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分钟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精选5篇)
来源:其他
音乐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1
一、让游戏更好玩
音乐游戏性微课,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能弥补教材的缺陷,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游戏带来愉悦的同时,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有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游戏如果达不到预定效果,可采用音乐微课游戏。
二、让歌唱更准确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课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往往有时候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学生的演唱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可弥补教学的缺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微课引入歌唱教学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
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三、让节奏更明朗
节奏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
节奏训练如果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的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如在学习附点八分节奏时,很多学生对重音的掌握不太准确,这时利用微课标示出重音的位置,再配上骏马奔腾的画面,马蹄声清晰地传递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模仿马蹄声的节奏感,这样可以轻松地让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增强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让乐器更来劲
乐器演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乐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讲解受到乐器本身体积小、教学班人数多、学生距离教师位置较远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可能看不清楚教师示范的指法、手形,而单个讲解又会影响课堂进度,因此到了学生演奏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
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可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的指法、手形与乐器结合到一起。
学生对指法的运用不熟练,教师可边播放微课视频边组织全班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手把手教授指法。
后排学生如果看不清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可播放微课视频,在放大示范画面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让欣赏更实效
音乐欣赏课中西洋管弦乐的欣赏曲目贯穿一至六年级教材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欣赏曲目的段落、主题、乐队组成、乐器种类和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方法等一直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多且分散。
学生仅依靠对乐曲的听辨和教师的讲解,很难对西洋管弦乐队的构成、乐器的演奏艺术形成直观印象,需要教师查找大量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配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微课的片段化教学、知识与思维的可视化动态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技能。
音乐欣赏课还可直接播放微课视频组织学生自学并向教师提问,教师组织讨论或进行答疑,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音乐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微课”,有助于学生加深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提高音乐素养,有效吸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真正受到音乐的情感熏陶。
音乐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换气记号。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换气记号并运用到演唱中去。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经常会在简谱中遇到常见的音乐记号,曲作者在曲谱中标明的各种记号,对歌曲演唱或是音乐的理解都具有明显得提示作用,是挖掘音乐内在美的主要内容,曲谱面上的每一个音乐记号都是曲作者根据歌曲内容、情绪的需要设计的,教学时要重视这些记号的认识和掌握,让学生体会它的作用,感受它的音响效果。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云》一课中,就出现了换气记号,歌曲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跌宕起伏,优美抒情。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于换气记号的使用不清楚,导致演唱过程中出现乐句划分不明显,就好像说话没有停顿,同时也会影响到后面的音符无法唱满时值。下面我来说说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换气记号的。
首先,通过生活中游泳的换气经验,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中换气的重要性。接下来采用对比聆听法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符号。
先弹钢琴范唱歌曲的1、2乐句(乐句间不换气)再范唱一遍(乐句间换气的)
当学生找出两次范唱的不同之处时,开始简介换气记号:此符号标记在乐谱中音符的后面,用“v”记号来标记,表示此处换气。同时利用简单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住它:“三角开口朝上面,换气记号记心间。遇到它时快呼吸,时间要抢莫等闲。
紧接着鼓励学生自己练习演唱《云》,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适时的总结换气要求:不要耸肩、仰头、换气是个自然的过程,不可刻意夸张。懂得演唱歌曲中换气犹如说话换气一样,必须完整说完一句话后才可以换气,否则歌唱就不能达到流畅优美的效果。在乐谱中,除了音符,节奏还有一些音乐术语和记号,它们都起着给音乐加花,润色的作用。对于我们认识乐谱,理解音乐作品和表现音乐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3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1)演唱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有弹性。初步运用气息**,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2)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三、教学分析:
四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渐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在教学中可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形式。用音乐游戏、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通过音乐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范例,可以了解到,这不仅是对于音乐技能的学习,也可以用于学习其他领域的技能。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音乐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4
教学目标:
1、制作好课件,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课堂学习、演唱《哦,十分钟》。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唱好第一乐段的乐谱和歌词。
3、创编表演,
鼓励学生使用打击乐器有创造性的为歌曲伴奏演唱,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4、通聆听、模唱、说说、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感悟体验快乐的课间。教学重点:指导学习第一乐段的旋律和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旋律中的切分音节奏、带圆滑线的旋律及后十六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教学切入点:
1、创设情趣,注重语言情感交流与学生生活体验。
2、设置悬疑,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看动漫猜动作说出课间活动名称,引入新歌教学。
3、用歌曲中的主旋律“5534︳50”视唱模唱练习,围绕进入学谱学歌教学。
4、创编表演,使用打击乐器伴奏,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动漫导入
1、师生问好(用钢琴弹奏体现师生问好歌)。
2、播放课件,点击幻灯片中的每个动漫动作,让学生猜活动名称。
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很快说出了课间活动的项目名称,不错!掌声鼓励!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大屏幕(点击课件画面),看看他们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
3、播放课件(课间十分钟活动的画面)同学们,其实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活动活动,放松放松,这样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放松与休息两不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点击出示课题),希望同学们喜欢。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二、出示课题,教学新歌
1、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全班学生齐读课题)
2、点击展开乐谱,点击播放歌曲。(全班学生边看边聆听音乐一遍)
3、节拍练习。
出示以下两种节奏型,让学生拍掌训练。
XXXX︳X
0︳
哒哒哒哒哒
↘↗
↘↗↘↗
XXXX︱X
—︱
哒哒哒哒哒
↘↗
↘↗↘↗
↘↗
思考:以上两种节奏有什么不同?找出异同点。
4、学习曲调和歌词。
学习A乐段,课件出示:5534︳5
0︱要求:
1、试着唱这两小节的曲调。
2、用“啦”模唱,再跟着琴声唱。
3、带着歌词唱唱并跟着琴声唱唱。课件出示
5534︱5
0︱
下课的铃声,
5534︱5
0︱
送来
十分钟,
刚才同学们唱得很好,很有激情!现在请同学们跟着琴声唱好
A乐段的乐曲和歌词。(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后十六分音符的教学)
同学们表现的不错,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和十六分节奏的读法完全感受到了,很好!接
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努力。
要求:
1、用啦模唱曲调。
2、跟着琴声唱唱歌词
3、跟着老师的手势唱唱。
(老师用科尔文手势带着学生一起唱)
思考:
1、在这段旋律中,你认为需要注意是那几个方面?(节奏舒缓、旋律抒情、切分音、圆滑线、结束音)
2、你能不能用你特有的情感演唱?(看学生举手情况指名演唱)
3、展开歌谱,完整演唱。
(点击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
三、鼓励创新,创编表演
1、情感交流,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你们演唱的很好!欢快活泼舒缓的情感表现出来了,真不错!如果我们能把这音乐添加一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效果会更好,更有一番情趣!更令人回味无穷!
2、出示打击乐器,指导使用方法。
在民间戏曲演出中,不是有锣鼓钹打击敲击起音作为开场白?今天,我们也为我们所学的歌曲用锣鼓钹作为前奏伴奏起音,同学们好不好?看节奏:(出示节奏)锣鼓钹演奏。
(请三位同学上台使用锣鼓钹,其余同学演唱歌曲)
刚才同学们演奏演唱得很好!你知道我们前面还学过那些打击乐器?
3、点击课件播放打击乐节奏图示。要求:
1、每人都手持一种打击乐器,按类别分组站好队形。
2、看图示节奏敲击、动作,边听音乐边演奏边演唱。
3、手拿锣鼓钹的为歌曲前奏起音,歌曲中你可以任选一种你喜欢的伴奏。
4、按分工和要求,完整地演奏演唱。
四、拓展延伸,完美结课
1、归纳,鼓励,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表现的很好!充分表达了你们对课间十分钟的喜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利用好最宝贵的十分钟。接下来,老师想与你们一起分享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也是一样,因为他们的作者一样,只是在旋律上发生了变化,我们快来欣赏吧!点击播放MTV视频。
2、结束下课。
同学们,下课时间快到了,真正属于你们的快乐十分钟又来了!最后,随着歌曲的范唱,再用歌声来表达一下你们的情感吧!轻声播放歌曲,按组有秩序地离开教室。
音乐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范例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实例进行知识讲解,讲解中不断设疑,促使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最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
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
1、你认识它吗?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
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
(1)初识赏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称“观赏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图例)
(2)提问:你知道清朝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
“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
(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
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
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
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通过欲扬先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提供相关网站,作有效引领。)
测试题:
1、奇石又称(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A、观赏石B、巧石C、石玩D、雅石
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B、雨花石C、大化石D、英石
3、清朝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A、灵璧石B、太湖石C、英石D、昆石
4、灵璧石种类很多,主要有(AC)、五彩灵璧、白灵璧等。
A、磬石B、吕梁石C、龙鳞石D、菊花石
5、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形、(ABCD)等方面。
A、声B、色C、质D、纹。
进阶练习:
1、搜集1—2首描写、评价灵璧石的诗词。
2、搜集1—2个历史名人与灵璧石的小故事。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观赏性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