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攻观后感字(精选8篇)

来源:整理

墨攻观后感200字精选篇1

通过看《墨攻》的电影,知道了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也很出色。表面上说,就是讲述一个“守城”的故事,深入一点的讲,就是讲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这个故事讲得井井有条,精炼生动,羽翼丰满。看电影不仅仅追求的是观后感,而是要从中悟出什么来。给我们更深远的思想空间……

《墨攻》并没有象传统大片那样,过分的刻画一些太过惟美的画面,贯穿始终的色彩不是那么艳丽,而剧中血流成河的场面反而成了最艳丽的画面,艳丽的令人震惊。故事也没有那些过分磅礴的音乐,只是有着应景而又不会夸张之乐。故事以战国时期赵国攻打燕国途经粱国为背景。

7在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时期。此时,强大的赵国想要一举攻打燕国,而实现这个计划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先攻破夹在赵燕之间的梁国。于是,赵国大将军巷淹中奉命率领十万大军,逼*仅仅只有孺妇*民4000余人的梁城。

在十万大军压境梁国时,怯弱的梁王也从来没相信过自己可以与赵国为敌,所以一早就派了人去向赵国投降,同时,他却又贪恋着自己的权势,所以他向“非攻兼爱”的墨家提出了援助。墨家思想“非攻兼爱”,他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没有战争,没有伤亡的,他们希望中的世界是人人安居乐业,歌舞升*的。所以他们反对战争,反对伤害。即便如此,墨家此时却早已凋零,在梁王发出请求救援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对他做出响应,除了革离。

危难之时,梁王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扬、孤身前来,只为挽救梁城,减少伤亡的墨者——革离。

不可一世的赵兵对这位来自墨家的无名小卒鄙视之极。但革离却出奇制胜,奋勇抵挡住赵军二千兵马的偷袭,令赵军束手无策,无功而返。

逐渐,全心练兵,亲自制造无数特别武器的革离,加强梁城防守实力,应付赵军随时而来的庞大攻击,使得梁城上下,无不对革离折服。但是,突然到来的墨家传人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顿时引起梁城惊恐万分。而此时梁王的嫉妒,又如鬼影一般隐匿在革离身边,杀气四伏。

城外,尽管巷淹中使出不同的攻城方法,可惜除损兵折将外,依然无法攻占梁城,反令革离声望传遍各地,远远超过了无能的梁王和强悍的巷淹中。

正值赵军无心攻战之际,赵王却突然传令撤军!巷淹中虽传令撇退,自己却坚持留下,继续作战,以报战死沙场的下属其在天之灵。结果有二千名效忠巷淹中的部属,不约而同地折返,发誓攻克梁城。

得知城外只剩二千赵军,梁王自以为能轻易应付,便急于把革离赶走。得享一时之安宁,梁城人民已逐渐忘记革离的功劳,返回从前的生活,疏于防守。就在此刻,巷淹中率赵军再次攻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陷梁城。

巷淹中没有捉到革离,却相信革离不会离弃梁城,于是以城民作为人质,逼革离现身。

革离的出现,与梁城的命运,在战争的起落中悬而未决。此故事主要是讲墨家“非攻、兼爱”思想。以和*为主题。故事的结局不管如何对我们来说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学*值得学*的东西。

墨攻观后感200字精选篇2

一、兼相爱、交相利

赵军压城,黄沙漫天,他自称墨者革离独身前来。

毫无守城经验,未曾置身战事,无法证明的身份,却提出大胆的谋略——仅在七日之内造出瓮城。庭下一片寂静,以少敌众本就没有胜算,这时就算是对也没人敢应合,更何况他只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

她却毫不犹豫地站出来*造城,身为骑兵总领也是军中唯一的女子,不知是出于将帅的判断还是女人的直觉,她相信他。

逸悦。拥有这样名字的女子该是安逸快乐的吧,她却过早尝尽生离的苦楚,死别的艰辛。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她把自己当成男孩子,什么都不能落于人后,这样才能统领骑兵。

革离和梁城的男人不同,他总是不畏惧、不退缩,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理智的判断。他对每个人都好,因为墨家说“如果人人爱人如己,天下便可以太*”。可是,今天梁城需要帮助他就来帮助梁城,明天赵军需要帮助他又去帮助赵军,到底一个人的爱能宽广到什么程度?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会爱自己,又如何去爱别人?

革离一再拒绝逸悦的草鞋,说墨者助人不是为了得到报酬。可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这不就是一种期待对方的报偿么?爱别人,是为了让别人也爱他。说白了,爱别人实际上是他们一种生存之道,并非发自内心。没有人是圣人不是么?哪怕是助人为乐的墨者。

面对七情不动的革离,逸悦轻轻披上衣服说,“你们选择爱所有人是因为你们不知道该爱谁。”而她不管对错,都会跟随他一辈子。这个女人不加掩饰的爱让墨家絮絮叨叨的兼爱说相形见绌。革离从城上跳下是为了让战役胜利,却目睹了无数赵军葬身火海的惨死;革离保护被众人追打的黑奴,是因为不想更多的人死于战争;革离回到赵国和巷淹中了结恩怨,却让更多的士兵死于交战……他的每一次奋不顾身都是出于理智,出于忠诚于他的墨家思想和战争谋略,没有哪次是因为爱。而逸悦呢?她明明不会游泳却从悬崖跳下,只是不想面对敌人时成为革离的负担;她知道以一己之力不能说服残暴的梁王,还是不顾一切的捍卫着革离以致被判五马**;她就算已经被割喉噤声还是珍惜的抱着曾亲手送给革离的草鞋,在阴冷的地牢露出明媚的笑容……

革离可以打赢每次战役却无法拯救所有死于战争的人,逸悦输到献出了生命却拯救了一个男人的心。那个镜头任谁都不会忘记,革离在水牢里抱着逸悦,可她已经没有机会再看这个让她奉献一切的男人了。在这场爱的战争中,她让革离懂得了爱。

二、非攻

守城策略本是为了守住城池而存在的,可是有守必有攻,而这不就是战争么。

战争中很难有正义和邪恶,也很难分辨谬误,这里的每一次交战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屠杀。没有人该死,他们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他们无非是棋盘上的棋子。每每分出胜负后,棋者端坐微笑或者拂袖而去,没人关心那些棋子的死活。所以革离不断在矛盾中挣扎,他的话也充满了矛盾,“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做法虽歼灭了敌人却让手无寸铁的赵军被万箭穿心。战争与道德永远都是无法同时存在的不是么?

梁国胜了,革离却对前来祝贺的牛子张大喊,“难道你看不见这些死人么?!赵军就不是人么?他们在战争中来不及分辨对错就已经被杀了。他们有什么错……”

人们看战争电影的时候首先关心的是场面是否壮观,斗争是否激烈,计策是否上乘,武器是否精良……仿佛这些血肉横飞只是一次感官体验。为什么不去看看这背后的惨状呢?主张非攻的墨者不得不用“深谋备御”来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而非攻并不代表没有战争。他们反对战争却为了战争积极制定备战策略,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么?

革离不明白“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的道理,所以他只适合指挥作战而非政治斗争。午马饰演的司徒无疑是观众心目中最坏的人,确实,陷害忠良,搬弄是非,实在让人咬牙切齿,但是细想又并无道理。他忠于梁王自然就有责任为了巩固其王位出谋划策,他不过是个臣子没权选择君王,唯一能做的就是效忠。牛子张也是同样“愚忠”的臣子,只不过他的忠诚因为最后的死于众敌之手显得更加壮烈一些。梁王作为一个君王虽然昏庸、残暴却也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人,什么时候该除掉,这种“可与共患,难与处安”的君王在历史上并不止他一个。

张之亮大幅修改漫画《墨子攻略》,并未深究墨家思想,看似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是这要看他想表现什么。在我看来既非原作重现也非阐述墨家思想,只是在这战争的无数矛盾并存中寻求一个解答,一个人类千百年来寻找的东西——寻求战争与和*的一个*衡点。

三、犹是深闺梦里人

“墨攻”并非是像“勇敢的心”那样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虽然这些人也为了自己的家园和自由而战。从头到尾都是沉重的,很多时候我们同革离一样迷茫,到底敌人冲上来的时候我们该反击还是放下武器祈求和*呢?

在这乱世之中,父子之间可能反目成仇,兄弟之间可能兵弩相见,可依靠的家人也许就这样面临众叛亲离,而唯一不被伤害和怀疑的恐怕就是爱情了吧。那是在硝烟弥漫的世界中,所剩无几闭上眼睛仍能看到光明的伊甸园。就如日瓦戈医生有他的娜拉,白瑞德有他的斯佳丽,威廉华莱士有他的王后伊莎贝拉,革离也有他的逸悦。可有些人说她爱上他有些不可思议,她的深情相许有些太过仓促,她的轻解衣衫有些许轻佻,他们说这哪里是爱情?

我见过她悄悄在革离门外偷听的小心翼翼,被发现后脸上泛起的潮红;我看过她纵身跳崖的决绝,“你要来救我!”还未等他回身的瞬间她就将生命写成一句诺言许给了这个男人,这等不容拒绝的深情,任性而坚强;我也不禁笑出了声,当她撒娇的趴在他身上不肯下地走路的时候,充满了小女孩妩媚的娇嗔。看着他被自责淹没,她能做的可能就是用体温去温暖他冰冷理智的心吧。忘不了她看革离时热烈执着的眼神,也忘不了她得知革离无法接受她时双眸中难掩的哀伤和不改初衷的坚定。当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时应有的温柔、脆弱还有坚强,无非就是这样的。

墨攻观后感200字精选篇3

人性与矛盾

——《墨攻》观后感

城池、兵革、刀光、剑影……一次次精妙战术的运用,只见敌方战士不堪一击,木偶棋子般成批倒于梁城下。赵兵被击退了,留下的却是上千具尸体,毫无知觉地躺于异地,永远不再苏醒。

墨者革离深谙墨家守城之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保住了只有妇孺子民4000人的梁城。可他此时却忧郁地伫立于成堆的尸骨前。他为了和平,为了宣扬墨家“非攻”“兼爱”的思想而来梁城守城,而此时,他却在用杀戮换取所谓的和平,给予4000生命以生的希望,却夺取了4000生命生的权利。当他在用略带忿恚的语气拒绝梁王的召见与奖赏时,他已开始怀疑,怀疑自己的信仰与学说,怀疑自己的举措是否有利于和平与生命,他似乎正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开始沦陷在理想与道义的矛盾中。

可孰知,随后这种矛盾便愈演愈烈。革离无求回报,秉持“非攻”“兼爱”的信念为梁王守城,却被梁王及其身边阴险臣子断为是阴谋,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反而追杀革离;革离真心诚意击退赵兵,拯救百姓,却遭百姓刺杀。人性的自私,贪婪,利与义的交集、冲撞使他感受到了矛盾的压迫,但更多的则是失落、彷徨与无奈。

当他再一次为拯救梁城而回到城内,命人挖水道击退赵兵,却使心爱的人与自己阴阳两隔。能称之为美好的东西都成为幻灭,留下的只有火与血,萧索的枯草在寒风中啜泣。

的确。人们因利益而发动战争,却也因战争将人性的卑劣暴露无遗。贤者看到了这些阴暗面,于是想力挽狂澜,却使自己一度陷入矛盾的境地。是人类的欲望,人性中的丑陋缔造了这些矛盾,使真正渴望挣脱的救世者感到心灵的煎熬,反而对自我、对未来茫然疑惑。他们痛苦着,只因他们清醒着。

最终,革离离开了这座萧条的城池。可以谓之正义、英勇的灵魂已于纷争的战火中消泯,留下的只是依旧执意愚昧着的梁王及其子民,灰黄的苍天土地浑然一体,已然烘托了超越悲剧的悲凉。革离牵起了小女孩的手,走向远方,似乎在绝望之际依旧怀揣着希望。我不知道,他的远方通达何处。在经历了这一番折磨后,他是否看到了人性的局限性,是否会谋求出世,以获取内心的平和,而远离浅陋的世俗。又或许,他承认矛盾的存在,承认人性的浅陋,随即同意墨家支持秦国统一天下,而不再为了自己执着的遥不可及的理想空谈而使身心备受矛盾的苦熬。当然,还有一条更为艰难漫长的路,便是坚信理想,从人性出发,去改变人性的丑陋,化解矛盾。但若如此,墨者及其世代都应具备超乎人性的忍性,为理想而承受一路的矛盾给予自己的自我批判、否定,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行为及道义的遣责,穿越这一路上真正的荆棘。

二千年前的墨者如何选择,都已成为故事离我们远去。“人性与矛盾”的课题已不再属于革离,而是隶属于每个生者并恒存。于是乎,我听到了一个清醒的声音:“看清真相,去找一条真正的路,走下去!”

墨攻观后感200字精选篇4

就发现有网友评论《墨攻》,气吞万里如虎,用静物油画的手法,用的是古代人起房子的法子——从打地基开始,去给《墨攻》一点敬意大豆-今天16:50看完《墨攻》,**大导演除了冯小刚,王志文的表演太过。老久没有看过这么失败的片子了。零六年这部片刚出来的时候。

才使本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制作班底以港人为主。梁乃小国寡民。估计都面临着叙事疲惫!终于决要看一下!面对梁适的担忧,我说!这个片子真是莫名其妙.最雨天。。有人选择投降,自己的大片儿靠自己编不出好故事来!张之亮在我的评论之前,,

但黄沙厚土、城墙楼台、刀戈**,先前看过他执导的影片《自梳》《墨攻》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还有一大杯爆米花+一瓶可乐。

火攻啦、热气球啦、连喷泉都出来了,即为才智的战斗,也曾窃以为!尤其是电影一开场那个小女孩的镜头!看完电影的感慨很多!也许是因为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黑人有点出戏,表现方法上。这次。运用大量特技,去的晚了。

夹缝中的小国置身刀俎之下!就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我只想说。倒也显得别有韵味电**里,两位韩国演员却这部电影因为刘德华而出了一点风头。

先抛开某些人难今天看了墨攻。就不想看,兼爱是墨家哲学的核心,加上地道战+地雷战+水淹七军+泰坦尼克号,到得《无极》终于幡然醒悟,是罪魁祸首。,国内拍的古装片。

偶是信佛的。只好向行侠仗义的“墨家军”求助!统观全片,更是其迎合市场的需要,他问我,赵王卸磨杀驴!看了几句港式普通话配音我就觉得这片子不是太讲究-咋就不能后期配个中原人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在那个战乱缤纷的年代,一切都是性命之争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宿命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墨家本着兼爱非攻的理念,致力于阻止战争,**和平小小梁国,面临赵军压境,生死存亡关头墨者革离,奋力守城聚民之力,集民之财齐心协力,看了〈墨攻〉。

墨攻观后感200字精选篇5

没有人可以遗忘,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没有人可以逃离,那个狼烟四起的战场。

其实战争,只不过是杀戮者的游戏。

其实人民,只不过是占有欲的祭品。

可惜的是,没有人明白;或者说,有人明白,却不敢示于众人。于是,时代落寂了。人民麻木着,无可奈何甚至心甘情愿地向君王敬献自己的财富、粮食、妻女,人格乃至生命;战火蔓延着,张牙舞爪甚至丧心病狂地向战场索要兵器、炮火、仇恨乃至灵魂。于是,胜利者笑了,失败者哭了;于是,胜利的人活了下来,失败的人将会消失——哪怕他是无辜的——“那在这战场上,有谁不是无辜的。”有个声音扬起,高亢而愤怒。

一抹惊雷划过。之后,是雷鸣的呼喊。思想觉醒的火花,在那刻,骤然绽放!于刹那间苏醒的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决定生死的,永远不是自己?而生死,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君王说,是为了家国天下;将领说,是为了替死去的兄弟报仇。真是这样吗。“是为了满足道义,还是自己的欲望?”噢,又是这个声音。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份坚定。循声望去,在那战火的尽头,伫立着墨者革离:往后一步,他便可以离开这战场——可他来了,是的,带着他坚毅的步伐和非攻的思想,来救济一个个被战火吞噬的生灵,勇敢地向生命的掠夺者说不。于是梁城,看到了希望;和平,见到了曙光。革离带领人民向战争发起反抗,因为他,生命不再像蝼蚁般脆弱,也不再像孤鸿般无助。生命的时代觉醒了,人们开始明白战争并不是注定的,也开始相信划分人的标准不该是胜利者与失败者抑或是亲人与敌人,而是人民与人民。也正是因为他,每个灵魂,都有了生存的权利。

可欲望的俘虏却未必领情,譬如君王。于是,革离被赶出了梁城;于是有更多的人死于铁蹄之下;于是又有了更多所谓的“失败者”……

于是,世界彻底落寞了。

可墨者没有放弃——他从来都不会放弃。赵军终究还是退了兵。为了让更多的生命,看似鲜活并渴望鲜活的灵魂逃离自相残杀的刑场,仅此而已。

梁城获救了。梁城不再需要墨者。于是他带着与父母阴阳两隔的孤儿离开了。晚霞抑或血光,染红的满天的尘埃——这份残忍不适合墨者,墨者要去的地方,是另一个世界:在那儿,没有战乱,没有践踏,没有人会被迫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那儿,他要告诉孩子们:人们应选择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墨攻观后感200字精选篇6

没有花哨,没有艳丽,没有空洞;有的只是紧凑的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真实的战争场面。这是《墨攻》给我的第一印象。我很有幸,今天第一时间及时看了华仔的这部期待了一年之久的大片,结果,他没有让我失望。

《墨攻》并没有象传统大片那样,过分的刻画一些太过惟美的画面,贯穿始终的**不是那么艳丽,而剧中血流成河的场面反而成了最艳丽的画面,艳丽的令人震惊。故事也没有那些过分磅礴的音乐,只是有着应景而又不会夸张之乐。一切都是淡淡的,逸悦的妆容,众人的服饰,甚至于革离与逸悦的爱情,也是如此,淡淡的,却又如此的令人回味着,咀嚼着。两个小时的时间,过的很快,电影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除了梁王偶尔两句调笑的对白外,整个观片过程都是紧张着的。不由惊叹,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大片,张艺谋做不到的,冯小刚做不到的,张之亮却是做到了,他做到的这一切,是与一个叫作刘德华的人有关,与他们的一段八年之约有关。原来等待是值得的,十年磨一剑,剑不会太露锋芒,却是可以恰到好处。

故事以战国时期赵国攻打燕国途经粱国为背景,拥有十万*队的的赵国,对仅有四千民众的燕国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的。而怯弱的梁王也从来没相信过自己可以与赵国为敌,所以一早就派了人去向赵国投降,同时,他却又贪恋着自己的权势,所以他向“非攻兼爱”的墨家提出了援助。墨家思想“非攻兼爱”,他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没有战争,没有伤亡的,他们希望中的世界是人人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所以他们反对战争,反对伤害。即便如此,墨家此时却早已凋零,在梁王发出请求救援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对他做出响应,除了革离。

在那样一个群雄纷争的年代,战争已经成了解决问题唯一的手段了,革离偏偏在这个年代出生了,我不知道这是这个年代的大幸,亦或是他的不幸。战国春秋,*封建社会的起始时间,200多年的混战,一直到秦王的一统天下,我想这一阶段,也应该是*历史上天下纷争最长的年代了吧。这样的乱世,天下分久必合之势,注定了战争的发生,革离以一己之力根本无能抵抗战争,无能挽救些什么。

然而革离还是来了,到到了梁城,风尘仆仆着,孤身前来,只为挽救梁城,减少伤亡。他的出场,没有宏伟气势,没有波澜壮阔,只是很平淡的,城门外,沙尘中,远处,慢慢的一个人一匹马,不是很高大的身材,麻质的粗布衣服,略微有些杂乱的胡子,仅此而已。然而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墨家战士抵挡住了赵国的十万大*,俘获了美丽少女逸悦的芳心。他那平凡的外表下,隐藏了太多的智慧,太多的才华,一人之力抗十万人,听起来似为无稽,然而他却是做到了。可是这样真的做到“非攻兼爱”了吗?他用来阻止赵国进攻的手段,也同样是武力,是生命,是牺牲,除此之外,纵使他有赢政之能,亦难阻止天下之争。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赢得战争,只有赢得了一场战争,才能结束一场战争,而当你赢得了天下战争的时候,那么才可以真正的做到非攻吧。

智者的思想需要有知遇之人的理解,然而梁王一定不是革离的伯乐。或许开始革离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信任,或许革离并无任何的二心,然而嫉妒与残忍让梁王不能忍受革离的存在,所以在赵国诈装退兵的时候,他选择了杀死革离。他的眼中有的只是梁这片小小的土地,他看到的只是在这片土地上自己封建君主统治的实现。他残暴,擅妒,胆小,*险,这样的人注定会亡国,革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梁国,然而他却不能拯救自己。我知道他对这一点是有认识到的,所以才会有他在梁适临死前说的那些话,所以他才会不接受梁适的跟随,然而在他放弃梁适的那一刻,又是否会想到因为自己的放弃,而导致了梁适的死亡呢?兼爱,兼爱天下之人,没有战争,没有牺牲,这样的生活在那个年代,如镜花水月,纵使昙花一现,亦不能长存。

关于逸悦,开始我以为这会是本男人戏,逸悦只会是个点缀,一个美丽的花瓶,一丝艳丽的**。可是我错了,她,确实很美丽,然而她绝不是男人丛中的点缀,她勇敢,刚毅,秉承父志,带领着属于她的骑兵,她坚信爱情,从一开始起就对革离不离不弃。战场上,她英雄杀敌,不输男儿;战场下,她深爱革离,柔情似水;山顶上,她从容镇定,不怕牺牲;殿堂上,她不畏强权,忍受割喉之痛;水牢里,她看着自己爱的人,直至溺死,她绝望的眼神感动了*里所有的观众,更在革离心中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印记。

墨攻里我并没有看到真正的胜者与败者,我看到的只是那些信仰坚定的人们。革离,坚信“非攻兼爱”,他周游列国,阻止战争,虽然对逸悦他一开始采取了暂时的回避,然而最后他还是坚定的去寻找那个属于他的女人;逸悦,深爱着自己国家的同时,也深爱着革离,她的生命注定在两者之间徘徊;巷淹中,骁勇善战,纵使他是侵略者,但他始终是名真正的战士;子团,同样深爱国家,直至最后,方才领悟,战争的残酷,所以他选择了离开;梁适,从不可一世的公子到深信革离的追随者,然而命运还是残忍的为他安排了死去的结局;甚至于梁王,也坚信着自己的统治不可颠覆,自己永远是唯一的统治者,他宁愿选择投降,也不愿意身边的有半点分享自己权利的想法,纵使这样的人并不存在。

很感激张之亮拍出了全新的《墨攻》,很感激他赋予华仔全新的生命,我想今天过后,华仔又多了个名字了,那就是墨家战士革离。希望《墨攻》可以取得喜人的票房,因为这真的是我看过最好的大片。

墨攻观后感200字精选篇7

没有花哨,没有艳丽,没有空洞;有的只是紧凑的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真实的战争场面。这是《墨攻》给我的第一印象。我很有幸,今天第一时间及时看了华仔的这部期待了一年之久的大片,结果,他没有让我失望。

《墨攻》并没有象传统大片那样,过分的刻画一些太过惟美的画面,贯穿始终的色彩不是那么艳丽,而剧中血流成河的场面反而成了最艳丽的画面,艳丽的令人震惊。故事也没有那些过分磅礴的音乐,只是有着应景而又不会夸张之乐。一切都是淡淡的,逸悦的妆容,众人的服饰,甚至于革离与逸悦的爱情,也是如此,淡淡的,却又如此的令人回味着,咀嚼着。两个小时的时间,过的很快,电影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除了梁王偶尔两句调笑的对白外,整个观片过程都是紧张着的。不由惊叹,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大片,张艺谋做不到的,冯小刚做不到的,张之亮却是做到了,他做到的这一切,是与一个叫作刘德华的人有关,与他们的一段八年之约有关。原来等待是值得的,十年磨一剑,剑不会太露锋芒,却是可以恰到好处。

故事以战国时期赵国攻打燕国途经粱国为背景,拥有十万军队的的赵国,对仅有四千民众的燕国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的。而怯弱的梁王也从来没相信过自己可以与赵国为敌,所以一早就派了人去向赵国投降,同时,他却又贪恋着自己的权势,所以他向“非攻兼爱”的墨家提出了援助。墨家思想“非攻兼爱”,他们眼中的世界应该是没有战争,没有伤亡的,他们希望中的世界是人人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所以他们反对战争,反对伤害。即便如此,墨家此时却早已凋零,在梁王发出请求救援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对他做出响应,除了革离。

在那样一个群雄纷争的年代,战争已经成了解决问题唯一的手段了,革离偏偏在这个年代出生了,我不知道这是这个年代的大幸,亦或是他的不幸。战国春秋,中国封建社会的’起始时间,200多年的混战,一直到秦王的一统天下,我想这一阶段,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天下纷争最长的年代了吧。这样的乱世,天下分久必合之势,注定了战争的发生,革离以一己之力根本无能抵抗战争,无能挽救些什么。

然而革离还是来了,到到了梁城,风尘仆仆着,孤身前来,只为挽救梁城,减少伤亡。他的出场,没有宏伟气势,没有波澜壮阔,只是很平淡的,城门外,沙尘中,远处,慢慢的一个人一匹马,不是很高大的身材,麻质的粗布衣服,略微有些杂乱的胡子,仅此而已。然而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墨家战士抵挡住了赵国的十万大军,俘获了美丽少女逸悦的芳心。他那平凡的外表下,隐藏了太多的智慧,太多的才华,一人之力抗十万人,听起来似为无稽,然而他却是做到了。可是这样真的做到“非攻兼爱”了吗?他用来阻止赵国进攻的手段,也同样是武力,是生命,是牺牲,除此之外,纵使他有赢政之能,亦难阻止天下之争。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赢得战争,只有赢得了一场战争,才能结束一场战争,而当你赢得了天下战争的时候,那么才可以真正的做到非攻吧。

智者的思想需要有知遇之人的理解,然而梁王一定不是革离的伯乐。或许开始革离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信任,或许革离并无任何的二心,然而嫉妒与残忍让梁王不能忍受革离的存在,所以在赵国诈装退兵的时候,他选择了杀死革离。他的眼中有的只是梁这片小小的土地,他看到的只是在这片土地上自己封建君主统治的实现。他残暴,擅妒,胆小,阴险,这样的人注定会亡国,革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梁国,然而他却不能拯救自己。我知道他对这一点是有认识到的,所以才会有他在梁适临死前说的那些话,所以他才会不接受梁适的跟随,然而在他放弃梁适的那一刻,又是否会想到因为自己的放弃,而导致了梁适的死亡呢?兼爱,兼爱天下之人,没有战争,没有牺牲,这样的生活在那个年代,如镜花水月,纵使昙花一现,亦不能长存。

关于逸悦,开始我以为这会是本男人戏,逸悦只会是个点缀,一个美丽的花瓶,一丝艳丽的色彩。可是我错了,她,确实很美丽,然而她绝不是男人丛中的点缀,她勇敢,刚毅,秉承父志,带领着属于她的骑兵,她坚信爱情,从一开始起就对革离不离不弃。战场上,她英雄杀敌,不输男儿;战场下,她深爱革离,柔情似水;山顶上,她从容镇定,不怕牺牲;殿堂上,她不畏强权,忍受割喉之痛;水牢里,她看着自己爱的人,直至溺死,她绝望的眼神感动了影院里所有的观众,更在革离心中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印记。

墨攻里我并没有看到真正的胜者与败者,我看到的只是那些信仰坚定的人们。革离,坚信“非攻兼爱”,他周游列国,阻止战争,虽然对逸悦他一开始采取了暂时的回避,然而最后他还是坚定的去寻找那个属于他的女人;逸悦,深爱着自己国家的同时,也深爱着革离,她的生命注定在两者之间徘徊;巷淹中,骁勇善战,纵使他是侵略者,但他始终是名真正的战士;子团,同样深爱国家,直至最后,方才领悟,战争的残酷,所以他选择了离开;梁适,从不可一世的公子到深信革离的追随者,然而命运还是残忍的为他安排了死去的结局;甚至于梁王,也坚信着自己的统治不可颠覆,自己永远是唯一的统治者,他宁愿选择投降,也不愿意身边的有半点分享自己权利的想法,纵使这样的人并不存在。

很感激张之亮拍出了全新的《墨攻》,很感激他赋予华仔全新的生命,我想今天过后,华仔又多了个名字了,那就是墨家战士革离。希望《墨攻》可以取得喜人的票房,因为这真的是我看过最好的大片。

以上是关于墨攻观后感作文范文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墨攻观后感200字精选篇8

有一种思想,于落寞中觉醒

――《墨攻》观后感

没有人可以遗忘,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没有人可以逃离,那个狼烟四起的战场。

其实战争,只不过是杀戮者的游戏。

其实人民,只不过是占有欲的祭品。

可惜的是,没有人明白;或者说,有人明白,却不敢示于众人。于是,时代落寂了。人民麻木着,无可奈何甚至心甘情愿地向君王敬献自己的财富、粮食、妻女,人格乃至生命;战火蔓延着,张牙舞爪甚至丧心病狂地向战场索要兵器、炮火、仇恨乃至灵魂。于是,胜利者笑了,失败者哭了;于是,胜利的人活了下来,失败的人将会消失――哪怕他是无辜的――“那在这战场上,有谁不是无辜的?!”有个声音扬起,高亢而愤怒。

一抹惊雷划过。之后,是雷鸣的呼喊。思想觉醒的火花,在那刻,骤然绽放!于刹那间苏醒的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决定生死的,永远不是自己?而生死,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君王说,是为了家国天下;将领说,是为了替死去的兄弟报仇。真是这样吗。“是为了满足道义,还是自己的欲望?”噢,又是这个声音。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份坚定。循声望去,在那战火的尽头,伫立着墨者革离:往后一步,他便可以离开这战场――可他来了,是的,带着他坚毅的步伐和非攻的思想,来救济一个个被战火吞噬的生灵,勇敢地向生命的掠夺者说不。于是梁城,看到了希望;和平,见到了曙光。革离带领人民向战争发起反抗,因为他,生命不再像蝼蚁般脆弱,也不再像孤鸿般无助。生命的时代觉醒了,人们开始明白战争并不是注定的,也开始相信划分人的标准不该是胜利者与失败者抑或是亲人与敌人,而是人民与人民。也正是因为他,每个灵魂,都有了生存的权利。

可欲望的俘虏却未必领情,譬如君王。于是,革离被赶出了梁城;于是有更多的人死于铁蹄之下;于是又有了更多所谓的“失败者”……

于是,世界彻底落寞了。

可墨者没有放弃――他从来都不会放弃。赵军终究还是退了兵。为了让更多的生命,看似鲜活并渴望鲜活的灵魂逃离自相残杀的刑场,仅此而已。

梁城获救了。梁城不再需要墨者。于是他带着与父母阴阳两隔的孤儿离开了。晚霞抑或血光,染红的满天的尘埃――这份残忍不适合墨者,墨者要去的地方,是另一个世界:在那儿,没有战乱,没有践踏,没有人会被迫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那儿,他要告诉孩子们:人们应选择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