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江村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来源:网络
去南江村的心得体会篇1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带领新时代大学生走进美丽乡村,体会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实践经验,7月23日,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红岩队”走进永定南江村,开展美丽乡村调研活动。
南江村地处湖坑镇南部,位于永定区与平和县交界处,居南溪土楼沟景观中心,距离集镇8公里,是闽西著名的革命基点村。上世纪30-40年代,中共闽西军政委员会曾在南江村办公,中共闽西第一个地下电台遂在南江村诞生,所以南涧村也被称为“革命小延安”。
活化土楼,赋予新生。在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同志的动员和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古建筑的价值,自发地参与到改造的过程中,将昔日穷破老旧的土楼成为“香饽饽”。积极传承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树立良好文明乡风氛围,村级自治有效开展,实现了强村富民,不断探索出一条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
据悉,南江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百个特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村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金牌旅游村和市级党建综合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了解南江村发展美丽乡村对当地带来的改变,“红岩队”成员对村民进行走访,并填写调查问卷。烈日当头,团队成员们轻轻叩响村民的家门,调查问题由浅入深,将南江村近年的变化跃然纸上。“好!美丽乡村的建设让我们日子都好过了,许多年轻人也选择从外面回来建设乡村……”提到南江村的建设,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纷纷夸赞。
据团队成员在南江村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村民认为打造客家文化特色的土楼生态旅游精品村对生活和经济上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1.改善了生活的居住环境经济上也带来了一定的效益;2.能吸引到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村内民宿产业的发展;3.增加收入,可以卖土特产给游客给经济带来了明显收益。昔日的“红色小延安”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美丽好江南”。
同时,南江村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支部战斗堡垒。动员外出致富带头人江道明同志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当先锋打头阵,组织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干群合力,引导村民“要我富”向“我要富”转变。
在不断保护修缮中,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些特色鲜明的土楼旅游资源,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将群众所想所需融入乡村发展中,让乡村美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更具吸引力。
去南江村的心得体会篇2
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土楼,分布于玉带般的小河两侧;沿溪而建的长长游步道,整洁而舒适。小桥、流水、农民公园、停车场、乡村客栈……传统韵味浓郁的村庄,透出明亮的现代气息。
9月7日,我们参访团来到素有“小延安”之称的永定湖坑镇南江村,探访她的光辉历史,见证她的现代容颜。令人惊喜的是,昔日闭塞落后的南江村,如今已建设成为美丽的“好江南”。
红色印记
走进南江村,“保持红色政权”、“工农红军万岁”等红色标语随处可见。村干部告诉我们,68年前,南江村诞生了中共闽西第一部地下电台,并一度放在土楼,与延安方面直接联系。
原来,包括南江村在内的湖坑镇南溪片区,曾是一片红色热土——1936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同志来到南溪进行革命活动,南溪各村纷纷成立党支部,并建立游击队,之后邓子恢、刘永生、魏金水等同志均到南溪指导闽粤赣三省的革命工作,南溪的革命烈火熊熊燃烧。
1942年,根据党中央方针,党的干部和基层武装转入山区基点村,保存力量开展生产自救,闽粤边工委机关干部和电台工作人员转移南江村等地进行开荒生产、架设电台,与延安保持联系。这里由此成为闽粤边革命活动的领导中心,赢得“小延安”之美誉。
发展脉动
解放后,因为交通不便,“藏”在深山中的南江村经济长久得不到发展。“过去我们村十分落后,一片脏乱差。”村支书江道明坦言。
南江村山多地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柿子和外出打工,收入微薄。穷则思变。村两委请来农业专家给农业产业“把脉、开方”,首先嫁接改良4000多亩的柿子品种,培育早熟柿子,避免了“扎堆”入市。
紧接着引导农民对3000多亩竹山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在竹山养羊,提高综合生产效益;此后又引进数百亩生姜、百香果等特色果蔬种植。如今,南江村的每个特色产业都有了示范基地。
“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生产,看到有效益村民自然跟着种了。”村委会副主任江建波率先种了30亩早柿、30亩生姜作示范。如今全村已有200多人从事规模种植业。
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3000多元。
美丽家园
经济发展了,家园建设也要搞上去。2006年,依山傍水的南江村开始进行村庄整治、建设新农村,但刚开始工作并不顺利。
党员干部再带头,分片义务清理河道、公共区域垃圾,渐渐感化并带动了群众。如今,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和自觉。
据介绍,2006年以来,南江村累计拆除空心房7000多平方米,猪圈和旧茅厕600多间,并利用拆后土地建设停车场、农民公园、公厕、垃圾池、游步道等,全村环境大为改观。
旧貌换新颜,南江村一跃成为全国宜居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去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关于去南江村的心得体会精选范文的内容就收集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对有需要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大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参考以上范文,以此来帮助自己顺利展开书写工作。如果这期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也请大家多关注本站。
去南江村的心得体会篇3
南江这几年越来越出名了,她在哪里?她有什么?
南江村位于永定区湖坑镇南部,村域面积5.5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3户,人口1528人,党员46名。南江村有分布在一溪两岸的形式各异的土楼,有眺望整个土楼沟的观景台、古朴的天后宫、古色古香的私塾——经德堂,嫁女思乡的女儿林,逶迤重叠的梯田和风景美丽的生态游步长廊等。
近年来,南江村按照“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生态为底色”的工作思路,依托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开展村企共建、跨村联建等活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全国100个特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村庄等9块国家级金字招牌。2020年,南江村在疫情影响之下,村财收入21万元,比2018年增长14.5%,游客量超过2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2万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11.6%、1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比2018年增长14.5%,南江村现今已成为永定区乃至龙岩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冉冉升起为福建省的“明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