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最新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发言(整理11篇 )
来源:收集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感恩的季节。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领会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之际,今天我们相聚在有着“上海之根”美誉的松江,在有着“沪上最美校园”之称的“程园”——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共同分享工程大人回眸历史、讴歌发展、展望未来的感动与光荣,共同庆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四十岁生日。
昨日的成绩,是镌刻在前行者身后的丰碑;今日的辉煌,是历史赋予后继者的责任。我们不会忘却前人的呕心沥血,不会忘却昔日的峥嵘岁月,更不会忘却当下的崇高使命。在此,我谨代表工程大党政领导班子和2万余名师生员工,向上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向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海内外校友,向兄弟高校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工程大教育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祝福!
回望历史,无古不成今。自“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诞生,到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形成,再到当今世界灿若繁星的现代大学,几百年来大学生生不息,历经沧桑而顽强续存,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在现代大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改革开放晨曦成长起来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40年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传承着大学的精神,遵循着大学的规律,弘扬着大学的风范,致力于成为科学知识的捍卫者、创意创新的孕育者,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熠熠发光于现代大学林立的浩瀚苍穹。
启航在程园,奋斗在程园,腾飞在程园,圆梦在程园。我们坚信,工程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2
老师们、同学们:
“潮涌浙东竞风流”,今天,我们欢聚姚江畔的波宁四中,共同庆贺这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165岁华诞,见证她一路走来的坎坷与辉煌。首先,我代表波宁四中全体师生员工,向光临庆典的领导、来宾、校友、家长以及离退休的老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波宁四中的源头可上溯至创办于1845年的崇信义塾,其传承递嬗复杂而有特点。1920xx年,同为教会学校的崇信、浸会合并为四明中学;1935年,四明中学又与斐迪中学合并,定名浙东中学。以后,毓才中学、益三中学又相继并入,至1952年12月6日改名波宁市第四中学。四中横跨三个世纪,先后扩并七校,六易校名,九迁校址,办学经历可谓多艰,然薪火相传、弦歌不绝,诚赖先贤坚毅不挠之精神与学校文化之传统。浙东中学首任校长寿子鲲先生提出的“诚朴爱”三字校训,滋养着一代代四中学子,成为学校的精神传承和四中人的处世圭臬,体现着教育的真谛。数万四中学子正是在这一传统的濡染下走向个人生命的多彩与辉煌,乃至涌现如谈家桢、孙儒泳、冯梯云、林汉达,竺苗龙、蔡义江等等杰出才俊。四中,因他们而骄傲。而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四中也逐渐形成了“开放、包容、务实”的学校文化和传统。
20xx年我校迁址现址以来,随着办学条件质的改善,办学层次也不断提升。20xx年被认定为省二级重点普高,20xx年又跨入省一级重点普高的行列。作为浙江省新课改样本学校,四中在新课改实验中走在了前列,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几年来,不仅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在学校德育、体育特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等许多方面也取得不小成绩,呈现出事业篷勃向上,社会声誉日隆的局面,业绩可喜。这既是全校师生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当然,也离不开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兄弟学校、广大校友和学生家长的关心、支持、厚爱。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再次向你们表示真挚的谢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波宁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这给我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借全教会之东风,抓165年校庆之契机,乘势而上,跨越发展,是历史,也是时代赋予当下四中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坚信,我们会向社会、向后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哈佛第22任校长洛厄尔认为,对青春和知识的追求是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的,四中也热情地追求青春、追求知识,所以,虽然她已经165岁了,但她永远不会衰老。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方法可以改变,但目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我不敢说这是对我们四中历史的最好阐释,但是,这一定是全体四中人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谢谢!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3
在这芳华吐露、春意盈盈的四月,我们迎来了清华大学的107岁生日。我谨代表学校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接受中央专项巡视和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入校检查,成功召开清华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各项重点任务。过去一年,学校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全球战略实施,持续提升一流大学建设水平,各项事业都呈现出新的面貌。
教育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攻坚任务,全面实施本科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成立大类培养领导小组,聘请16位大类首席教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为宽广的空间。在全校范围内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重构,降低总学分,设置自主发展课程,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成长路径。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有学术潜力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首次设立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和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鼓励教师倾心教育教学。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大学是创新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大学要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努力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学校以学科交叉、军民融合、前沿部署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20xx年,学校先后成立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3个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和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2个交叉实验室,并通过教师跨院系兼职、交叉学位授予制度和设立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专项基金等举措,着力打破学科壁垒,切实推动全校跨学科交叉研究。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将有力提升学校学术创新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20xx年,学校作为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xx年,学校获国家社科类重大项目共16项。
全球战略深入实施。开放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特征。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以更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的竞争与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是一流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20xx年2月,在中国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的共同见证下,清华与米兰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建设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协议。20xx年4月17日,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正式启用,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同时挂牌,中意两所高校将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创新中心。20xx年4月,清华发起成立第一个由中国高校牵头的高级别国际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20xx年4月,亚洲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应邀出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亚洲大学崛起”教育圆桌会议。第一份亚洲大学联盟高等教育年度报告将于今年7月发布。20xx年建立的全球创新学院是中国高校在美国建立的首个教育科研平台,20xx年9月,全球创新学院教研大楼正式落成启用。
“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重大举措。20xx年,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双一流”建设方案,构建了学科领域、学科群、学科三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体系,明确4大学科领域以及28个学科群和学科的重点建设名单。学校成立临床医学院和科学史系,进一步完善整体学科布局。实施文科建设“双高”计划,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评选首批18位文科资深教授。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1个学科获评a+。学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xx年4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20xx年,有8位在职教师当选两院院士。
过去一年,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协调推进,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迎来107周年校庆的清华大学充满了生机、活力。百年积淀厚,清华正芳华!
20xx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清华大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清华大学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综合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改革任务做细做深做实,努力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在所有清华人的共同努力下,清华大学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展现新气象、开启新征程、取得新成绩!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4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庆盘湾中学六十周年华诞。在此,我谨代表盐城市教育局向盘湾中学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盘湾中学和盐城教育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校友、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栉风沐雨六十载,造就英才写春秋。半个多世纪以来,盘湾中学伴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着改革开放的节拍,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在射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20xx年成功转评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先后建成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法制活动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盘湾中学办学的六十年是艰苦奋斗的六十年,是不断发展的六十年,也是成绩卓著的六十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xx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希望盘湾以六十周年校庆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内涵建设步伐,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同时,希望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盐城教育,支持盘湾中学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祝各位校友、各位嘉宾、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节日快乐!祝愿盘湾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5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个欢聚的日子——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来了、朋友来了,从母校毕业的学子们回来了!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新朋老友相约母校,共同庆祝盘中六十岁生日!
今天,是个分享的日子——园丁学子齐聚一堂,共同追溯品味六十年的芬芳!
今天,更应是个感恩的日子——我们在校园举行俭朴而又热烈的庆典,共同感恩曾经的关怀,共同追忆曾经的岁月,共同点燃青春的激情,共同描绘未来的蓝图。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盘中1000多名师生员工,向在莅临我校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为学校发展奉献热血青春的盘中所有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盘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六十年前,第一任校长郭小吟同志率领第一代盘中人在盘湾镇胡家大舍临时建校,揭开了盘湾中学培育天下英才的篇章。迎着新中国诞生不久的曙光,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盘湾中学走过了六十年风雨征程。六十年,学校四改其名,盘湾办学点、射阳县盘湾中学、射阳县盐东中学、射阳县盘湾中学;六十年,实现两大跨越,1997年成功争创省重点高中,20xx年成功转评三星级高中。岁月流转,历史的脚步凝重而清晰,文明的传承绵绵不息。
回首过去,我们心存感激。60年来,是学高德厚的前辈们,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开创了盘中厚泽绵长的千秋基业;是一代又一代的师长们,砺志弥坚,自强不息,演绎着盘中上下求索的峥嵘岁月;是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志存高远,孜孜以求,描绘出盘中春华秋实的如歌画卷。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学校深入探索挖掘深层次办学的精髓和内涵,践行“从盘中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着力打造阳光、快乐、幸福的校园。学校“阳光艺术团”,让青春的旋律跳动射阳城乡;“青年政治学校”,承载着学子们的红色梦想;“国学苑”,闪耀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学校先后获得省“和谐校园”、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法制活动先进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省“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聚首今朝,我们倍感荣耀。深厚的历史积淀,优良的文化传承,造就了大批优秀英才俊杰。他们中涌现了一大批政界、军界、学界、商界及其他各界的杰出人才。今天,怀着对母校的感恩,怀着对师恩的铭记,广大校友纷纷从五湖四海重返母校,回忆往事,畅叙友情。亲爱的校友们,我想对你们说:无论你们身处何地,你们永远是母校的骄傲,也永远是母校的牵挂,母校永远是你们温馨的港湾,憩息的家园。
展望明天,我们信心满怀。六十年校庆,昭示着前辈们的辛勤与业绩,也召唤着后来者的传承与创新。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关怀下、社会各界朋友、各届校友的支持下,盘湾中学这艘经历六十年风雨又富有生机的航船,一定能承载着所有盘中人的梦想,乘着党的xx大东风,在教育教学的碧海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校友,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6
亲爱的校友、同学们: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20xx年12月25日,我们迎来奎霞中学建校二十周年的重要日子,此刻,我们要把最诚挚的谢意送给今天出席庆典的各级领导、侨亲、校友们。
二十年,对奎霞中学来说,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是海内外奎霞乡亲集腋成裘,倾资办学的真实写照;是历届校领导、教职工凝心聚力、继往开来、铸造品牌的成长史。
二十载,上下求索。二十年来,我们怀揣一份梦想,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首,质量立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学生,以自主管理的人文情怀教育学生,以传统体育和国学经典为载体的办学特色不断彰显,为社会展现魅力校园的风采。
二十年,奎中人造就了一份事业,蒸蒸日上,从办学起初的艰辛,到创办高中的辉煌,又到了高中暂停招生学校发展的困难,到如今学校迎来了事业发展的第二个起点。
二十年来,我们永葆一种活力,永远在路上。年轻的奎中有大鸾之志,阔步向上,永不停息。我们坚持服务观念,服务家乡,服务社会,服务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我们相信细节决定成效,精致创造佳绩,危机与希望并存。我们永远以创业者的姿态去探索,去创造,去超越。
华诞庆典,继往开来。今天各位宾朋校友光临奎中,带来好的祝福和希望,一起见证这美好时刻,这对我们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激励。二十年既是奎中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生长点。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肩负着社会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把奎中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农村示范性侨校而奋斗!
谢谢大家!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7
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木铎金声响,甲子声日隆。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韶关学院建校60周年庆典大会。首先,我和我们的师生员工,再次向出席今天庆典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董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全体校友表示最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友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60年不忘初心,60年砥砺前行。韶关学院举办高等教育始于1958年省属韶关师专,先后与韶关大学、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并于20xx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定名为韶关学院。20xx年、20xx年,建于1920xx年的韶关师范和建于1920xx年的韶关卫校先后纳入学校管理,成为独立二级学院。60年来,一代又一代韶院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建设中求突破,在改革中求创新。60年来,韶关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根中国大地、扎根粤北大地办大学;秉承“育人为本、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传承弘扬“立志、崇德、勤学、创新”的校训,坚持外延发展和内涵提升相结合,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地方师专一步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应用型综合性本科大学,累计为国家培养30多万名优秀人才,已经成为立足于粤北、服务广东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一个重要基地。
60年奋斗不息,60年硕果累累。经过60年的发展,今天的韶关学院,既因传承积淀历史而沉稳厚重,又因紧紧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而生机勃勃,正在书写新的篇章。目前,我们学校占地面积2700亩,在校校舍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全日制在校生2.8万人,成人教育学生1.5万人。设有21个二级学院,7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门类涵盖11个大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产学融合改革试点、产学合作协同与人项目14个;省级特色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7个;建有省级重点学科、市校共建重点学科11个,省级科研平台14个;拥有省级教师发展中心、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教学平台多个;获国家省部级奖励15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等57项,国家专利116项。与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的声誉不断扩大,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称号”等多项荣誉。
弦歌不断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近年来,学校以“创新强校工程”“省市共建”为抓手,认真实施“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内涵建设,抓改革、促发展,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我们坚持“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思想观念转变”。我们不断明晰“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将学校建设成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区域性高水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定位,我们持续推进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坚持“一手抓重点方向,一手抓内涵提升’”。紧密结合韶关市主动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推进6大新兴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明确5大学科专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形成了重点学科体系;大力推进新师范、新工科、新农科建设和发展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提升办学内涵,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考取研究生的数量逐年提高,20xx年达7.5%,居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
我们还坚持“一手抓短板建设,一手抓指标优化”。对标办学发展需求,加强条件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施强师工程、百名博士引进计划,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借力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确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性指标。
我们还坚持“一手抓自身建设,一手抓外部支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持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协同育人;构建教师教育共生模式,服务与引领山区教师教育。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回顾使我们开阔视野;我们反思,反思让我们不断超越;我们憧憬,憧憬令我们信心百倍。此时此刻,我们最想表达的还是感激之情:
我们要十分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广东省省委政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与关怀;离不开韶关市委市政府和粤北各市县区长期以来对学校的支持。学校因你们的指导和支持而奋进!
我们要十分感谢历届校董——五届校董们为学校改革发展凝心聚智,集聚资源,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因为有你们增强发展的力量!
我们要十分感谢社会各界和兄弟院校——各界贤达和兄弟院校一直关注、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深入交流,密切合作。这几天,我们正在学习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下午我们还要参加学习,那么各个兄弟学校都派人莅临这里支持我们,也令我们十分得感激,学校因你们而倍添动力。
我们要十分感谢学校的历届校友——校友们凭着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奋勇向前,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不辜负母校的期望,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学校因校友而自豪!
我们还要十分感谢学校的历任领导和师生员工——历任领导班子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上下一致、发扬艰苦办学的精神,在各个时期做出了不懈努力;大家上下一致,用一流的工作业绩和突出的贡献来诠释“大学”的真谛,在波澜壮阔的建设画卷中,书写出属于韶关学院的精彩篇章;全体师生以奉献的精神和勤勉的作风,推动着学校一轮又一轮的历史跨越。学校因你们而自豪!
各位领导,各位校董、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媒体记者朋友们,建校60华诞,既是学校发展新的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今后,学校将以60周年华诞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紧抓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引擎,着力推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科研实力与水平,着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创新,着力加强大学文化制度建设,着力加强教师与管理队伍两支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我们将努力汇聚全校师生和30余万校友的智慧与力量,不辜负各界的期望。努力在创新的辉煌。
在此,十分诚挚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董和各界友人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韶关学院的发展。希望各位校友始终不渝地与母校心连心,为母校的建设改革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
最后,预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各位同学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8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梅南小学建校一百周年。在此,我代表梅南小学全体师生向参加庆典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所有在此工作过的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梅南小学是我县第一所新学。清光绪三十年,南乡热心桑梓教育人士康特璋、王璋、胡元龙、李训浩、谢庆余等商议在平里筹办新学,商议决定经费源自各园户茶捐,由茶号经收,校舍设在康特璋捐赠的“会同康”茶号内。更有地方知名人士捐献大洋。次年,祁门南乡乡立高等小学堂创立,首任堂长谢庆余。可以说茶叶在一定时期内决定了学校的兴衰。
学校创立时以启国民之知识,健国民之体魄,养国民之气体为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特别是以李修柏、王武杨为代表的梅南小学进步师生奋起抗日,为梅南小学的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承载着世纪的积淀蕴蓄,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在一批批老校长、主任、教师呕心沥血地探索耕耘中,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下,百年老校绽生探头新枝。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586平方米,建筑面积2920平方米;学校设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近四百人,教职工23人。学校自九八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市工会先进单位”、“县敬老文明学校”、“县红旗大队”。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学校又上新台阶,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农村示范小学”,而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学生成绩优异、学有所长;最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一个个精英俊颜在祖国各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杰出的贡献,百年母校因你们而更加熠熠生辉。
此次校庆受到县、镇两级领导高度的关心与支持,县教育局领导亲自参与到校庆的筹建中来,请允许我代表梅南小学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广大的校友、工作过的老校长、老主任、教师、社会各界仁人志士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百年校庆的支持与祝贺,对此我们也一并表示感谢。
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希望各级领导,各界校友、各位朋友能一如既往的关心梅南小学,为梅南小学的发展出谋划策。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继承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发扬奋斗精神,开拓创新。让梅南小学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最后,再次向出席庆祝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9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四月的种玉之田,万物复苏;四月的一中校园,笑语欢腾。
今天,在这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喜悦,聚集一堂,共庆玉田一中60华诞,这是学校建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值此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出席今天庆典的各位领导、来宾,各位前辈以及来自祖国各地的校友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6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玉田一中来说,却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交织着光荣与梦想,书写着探索与追求,充满着奋进与希望。
拂去历史的尘埃,追溯岁月的足迹:60年前,玉田一中的拓荒者们“筚路褴褛,以启山林”,建起了玉田中学校。麻山脚下,种玉田上,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由此诞生。60年来,她从当年的31间旧当铺,10名教师,几十名学生的小学校,发展成为今天占地近200亩,拥有400多名教职员工,4600名学生的首批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
古语有云:“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学校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并取得卓越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县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一如既往的亲切关怀,也离不开兄弟学校和友好单位的鼎力支持。
同时,我们深深地知道:玉田一中的发展史,是几代一中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历史,它凝聚着历届师生的智慧与心血;我们将永远铭记为一中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各位前辈,正是你们用坚实的脊梁,撑起了玉田一中发展的蓝天!
我们不会忘记以董一民、訾介夫校长为代表的老一辈一中人,在学校艰难创业时期,无私奉献,发愤图强,打造了优良的校风,创出了一流的业绩,为一中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以陈人知、张玉琢校长为首的广大教职员工,在学校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将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我们不会忘记以梅连生、孙建立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班子,在世纪之交,站位高远,超前谋划,抢抓机遇,迈出了“科技兴校”的坚实步伐,将学校作出规模,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为我校真正步入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让我们向为一中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届老领导和老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六十年滋兰树蕙,六十年砥砺求索。自建校以来,玉田一中已为国家输送了六万多名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其中有造福一方的党政领导,有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有保家卫国的三军将领,有闻名遐迩的商海巨贾,有独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有家喻户晓的艺术明星,还有叱咤风云的体坛健将,而更多的校友,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着,不懈的追求着,你们都为母校赢得了声誉。母校要感谢你们,正是大家自强不息的奋斗,与时俱进的闯劲,为母校增了光,添了彩!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10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西湖中学50华诞,作为一名在西湖中学工作过的老教师,看到学校事业兴旺,蒸蒸日上,历届学子事业有成、载誉来归,感到由衷的欣慰。今天在这里我不仅又见到了曾经甘苦与共的老领导、老同事,而且能与已成国家栋梁的众多学生欢聚一堂,心情无比激动,恍若重新回到了昔日虽然间有苦涩但却充满激情的岁月。值此校庆之际,我代表在西湖中学工作过的老同志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前来参加西湖中学建校50周年庆典的所有同志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我是于60年奉调来西湖中学任教的,有幸见证了学校从日照县第十五中学,又到西湖乡中心初中,直至现在的西湖中学发展的漫长过程。学校经历了五十年的风雕雨琢,已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所教学设施先进、办学条件一流学校,这让我们无比感慨和欣慰。国家的历史由人民秉笔,学校的历史则由历届老师和学生共同书写。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想征得大家的同意,让我们一起为那些在我们学校创建、发展直至走向辉煌的漫长历程中“献了青春献终身”的老领导、老教师祈福,向健在的老同志致敬,向正在为学校发展勤奋工作、荣膺盛誉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做出优异成绩,为母校争光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十年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有各位校友的支持、有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有广大学生的刻苦学习,西湖中学的明天将更加灿烂美好!我也代表曾在西湖中学工作过的老同志郑重表示,只要学校需要,我们随时都愿意贡献自己的余热。而今的西湖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却在诸多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我们一定要珍视这份殊荣。我们将永远为自己曾是西湖中学的一员而自豪
最后,我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祝愿西湖中学的明天更加辉煌!
祝大家相聚欢洽、愉快。
谢谢大家!
领导在学校周年庆典致辞篇11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大连理工大学60周年华诞,共同见证她60年的辉煌历史,共同展望她令人期待的美好明天。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四万余名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全体海内外校友致以亲切问候!向60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国际友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为迎接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而亲手缔造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建校之初,李一氓、吕振羽、段子俊、屈伯川等一批革命家、教育家带来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毕德显、王大珩、张大煜、钱令希、杨槱等爱国知识分子带来了科学报国和严谨求实精神;尉健行、陈佳洱等一大批优秀学子铸就了刻苦读书、成才报国的进取精神,这些优良传统、作风和高尚精神,是大连理工大学薪火相传、不断壮大的力量之源。
大连工学院独立办学后,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博士为代表的创业先驱高瞻远瞩,励精图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秉承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广纳贤才,艰苦创业,建校20xx年多就跻身全国重点大学行列。在凌水河畔建设主校区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抉择,为学校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恢复高考、高等教育发展重新步入正轨以后,以屈伯川、周明、钱令希、雷天岳、钱冬生、金同稷等为代表的学校历任领导,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被再次认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在全国首批设立了研究生院,1988年正式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开启了新一轮发展的序幕。
“”以来,以林安西、程耿东为代表的学校领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1996年开始实施“211工程”建设、20xx年开始实施“985工程”建设,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促发展,学校步入了历史上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60年来,几代优秀的师生员工群体,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忠于神圣使命和职责,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广大员工敬业爱岗、默默耕耘;历届学子成才报国,回报母校,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60周年校庆前夕,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推荐评选出了20位功勋教师和30位杰出校友,他们是大工几代教师和20万校友群体的缩影和杰出代表。他们的出色业绩,奠基了大工60年的辉煌,他们所创造传承的大工精神,铸就了大工60年光荣。请允许我在这里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