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家长心得体会总结,家长写考试心得(整理4篇 )

来源:收集

推荐考试家长心得体会总结篇1

“国家教育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等考试有关规定和纪律要求,并提供考生本人的真实、准确信息及有关证件,如有违反将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理。

考生愿意遵守考试有关规定和纪律要求的,在进入考场时,须进行诚信考试签名,以表明其对考试规定和纪律要求的知晓、认可和自觉遵守。

考生考前应阅知的有关内容如下: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规则

一、考生在考前二十分钟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和“考试通知书”进入考场,不得借故在考点禁区内停留。证件不符或不全者不得入场。考生迟到十五分钟后就不得入场考试。开考三十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离场。中途离场必须交卷,离场后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进场续考。

二、考生进入考场只准携带钢笔、圆珠笔、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橡皮等必需的文具用品(部分课程可带水彩笔、普通计算器)。寻呼机、手机、商务通等通讯设备不得带入考场。书籍、笔记、字(词)典及其它非贵重物品等都必须集中放在考场前面指定的位置,不准带上座位。

三、考生必须诚信考试。考生入场时,须先在本考场“考生诚信考试签名册”上的规定栏目内签名。考生入场后,要按号入座,将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和“考试通知书”放在考桌左上角,以便验核。

四、考生在开始答卷前,先在“答题卡”和试卷(答卷)指定的位置上正确、清楚地填写好考试号、准考证号、姓名等。如填写错误或不清,其后果自负。如考生故意涂改、乱写,经查明后,按考试违规严肃处理。考生不准将考试号、姓名、准考证号等写在试卷(答卷)密封线以外的地方(“答题卡”除外),不准做任何标记,否则试卷一律无效。

五、考生临考前拿到试卷后只能阅读试题,在统一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否则作违规论处。

六、“答题卡”一律用2b绘图铅笔填涂;试卷(答卷)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书写(部分试卷中的制图部分可用铅笔绘图),否则试卷(答卷)无效。答卷字迹要工整清楚,答案写在“答题卡”或试卷(答卷)以外(包括草稿纸上)或密封袋内,一律无效。答卷上禁止使用涂改液或胶带纸。

七、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准吸烟,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不准偷看或抄袭他人答案,不准冒名顶替或换卷,否则,成绩一律作零分,并视其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八、考生如遇试卷分发错误、字迹模糊等问题,可举手询问,监考人员应当众答复;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

九、考试终场时间一到,考生应立即停止答卷,将“答题卡”和试卷放在桌上,等监考人员将试卷收齐后才能离场。提前交卷的考生,应立即离开考场,并不得在禁区内逗留或谈论。考生如将试卷和草稿纸带出考场外,将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十、考生应自觉服从监考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人员进行正常工作。监考人员有权对考场内发生的问题按规定作出处理。对扰乱考场秩序、恐吓或威胁监考人员人身安全的考生将交公安机关追究责任,并通知其所在单位。

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8号令《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违纪舞弊考生的处理办法摘要如下:

一、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二、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

(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九)其他作弊行为。

三、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

(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二)评卷过程中被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有两份以上(含两份)答卷答案雷同的;

(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五)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四、考生及其他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有下列扰乱考场及考试工作场所秩序的行为: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考试工作人员或其他考生;

(四)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五、考生有以上“一”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考生有以上“二、三”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视情节轻重,可同时给予停考一至三年,或者延迟毕业时间一至三年的处理,停考期间考试成绩无效。

六、考生有以上“四”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考生注意事项

1、部队考生可凭军官证、士兵证代替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如有考生的居民身份证遗失、换证等,可暂凭临时身份证参加考试;但毕业时必须审核其居民身份证。

2、因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准带入考场,所以请考生不要将手机及其它贵重物品带到考点,以免遗失,否则后果自负。

3、凡主、客观题分卷考试的课程,客观性试题(如选择题)部分将实行标准化考试,计算机阅卷,考生必须用2b绘图铅笔将答案按规定要求直接在“答题卡”上填涂,否则无效。如填涂不符合要求,后果由本人自负。考生在考前应事先准备好所需的2b铅笔、塑料橡皮、小刀等,以免影响考试。

凡试题与答卷分开的课程,必须在答卷上规定的位置答题,否则无效。

4、所有外语课程均不得使用各种字(词)典。

名字:

20xx年x月x日

推荐考试家长心得体会总结篇2

考试对我来说那是“头疼症”、那是“泪”、那是“情”、那是“心如水凉,感叹两行”!一提到考试,我后背就发凉。

还记得前不久的数学考试,对我来说记忆尤其深刻!

“同学们,请做好上课准备!”班长用那甜死人不偿命的声音说道。我拿出数学书坐得笔直,心想:这节数学课我已经预习过了,一定可以答对题!谁知老师却不按套路出牌说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次考试。”老师的话音刚落,转眼间教室里沸腾起来:“天呐!考试!让不让人活了!”“哎?平行四边形公式是什么来着?”“要问考试哪家强?苍蝇加上大肥肠!”同学们抱怨声此起彼伏,而此刻的我早已默默拿起书,把所有知识点都看一遍,毕竟老话说得好“临阵磨抢不快也光。”

直到试卷发到我面前,我才把书收起来。我扫了一眼试卷,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题我瞬间目瞪口呆,完了!公式背的没考,考的没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考卷一道都不会!不过不会也不能交白卷,与其在这惆怅,倒不如好好答卷,没准就能蒙对呢!想到这我拿起笔,“唰唰唰”写起来,填空判断还好,老师课堂都讲过,靠着我的记忆还能勉强答上,接下来的选择才是我的.“绊脚石”!“哪个是对的呢?a对,好像c也对,b应该是正确的吧……d好像也是对的”我磨蹭了半天,终于把选择题做完了,但是答案是对是错我心里是一点底也没有,本以为过关斩将后就会迎来曙光,却没想到更让我头疼的竟然是应用题,送水工一天送水300多次,它怎么也不是对的呀!思路没问题,计算也没问题,那我到底哪儿错了呢?欲哭无泪啊!

这场考试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坎”。此刻我那是懊悔万分,上课多听讲哪怕几分钟,也不至于现在这样啊。我是全班最后一个交卷的,交完卷,我总算松了口气,可回座时听到同桌跟旁边的人说话:“幸亏我带三角尺了,要不画图提就做不上了!”我听完头皮一麻,差点吓得从椅子上掉下来,什么?有画图题吗?“有啊,你不会没看到吧?”呜呜呜,什么叫“不会看不到”,是“肯定没看到了啊!”说完这句话,我觉得我练呼吸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觉得头晕,好像下一秒自己就要“凉凉”了。

试卷发下来了,不出我所料77,这绝对是我人生以来最差的成绩了。光是计算就错了15分。而那个送水300多次的送水工呢?我竟然把数看错了,唉,看来我还得更认真啊!

晌午微微凉,考卷红叉满篇,谁在悠悠自得,谁在心如水凉,刺骨凉……叹考得稀巴烂!考试啊考试!咱俩也都是熟人了,为啥就不能留情点吗?不过每次考试我也却实粗心大意,以后一定会改进的。可是考试,啥时候能让我爱上你啊?

推荐考试家长心得体会总结篇3

尊敬的徐教授:

您好,由于本周六(11月04号)本人要参加20xx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考两门课程,考试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4点半,因此无法前来上课,为此我感到十分抱歉,还请您准假为盼。

谢谢您!

后附本人参加此次考试的准考证复印件一份,以此证明。

此致:

敬礼!

学生:

年月日

推荐考试家长心得体会总结篇4

>

从命题看,本次段考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考核。试题覆盖面广,题型灵活多样,无论是基础知识检测还是阅读能力检测,难易程度比较合理。其中一、四、六年级的试题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及能力的考核,而二、三、五年级则更侧重于综合知识及能力的考核,试题的内容比较灵活,难度有点加大。其中,二年级的题量还表现得稍多,个别小题的分值也较大;三年级的试卷命题除了力求适度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外,还特别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年级的试题更是如此,综合性特别强,尤其是课内阅读考核有新意,课文重点段打乱重新排列,再考核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只是作文的考核有一定的难度,也许是学生初次接触此类作文题型,也许是没有认真审题,很多学生没有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审题也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从答题看,学生的整体卷面较工整,能够认真地书写,仅有个别的学生出现涂写的现象。至于审题方面,普遍存在不认真,不够用心的现象,加上没有养成做完题后要仔细检查的好习惯,造成失分较多,其中二、四、五年级尤为突出。从此次失分看,无论是基础的词句填写,还是阅读的理解,学生掌握的广度不够,理解的深度不深,可见,平时的语文基础技能训练是有待加强的。本次考试从二年级开始就出现作文,学生的失分普遍表现在审题不深入,理解不透彻,致使正常不少学生言之有物,却也无法扣住主题,即使是训练过的单元习作或者练习习作,学生也依然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可见,学生的习作能力一点都不扎实。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还是比较牢固的,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得分率较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才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3)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还有涂写的现象,可见,是教师平时在训练学生书写习惯上做得还不够。

(4)学生学得太“规范”。

通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的有多元化答案的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填写。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平时把他们“规范化”了,使他们走不出那个怪圈。

综上所述,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老师自己身上,不是有句名言:出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续重视这方面教学,并要在背诵的基础上会听写、甚至默写。尽可能在批改作业、生字、检查练习时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字,消灭问题于萌芽之中。

2、注重学生的书写。

“写规范字”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关注学生的书写。平时的字词教学中,写的练习一定要扎实,不要忽视教师的范写,总之,采取一切措施帮助学生强化写规范字的意识,养成写规范字的好习惯提笔皆是练字时!

3、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重视,并且能落实到每一课之中,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当中。

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4、注意多让学生练习写作,特别强调要抓住中心来写。习作时要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一定要正确规范地使用。注重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读,勤观察,勤思考,多动笔,培养学生先审后写,边写边审和写完再审的良好习惯。

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考试过程中,对于开放性的题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