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陀螺》观后感简短(精选4篇)

来源:整理

《紫陀螺》观后感简短篇1

今天,看了朋友给介绍的电影《紫陀螺》。

该影片介绍的是一个童年孩子为了一个陀螺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女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陀螺吧!没玩过也见过,该影片就是以陀螺为背景,展开一系列的情节。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小学生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老师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第一课到十二课的生字写十遍,还有要求背的课文抄一遍”片中学生的台词很经典”额们的作业写到过年也写不完”确实,作业真的太多了,我深有感触,我们那时的老师虽然没像片中老师那样厉害,但也可以相”媲美”了,当时为了完成作业数量就不顾及作业质量了,导致我的字越来越难看,直到现在我的字还是那样的难看。我深受其害啊!

片中有很多我们童年的缩影,比如,孩子们在一起朗诵课文,拖着长音,念着,好回味小学生活。我想念小学校园的那棵梧桐树,曾经留下过我们三个人的足迹。当时我们号称三剑客,在课余时间,漫步在梧桐树下,还有在梧桐树下乘凉。天气热时,老师还让我们拿着课本,搬着凳子在梧桐树下学习。现在想想,别有一番滋味。

主人公就叫他小席吧!因为女老师对小席的关心和耐心的教导,他对老师产生了感情,为了去老师那背课文,小孩子把玩的时间都用到了背课文上,从而带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从倒数进步到了连学习委员都会抄袭他作业的地步了,这个女老师对孩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以后自己也会是一名老师,(虽说是幼儿老师)我应该也要像片中米兰老师一样做个有耐性,有责任心的老师。孩子的学前教育是孩子一生的基础,可以说学前教育对孩子整个教育阶段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学前教育为孩子打不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以后的教育也会无济于事。做好一个学前工作者,很重要。一定要有耐性,还要平易近人,老师对孩子的一个微笑,拍一下肩膀,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感觉看一部影片不能光看”热闹”,要看到其实质反应的问题,引发的思考,从而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以后自己要多看一些类似于这样有意义的影片。

《紫陀螺》观后感简短篇2

下午,温习了《紫陀螺》。紫陀螺,又让自己回到了儿时,那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玩具,那年月,玩具都是孩子自己动手做的。它是孩子的梦想!

电影《紫陀螺》延续的是张磊对小孩子的关注。在这部张磊自编自导的DV作品中,不仅有张磊儿时的快乐记忆,还有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索。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席布鲁的小孩自己制作陀螺的过程,他先是做小陀螺,但陀螺太小不好看;他又做了个大陀螺,虽然好看但却旋转不起来。最后在音乐老师米兰的帮助下,席布鲁制作了可以飞旋出美丽色彩的紫陀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从一个不敢大声背书的怯懦小孩成长为自信的学生。影片的最后是米兰老师因伤无奈地离开了学校,席布鲁悄悄地把自己的紫陀螺盖在了老师的热水壶上,当老师乘坐的车渐去渐远时,席布鲁站在大路当中大声地朗读起课文。

紫陀螺,寄托着一份爱心,寄托着一份希望。

一、一粒阳光一滴雨露

好老师,总是用无言的爱,博大的胸怀,拥抱孩子,给孩子以信任,给孩子以希望。席布鲁,在音乐老师米兰的呵护下,由胆怯走向自信,由厌学突变好学···

其实,孩子们的渴望不多,真的不多,他们只需要一粒阳光一滴雨露!就会活得滋滋润润!

紫陀螺,不仅是席布鲁的梦想,也是我们曾经的梦想。童年,只是需要一点点的的童真快乐而已。而今,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有的是压抑,有的是白眼···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爱的温馨,有的是自生自灭(乡村是这样,城镇,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只不过是另一个以“爱”的名义的极端。);学校,没有学习的快乐,有的是无尽的负担。电影中的所有角色,都会在我们身边闪现,竟然是如此的熟悉,是熟悉的陌生人!然而,席布鲁们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的阳光雨露,不在乎多,就在乎有,一粒阳光一滴雨露就足矣!

席布鲁,为了一个陀螺,为了在同学中有自信,求助于父亲,两次梦见父亲给做陀螺那自豪劲儿。可不得。转而求助于己。他先是做小陀螺,但陀螺太小不好看;他又做了个大陀螺,虽然好看但却旋转不起来。最后在音乐老师米兰的帮助下,席布鲁制作了可以飞旋出美丽色彩的紫陀螺。米兰老师宽容关心,给他抹药水,给他糖吃,给他保密,给他讲题···这样,一步步的,信任关心帮助,让米兰老师走进了席布鲁的世界,也得到了席布鲁的回应。席布鲁由喜欢老师到喜欢学习,痴迷学习。学生中为老师而学,是很寻常的。所以,老师的那一粒阳光,一滴雨露就显得很重要。对于老师来说,那一粒那一滴,太微乎其微了——自然,要长期坚持下来,真诚而不做作,也是很不容易的——可对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他的全部!最后,米兰走了,是否也带走了席布鲁的希望,带走了席布鲁的梦想。今天的席布鲁还会一路走好吗?真有点担心,现实没有他需要的一粒阳光一滴雨露!现实中,多少个这样的席布鲁,最后都不席布鲁了···不也呜呼哀哉么?!

二、最后一根稻草

席布鲁的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缩影,他的麻木,他的功利,是压垮席布鲁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冷漠麻木,所以,对席布鲁们的爱好,喜怒哀乐充耳不闻,永远高高在上,永远没有好脸色,永远是埋汰大的教育环境,而没有去想,更没有反思。也正是他的冷漠麻木,让席布鲁形成了习惯性遗忘,一见到他,就哆嗦不自在,更甭说好好地背出来了!而在米兰老师那儿,席布鲁却是自信顿拾!

所以,语文老师以及作为教师的我们,或许自己在感慨社会制度的时候,其实,自己就已经是帮凶了。席布鲁们不席布鲁,我们自然逃脱了干系!看看米兰,难道自己还能做得住吗?!别一味的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更要相信行动!习惯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改变,不容易!

三、明天何在

米兰走了,席布鲁在大路上大声地朗读···这之后呢,或许,电影留给了我们一个看似很光明的想象。现实中,席布鲁真的能光明起来吗?他能改变老师吗?左右自己的命运吗?明天何在?揪心!

《紫陀螺》观后感简短篇3

如果把童年看成一本书,那这本书一定是写给成年人看的,童年的孩子们是看不到削陀螺背后的意义的,在孩子们眼里,这只是一场树立威风的游戏,有了陀螺就有了尊严有了地位,只有成年后回望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曾为某个目标,锲而不舍的坚持过,哪怕罚站,挨打,屡战屡败也绝不放弃,孩童时代有的是绝不妥协的自己,我们清晰的在童年这本书里,读出了每一道人生转折的轨迹,我们也轻易地在童年这本书里,识别出事关转折的人和事,可我们却很难在童年这本书里找寻到日渐妥协的过程在哪里?妥协是随着童年的逐渐消逝而成长起来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米老师是引导出人生转折的仙女,可在米老师自己的世界里,她却只是格个夹在理想和现实生活中的成年人。她喜欢孩子们,她是个好老师,但她不得不关上歌剧后离开,跟了那个嚼着大蒜,拥有一个局长父亲的男人,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寻找童年,在童年的记忆中重现曾经倔强的自己,但最终我们会合上童年的书本,回到充满妥协的现实,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指引过童年的人,我们也会记得童年时突然上进的努力,这本记录了全部童年的书本里,藏着我们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动力。

以上是《紫陀螺》观后感简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紫陀螺》观后感简短篇4

席布鲁,一个正在上小学4年级的小男孩。他长得土里土气,衣服常常是脏脏的,脑袋常常冒出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想法的淘气包。可常常为这些想法付出代价,经常被家长,老师误认成不务正业。

席布鲁一直想要一个猴[陀螺]可他的爸爸妈妈认为玩物丧志,更何况席布鲁本来就学习不好,正是这些原因他的爸爸妈妈更是绝不可能让他玩猴[陀螺]的。席布鲁本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孩,可席布鲁的语文老师总是批评他,从不表扬他,导致席布鲁一见到他的语文老师就十分紧张。席布鲁又一次背不过课文,老师留下了他,本来课文背的很流畅,熟练,可老天好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只要一见到语文老师背课文就老打绊子,结果就可想而知。老师对席布鲁的评价是活宝,为什么呢?因为席布鲁曾在作文中写到:雪花像我家的白瓷片一样一片片的向我飞来。不得不承认席布鲁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人,我当时看到这里觉得十分好笑哦。如果雪花真的是白瓷片的话,还不把人砸死了。席布鲁最喜欢的老师是音乐老师,老师对同学们都很好。每当席布鲁受伤的时候,老师都会帮席布鲁上药,音乐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玩猴还请求如果席布鲁把猴削好后一块玩,席布鲁很快就答应了。可惜,席布鲁没有等到这一天。席布鲁给他的好朋友一人削了一个,并刻上了“五个好兄弟”。

看完了紫陀螺,我发现席布鲁是一个有义气,仗义,敢作敢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人,紫陀螺最后是席布鲁追着音乐老师的车在马路边背着唐诗宋词的情景,在学校,唯一欣赏席布鲁的是音乐老师,现在音乐老师走了,希望席布鲁要好好学习,我猜席布鲁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教师,教授孩子们知识不过,他一辈子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