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采蜜,小蜜蜂采蜜简笔画(整理4篇 )

来源:收集

精选小蜜蜂采蜜2(精)篇1

1、尝试使用提供的半成品材料,进行色彩装饰以及粘贴。

2、能结合小蜜蜂的外部特征,运用毛根、活动眼睛等物件,设计出可爱的造型。

3、培养良好的手工习惯,能耐心有序地完成作品。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纸杯、卡纸、黄色毛根、活动眼睛。

2、自行准备:胶棒、水彩笔或油画棒。

3、教师准备:小蜜蜂成品、小蜜蜂图片若干张。

一、谈话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呢?日常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说出蜜蜂的外部特征。

二、教师出示成品,幼儿进行欣赏并讨论制作方法

(1)师:小这只小蜜蜂可爱吗?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蜜蜂有什么异同点?

欣赏杯身的装饰,思考涂哪种颜色比较美观。

师:我们的杯身漂亮吗?你想怎样装饰杯身呢?(将杯底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这是小蜜蜂的翅膀,蜜蜂的翅膀长在哪里呢?

师;我们的小蜜蜂有了翅膀,再将小眼睛,固定在纸杯上方,并用水彩笔画出小蜜蜂的鼻子和嘴巴。

师;毛根是怎样固定在小蜜蜂的头顶部呢?

三、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将制作好的成品,与小伙伴们进行分享

幼儿与小伙伴将自己制作的成品进行互换,感受互相分享成果的乐趣。活动建议

这节课培养了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小蜜蜂制作中有很多精细的动作,例如小蜜蜂的翅膀需要先折出一条细细的边,需要孩子手和脑高度配合,协调一致,才可以完成。

精选小蜜蜂采蜜2(精)篇2

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发现花丛中有许多小蜜蜂在飞舞、并自发地进行了它们在干什么的讨论,由此引发此次活动。

1、对蜜蜂展开积极的探索,喜欢蜜蜂的勤劳和团队精神;

2、能积极讲述关于蜜蜂的经验,运用多种方式大胆表现;

一、观察花丛中的蜜蜂,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流程:

观察——围绕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整理出了解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

分析:

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讨论是关键,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幼儿和教师共同商定下面的活动。

二、用图片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

流程:

查找图片——观察图片——集体讨论——绘画表现

分析: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与过去的集中教育活动在形式上相象,但是,由于活动是幼儿自己制定的,而且解决的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幼儿查找资料和观察的积极性较高,讨论和绘画的主动性也很高。

三、查找相关资料,展开深入探索。

流程:

搜集资料——讲解、交流——观察、验证——模仿表现

分析:幼儿查找到的资料有的来自幼儿园的资料室,有的来自于互联网,还有的来自于家长。他们必须有一个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而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还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再次的观察验证可以使幼儿将从书上了解的知识感性化;模仿表现则可以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提高活动的积极性。

四、美工表现、制作主题板

流程:

确定内容——选择材料——分组操作——集体组画

分析:随着对蜜蜂了解的深入,幼儿的表现欲望不断增强,但表现能力却没有太大的提高。在这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设计了不单纯是绘画表现的综合表现手法,在折纸、绘画、小制作、拼图等多种手段的操作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又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

小结: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精选小蜜蜂采蜜2(精)篇3

《一只离群的蜜蜂》是一篇短文,主要讲了一只蜜蜂不满足于自己所得的酬劳,最后离开集体的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科学巨匠霍金,命运对他是那么的不平,他却用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命运。这和小蜜蜂是多么大的反差啊!

这只离群的小蜜蜂还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大雪飞扬,很快就盖住了低矮的小草。我穿上厚底鞋,戴上羊毛手套,蹦蹦跳跳地出门去找小伙伴玩。

我很快找到了她们。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应该干一件有意义的事。大家投票表决的结果是帮助大人扫雪。

我们每人拿一把铲子,一把笤帚,准备开始扫雪。我们小伙伴分成了几个小组,我和楠楠、双双她们一组。我们组又进行了分工:双双铲雪,我和楠楠扫雪。

一开始,我们干得都很好,几个大人还夸了我和楠楠,我们俩非常高兴,只有双双不太高兴。我想:可能是大人们没有夸她吧,可是也没太在意。

一会儿,双双来找我,叫我和她聊聊天,我答应了,楠楠也乐颠颠地跑了过来。

双双盯着我说:“我是最辛苦的,为什么大人不表扬我?”我笑了,原来她忌妒呢!我轻轻地说:“谁知道呢,再说铲雪和扫雪都差不多嘛。”“是埃”楠楠也插嘴道。

双双生气了,脸涨得红红的,一字一句地说:“我走好了,看你们能扫多少。”说完,她就头也不回了丢下小铲子跑了。天都黑了她没见她回来。

你看,双双和小蜜蜂多像埃一样地任性,一样地自以为是。我们要做一个无私奉献、为别人着想的人,不可以像小蜜蜂那样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人。不然,你必定会被集体抛弃的。

精选小蜜蜂采蜜2(精)篇4

>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模仿蝌蚪与青蛙的运动方式与动作,体验乐趣。

2、乐意参与集体游戏,在熟悉的音乐与儿歌中大胆表现。

3、培养学生的模仿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看看、扮扮、说说过程中,了解蜜蜂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小蜜蜂采蜜辛勤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蜜蜂触角,衣服,尾巴人手一份,其他小动物的角(如兔子耳朵,猫耳朵),衣服(斑马衣服),尾巴(其他形状:长长圆圆的等)若干。

前期活动:小蜜蜂的歌曲。

幼儿经验:有关春天的小动物的认知经验。

环境创设:红、黄、蓝花丛布置。

活动过程

兴趣导入——操作体验(扮一扮)——游戏体验——活动延伸

1、兴趣导入:

(1)播放声音:蜜蜂嗡嗡叫。

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图片:蜜蜂。

一起来看看小蜜蜂在干什么?(播放动画、音乐)

让幼儿一起唱动画里的歌曲。

(3)过渡:原来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今天,我们来学学小蜜蜂去采蜜,先要把自己打扮成小蜜蜂。

2、操作体验:

(1)让幼儿自主选择衣物,打扮自己,把自己装扮成小蜜蜂。(材料投放了许多不是小蜜蜂特征的东西。让幼儿在选择中,认知小蜜蜂的明显特征:短触角,黄黑条身体,尖尾巴。)

(2)师见幼儿打扮差不多后,在外打扮成蜜蜂妈妈出场:谁是我的蜜蜂宝宝呢?小蜜蜂应该和蜜蜂妈妈长的一个样,有……(蜜蜂妈妈的出场,让幼儿对照着自己或是互相检查小蜜蜂的装扮是否正确?师从中引导强调了蜜蜂的明显特征。)

3、游戏体验:

(1)打扮好了,小蜜蜂要跟着蜜蜂妈妈去采蜜了。(放音乐,幼儿熟悉的小蜜蜂歌曲,飞到了花丛中。)

(2)幼儿自主采蜜,听指令采蜜。

(3)师:累不累?蜜蜂采蜜真辛苦。你喝过蜂蜜吗?什么味道的?喝了蜂蜜有什么好处?

4、活动延伸:

采蜜采得真辛苦,嘴巴也干了,一起去喝蜂蜜泡的水。延伸生活活动:喝水。

教学反思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好奇点,创造条件,让幼儿在直接体验中学习,师在让幼儿自主探索中引导。学习的内容体现综合性,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与能力特征,创设富有一定挑战性的环节。让幼儿有效学习。在玩中学,使幼儿经验、视野得到拓展,潜能得到发挥。运动活动是幼儿前期经验的回顾与表现,在回顾与表现中,乐意模仿,锻炼身体,喜欢集体游戏。学习活动是一次综合性的活动,多方位提升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经验,并有效渗透生活,运动,游戏。通过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开拓了视野,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