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的实习报告(精选2篇)

来源:收集

水准仪的实习报告篇1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3级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使用。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3.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二、组织和学时

每组11—12人,2学时。

三、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记录本一个。

四、实习的步骤和方法1.安置仪器

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开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

3.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通常需要反复进行。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要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1)瞄准甲某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乙某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致位于视场中央行;转动目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影像;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物镜对光予以消除。

(2)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即成一圆弧),也称精平。

(3)读数用中丝读数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数,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位。读数时应先估出毫米数,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点较坚固的点。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想等。

(3)竖立水准尺于点A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记入表中测点A行的后视读数栏下。(4)再将水准尺立于点B,瞄准点B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前视读数,并记入表中测点B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5)计算A,B两点的高差:

五、记录和计算

水准仪测量记录表

班级;10级园林(4)班组别:第4组记录人:李莉

七、小结

通过今天上午的测量训练,我对水准仪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较为熟练的`使用,在测量的过程中,我由不会整平到现在可以灵活应用于操作中去。

虽然我们组考核结果不合格,但是我们也在这次的测量中得到了教训,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不足,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在操作中去利用和分配时间;也让我们明白了对待事情的认真性和责任性,让我深深的吸取了教训。生活中如果出现这样的误差是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希望在明天的个人考核中,自己会有更好的发挥。

水准仪的实习报告篇2

实训2水准路线测量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2.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

二、仪器及工具

DS3型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普通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记录表格等。

三、实训方法及步骤

1.每组确定起始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如A→B→C→……。

2.在起始点A和待定点B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两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水准仪,照准A点水准尺,消除视差、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a1;同法照准待定点B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b1,分别记录并计算其高差h1

3.将A点水准尺立于待定点C,同上法读取待定点B后视读数及待定点C前视读数,计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继续进行。

四、注意事项

1.仪器的安置位置应保持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每次读数前应保证精平及消除视差。2.立尺员要立直水准尺。起点和待定点不能放尺垫,其间若需加设转点,转点可放尺垫。各测站读完后视读数未读前视读数仪器不能动;各测点读完前视读数未读后视读数,尺垫不能动。

五、数据记录

水准路线测量记录表

线路名称:仪器型号:测量者:记录者:时间:天气:组别: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