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字(精选8篇)
来源:网络
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篇1
2012年10月17号下午,我院党总支组织党员代表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战斗过的地方,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纪念馆的主体是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二层现代建筑,庭院中正对大门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铜像高3.2米,他昂首挺胸、神态端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露出了从容、沉着与坚定,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我们首先在周总理铜像前合影留念,然后参观纪念馆。
陈列馆一楼展厅中间是一块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画面呈“S”形,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和我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汉白玉浮雕四周陈列着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和南京谈判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二楼展厅陈列当年中共支持和发展爱国民主运动的照片和史料。
在纪念馆内,有的党员仔细阅读着当年历史事件的介绍,有的党员拿着相机记录着当年历史事件的物品,大家都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所感动;徜徉在梅园新村的庭院内,环顾四周留有黑洞洞的窗户的高墙阁楼,想象着当年在敌人的心脏舍生忘死、为党工作的先驱们,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再次接受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
育,增强了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机智勇敢、艰苦奋斗的革命风范和革命先烈为祖国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崇高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也在不断提醒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医院新大楼的落成,对于全院职工是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考验。我们要学习和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争取使医院不断拥有更好的硬件的同时,在服务质量也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将以更加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为患者的服务中去,为医院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篇2
今天,我们五(2)班代表怡馨花园小学的一千余人去梅园新村参观,这让我深有感触。三十九位同学在三名老师的带领下,坐着校车来到了梅园新村。一进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那周总理的金色雕像,多么庄严!我随着大部队来到了“周恩来图书馆”,其实那里面是设计师设计的海报。自由参观,我和朋友结伴有顺序的开始阅览。
啊!这幅海报上都是“人”字,看了一眼,那密密麻麻的“人”字一共有三十万个!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死难同胞的冤魂!接着,是那支离破碎的和平鸽,还我和平,日本军!瞧这剁板,上面染满了死难同胞的鲜血和肉!日本军太残忍了!在《血染石城》这个海报中,天空一片黑暗,下面是那个被血染红了的南京城门。有一幅海报,上面全是被烧焦了的人骨,黑色的!下面还冒有蓝焰,看得我都毛骨悚然。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不满字的海报前,在远处看,那个海报像变身了一样,变成了写上“南京1937·12·13”这些字了,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时,日军那残暴的罪行和扭曲的笑脸。梅花——中国国花,它被五只蜡烛点燃的光包围着,表达出对三十万死难同胞深深的悼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幅死人骨,在深深的万人坑中,有一堆堆白骨和头骨,在日军的暴行中,南京城度过了硝烟弥漫的大屠杀。紫金草,去洗净日本军惨绝人寰的暴行,让我们一起来悼念,让三十万死难同胞的灵魂安息!
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篇3
本学期我有幸跟随党建班的活动前去参观了梅园新村,我满怀着敬意、瞻仰了这座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也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梅园新村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一进门,庭院中正对大门立着周恩来总理的全身铜像,表情沉着、坚定、机智、从容,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家风度。中庭的一座高6.5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是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上面雕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画面成S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漫长曲折道路和我党事业后继有人。汉白玉浮雕四周陈列着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和南京谈判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接下来二楼的一些旧报纸和文字记载更加真实的体现了中共代表团为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丑恶形象,与民主党派形成了统一站线,教育了人民,促进了第二战线的形成,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周恩来同志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民主兴衰紧密相连,始终把“严”与“实”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光辉榜样,是人民群众心中永恒的丰碑。我通过馆里的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回味了周恩来同志当年的要求和讲话,学习了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伟人虽逝,精神永存,周恩来崇高的精神和人格,是屹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教育人民的宝贵财富。这次参观梅园新村,学习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让我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再次接受了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增强了自己爱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要用实际行动去响应革命家的号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以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为动力,不断地鞭策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能早日入党,为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网上的积极分子党课培训,短短一个月不到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十分感谢党组织能给我这次机会。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一个伟大、光荣和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七月成立至今,始终站在中国革命的最前列,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又用50多年的时间建成了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期间虽然有挫折、问题,乃至反复,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自我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透过实践完善自我的理论,逐步确立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我也大大增强了党性,更加明确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仅要解决组织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我认识到以前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不断的学习,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而勇于奉献。
总之,通过这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使我进一步的系统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使我更进一步的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今后,我将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科学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要向周围的同志们学习,使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团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一起来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争取早日在思想上、组织上加入到党的行列中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篇4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一处纪念二战期间日本投降的纪念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我去参观这个纪念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对二战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纪念馆里,我不仅看到了许多真实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更感受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
在纪念馆的第一部分,我看到了一个模型,展示了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一些军事行为和罪行。我了解到,日本在二战期间实施了广泛的军事侵略,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苦难。他们攻击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韩国、台湾、印度、菲律宾等等。这些罪行是无法原谅的,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悲剧。
接着,我参观了第二部分,这是一个展示日本投降的过程和意义的展馆。我了解到,日本在二战后期陷入了困境,面临着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最终,日本昭和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二战。这个时刻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转折点,许多战争受害者和苦难的人们获得了解放和自由。
在第三部分,我看到了许多与战争有关的文物和物品。我了解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许多物品和文物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其中,有一些文物和艺术品,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例如,一件保存完好的纳粹军帽和一把古老的剑,都让我感受到了战争所带来的恐惧和痛苦。
梅园新村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二战的历史和意义。我意识到,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尊重历史,并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辛与曲折。希望本文的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篇5
星期天,我们雏鹰假日启明小队游览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一进大门,只见一座雕像矗立在我们眼前。导游小姐肖丽阿姨指着雕像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啊?”“蒋介石?孙中山?周恩来?……”队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这时肖丽阿姨说话了:“大家听好了,这雕刻的是周恩来爷爷他从容不迫地向前迈步。”我心里暗自想为什么要雕刻他走路呢?肖丽阿姨接着说“以前对面楼上住的全是国民党特务,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的监视下,但他毫不畏惧。我仿佛看到了周恩来爷爷在龙潭虎穴中,谈笑风生出入梅园、紧张工作的情景。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有不少的活动经费,但他们从不浪费一分钱。他们的吃穿用没有一样好的,没有一样高档的。他们认为,在自己身上节约,就可以给党。给人民军队多增加些积累,解放区军民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就拿董必武爷爷来说吧:从国共重庆谈判到国共南京谈判,董必武夫妇一直用一条白底兰花床单,前后用了十几年,床单一再缝补,最后很破旧了,他们就把床单从中间剪开,将两边对缝起来继续使用。
他们这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篇6
今天,我们启明小队去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
还没进大门,我们就远远看到了一尊高大的周恩来的铜像。铜像神采飞扬,庄严镇定,从容不迫的革命伟人形象显而易见。听妈妈说这尊铜像高3·2米,重900公斤。是根据当年周面对国民党眼线的监视,从容不迫地步出梅园新村30号的一幕雕刻而成的。
走进纪念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当年参加第二次国共和谈的领导人物的一幅浮雕墙。整个画面成s行,代表他们当年所走过的曲折的革命道路。四周还展示了许许多多革命同志曾经用过的物品和一些图片资料。其中,有一幅周恩来和马歇尔将军等人去远方开会的照片令我印象尤深。他们路过的一个小村庄因连降暴雨没办法顺利走过去,其他国民党的代表都有人抬轿过去,只有周脱下长裤趟水过去。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正是有许许多多象周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走出纪念馆,我们还参观了周恩来和董必武曾经工作和居住过的梅园新村30号和35号以及第二次国共和谈工作人员居住和办公的梅园新村17号。真是颇有感触啊!当年生活十分艰苦,但共产党人们仍然报着为人民服务的心,默默地工作着,才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有了今天的新中国。
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欣欣向荣!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国度里,是和这些不怕牺牲,坚持不懈的伟大的共产党人分不开的。此时的我想起了那首深入人心的老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篇7
8月9日外公带我去参观了梅园新村纪念馆。它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
刚进纪念馆,就能看到一座周恩来总理的铜像,在纪念馆的第一层有一座高大的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周总理等领导人的雕像。1946年5月到1947年3月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
纪念馆的第二层,展示了周总理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如:手表、大衣、皮包……从他用过的这些物品中我看到了周总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看了这些,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呀!没有他们这些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梅园新村纪念馆观后感500字篇8
今天,我们在梅园新村进行了党课教育活动,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汉府街,解放前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南京的办公原址。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梅园新村是当年国共两党和谈的中共代表团驻地,这里留下了周恩来总理为革命事业日夜操劳的众多印记。
走进梅园新村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颇具特色的二层建筑墙面上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在这爬山虎的背景前是一尊周恩来总理的铜像,红色的大理石面上周总理的铜像抛弃了一般纪念建筑雕塑有底座的做法,让总理用一种亲民的方式走出来,表现了总理当时身处龙潭虎穴却仍然坚定、沉着、机智、从容。之后我们走入纪念馆,展厅中间是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浮雕前面的地面上镌刻着1946.5——1947.3,这是当年国共谈判的时间,看着浮雕上每一个共产党员坚定地看着远方的眼神,抚摸着这些数字,时光似乎从身边飞泻而过,在那样的艰苦岁月里,是信仰将他们连结在一起,正是他们的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展厅里还有一辆别尔克老爷车。这是周总理当年乘坐的车子。还用来护送过中共地下党员,经过后来人的翻新养护,车子焕然一新,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它那铮亮的车身,明亮的车窗,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诉那段光荣的岁月,似乎看见了它穿梭在炮火风雨中的样子。展厅里还展出了各种在梅园新村生活的共产党员用过的物品,其中周总理用的皮箱和皮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它们皮革上的纹理,我能看到周总理穿着它们向我走来,能看到他从容淡定的革命家风采。
之后,我们饶到后面去看了周总理的书房,然后来到了梅园新村30号,这里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小巧精致庭院中翠柏、石榴、腊梅、葡萄和蔷薇仍像当年那般生机勃勃,引导员特意介绍了小院旁边31号,当年国民党特务就是从31号的窗户上监视着中共党员的一举一动,如此的近距离可见当时的共产党员们身处在多少危险中,纵然如此,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还是去了胜利,现在站在那扇特务们日夜蹲守的窗下我听到了巨大的嘲笑声,无论如何正义终将取得胜利。进入30号的小样楼内,不算宽敞的房子里装修的简单大方整洁,房内陈设一如原貌,与这栋小楼相连的的是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等代表团成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看到他们的床上还放着当年用过的被子,被子上有很多补丁。看到他们生活过的地方深深地感到他们过着怎样节俭清苦的生活,他们把对生活的全部要求付诸于追求全国人民幸福的目标中,无怨无悔的付出,驻足片刻,我看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那繁忙的身影,想起他们当年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峥嵘岁月。
走出纪念馆,我想无论我对这次参观有多么深的体会,也无法真正体会这些共产党员所经历过的困苦艰难,我只能以此鞭策我自己,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一定会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对位一个当代大学生,坚守我的信仰,决不放弃追求光明和热。梅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辉煌的一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光辉过往。梅园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言:‘梅园风范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