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灶糖作文(精选3篇)
来源:其他
小年灶糖作文篇1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伴随着熟悉的儿歌,我掰着手指数着,盼望着早一些过年。小年还没有到,我就吵着让妈妈买灶糖。妈妈笑着说:别着急,明天就买。我高兴极了。第二天,妈妈果然把灶糖买了回来。灶糖装在一个十分精致的袋子里,我看着灶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它大约有一根圆珠笔那么长,有大人手指头那么粗,上面还泛着光泽,再点上那黑白色的芝麻,那味道一定好吃。我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想拿一根尝尝。啪的一声,妈妈把我的手打了回来。我只好耐着性子。好不容易盼到了小年那天晚上。吃过饭,妈妈神秘地端出灶糖,说:小馋猫,吃灶糖了。我一步窜过去,捏起一根,谁知道哗一声,手里的灶糖全碎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将一把灶糖一下子都塞进了嘴里,牙黏上了,舌头也黏上了,妈妈在一旁说风凉话:娜娜,你给我们唱一首歌吧!我连嘴都张不开了,怎么能唱歌呢。急得我跑到镜子前一看,嗬,都成白胡子老爷爷了。后来,我学着妈妈吃灶糖的方法,这才品出灶糖香。、脆、咸的滋味来。妈妈高兴地说:谁吃的灶糖多,谁就会说好话,朋友就多。我一连吃了三四根呢。小年到,吉祥到。大年的脚步也要到了,那无穷的趣事等着我呢!我更希望新的一年我的朋友多多,好事多多。小年灶糖作文篇2
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祭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王皇大帝汇报去了。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妻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小年灶糖作文篇3
小年是要吃灶糖的,可是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吃,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是为了粘住小孩子的嘴,为了不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说一些晦气的话,可是今天上网查了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小年还应该吃饺子,和家人一起包一起煮然后再一起吃,可是今天我什么都没吃到,饺子是我嫌麻烦不愿意包,灶糖是忘了买,呵呵,就像腊八大家都喝腊八粥,可是我第二天才知道昨天是腊八,离开家就是没有那种过节的气氛,经常不知道过什么节,不过好在我年年都回家年过,还是挺幸福的。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