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5篇)
来源:其他
百年孤独读后感篇1
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整个民族能够团结在一起。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原因。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因为不能与人分享快乐,而是由于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可以使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
在此,马尔克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而实际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落后和愚昧为伍。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份孤独,而这样的孤独会使人走向冷漠,这便出现当下小月月、小伙与七旬老伯争抢地铁座位的现象。社会是群体的,需要大家共同建设社会才会和谐。
《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孤独成了这个家族的徽记,如同他们血液中固有的冒险、冲动、勇敢和不屈,还有遗传的高高的颧骨,以及骨子里隐藏至深的渴望。
这种孤独不同于中世纪贵族的那种“高贵的忧郁”,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它不是在华丽的客厅里,踱着方步慨叹生命之短暂、蔷薇之枯萎;也不是用天使的丽目俯察人世的风云无常、世态炎凉。它是对世界本体的一种凄凉的绝望,是低贱的、卑微的,有一种浓灰色的压抑感,有是一种惨淡的幽默。这是一种绝顶的忧郁,无可逃遁甚至无法减轻。
综上所述,百年孤独作为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百年孤独读后感对你有帮助。
百年孤独读后感篇2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次获得正式授权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马尔克斯影响的莫言,翻阅过的《百年孤独》,都是盗版。突然觉得它分外珍贵。
说的是孤独,看见别人写的读后感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字而写。不不不,你们都搞错了,不是文艺青年自己喝着咖啡所发出孤独的感叹,不是非主流们黑白人生的孤独,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间里没朋友的那种孤独。
这种孤独,是一个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非一般外物所能改变。是一种追求理想过后,发现这种追求根本没有意义,多年来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带来的那种孤独与彷徨,正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也正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学而最终精神失常,被捆在树上至死。
最奇特的.莫过于整个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症的泥潭里,一直不睡觉,但却一直遗忘东西,不得不在每样东西上贴上标签,杯子、碗、凳子之类的。这是一个民族的孤独,他们盲目地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却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么,而身后的事物——历史,却被他们渐渐遗忘。而生活在这里的何塞家族,一共经历了六代,但每一代却只是第一代的轮回,改不了那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盲目,向往虚无的东西。
但马孔多的女人们却是坚强独立。她们务实勤奋,乌尔苏拉照顾全家,开糖果店赚钱不断修建家;阿玛兰坦热衷于刺绣;蕾梅黛丝则心地善良。而她们都带有传奇色彩:乌尔苏拉活到一百四十岁,阿玛兰坦和死神对话,而蕾梅黛丝则飘上天去了。
马尔克斯的这番回答,正是对马孔多的孤独的解释。
百年孤独读后感篇3
今天我们讲《百年孤独》,它的作者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1928年生)。
首先我要画张家谱表。
我想这几乎已成定论了,《百年孤独》是写一个叫马孔多的小镇上的一个家族,其六代人的命运。
我要把这个家族的族谱表画出来,这样大家就基本上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了。
这个家族是由两个人源起,一个叫霍·阿布恩蒂亚,他是生长在某个印第安村庄里的西班牙人后裔,是个白种人,不是土族。
他的妻子叫乌苏娜,乌苏娜的家乡在里奥阿察,哥伦比亚某个靠海边的地方,她们家上几辈遭到了海盗的袭击,为了逃避海盗逃到了布恩蒂亚所在的印第安人村,在那儿安居下来。
他们是这印第安人村历史悠久的两家人,由于他们是烟草公司的生意伙伴,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了联姻,传到霍·阿布恩蒂亚和乌苏娜这一代时,他们已经是表亲了,他们两个人是表兄表妹的关系。
他们俩结了婚。
在这两个家族通婚的历史上,已经因为近亲繁殖而发生过生下带尾巴婴儿的事情。
等他们两人结婚的时候,他们便非常怕生孩子。
乌苏娜做了条贞节裤,怎么也不让布恩蒂亚碰她,所以他们多少年来始终没有性交,一直没有生育。
村庄里的人就嘲笑布恩蒂亚,以为他没有生育能力,在嘲笑最激烈的时候,布恩蒂亚把骂他最恶毒的人杀了,然后回家强迫乌苏娜和他发生了关系,他们就有了第一次性交。
而那个被杀的人的鬼魂则不停地对他们进行骚扰,为躲避这鬼魂他们离开了这印第安人村庄,来到了偏僻的小地方马孔多。
他们到了马孔多,开始繁衍生存,慢慢地,马孔多发展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庄。
他们两人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个叫霍·阿卡蒂奥;第二个孩子叫奥雷连诺;第三个是女孩,叫阿玛兰塔。
第一个孩子霍·阿卡蒂奥是和他们家的一个养女,叫雷贝卡的结婚,但没生孩子。
和他生育孩子的女人叫皮拉·苔列娜。
二儿子奥雷连诺,和他结婚的女人叫雷麦黛丝,他们也没生孩子,和他生育孩子的也是这个皮拉·苔列娜。
皮拉·苔列娜是从外村过来的女人,她14岁时就委身于一个男人,她一直等着和这人结婚,但这人一直不要她,直等得不耐烦了,她就离开家乡,到了马孔多。
这次爱情给她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她非常非常爱她这个情人,于是她把全世界男人都看成是她的情人,在他们的身上施加她的爱。
当然她也要选择,她认为值得发生了关系的,她才和他们去睡觉。
所以凡是被她挑选上性交的,就像是获得一个荣誉。
很奇怪的,她挑选的对象,基本上都在布恩蒂亚家族周围,或者亲戚,或者朋友,慢慢地就在家族周围形成了一个圈子,几乎大家都是堂兄弟或者表兄弟。
这个女人,就造成这样的局面。
女儿阿玛兰塔没有结婚。
这一代的婚姻生育,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传宗接代都是以通奸的关系,全都是情欲的结果,并且来源于同一个女人,这是布恩蒂亚家的第二代。
接下来呢,霍·阿卡蒂奥生了一个孩子,叫做阿卡蒂奥。
你们会发现他们家里男孩子只有两个名字,一个叫阿卡蒂奥,一个叫奥雷连诺。
奥雷连诺也生了一个孩子,叫奥雷连诺·霍塞,除此,他还和17个女人生下了17个孩子,这些私生子在全书中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我也没有列入家谱表。
然后,在这第三代里,阿卡蒂奥结婚并且生了孩子,他的妻子叫圣索菲娅。
德拉佩德。
他其实是有近亲性交倾向的,他试图和他的母亲皮拉·苔列娜通奸,但皮拉·苔列娜到底觉得不对头了,因此她就把圣索菲娅。
德拉佩德引进了他的生活,使他有了正常的婚姻,并使家族往下传代。
奥雷连诺·霍塞没有结婚,他只做了一件事,和他的姑姑阿玛兰塔近亲性交,但没有造成后果。
现在你们可以看出,从此,传递的任务就交给阿卡蒂奥一个人,他单枪匹马往下传递着布恩蒂亚的家族。
他生了三个孩子,其中是一对双胞胎,男性的,大的叫霍。
阿卡蒂奥第二,小的叫奥雷连诺第二,第三个是女孩子,叫雷麦黛丝。
霍·阿卡蒂奥第二没有结婚,他只和佩特娜·柯特通奸。
奥雷连诺第二是结婚了,结婚的对象叫费兰达。
德卡皮奥,同时他还和佩特娜。
柯特通奸,同他兄弟共一个遍奸的对象,但是他们的通奸都没有生育孩子。
你们可以看见他们现在通奸都没有结果了。
至于女孩子雷麦黛丝,她根本没结婚,也没情人,她升天了,她是个超凡脱俗的美人。
大家看得出来,在这一代里也只有一个人有生育能力,就是奥雷连诺第二,他和妻子菲兰达·德卡皮奥生了三个孩子。
菲兰达·德卡皮奥是个贵族,她受过非常好的教育,有很多规矩,但没有情欲,她生孩子只不过是她应该生孩子,她对她的三个孩子管束很严,实施着她的教育方针。
大孩子叫霍·阿卡蒂奥,然后是两个女孩子,大女孩叫梅梅,小女孩叫阿玛兰达·乌苏娜。
这个霍·阿卡蒂奥对什么都感到恐惧,脸色苍白,极其厌世,对女人没什么兴趣,所以他没有结婚,也没有通奸,什么也没有干。
梅梅呢,她有一个私生子。
当时有个外国人发现马孔多盛产香蕉,就在这儿开了个香蕉公司,梅梅和公司里的一个工人毛里西奥恋爱,不被母亲允许,生下的孩子只能是个私生子,这孩子叫奥雷连诺·布恩蒂亚。
因为是个私生子,所以被讲究体面的外祖母藏在房里不给人家看见,他从未出过门,他和他的阿姨阿玛兰塔·乌苏娜近亲性交通奸,生了个带尾巴的婴儿,这婴儿最后给蚂蚁吃掉。
他们家的家世就是这样的。
从这张家谱我们基本可以看出,他们的传宗接代都是由于清欲的关系,到了第四代,即奥雷连诺第二兄弟这一代,他们的情欲已经没有生育的功能了。
他们与佩特娜·柯特的通奸,霍·阿卡蒂奥第二无所作为,奥雷连诺第二只是让牲口繁殖。
他们的情欲已经衰退,生育的任务转交给名正言顺的婚姻。
但奥雷连诺第二与费兰达。
德卡皮奥婚姻的结果是,男孩子不生孩子的,女孩子或是生私生子,或是近亲性交。
因此,这个家谱显示出这个家族的繁殖力日益衰弱,几近殆尽。
从这张家谱上,还可以看出一种倾向是贯穿首的,就是向内的倾向、近亲性交的倾向。
尤其是这家的女性都对外人非常排斥,凡是名叫阿玛兰塔的女性,都是近亲性交者。
第一个阿玛兰塔曾有过两次恋爱,一次是和一个意大利的技师。
因为他们家里买了很多现代家用电器,公司派来技师为他们调试自动钢琴时,就和他们家的养女雷贝卡恋爱了。
阿玛兰塔硬是把他们的婚事撬掉,自己和意大利技师好了,可是临到结婚的时候,她又不干了。
这是她的第一次恋爱。
第二次是在军事起义当中结识了一个上校,这上校也是他们家的世交,她又是和上校恋爱到最后一分钟,甩手不干了。
阿玛兰塔总是在走出家门的最后一步时,收住脚步的。
这家族最后的毁灭,就是由于又一个名叫阿玛兰塔的女性,她的近亲性交导致了长尾巴婴儿的出生。
女性成员中还有一条路线,那就是凡是叫雷麦黛斯的,都是那种精致漂亮的,可是却脆弱没有生育力也没有情欲的女性,可是漂亮得出奇,以早夭和升天为结局。
他们家的格局,大家看得出来,都是经过归纳的。
我刚才说过,他们家的男孩,只有两个名字,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他们家的男性基本上都是这个名字,只不过是前面后面加点花头而已。
在这张家谱上也体现出这么一点:这两个名字都各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凡是叫阿卡蒂奥这个名字的,他们的婚姻都具有私通的性质,他们的婚姻都很像私通,私通的对象,又往往是家庭内部成员。
你看第一个阿卡蒂奥,他的妻子雷贝卡,是他们家的养女,这养女是从哪里来的呢?她是乌苏娜娘家的亲戚。
她的父母是乌苏娜的表妹之类的远房亲戚,所以也是他们家的亲戚。
他的情人皮拉·苔列娜也是兄弟的情人,也是和家庭内部成员有关的。
圣索菲亚。
德拉佩德,第二个阿卡帝奥的妻子,她是阿卡蒂奥的生母皮拉·苔列娜引进的,为要转移他勾引他的生母的念头,实际是作他母亲的替身。
再下一代的“阿卡蒂奥”,即霍。
阿卡帝奥第二,就是双胞胎里的一个,他的情人佩特娜·柯特,也是他兄弟的情人,还是和他兄弟共享一个情人。
所以阿卡帝奥这个名字的男孩都有这样的特征,首先婚姻都是私通性质的婚姻,还有就是都和家庭内部成员有情欲关系,通奸也好,婚姻也好,都和家庭内部成员有关系的。
再有一点,即他们具有传宗能力,但是两代以后衰落了,而他们一旦衰落,布恩蒂亚家便走上了下坡路。
所以说到了霍·阿卡蒂奥第二和奥雷连诺第二这一代时,生育任务转到了奥雷连诺第二手中,他的儿子霍·阿卡蒂奥根本对爱情不感兴趣了,布恩蒂亚家便也到了头。
这就是阿卡蒂奥们的命运。
这家男孩另一个名字叫做奥雷连诺,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具有很强的行动能力,他们有对外的开拓精神,他们的婚姻都是对外的。
第一个奥雷连诺,他的婚姻是和雷麦黛丝,马孔多第一任镇长的女儿。
第一任镇长代表着马孔多开始进入国家体制,有了行政组织。
这个联姻使奥雷连诺走上了政治舞台,走上政治舞台的结果是把整个马孔多卷入政治风云里面,而使马孔多失去了自然状态,丧失独立和主权,成为一个附属国。
另一个奥雷连诺的联姻是和菲兰达·德卡皮奥,刚才已经说过,菲兰达·德卡皮奥是一个西班牙贵族,她家里规矩很多,讲卫生,讲礼貌,她一进到他们家就订了很多规矩,包括不能随时随地性交,于是这个奥雷连诺就开始通奸。
他和佩特娜·柯特通奸,通奸的结果是带来了牲畜的繁殖。
他们情欲越高涨,牲畜就繁殖得越兴旺,羊啊,牛啊生了很多很多,他把这些牲畜卖了,挣了钱去投资电气和铁路,使得马孔多在经济上开始繁荣起来,吸收了商品经济的因素,资本主义的因素。
尤其是铁路的开通为他们送来了外面的世界,包括送来了一个先生,这个先生一来就发现马孔多盛产香蕉,就在此地开了个香蕉公司。
这个奥雷连诺的行动带来了什么结果呢?带来了马孔多经济上的繁荣,是以破坏自然经济为代价的。
最终丧失了经济上的独立,成为经济的殖民地。
因此这两个奥雷连诺,他们的开拓行动的结果是使马孔多失去了独立,一个政治上的,一个经济上的。
由此可见,这个家族的成员,向内发生了关系的,是承担着传代的任务,结果是日渐衰退;而向外发生了关系的,是为改变马孔多和家族的处境,结果则带来丧失的命运。
独立丧失了,变成了政治和经济的奴隶,传宗中止了,毁于近亲性交,补充一句,奥雷连诺还有着近亲性交的特性。
因此,这个马孔多的家族走向灭亡就是无可避免的了。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些人物都是担任着规定的使命的,不像我们所说的现实主义小说里的人物,做什么,说什么,是凭着具体的个别的日常的逻辑推动。
而这里的人物,他们行动的逻辑都是被抽象归纳过的。
这个家族内部的情形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然后在这家族周围还有着许多外人,这些外人对这家族的作用是什么呢?
这些外人中有些是比较重要的。
一个叫梅尔加得斯。
他是个流浪的吉普赛人,年纪非常大,似乎永远不会死,是个永生的人,他给这个家族注入了外面世界的气息。
这是他们家第一代宗祖布恩蒂亚的一个挚友,也是布恩蒂亚的思想、智慧、创造力的源泉。
布恩蒂亚非常善于吸收新的事物,给他灌输影响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就是这梅尔加得斯。
所以梅尔加得斯死了的时候,他曾经有过一次死亡,在新加坡死的,这时候,布恩蒂亚就丧失记忆力了。
另一个开发他智力的是意大利技师,带来了科学和技术。
当布恩蒂亚丧失记忆时,他苦思冥想,要利用意大利技师教给他的科技制造一种记忆的机器,帮助人脑记往很多东西。
等梅尔加得斯没过多久又复活了回来时,布恩蒂亚的记忆力又恢复了,而最终梅尔加得斯彻底死的时候,布恩蒂亚就疯了,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底下,度此残生。
梅尔加得斯将布恩蒂亚的智力开发的结果是,唤起了布恩蒂亚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他非常渴望离开马孔多,无奈他的妻子乌苏娜一定要把大家留住,想尽了一切办法。
她在马孔多造了一座大房子,接待八方来客,外面来的流浪汉总是住在他们家。
她还创造出糖动物的制作,开发了马孔多的自然经济。
总之,她给马孔多制造了歌舞升平的景象,令人留恋。
所以,梅尔加得斯对布恩蒂亚的智力开发给他带来的还是痛苦。
与此同时,他给这家庭留下了一卷羊皮手稿。
这家的每一代男性都躲在房间里研究羊皮手稿,这上面的文字根本看不憧,很难破译,他们一直在研究、研究,直到最后的一代人,奥雷连诺·布恩蒂亚,在这家族即将告终的时候,他终于研究出羊皮手稿上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像谶语一样的话,说这个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大树下,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
这就是这家族的历史,是由梅尔加得斯来宣布的。
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最初的一代名叫布恩蒂亚和乌苏娜,他们最怕生出长尾巴的婴儿,有幸避免。
而到了最后一代,生下长尾巴婴儿的两个人,一个叫阿玛兰塔·乌苏娜,一个叫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第一代的名字又重现了,而终于完成了生育带尾巴婴儿的使命。
结局其实是从开局时就决定的。
百年孤独读后感篇4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次获得正式授权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马尔克斯影响的莫言,翻阅过的《百年孤独》,都是盗版。突然觉得它分外珍贵。
说的是孤独,看见别人写的读后感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字而写。不不不,你们都搞错了,不是文艺青年自己喝着咖啡所发出孤独的感叹,不是非主流们黑白人生的孤独,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间里没朋友的那种孤独。
这种孤独,是一个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人,非一般外物所能改变。是一种追求理想过后,发现这种追求根本没有意义,多年来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带来的那种孤独与彷徨,正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也正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学而最终精神失常,被捆在树上至死。
最奇怪的莫过于整个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症的泥潭里,一直不睡觉,但却一直遗忘东西,不得不在每样东西上贴上标签,杯子、碗、凳子之类的。这是一个民族的孤独,他们盲目的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却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么,而身后的事物――历史,却被他们渐渐遗忘。而生活在这里的何塞家族,一共经历了六代,但每一代却只是第一代的轮回,改不了那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盲目,向往虚无的东西。
但马孔多的女人们却是坚强独立。她们务实勤奋,乌尔苏拉照顾全家,开糖果店赚钱不断修建家;阿玛兰坦热衷于刺绣;蕾梅黛丝则心地善良。而她们都带有传奇色彩:乌尔苏拉活到一百四十岁,阿玛兰坦和死神对话,而蕾梅黛丝则飘上天去了。
马尔克斯的这番回答,正是对马孔多的孤独的解释。
百年孤独读后感篇5
《百年孤独》是一本措辞简单的书,甚至简单到带一点冷酷的味道。几个字就能杀死一个人,几句话就终结了一段爱情。马尔克斯能如此不动声色地,把那么多纷繁的故事自然地、毫无痕迹地链接起来。
这里没有政治,没有宗教,不讽刺也不批判,就光讲着一个村庄的故事,却能字字珠心。有时候我甚至感觉是故事里的任务自己在讲故事,因为每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而这份鲜活,赋予了这本书另一种魅力,那就是每一个故事都隐隐的带着对历史的嘲弄,或蕴含着让人会心一笑的哲理;有时候我也会觉得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因为一个人想另一个人,而是一个人,没有人去想。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经历,特别的是,这个家族的每个人的经历都是那样的充满神话色彩,无论是从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还是第七代的奥雷利亚诺,抑或是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他们的经历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以至于有一个作家曾这样评价过,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到让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乌尔苏拉,她是那样的充满活力与激情,在那样一个不正常的大家庭里,在经历种种不幸与变革下,在她慢慢变老后,她还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她离去后的这个家庭,在我看来已经是个空巢,没有了核心,可惜她离开人世的方式让我的心中始终留下一个结,那种方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或许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莫过于此。我想世界上也有那么一个地方,孤独到没有人去谈起,也有那么一群人,孤独到没有人在意。这种鲜活的孤独感,是每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我和马尔克斯的共鸣,一种无以言表的孤独,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