错。我本以为生态厅是最好的地方了,却没有想到还有更好的——生物厅!

通过参观,我充分了解了家乡的自然资源,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受到了爱护大自然、珍惜鸟类、保护环境的教育。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3

今天的阳关格外灿烂,风吹在我的脸上却掩饰不住我心中的激动。下午我坐着妈妈的车来到东周小学,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红树林的活动。

来到东周小学,已经有许多人在等候了。我赶紧走到队伍中去。开始宣誓词演练,大家专心致志的念起来:“我志愿,加入红树林校讯通社……”经过几次的演练,我们上了车就出发了。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深圳博物馆。大家从窗外望过去,发出了“哇”的赞叹声,有个三角形的建筑物可真像金字塔啊!周围的风景也美不胜收。从远处眺望还能看到深圳博物馆五个大字。就该正式宣誓了,我们用那洪亮的声音大声宣誓,引来了许多游客。

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博物馆,里面的摆设高贵又典雅。上到二楼,我们就开始参观了。先到的是深圳民俗文化展厅。让我见识到了古代的服饰店、织布作坊,这是一家土法织布的作坊。我又看到了中药店、豆腐坊、粤剧团。每间屋子都有几个栩栩如生的雕像,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雕像和真人一模一样。我们边参观边听郑老师讲解。我拿出采访本岸把所见所闻都记下来。接着,我又看到新娘出嫁的轿子。我们古时有个习俗,拜堂时,有两个程序:新郎掀盖头,再喝交杯酒。

参观完后,我们又参观了古代深圳展厅。我们看见了古越人出征、水上人家、屯门海战。我们走到三楼参观近代深圳展厅。看到了九龙海战、玫打兰花庙。紧接着,参观了1928年2月2日的中华宝安县第一次代表会议,1949年10月1日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到了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郑老师对我们说:“深圳只是一个渔村,是个很贫穷的渔村。”墙上写着“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参观完了,最后我们在一楼大厅采访了工作人员。刚开始我还十分胆怯,同学们一个个都很踊跃,我也就不害怕了。采访完后,我们坐着车回学校了,车上老师给我们唱了许多歌,有《荷塘月色》、《隐形的翅膀》、《自由飞翔》……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着。到学校,老师唱的歌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选玩小编长后,我们就陆续回家了。今天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回到家,我还沉浸在喜悦中。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4

有谁不想去哪广阔的宇宙遨游,有谁不对那神奇而又美丽的宇宙产生兴趣和疑问?人们都想去宇宙探索它的奥秘。探索宇宙也是我的一个兴趣。

这个星期,全家一起去北京旅游。当然也参观了北京天文博物馆。

那天,天气晴朗、晴空万里,我坐在汽车上,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假设这天文博物馆的模样。“天文博物馆到了!”这句话把我的假设打断了。

走出汽车,就看到“天文博物馆”这几个大字呈现在面前,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闪闪发光。天文博物馆的大门是往里陷的,看起来像一个古老的大山洞,它闪闪发光的玻璃把每一个人都“印”了上去,显得格外美丽。

走进天文博物馆,只见墙壁上都画着宇宙里的星球,有天王星,木星,水星,火星等等等等,走进天文博物馆,就像亲自走进了宇宙一样。

走上楼梯就到二楼了,二楼那里全部都是放映厅,还有几个像“鼓包”一样的东西立在地板上,我心想:这是什么东西,里面又有什么呢?我瞒怀好奇地走了进去,只见里面有一个红色的按钮,我轻轻的按了一下。这时,它开始放映关于宇宙的影片了。

这时,我看了一下手表,已经2点30分了。于是,我跑进了放映厅。放映厅是圆形的。电影开始了。顿时,周围开始播放宇宙的样子。此时,我感觉自己就在宇宙一样。电影讲的是太阳会变得越来越大,十亿年后,会把周围的'星球全部吞没。

电影放完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文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去大英博物博物馆参观。

我们刚进一楼不久,池松叔叔就去机场了。贝贝依依不舍地说:“再见,爸爸!”然后我们就乘坐电梯来到了三楼。“哇,好多盘子呀!”萱萱惊奇地说。“是呀,是有好多盘子呢,”我点点头,两眼放光地说,“这儿还有好多纯金做的雕像呢!”妈妈认真地说:“这儿的东西可是很有价值的哟,千万不能用手去摸。”我们接着走散了。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走进了放置木乃伊的地方。小孩儿们不怕,而大人们都怕。在我们几个小孩看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大人们就一溜烟跑了。幸好,他们没有跑远,要不然我们就找不到他们了。过了一会儿,也就是我们参观完小小的、而又十分精致的木头雕塑后,葛敏阿姨又跟我们走散了,我们在吃饭的地方找到了她。

午餐过后,我们又去看了很多欧洲的人像。还看到了很多非洲的衣服——可真漂亮!富有艺术感,花花绿绿的。

参观后,我心里忿忿不平,“凭什么其他国家的那么多的好东西都被英国抢去了?”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6

一年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终于到了,这次的目的地是——良渚博物馆。今天早上,一周一次年级集会上,戴老师说:“今天下午我们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午12点40分在这里集合。”

一转眼,到了中午,我们排队去集合点集合,上了公交车,车子开了1个小时多,终于到了。

下了车,一座白色的建筑,大门上是一块匾,上面写着“良渚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有3个展厅,在门外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进了第一个展厅。

第一展厅里,有很多的黑陶贵耳壶、饮器、石刀、绢片、丝线……在玻璃做的透明盒子里,墙上有这些物品的介绍,有很多的用投影照出来的灯光,显得特别好看。解说员阿姨在一边说:“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文化,1936年在余杭市良渚镇发现而命名。”我才知道了它的由来。

随后,又走到了第二展厅里,一些玉琮和玉钺在玻璃盒子里,显得非常醒目,这是良渚文化精神文明的象征,玉琮和玉钺上,有很多细小的精美的花纹。这时,侯一文的妈妈来了,为我们介绍:“良渚时期,玉被赋予神圣的品格,以琮、璧、钺为代表的五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灵物是神圣的法器,但也是维系社会等级与秩序的重要礼器,是世俗权利的象征。”

我们参观完了,又来到了第三展厅——墓葬,是人死后的归宿,墓葬的规模不同,有的很窄,有的很宽敞。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参观完了,通过这一次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使我感受到了祖国历史的悠久和灿烂的文化。我和同学们上了公交车,高高兴兴的回学校了。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7

上个星期五,我们初中部组织了一次参观台山市博物馆的活动。由于博物馆离我们很近,学校也为了让我们锻炼,全体学生会徒步过去。

第二节课一下课,班主任就组织我们到小广场集合。谭主任和高主任分别就安全问题和礼仪问题对我们进行了讲解,让我们紧跟队伍,不要掉队;进入博物馆以后也不要大声喧哗,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参观。

接着,每个班都领到了一面旗,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发了。大家的心情都很雀跃,本以为很长的路程,没想到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确定好集合时间后,大家就各自分散开去参观。台山市博物馆非常的大,非常漂亮,一共有四层,我与同学们是从最顶楼开始的。里面的东西很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古时候的那些衣服、家具了,虽然过了这么久,我依然觉得它们是美丽动人的。博物馆里介绍了很多有名的街道,还有台城的学校、房子、马路等等,还看到了整个城市的沙盘,我们还找到了台碧呢。据说四楼还有游戏玩,可是工作人员说要10分钟左右才能开始,但那时候我们还有几分钟就要集合了,所以只能失望的离开,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次了。

走到集合地,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到了,整合完毕,返校!虽然今天走的我腿都快断了,但我依然很开心,因为这次的参观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到了很多侨乡的文化、历史,对这个城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想到圆明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我国的国宝不能掉入任何人手里,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荣富强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是中国的魂。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8

今天下午,我们乘车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那可是一个放着“南海i号”的“水晶宫”!大家别提有多兴奋了,一路高歌,恨不得长出翅膀一下子飞到“海丝馆”去。

一进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仿古船上用品。随后,我们进入了真正的展厅,这里摆放着各种闪闪发亮的瓷器。看,这是产自江西景德镇官窑的碟,那是产自浙江、福建等地的碗。它们个个玲珑剔透,在馆内微黄色的灯光下泛着金光,上面的釉光滑无比,细腻清润。瓷器上的花纹千姿百态,卷缩着,翻滚着,扭动着,犹如一条受惊的蛟龙,又像一只冬眠的黑熊,有的图案是凹进去的,有的又是凸出来,这一个个的瓷器看着看着,会让人感到一股股透心的清爽、纯净、洁白,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仿佛置身仙境。

参观完瓷器展馆,我们来到了“南海i号”——这个神秘的宋代古沉船。这个长达30多米,高达4米多,宽达9米多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会静静地卧在海底下800多年呢?难道是因为承载的货物太多?不大可能;难道是因为海盗的袭击?也不可能;又难道是因为遭遇了风浪?关于“南海i号”的沉没之谜,种.种疑问,至今都没有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忽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奇怪的一幕:商贸繁荣的宋代,高凉(今阳江)港口上,装满货物的“南海i号”商船正准备启航,给海上丝绸之路的各国带去各种精美的瓷器。下午,大家出发了,突然风起云涌,暴风雨吞噬了整一艘船,瞬间人、货、船都被甩到了茫茫大海,“南海i号”慢慢地沉入了海底深处。

过了好一会儿,我醒过神了,随着队伍进入另一个展厅,这里展出的是除瓷器外的其他物品,以及当年船员生活的模拟展示。

一个小时一下子就过去了,快乐的时光过得真快呀,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海丝馆”。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