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8篇)

来源:网友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过程与发展: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在读中生成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和理解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重难点:

1、学生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第2、3自然段。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的声音?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声音?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3、老师提示书写注意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妙、演、奏、琴、柔、感、受、激、击、器、滴、敲、鸣

大自然的声音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生字组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哪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4、提示本文的构段方式。

初步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

5、学生朗读全文。

6、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第2、3自然段。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

四、布置作业

1、给爸妈背诵第2、3自然段,并写上评语。

2、走进大自然,欣赏美景,聆听美音。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篇2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注意读准“柔、敲、湃”这三个字以及多音字“呢”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思路】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本课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入境、想像、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美读感悟,放飞想像。

语文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没有生涩难懂的词语,文笔清新流畅,我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像,(入境想像、乐器感知想像、角色体验想像)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课后布置学生课后在大自然找一些新发现,着意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写生字“演、柔、温、雄、充”。)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像,美读悟妙)

(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2)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3)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4)指名美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时注意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狂风的雄伟读得急、猛,感受风声的美妙)再指名2~3人有感情朗读。

(5)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的风之曲。

(6)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7)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8)教师小结: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丁丁冬冬……”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当小雨滴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河流,大海。从,唱到。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词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自主记、写生字。

1、学生齐读5个生字(出示“威、敲、汇、涌、阔”)

2、怎样记住这5个生字伙伴的样子呢?自由地和同座说一说,记一记吧。

3、你记住哪个字就说哪个字?(学生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书写“敲”字。

5、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8大自然的声音水美妙

动物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

大自然里有着许多美妙的声音,学习此课,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模拟出更多更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声,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浓厚情趣。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篇3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赐给了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收到了吗?请你把收到的礼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吧!(预设:春日里盛开的鲜花,夏日里清凉的绿荫,秋日里飘香的瓜果,冬日里美丽的雪花……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说一说)

2.同学们收到的礼物可真不少啊!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请欣赏——(播放音频:小鸟的鸣叫、泉水的叮咚、狂风的呼啸、浪涛的澎湃……)

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是什么?(声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对外界的感觉绝大多数来自视觉,针对此现象,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对学生的震动极大,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声音”具有这等魔力!

二、抓住“文眼”,学习第1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觉得大自然的声音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预设:“动听、悦耳、清脆”等,教师适当点评)

2.大自然的声音是怎样的?(板书:美妙)

指导“妙”字的书写,“女字旁”的“横”要写成“提”,不能超出右边“撇”的位置,最后一笔“撇”要舒展。

3.引导学生用“拆词解字”法理解“美妙”。你能把“美”“妙”分别组成哪些词?(美丽、美好、优美、巧妙、奇妙……)“美妙”的意思就是——(美好而又奇妙)

4.那大自然的聲音到底“美妙”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设计意图】体现了由放到收的策略,把学生发散性思维迅速收拢,使得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抓住“文眼”,紧扣“美妙”,直奔重点,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感知,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多媒体映示初读要求: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②在不理解的字词旁做好记号,试着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③想一想:大自然的声音“美妙”在哪儿?)学生按照要求自读并完成相关任务。教师巡视,及时个别指导。

2.同学们,大家学习得很认真,现在来分享一下我们的收获吧!课文里有不少写声音的词,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多媒体映示第一组词)

潺潺、淙淙、哗哗

唧哩哩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

3.你读得很准确,不过这声音是会变化的,我们一起试试读。

(1)轻风吹过树叶——“哗啦啦”(轻柔一点,再读)

(2)小河的流水——“哗啦啦”(轻快一点,再读)

(3)大雨落下——“哗啦啦”(加重,拉长,再读)

4.谁能读出“唧哩哩”的变化?请试试看。

(1)指名读,学生议。

(2)我们一起多读几遍,速度由慢到快,音量由低到高,跟着老师一起读——“唧哩哩”——“唧哩哩”——“唧哩哩”。

5.刚才,我们读了第二行,是ABB结构的词语,现在,我们读第三行,是AABB结构的词语,谁能读好这些词?

(1)“滴滴答答”——(学生评议,竞赛读,读出节奏感)

(2)“叮叮咚咚”——(读出高低快慢,读出内涵的丰富)

(3)“叽叽喳喳”——(你读、我读、大家读,在无序中感受场景)

6.同学们读得真带劲,像这样的表示声音的词叫拟声词,也叫象声词,你能把听到的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用拟声词说句话吗?

7.请看第二组短语,读读下面描写声音的短语,再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多媒体映示)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8.先指名读,然后让学生交流在哪里听到过。

每到春天,燕子在树枝上,在电线上——(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升旗的时候,国歌奏响——(雄伟的乐曲)

飞流直下三千尺——(充满力量的声音)

我们在剧院听音乐——(热闹的音乐会)

风吹树叶哗啦啦,小溪流水叮叮咚咚——(轻快的山中小曲)

我们来到大海边,波浪的声音震耳欲聋——(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设计意图】着重以悟促读、以读促悟。第一组词是拟声词,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这类词语并不陌生,根据本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重在积累与运用结合;第二组是课后练习题,放在这个环节进行教学,是让学生充分感悟它们的内涵,为后文的学习扫除障碍。

9.理清脉络。

(1)老师请三位朗读小能手分别读第2、3、4自然段,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2)同学们,请你们把第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画出来,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概括了本段内容)

(3)对,这就是“先总后分”的写法,找到中心句,就能准确概括本段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10.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第1自然段先总写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从“风”“水”“动物”(板书:风、水、动物)三方面具体描写。这样,全文就可以分为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4自然段为第二段,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就叫“先总后分”,这样写课文条理非常清晰。

【设计意图】注重读写结合,针对课文特点教给学生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教学,让学生领悟“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及其效果。

四、精读感悟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风”这位音乐家给我们带来的美妙声音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2自然段,画出喜欢的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为什么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呢?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完整。(教师可以提供: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3.(多媒体映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介绍了什么样的风?(轻柔的微风、雄壮的狂风)

(1)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微风是怎样吹的。(理解:“轻轻柔柔”,妈妈为自己梳理头发时;“呢喃细语”,知心好友在耳边说着悄悄话)

(2)是啊,微风拂过树叶,轻轻柔柔,请听老师读这句话。(范读“微风”一句,学生评议)

(3)老师想请这一组的同学赛一赛,读描写微风的句子。听听他们的朗读给你带来“温柔”的感觉了吗?(学生评议)

(4)教师创设朗读情境,引读:

當微风拂过树叶,让我感觉到她像妈妈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我的脸——

当微风拂过树叶,让我感觉到她像春天里的阳光温暖着我——

当微风拂过树叶,让我感觉到她像细浪涌上沙滩吻着我的脚丫——

(5)是啊,一个“微风”给了我们这么多感受,那么“狂风”又有什么特点呢?请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自由读,比赛读,师生评议)

(6)为什么写“微风”时用“拂过”,写“狂风”时用“吹起”呢?“拂过”的意思是轻轻地擦过,就像温柔的小手轻轻地抚摸脸颊。用“拂过”一词,突出“微风”的轻柔。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大风使劲撕扯树木的情景?从电影、电视里看到的也行,请说给大家听听。用“吹起”一词,突出“狂风”的雄壮。

(7)微风轻柔,狂风雄壮,这种写法叫对比。(女生朗读“微风”部分,男生朗读“狂风”部分;通过朗读感悟“风声”的美妙,读出鲜明的对比)

【设计意图】重点句的教学,应做到几个关注:一是关键词的理解,二是学生的独特感悟,三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四是有感情地朗读。其次,在教学“微风”部分时,密不透风;在教学“狂风”部分时,疏可行马,体现出由扶到放的教学理念。

4.“微风”“狂风”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享受,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多媒体映示句子: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你又有什么感受?

(1)抓住两个“不一样的……,有不一样的……”进行想象。

(2)说话训练:___________的树叶,有___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___的季节,有___________的声音。

5.配乐齐读第2自然段,练习背诵。

(1)优美的文字,美妙的声音,老师再给大家配上优美的乐曲,我们一起读——

(2)这么生动的语言,你们有什么办法背下来吗?(总起句——“像歌手”——“不一样的……,有不一样的……”——“微风”“狂风”)

(3)背诵一段文字,就像渡过一条小溪,在水面上找准几个落脚点,踩着这些点就能越过去。这叫支撑点背诵法。

(4)我们合作试背诵一下。集体背诵第一句,分组各背诵一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美妙的声音”,尤其是“风”这位音乐家,他演奏的乐曲有时候“轻柔”,有时候“雄伟”,变化无穷,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作者又是怎样写其他美妙的声音的呢?你又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篇4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的描写手法。

难点: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调动生活经验能说出身边中美妙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好朋友——大自然,今天大自然想带同学们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大家愿意吗?

师:那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的声音,请大家齐读课题。

揭示课题——《大自然的声音》

二、美读评悟,感受大自然声音之美妙

1、师:除了大家要去,还有谁也要去参加音乐会呢?

请看自学指导1: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通读完之后思考:谁来到这场音乐会了?

小结:大家读书效率真是高,找到了风、水、动物要去参加音乐会。

2、师:那我们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

请看自学指导2:请默读课文,思考:本篇课文的中心句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完成手中的表格结构图。

小结:本篇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来写,先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接着写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最后写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师:你说的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吧,你棒,你棒,你真棒!

3、快看,课文中的词语等不及想和大家打招呼了,你认识他们吗?

指名读词语,巩固词语

师:我们的词语又想考考大家,你们对他们可了解,你能说出这些词语的规律吗?

小结:按数量上分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按形式分都是叠词。

4、词语开心的进入了音乐会,句子也来凑热闹了,你在哪听到过他们?

小鸟会呢喃细语瀑布会有雄伟的乐曲全班齐读时是充满力量的声音

森林里有热闹的音乐会小溪唱出了轻快的山中小曲黄河的河水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过渡:大自然说你们太棒了,让你们进入这场音乐会了。

5、配乐师范读课文。

过渡:我们的风啊!迫不及待地拿着手风琴来了,谁来当当这热情的风。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他的手风琴奏可厉害了,大家来听听。

7、视频播放微风、狂风视频,请大家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PPT展现两个句子,生有感情的读出两种语气。揭示:对比的修辞手法。

过渡:风还奏响了什么?树叶!谁来读读,评悟“不一样”师生互动读。

引读:我们的风啊!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奏响了温柔的曲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引读:听,他又奏响了威力的.大合唱。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

引读:顽皮的他又奏响了变奏曲。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过渡:我们的水和动物听到大家与风配合的这么默契,也急着想和大家合唱呢!请大家赶紧到文中去找找水和动物都发出了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将学习卡填好。

8、汇报表格中的词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班齐读。

过渡:我们的水啊,可是个遵守规则的人诺,PPT展示相关语句,介绍顶针句式。

9、汇报动物发出的声音,指名有感情朗读。

过渡:我们的动物们可真聪明啊!叽叽喳喳,唧哩哩,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会唱歌的动物呢?完成填空。

过渡:我们的动物说:“我在歌唱,我很快乐”他们为何这般快乐呀?你能知道他们怎么说吗?调动生活,发挥想象。

三、仿编续写,学以致用

总结: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妙不可言,相信大家听了风、水、动物的歌声,也在蠢蠢欲动想将自己的音乐带入课文了吧。请大家拿起笔开始写写你身边的美妙音乐吧!注意围绕总起句写哦。

四、课外推荐

《昆虫记》法布尔

《所罗门王的指环》康拉德劳伦兹

《万物有灵且美》吉米8226;哈利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妙、奏、伟、呢、喃、击、汇、喳”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奏、琴、滴、敲”等4个生字。

2.能抓住文章关键句,借助思维导图,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全文构篇方式为由总到分,2、3、4自然段构段方式为先总后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描写声音的词句体会风声的美妙。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展开想象,借助描写声音的词句感受风声的美妙。

2.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学习使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明确单元及课文学习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1.出示单元导读

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单元导读,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用横线画出来。单元的学习目标有哪些?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回答

(二)揭示课题,明确课文学习目标。

1.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关于大自然的什么呢?齐读课题。

2.大自然的声音有哪些,各是什么样的,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复习“关键语句”

在前面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关键句。什么叫关键句?

概括一段话里或整篇课文主要意思的句子叫做关键句。习作时我们可以围绕关键句来写一段话或一篇习作。

(二)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这句话。

(三)检查字词及课文朗读

1.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美妙演奏雄伟汇聚

打击呢喃叽喳

(1)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2)理解“呢喃细语”

A.“呢”这里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ne”表示语气。

B.“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与什么有关?

C.呢喃和口说话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呢?联系课文就能知道,谁来读?(出示描写微风的句子?)

呢喃指的就是——?

E.归纳理解词语方法

理解一个词语,可以看它的部首,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再查查字典。

4.出示会写字词,复习认读

美妙演奏手风琴温柔感受激动打击乐器雨滴敲打

这些是我们已会认读的字词,本课中要求会写。我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读。

5.出示描写声音的词语

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看看这些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

我们把这样的词叫拟声词。一起读。

三、梳理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一)交流自学要求2,粗知课文大意

1.刚才大家还思考了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出示句子: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一起读。

这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句。那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就是——?(板书:美妙)

(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脉络

1.下面我们继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这是课文后面的填一填。(出示)默读课文,仿照题目第2自然段的例子,找出第3、4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填空。

2.交流指导。

谁来说,这里怎么填的?这一处呢?

第2、3、4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分别用各自的关键语句表示。

3.看看这张思维导图,课文写了大自然哪些奇妙的声音?

(三)围绕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梳理2、3、4自然段

1.那么,风、水、动物通过哪些方式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围绕段落关键句,借助思维导图,继续梳理。

2.梳理第二自然段

(1)先来看第二自然段,出示:

风通过什么方式发出美妙的声音?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有关词语。

(2)学生默读思考

(3)指名回答

风,通过翻动树叶发出声音。我们可以先把这个词语用“△△”画出,再像这样用箭头和文本框继续画思维导图

(4)出示:课文例举了哪几种风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有关词语。

3.梳理第三、四自然段

(1)我们用思维导图梳理了第2自然段。3、4自然段围绕段落关键句,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呢?请组长带领组员按以下步骤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

①水、动物通过哪些方式发出美妙的声音?各自默读3、4自然段,用“△△”画出有关词语。

②仿照第2自然段的例子画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组长执笔。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汇报学习成果

(四)小结

这篇课文先总写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分写了风声、水声和动物声。写风声时围绕段落关键句,写了风翻动树叶时的4种情况;写水声时也围绕段落关键句,写了雨滴敲打不同事物和雨滴汇聚时的美妙声音;动物声围绕段落关键句写了鸟叫和虫鸣。

四、品读想象,感受风的声音的美妙

1.接下来,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大自然中这些美好的声音。出示:

(1)你从哪些词语、句子读出了风声的美妙?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想象,把风声的美妙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自读圈画。

3.交流指导。

(1)赏读四个“不一样”

①句中用了四个“不一样”,说明风的声音变化多。谁能具体说一说这些“不一样”

②各种各样的树叶,风翻动时声音都不一样。相同的树叶在一年四季中,风翻动他的声音也不同。

谁能读出这些不一样?指名读(朗读时突出四个不一样)

(2)赏读“微风拂过”时与“狂风吹起”时

①你在哪里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或“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

②谁能读出这种变化?

相机示范朗读:微风要读得轻、缓;狂风要读得急、猛。

③师生合作朗读

4.这个自然段,先总写“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围绕这个关键句,写了风翻动树叶时的四种情况。第二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为先总后分。

五、课堂小结,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用思维导图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写了风声、水声、动物声。还通过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到了风声的美妙。

2.(出示生字)这是本节课要练写的字。仔细观察,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

3.交流指导。

“滴”:注意右边不是商量的商,右下里面的部分为“古”。

“敲”:右半部分短横不出头不要写成“支。”

“琴”:下面是“今”不是“令”,不要写多一点。

“奏”: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4.范写“琴”“奏”

看老师写“琴”“奏”,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都有撇、捺,撇捺写的时候要舒展。琴:两王紧凑,左边王的横变成提,撇捺舒展,下面是今,

奏:三横间距匀称紧凑,撇捺舒展,天的捺画改成点。

5.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在练习纸上各写一个。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篇6

经过一次次的试课、修改、磨课,薛兰琪老师终于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她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热情高涨的学习性。

薛老师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她的用心铺垫,伴乐朗读等把学生拉进了文本,老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样的课堂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积极的氛围,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倡导自主学习。老师注重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述自己的见解,不强求学生按自己的意思表达,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做做小科学家找出大自然的声音,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听课、磨课、研课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一次次的改变中汲取经验,发现更好的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方法,让课堂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收获知识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方向,在今后的展评课活动中,我们要更加主动,寻求成长的切入点,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师生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篇7

教学目标:

1.根据声音素材展开大胆的想象,讲述较生动、完整的故事。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回忆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展开联想。

4.激发兴趣,体会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生活的美好。

5.与同学交流,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听到的几种声音,展开想象写作。

教学难点:

学习写作方法,掌握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声音素材。

2.学生到大自然中聆听各种声音,做简单记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积累拟声词。

1、导语:同学们,你们可曾留意到校园里琅琅的书声,是莘莘学子意;闲暇时舒缓的乐声,是惬意是享受;甚至大街上喧闹的汽笛,也是一种提醒一种警示。世间万千种声音,或婉转动听,或尖声刺耳,或如诉如泣,或铿锵有力,却总让我们体味到有声世界的美好。这不,今天的课堂老师请来了几位神秘的嘉宾,第一位,你们听听猜猜是谁

2.出示音频。(水声、鸟声、风声、树叶声等。),引导学生说出拟声词进行积累。

你都听过哪种水的声音?能模仿一下吗?可以用什么词形容?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跟我读,齐读两遍

请出下一位,谁呀?你都知道什么鸟?许多种鸟许多种叫声,形容一下鸟叫的声音。看屏幕指名领读,齐读两遍

最后一位:仔细听,谁来了?说说都有什么风?这里有一些描写风声的词语(大屏幕出示)男生读一遍,女生来

3.教师小结。出示“拟声词”的概念,引出课题,学生齐读。

像这样表示自然声音的词语就是象声词,也叫拟声词。这节课,我们就伴着这些美妙而神奇的声音一同走进大自然。

二、启发引导找方法。

(一)写作技巧一:。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此时正当春,你会想起哪些能够发出声音的事物呢?那好,下面,请你根据对春天的认识给下面的片段加上恰当的事物。

2、真好,你们填的词语都突出了春天的特点,这也就是说写作时要选取典型事物,现在我将这段话进行了扩展(出示加入拟声词的片段),提问:你更喜欢哪一个段落?能跟老师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吗?看来在写作时,选择恰当、合理的事物是很重要的,如果在配上拟声词,效果就更突出了。(提示:拟声词要加双引号)

3.下面,老师再出示一个段落,这一段呈现的是夏季里雨天的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这一主题,结合段中描写把空补充完整。

夏日炎炎,刚刚还是骄阳似火,突然,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狂风)“呼呼”地刮着,树上的(叶子)“哗啦啦”地左右乱摆。不一会儿,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雷公公)也赶来了,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噼里啪啦”,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转眼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4.小结:由此可见,一篇好的习作,选择典型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再恰当地运用拟声词,会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板书:选取典型事物——巧用拟声词)

(二)写作技巧二:。

1.要想把文章写好,光靠选取典型事物和运用拟声词是不够的。(出示好句)大家请看这句话,小作者不仅用到了拟声词,还对事物进行了什么描写?(想象)在作者的想象中,小草更加生动、更加形象,也更加富有童趣了。

2.看看语言真的是一出神奇的魔术,而你就是操纵它是大师,回到我们刚才那个春天的片段描写,(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结合事物的行为特点,以及它的声音特点,展开联想,让文章更充实,更有趣。你一定可以做到。

3.小结:在你们的润色下,春天活了,描写也更精彩了,你们真了不起!看来,你们能够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并且展开合理想象,让这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段落立刻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抒发对春天的喜爱。

三、运用方法小练笔。

1.你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描写大自然的声音的小技巧,如此优秀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写一写大自然的声音呢?

2.动笔之前,我们先看一组图片。出示图片,呈现主题内容,师生配合读。

春之声:春雨(淅沥)来得早,春风(沙沙)似剪刀;

小鸟(喳喳)枝头叫,溪水(叮咚)多欢笑。

夏之曲:蟋蟀(㖆㖆)真热闹,蜜蜂(嗡嗡)花中绕;

雷公(隆隆)如鼓手,青蛙(呱呱)真聒噪。

秋之歌:树叶(唰唰)空中飘,大雁(啾啾)向南跑;

锣鼓(咚咚)庆丰收,农民(呵呵)开口笑。

冬之韵:雪花(簌簌)乐逍遥,北风(呼呼)把冬报;

踩雪(咯吱)兴趣高,玩雪(哈哈)伙伴笑。

3.我们就围绕这四小节韵文写,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一节韵文一个主题,看练笔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1)选择一个主题写一个小片段。

(2)根据主题选择几种典型的事物。

(3)巧妙运用拟声词,让描写更生动。不要忘记给拟声词加双引号。

(4)展开合理想象,灵活运用修辞方法,让文章更充实。

4.出示主题内容,结合练笔要求进行解读。为了表达更准确,你们可以结合主题内容在开头交代表示时间、地点的语句。比如:春姑娘来啦,一切都活了……再如:夏天的森林里……

5.指生读练笔,师生适时评价。

四、搭配片段看整体。

1.下面我请四名同学来读一下自己的小练笔,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受他们文笔间的精彩描写。

开头:大自然的声音可真奇妙,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

结尾:大自然的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聆听,哪里都能听得到。

2.同学们,美不美?你看,把这四位同学的片段描写放在一起,加上开头、结尾,就是一篇完整的习作,我们可以标题为“四季的乐章”。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像他们这样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

3.总结描写顺序。

(1)时间顺序:A春、夏、秋、冬;B早、中、晚;C雨前、雨中、雨后;

(2)位置转移:森林里、花园里、草丛中、操场上。

4.出示写作小妙招儿歌。

自然声音真美妙,想要写好有绝招;灵活运用象声词,想象画面新奇高;

运用修辞出特效,真实感受很重要;把握顺序条理清,段落明晰文章好。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的声音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去聆听,就会感受到那其中的神奇与美妙,通过本课的学习,已经学会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回去后,大家可以写自己的“四季的乐章”,也可以围绕不同地点进行描写。最后,让我们朗读清代诗人涨潮的《听声》,再次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板书设计:选取典型事物(巧用拟声词)

大自然的声音展开合理想象(巧用修辞)生动形象有趣味

明确描写顺序(时间、方位)

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过程与发展: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在读中生成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和理解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重难点:

1、学生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第2、3自然段。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的声音?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声音?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3、老师提示书写注意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妙、演、奏、琴、柔、感、受、激、击、器、滴、敲、鸣

大自然的声音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生字组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再读课文,深入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哪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4、提示本文的构段方式。

初步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

5、学生朗读全文。

6、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第2、3自然段。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

四、布置作业

1、给爸妈背诵第2、3自然段,并写上评语。

2、走进大自然,欣赏美景,聆听美音。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