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精选8篇)

来源:其他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虫子食物秘密的兴趣;

2.通过观察、发现,初步了解虫子进食的方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虫子吃什么

2.虫子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虫子吗?你见过什么虫子?

知道这些虫子喜欢吃什么吗?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提问:小朋友们,认真观看图片中都有哪些虫子?想一想,它们喜欢吃什么?

2.讨论:虫子吃什么

(1)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呢?

(吃土中腐烂的东西,也吃地面上腐烂的叶子。)

(2)螳螂长得什么样子?它吃的食物是什么?

(吃蚜虫、蚂蚁、苍蝇、飞蛾、蜻蜓等大大小小的虫子,它都吃。)

(3)你喜欢蜻蜓吗?蜻蜓吃什么?

(喜欢捕捉蜉蝣、蚊子、苍蝇等作食物。)

(4)我们都喜欢七星瓢虫,它是益虫还是害虫?它吃什么?

(吃蚜虫、辣蚧等虫子。)

(5)可爱的小蚂蚁吃什么呢?

(吃一些含糖分的食物。)

(6)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小蜗牛,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

(蜗牛的舌特别发达,很喜欢舔嫩树叶吃。)

(7)知了知了叫的蝉吃什么呢?

(吃树干内的`液汁。)

蝉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蝉主要吃树干内的液汁,所以蝉不拉屎,只有很少的尿。)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了吗,虫子也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3.虫子分类

比如,有些虫子吃蚊子、苍蝇、飞蛾等,我们把这些虫子称为肉食性虫子。

还有的虫子吃草、树叶之类的,我们把它们称为草食性虫子。

请小朋友们自己把这些虫子分分类,把吃同类食物的虫子放在一起。

4.趣味练习:正确的找出昆虫的名字

看一看昆虫的图片,并贴出它们正确的名字。

三、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继续探索有关虫子食物的秘密,可以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及时与小朋友交流。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发现是小汽车移动的方法,并了解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2、能友好的与他人合作,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3、通过动手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磁铁、尺子、书、木块、金属丝、金属玩具的小汽车。

2、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今天又一个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出示一辆金属玩具汽车,要求他们不直接接触小汽车,怎样才能使汽车开动?

2、请幼儿动脑筋,同时鼓励幼儿用各种辅助材料使小汽车在桌子上开动起来,请幼儿猜想一下,并把自己的设计画出或列出能使小汽车移动的方法和效果。

3、当幼儿尝试后,请幼儿说出是用什么材料使汽车开动起来的?说出其方法,如果有不同的方法,也鼓励幼儿大胆讲出。

4、请幼儿与同伴互相协商合作想办法,如何使小汽车开的快?同时也可采用一种材料多种用法(如用木块推汽车、用木块搭成斜坡等)

5、下面咱们来一个汽车竞赛游戏好不好?要求不准用手碰汽车,比一比哪个小司机把汽车开的最快、最远。

6、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利用哪些辅助材料使小汽车动起来,并且知道利用哪些辅助材料使小汽车开的快。

重点:能发现小汽车移动的’方法

难点:能采用一种材料多种用法

【活动结束】

为提高活动效果及美感,可是现在墙面上张贴相关的情景花活在一个角落不止一个情景,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提高其质量效果。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篇3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塑料袋、铁丝

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活动过程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

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

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儿分组游戏探索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颜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第三组:沉浮:引导幼儿讨论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

2.师小结:刚才每个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种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还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游戏。

三.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在幼儿园玩水的感受。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情愿跟着教师一起看看蔬菜,讲讲蔬菜的名称。

2、感受蔬菜娃娃得意的造型,增加对蔬菜的好感。

活动预备

1、蔬菜画我的妈妈

2、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红柿若干,放在一个大箩筐里;

5个蔬菜标记贴在椅背上;小箩筐5个;

教学过程

一、蔬菜宝宝好

1、教师:今日来了很多蔬菜宝宝,看看是谁来了?

(1)出示卷心菜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卷心菜的.名称、颜龟、外形,并向卷心菜问好。

(2)出示土豆

这是谁呀?

引导孩子说说土豆的名称、颜色、外形,并向土豆问好。

(3)出示辣椒、西红柿,方法同上。

2、教师:今日蔬菜宝宝要来跟我们做嬉戏,我们欢送它们吧!

二、蔬菜宝宝放这里

1、教师:蔬菜宝宝说它们挤在一起很不舒适,请小朋友帮帮助把它们分开放。

2、出示5种蔬菜的标记和小筐,引导幼儿按标记分放蔬菜。

3、幼儿将蔬菜按标记分放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放错,并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表示感谢。

三、蔬菜娃娃真得意

1、教师:蔬菜太得意了,我们要把这么多蔬菜变成一个得意的蔬菜娃娃吧。

2、教师和幼儿一起争论怎样将蔬菜变成蔬菜娃娃。

(1)蔬菜娃娃的头发可以用–卷心菜。

(2)蔬菜娃娃的脸可以–用连接的方法摆放。

(3)蔬菜娃娃的嘴巴红红的西红柿

(4)看看蔬菜娃娃还缺什么?

耳朵、鼻子土豆。

3、教师:蔬菜娃娃做好喽,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得意。

四、观看蔬菜画我的妈妈

以上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培养幼儿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征。

难点:合作完成“选服装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幻灯片、多媒体、服装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热爱大自然吗?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认识四季,和它们做好朋友,好吗?

二、新授

1、认识春天

(1)出示春天幻灯图片;

(2)老师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图中的大树、小草、小河及人们穿着的特点;

(3)交流春天的特点;

(4)说一说以前学过的有关春天的歌曲或儿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认识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选衣服”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为图片中不同季节的小朋友选择合适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与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欢的季节的图片。

五、延伸

建议幼儿多与父母到大自然当中去体会四季的美。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掌握利用风能行驶的小车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及制作技巧.

3、渗透环保意识,增强制作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风力可以产生能量。

2、进行制作并完成小实验。

活动准备

1.视频资料

2.图文资料

3.实验材料:玩具汽车轮、轮轴、青蛙图片、动物粘贴图、气球、科学宝箱等。

4.课件

活动过程1、倾听故事,吸引兴趣

师: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小汽车,小汽车行驶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幼儿模仿汽车行驶中的声音)我知道有一辆小汽车在行驶时没有声音,你见过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完之后,请告诉老师为什么这辆小汽车行驶时没有声音呢?

2、观看实验视频,引导猜测。

(1)观看视频

有的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风真的能让汽车跑起来吗?大家一起来看一个科学小实验吧!在看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操作步骤。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引导幼儿讨论:小汽车为什么会动起来呢?孩子们能够说出是气球漏气让小汽车动起来的,但是不能明确表达出是气球在漏气过程中产生了风,风给了小汽车能量。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难点

1、介绍实验材料

玩具汽车轮、轮轴、青蛙图片、气球、科学宝箱等。

2、演示实验操作难点

(1)教师直接出示组装好的小汽车。(由于幼儿已有组装小汽车操作经验,在此教师不演示组装步骤)

(2)教师重点演示气球安装环节。

(3)教师强调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气球从青蛙嘴里穿过,口朝车尾方向。

吹气后捏紧口,防止漏气。

4、幼儿分组操作

1、动手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亲手操作一方面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操作他们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了解简单的科学道理。

2、当幼儿做完实验之后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思考汽车行进的原理。

5、总结

风力可以产生能量,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它有多种用途,可以用来发电,帆船是利用风航行的,滑翔机是利用风的力量飞上天的,小车也可以在风力的推动下往前走。

四、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共同找一找生活中借助风力的物品有哪些呢?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反复调试、实验,最终让自己的汽车动起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设计过程中的主线是:提出问题—-鼓励猜测—–实验演示—-分析现象—–操作观察—-形成知识—完善知识。这一教学程序既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又展示了幼儿建构知识过程。

本次活动属于科学课,探究风力汽车是怎样形成的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主要活动。视频起到了激发兴趣和直观展示的效果,充分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各种动物的特征,并调查动物的特殊本领,了解常见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2、物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或PPT课件。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材料打印,每个幼儿人手一份:鸟、刺猬、蝙蝠、公鸡;飞机、鱼叉、雷达、闹钟。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课件《动物本领大》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宝贝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宝贝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

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

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雷达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蝙蝠)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让幼儿知道这是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

2、再次出示蝴蝶和青蛙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

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蝙蝠的超声定位发明了雷达;从蝴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课前已打印),根据材料上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连线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鱼叉,蝙蝠—雷达)

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鱼叉;根据蝙蝠的超声定位发明了雷达等,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宝贝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

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符合了本月的活动主题。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含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重和不支持燃烧;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实验制作,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部分实验操作需要同伴合作才能完成。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打火机(自备)

学生用具:瓶子吹气球套件(纸1张、柠檬酸1包、小苏打1包、瓶子1个、气球1个)

搅拌棒1根、水

活动过程

1、课程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前两天老师看到了一个谜语,今天想让大家一起来猜一猜,看谁最快猜出来。大家竖起小耳朵听好啦,“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你们猜它是谁?

生:空气……

师:非常棒,已经有小朋友猜对了,答案就是空气。接下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2、实验一:我们的呼吸

师:你们现在和老师一起做,手捧着空气,慢慢放到口鼻处,深吸一口气。你们感觉到什么?

生:我们把空气吸到肚子里面去了,没有什么感觉。

师:对,其实每天我们人都在呼吸,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如果让人几分钟不呼吸的话,人就会死亡。你们知道我们人每天吸进去的气体是什么?呼出来的气体又是什么吗?

生:……

师:空气不单是一种气体,而是混合气体,它是由很多气体组成的。我们的身体会吸进空气,我们只需要空气中对人体有用的气体——氧气,还有一些没有用的’气体和身体里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就会被呼出来。

师:跟老师一起我们再做一次深呼吸。看看我们呼出来的气体是什么样子的?一起,吸气——,呼气——。呼出来的二氧化碳有没有颜色?

生:没有,看不见。

师:有没有气味?

生:没有。

师:我们的鼻子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3、实验二:小蜡烛熄灭了

师:虽然二氧化碳气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可不要小看它们,听听老师讲的故事,你们就知道它们的厉害了!

师:有一片奇怪的峡谷,每当村民牵着狗通过的时候,村民安然无恙,狗却走着走着,越走越慢,最后离奇死去。当地的村民都传说峡谷里有魔鬼,专门吃狗。这种传言一直流传着,难道这世间真的有魔鬼?一天,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路过这里,知道这个传言后,他跟村民借了一个火把,准备一探究竟。走到峡谷边上的沼泽地,他仔细观察了这里的环境,并且把高举的火把放低,接近地面,火苗慢慢地熄灭了。他点点头说道:“哦,原来是这样……”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快快动动你的小脑筋!__

生:……

师:我们用实验来模拟一下事情的经过吧。

师:这里有个空量杯,(展示给孩子看),两袋化学物品,有一袋是颗粒状的,是柠檬酸(常添加在饮料里,作为酸味剂);还有一袋是白色粉末状的,是小苏打(家里常用来发面)。先倒上小半杯水,把小半袋柠檬酸倒入量杯中,搅拌一下,直到柠檬酸颗粒溶化了。注意,我一会儿要倒入小苏打粉末,你们要仔细观察,小苏打倒入量杯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此时,要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老师的语言很重要,一定不要着急就告诉孩子会发生什么,比如:有的老师会直接说,小苏打倒入量杯中会和柠檬酸反应,会冒泡泡,你们要仔细看哦。这种方式不建议用。要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和表述的空间。)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生:冒泡泡了。

师:小苏打和柠檬酸溶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冒很多的泡泡,这些泡泡里装着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量杯里装着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老师点燃一根蜡烛(这就是故事里的火把),放到量杯口处(也可以往里伸些),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火灭了。

师:说明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把火熄灭了。

师:这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它可以用来灭火(举例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峡谷里,狗为什么会死了吧!

生:……

师:神秘的峡谷地表附近的二氧化碳太多了(沼泽地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把火把放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火把会熄灭,地表的氧气很少,而人和狗如果不能呼吸氧气就会死。

生:人没有死呀!

师:对,这还说明二氧化碳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比空气重,气体是流动的,会飘来飘去的,但是重的气体会在下方,轻的气体就会飘在上方。因为人的个头比狗高,而且人举着的火把可以燃烧时,说明这个高度的氧气还可以维持人的呼吸。狗比较矮,吸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所以就死掉了。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了解的二氧化碳的另外两个性质:它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4、作品制作:瓶子吹气球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来吹气球的呢?

生:用嘴巴、打气筒….

师:你们见过瓶子可以吹气球吗?

生:没见过。

师:如果想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还得请一位小帮手,就是我们刚才认识的二氧化碳。接下来,我们就来动手做这个好玩的实验吧。

1.将小苏打粉末倒2.将小苏打粉末倒3.将柠檬酸与30ml4.将气球口套在瓶口

在白纸上。入气球内。水搅拌溶解并导入处,拎起气球将苏打

瓶中。掉入瓶中,观察现象。

师:我们的气球吹起来没有?__

生:吹起来了。

原理: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小苏打和柠檬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充满了整个瓶子,从瓶口跑进气球内,就把气球给“吹”大了。

5、生活拓展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二氧化碳吗?

生:……

师:我们喝可乐时,是不是会看到气泡,而且喝完以后会打嗝?

生:是的。

师:这是因为可乐里面含有二氧化碳。

师:回去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里有二氧化碳吧!

活动总结

1、着重强调安全,化学物品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误食,下课后,强调孩子洗手。

2、在实验操作中,注意用火的安全,建议小蜡烛熄灭的那个实验由老师来演示。

3、往气球里装苏打粉和将气球套到瓶口上这两个步骤比较难,建议两个孩子合作。气球要往下套紧一点,将苏打粉倒入瓶内时,要用手夹住气球口,防止气体漏出。

4、柠檬酸溶液可以用白醋来代替。

5、柠檬酸溶液和小苏打的量要控制好,防止反应太强烈,建议老师课前先做一下实验体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