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内战》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来源:整理
《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篇1
《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马克思于1871年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写的宣言。1891年,在纪念巴黎公社二十周年出版《法兰西内战》德文第三版吋,恩格斯把马克思写的关于普法战争的两篇宣言收入该书,补写了《导言》。这些光辉文献深刻地分析了普法战争的性质、意义及其后果,科学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全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揭露法国资产阶级反动政府投降卖国,挑动内战的罪恶活动及其阶级根源。第二章:记述巴黎工人阶级3月18日武装起义的经过,分析他们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经验教训。第三章:马克思主要根据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论证了“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革命原则,说明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用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政权来代替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第四章:马克思愤怒地揭露了梯也尔政府勾结俾斯麦,玩弄反革命的两手策略,残酷镇压巴黎公社的滔天罪行;热情地歌颂了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自我牺牲精神,阐明了巴黎公社与第一国际的关系和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
在《法兰西内战》提出了廉价政府的思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低廉的政府成本投入产生优良的政府治理效果,也就是要把政府构建成为廉洁、高效、精干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要实现廉价政府的目标就离不开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可以说民主是廉价政府实现的基石。因此,重温马克思关于廉价政府理论,对于加快我国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廉价政府,是指用于政府及工作人员生存和活动的开支比较节省,行政成本低廉。古往今来,即使再富有的国家,也经不起庞大的政府消耗。而对于此,古今中外,国内国外都给了我们很多借鉴。两千多年以前的《论语》里面就记载了孔子“政在节财”的告诫,而中国的古代历史印证了这一点。例如秦朝的阿房宫的修建,剥夺了很多劳动人民的财富,最后使得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而秦国也就因此而灭亡。在恩格斯看来,国家在经济上特征之一,就是向国民征税。因为要维持正常的国家机关管理和工作人员的生活,一定要有足够的费用。其来源,无非就是政府向国民强行征收的一定数额的税赋。因而,廉价政府就意味着纳税人的负担较轻,人民的财富较多地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
实际上,廉价政府的口号是由资产阶级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政府不可能建立廉价政府的,他通过总结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了廉价政府的理论,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我认为廉价政府是真正节约型的政府。马克思在廉价政府概念中特别强调了政府运行成本和人民税赋负担的最小化,纳税人能以较少的税负,廉价得到政府的服务。“公社是以大规模的节约,不但以政治改造,而且以经济改革来开始其工作的。”[1]136这些措施可以大规模地节省社会开支,削减国家机关的费用,减少浪费现象,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为人民提供服务。这是真正的廉价的、节约型的政府。中国正在不断发展中壮大,所以我们国家的政府机构也应该倡导马克思这种节约的观念,求得以最小的成本,为当地公民谋得最大的利益,给他们带来更大方便,从而使得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应该以身作则,给民众树立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从报纸上看到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的县长,坚持自己去街道捡垃圾并将捡到的垃圾分类使得部分得以循环利用。这一举动已深得民众的心,给大家树立了一个精神榜样。我觉得中国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在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像这样的好榜样应该越多越好,毕竟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我们全中国所有人的努力。
反腐倡廉是每个社会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每个时代都在不断探索和试图解决的问题,当然,中国的发展也不能例外。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更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环境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使之指导我们的行动。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吸取经验教训,对于无论是对国家发展还是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原著是经典中的经典,它需要我们慢慢细读,不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需要我们将其与我们自身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其永葆青春。
对我而言,这学期马列原著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在我们人生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学习和应用马列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篇2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中,阐释了人民至上、民主反腐、法治建设等一系列治国精神,对我国建设服务、法治和廉洁政府具有现实启示意义。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完善,在教育方面,形成了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在制度方面,创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在监督方面,创新权利运行监督机制;健全防控廉政风险制度、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但我们仍要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进,例如,可以根据人民根本需求、完善宪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条例,促进法治社会的深化发展,用法律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巴黎公社体现出的历史首创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学习。历史首创精神即历史主体表现出来的一种敢于首次创建新世界的革命精神。例如,巴黎公社政权本身就是人民历史首创精神的产物,巴黎公社采取的一系列改造也是公社人民历史首创的产物。再看我国,在首创精神的指导下,在中国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不断完善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改革奇迹,使我国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如今进入新时代,在前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人民要不断发挥首创精神,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法兰西内战》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重要著作之一,它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的基原理。读完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我体会到了马克思思想的独特之处,感触马克思对问题的准确剖析与发展预测,他的思想是跨时代的,他对无产阶级的理解是全面深刻,他对我本人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国家,这部著作在正确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和防止国家公职人员蜕变,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深远意义,对国家治理思想的挖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为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动力。
各位小伙伴,上面这些都是有关于《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精选范文的优质内容,相信以上这些内容中一定有大家在书写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希望它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书写灵感上的启发。如果喜欢小编这期分享的内容,也请多关注本站。
《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篇3
马克思恩格斯和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对法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始终给予极大关怀和支持。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马克思就根据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国际”总委员会先后发表两篇关于普法战争的宣言,为法国无产阶级制定了正确的政策,指出要区分战争的性质,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把当前的斗争同长远的革命目标结合起来。马克思在第二篇宣言中特别告诫法国工人,要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在普军入侵,“国防政府”的卖国面目尚未彻底暴露出来的时候,过早地企图推翻政府的起义将是绝望的蠢举,而应当坚决地利用共和国所提供的自由,去加强自己的阶级组织,积蓄力量,为法国的复兴和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但是,当“国防政府”已经公开投降,梯也尔挑起内战,迫使无产阶级于1871年3月18日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实行武装起义的时候,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已经预见到这次革命将会遭到失败,可是他们却坚决支持巴黎工人阶级的革命行劫。他们热情赞扬巴黎无产阶级起义是历史上还没有过的英勇奋斗的范例,并密切注视巴黎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帮助公社。其间,马克思写了许多文章,发出了几百封信,向“国际”的各个支部和各国无产阶级介绍巴黎无产阶级革命的真相,阐述它的革命性质和意义,驳斥各国资产阶级和凡尔赛匪帮对巴黎公社的诽谤和攻击,号召他们发起和组织支持公社的运动。同时,马克思在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后,十分细心搜集和研究有关公社斗争的历史材料,在4月中旬开始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起草一篇阐明公社意义的宣言的初稿,5月中旬又完成了第二稿,接着便进行定稿工作。5月30日,即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的第三天,马克思不顾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向“国际”总委员会宣读了三易其稿的《法兰西内战》.并获得一致通过,于6月13日在伦敦出版。随后,1871-1872年又连续出版了法、德、俄、意、西班牙和荷兰各种文版本;1891年,恩格斯为纪念巴黎公社革命20周年而出版的《法兰西内战》德文第3版时,写了《导言》。1938年,由吴黎平、刘云(张闻天)翻译为中文本,延安解放社出版。
可以看出,马克思著《法兰西内战》一书的时代背景.主要是阐述了当时法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发展规律,申张无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揭露资产阶级国家机器镇压无产阶级革命的残酷的反动性质。巴黎公社期间,尤其在它失败以后,各国反动派疯狂攻击和诬蔑公社,对第一国际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梯也尔政府不仅取缔第二国际的组织,而且还要求各国采取反对国际的统一行动.西班牙禁止国际支部活动,德国和奥地利逮捕和审讯国际的会员。这就在整个欧洲掀起了一个矛头针对着国际总委员会的“诽谤运动”:因此,必须热情歌颂巴黎工人的英勇革命精神,充分肯定巴黎公社的历史业绩,彻底揭露梯也尔卑鄙无耻、阴险狡诈的丑恶面目,愤怒谴责血腥镇压公社的滔天罪行,来回击资产阶级。同时,也是为了批判第一国际内部的机会主义者鼓吹的改良主义。国际内部的机会主义者以公社的失败来否定暴力革命,妄图把工人运动引入到改良主义的道路上去。马克思通过阐明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捍卫公社的革命原则,从而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
《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篇4
马克思首先分析了在法兰西内战中法德两国统治阶级的勾结:巴黎公社被镇压,实际上是法军和德军联合的结果。但俾斯麦以为正在崛起的新社会被彻底毁灭了,这却是彻底的误认。相反,它证明民族斗争或爱国主义不过是统治阶级用来欺骗无产阶级的手段,一旦阶级斗争爆发成内战,这种欺骗就再也行不通了。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总是暴露出它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从而把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性存在显露出来。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阶级斗争的不可妥协性质: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的规模必将越来越大,直到无产阶级最终取得胜利。他指出:“法国工人阶级还只是整个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无产阶级只能是世界历史范围内的存在。而它的先锋队则预示着整支队伍的未来。
再次,马克思分析了统治阶级为什么害怕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敌人拥护的,往往是我们需要反对的;敌人反对的,往往是我们需要拥护的。资产阶级一方面坚持阶级统治的国际性,另一方面反对工人阶级斗争的国际性。因此,以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打破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中之重。
最后,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不朽业绩做了评价:“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那些扼杀它的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他们的教士们怎样祷告也不能把他们解脱。”
这篇文章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思想。对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篇5
在这本书中,马克思以事件史的方式叙述和分析了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发生的巴黎人民起义和建立自己政府的全过程,即我们熟知的巴黎公社运动。
1870年9月2日,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在色当惨败于普鲁士,包括他在内的十万法军成为阶下囚,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很快,声称只和法国皇帝开战而无意与法国人民为敌的威廉国王表示“战局驱使我越过了法国边境”,前往包围了巴黎。1871年1月28日,高喊着“永不投降”“不让寸土不让寸石”的国防政府的骗子们丢开了面具,开门投降了。
但在此时,让他们担忧的不是普鲁士,而是巴黎人民。在之前保卫城市时,所有能作战的巴黎人都为了“保家卫国而加入了国民自卫军并武装了起来,其中绝大多数是工人”。代表巴黎投降的是临时组建的国防政府,国民自卫军同普鲁士只是实行了停战,他们保存了自己的枪械,将普鲁士人限制在一小块区域里,而这些胜利的容克贵族们对国民自卫军表现出了尊重和恭敬,一方面他们认可人民自卫的天然权利,另一方面他们深知自己陷于巴黎武装工人的包围中。
国防政府的首领梯也尔对于国民自卫军的武装力量无法容忍,因为工人手里的武器“会让有产阶级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他极力推动迅速接受战败合约的条款,只有这样普鲁士才会准许和支持他们推翻共和国的斗争,这样才能把所有战争费用都转嫁到进行生产的劳动者身上而保自身无恙;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威胁其阶级生存的反抗奴隶主的叛乱,必须用最严酷的手段压制下去。
解除巴黎的武装就是这一切阴谋阳谋得以实现的最关键条件,为此梯也尔在一系列小伎俩失败后,发动了内战,“先前被反侵略斗争所遮蔽的巴黎运动的阶级形式,就以尖锐而纯粹的形式显露出来了”。作为共和国中央所在地又是法国工人阶级大本营的巴黎,其人民手执武器反抗了反革命势力恢复旧的帝国政权的企图,建立了代表各个阶层的国民政府,得到了巴黎中等阶级的大多数(除了富有的资本家)和农民的承认,公社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了征兵制和常备军;颁布了新的公务人员任职原则;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取消国家用于宗教的开支,从学校中革除了宗教的一切关联;把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进行生产,缩短劳动时间;关闭了当铺等等。
公社“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国那个花花世界般的巴黎消失得无影无踪,法国的首都不再是不列颠大地主、爱尔兰的在外地主、美利坚的前奴隶主和暴发户、俄罗斯的前农奴主和各地封建贵族麋集的场所了,这是一个和凡尔赛政府完全相反的新世界。
梯也尔一边假装议和,一边寻求军队同巴黎作战,在快速失去外省的信任和全法国道义支持的情况下,他的议会也岌岌可危、即将被取代。最终他接受了俾斯麦的合约要求,匆匆签了字并让议会通过,之后带着被释放的法国军队和普鲁士军一起杀入巴黎。
“当被压迫者起来反对主人的时候,资产阶级秩序的文明和正义就显露出了自己的凶残面目”,此时“文明和正义就变成了赤裸裸的野蛮和无法无天的报复”,在巴黎的全体人民——男人、女人和儿童表现出高度的英雄气概血战一星期之久最终失败后,凡尔赛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屠杀,“要想找到可以同梯也尔和他那些嗜血豺狼的行为相比拟的东西,必须回到苏拉和罗马前后叁头执政的时代去。同样是冷酷无情地大批杀人;同样是不分男女老幼地屠杀;同样是拷打俘虏;同样是发布公敌名单,不过这一次被列为公敌的是整个一个阶级;同样是野蛮地追捕躲藏起来的领袖,使他们无一幸免;同样是纷纷告发政治仇敌和私敌;同样是不惜杀戮根本和斗争无关的人们。不同处只在于罗马人没有机关枪来进行大规模的处决,他们没有‘手持法律’,也没有口喊‘文明’罢了”。在公社治理下平静而美好的巴黎,被“秩序”的恶狗变成了地狱,以至于敌人都无法接受,包围着巴黎东北部的普鲁士军队本来奉命不让任何逃亡者通过,但在士兵们纷纷选择服从人道而无视一切上司指令时,军官们开始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军团出于高度的荣誉感,大批放走了公社战士。
大屠杀的结果表明了两点,一是表明了“一旦无产阶级敢于作为一个具有自身利益和要求的单独阶级来对抗,资产阶级会以何等疯狂的残暴手段来进行报复”;二是资产者“已把他们自己看作旧封建主的合法继承人,旧封建主认为自己用任何武器镇压平民都是正当的,而平民拥有武器,不论什么样的武器,都是犯罪”。
马克思在这篇作品中,再次表现了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般的才能,即“在伟大历史事变在人们眼前展开或刚刚终结时,马克思就能准确把握住这些事变的性质、意义和必然后果”,多年后人们会发现自己果然在承受着这些被其预言过的事变后果的苦难。
“5月28日,公社的最后一批战士在贝尔维尔一带的坡地由于寡不敌众而殉难。只过了两天,即在5月30日,马克思就向总委员会宣读了自己的著作。这一著作揭示了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并且写得简洁有力而又那样尖锐鲜明,尤其是那样真实,是后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浩繁文献都望尘莫及的。”
甚至在事变之初,马克思就在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二篇宣言中,表达了十分准确的看法,普法战争之初,他就预言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丧钟敲响了,路易-波拿巴的丑剧即将告终,之后又呼吁德国和全欧洲的工人阶级行动起来,避免战争失去所称的防御性质蜕变为反对法国人民的战争,最终这两点都一语成谶。在普鲁士挥师巴黎时,马克思说法兰西的共和国让人不安,因为这个共和国“并没有推翻王权,而只是占据了它空出来的位置,它不是社会的胜利,而是作为防御措施宣告成立的”,掌握他的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声名狼藉,职权分配也很不妙。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这个政府只是“从帝国继承了一大堆残砖断瓦,以及对工人阶级的恐惧”,它很可能“成为奥尔良王朝复辟的跳板和桥梁”。因此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正同时面对着反革命政府和侵略者两个敌人,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在这敌人几乎已经敲巴黎大门的时刻,推翻政府腹背受敌是会导致绝望的后果,因此他希望工人阶级能在共和国的框架内行动不要起义,如今再看,马克思的判断是十分准确的。(但在巴黎人民隐忍多日忍无可忍起义后,既然烽火已燃无路可退,马克思立刻对革命予以支持,他对巴黎公社给予了极大的赞美,用最大的热情号召工人阶级支持法国工人的革命,并对敌人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马克思甚至还在《第二篇宣言》的结尾,做出了如下判断:“这场可怕的战争就只不过是将来更可怕的国际战争的序幕,并且会在每一国家内使刀剑、土地和资本的主人又一次获得对工人的胜利”。果然,在他逝世30年后,在一片歌舞升平无人会料到战争来临的欧洲,他预言的可怕国际战争、一场给全世界带来永久伤疤的“伟大战争”开始了,资产阶级在产品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用最后的生产资料制造了武器,分发给工人阶级,让他们在战场上相互同归于尽。工人们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谎言煽动,被主子们当作一种有颠覆风险的过剩生产资料,成规模地销毁在战场上,这是另一种对工人阶级的屠杀。
巴黎公社的结局命运中,最让人愤怒的是资产者们的表现,伦敦的一家报纸驻巴黎记者就这样报道:“远处还响着零星的枪声;濒临死亡的受伤者躺在拉雪兹神父墓地的墓石之间无人照管;6000个惊恐万状的者,在迷宫似的墓地地道中绝望地转来转去;沿街奔跑的不幸的人们,被机关枪大批地射杀。在这样的时候令人看了气愤的是,咖啡馆里挤满了爱好喝酒、打弹子、玩骨牌的人,荡妇们在林荫道上逛来逛去,纵酒狂欢的喧嚷声从豪华酒楼的雅座里传出来,打破深夜的寂静!”
这种整个阶级表现出的丧失人性的残忍,这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争中胜败双方联合起来共同杀戮一个阶级这样的事件,表明资产阶级社会已经完全腐朽了,面对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跨越国界成为了一体。
正因如此,就可以理解,在躲避追捕的途中,欧仁-鲍狄埃是在何等悲愤的情况下以受伤的手颤抖着写下了《L’Internationale》——即国际歌。
正因如此,马克思在本书结尾写道:“1871年以后,法国工人和他们的劳动产品占有者之间,已经既不可能有什么和平,也不可能有什么停战了。斗争定会一次又一次爆发,规模也将越来越大,最终谁将取得胜利——是少数占有者还是绝大多数劳动者——那是非常清楚的。而法国工人阶级只是整个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他所不知道的是,也是让我们欣慰的是,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这个仇终究有报,在他离世34年后,一位叫做列宁的追随者领导了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并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32年后,那个发源于黄河的有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也获得了阶级解放,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
《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篇6
《法兰西内战》这本书精辟地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在这本书中,马克思总结概括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并根据从中提取出的精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利用巴黎公社的经验论证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
在这本书中,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人民教育、等各方面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法兰西内战》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既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法兰西内战》这本书的主线和核心是禁止腐败,建设廉洁的新政权。而要实现廉洁的政府,就离不开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关廉洁政府的理论,有利于加快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反腐败的进展。无论哪个政权都无法回避反腐倡廉这个问题,我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要将他们的思想,将他们的真理放在我国的实际环境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上,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
《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篇7
法兰西内战这一系列历史事件,我有一些兴趣,这几天,我读了《法兰西内战》,想来还是有一些体会的。《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无产阶级运动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1871年4月到5月,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写了一份,关于巴黎公社问题致欧洲和美国全体会员的宣言。
1891年,在纪念巴黎公社二十周年之际,出版了《法兰西内战》德文第三版。恩格斯把马克思写的关于普法战争的两篇宣言收入该书,补写了《导言》。这些光辉文献深刻地分析了普法战争的性质、意义及其后果,科学地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工人斗争以及巴黎公社原则、经验、教训和实质的全面阐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的思想。在《法兰西内战》第三章中,马克思谈到: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
由此不难看出,公社在政治制度上的主要特征是普选制、受命代表制和议行合一。制止腐败,建设廉洁新政权,打造以为民、民主、责任、清廉为核心的廉洁政府是《法兰西内战》的主线与核心,也是马克思政治理论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法兰西内战》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既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精辟的分析了巴黎公社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概括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特别是用巴黎公社的新经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无产阶级必须首先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通过斗争,可以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就我看来,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所阐述的民主反腐的廉政思想,为建设廉洁政治提供了保障,符合政治制度伦理的现实诉求,是政治伦理的真实表达。拥有一个健全的民主制度,能形成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衡和监督,防止权力成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从而使权力始终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
没有民主,公平正义的“普治”将无从谈起,政治制度伦理便无法保障。《法兰西内战》中彰显的民主反腐的价值正当性,既体现了致力于“人的解放”的政治价值理念,又凸显了民主、公平、正义的制度伦理意蕴,是维护、支持和保障政治制度伦理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诉求。
因此,马克思民主反腐的廉政思想具有深刻的政治制度伦理意蕴,体现了政治制度伦理在政治权力运行,政治体制保障中的必然诉求。读《法兰西内战》,读到更多的是,这本书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现今的指导意义,《法兰西内战》的“导言”中说,“社会共和国”是什么意思,没有人知道,就是打出这一旗帜的工人们也不知道;但由于拥有武装、所以也就成了一个“实体”。
马克思概括说,由于公社取消了政府的两项最大的开支,即常备军和官吏,所以公社是真正的“廉价政府”,而且“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并且可以发现,通过斗争,可以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势。
廉政文化对于政治行为主体具有伦理约束,又具有道德的规范和责任的要求。从“社会人”的角度考察,廉政文化是一种道德责任文化。廉政,是为政者之本,赋予为政者高度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实际上,廉价政府的口号是由资产阶级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政府不可能建立廉价政府的,他通过总结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了廉价政府的理论,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充分肯定了巴黎公社所实行的民主原则,并反复强调要对人民负责。反腐倡廉是每个社会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每个时代都在不断探索和试图解决的问题。当然,中国的发展也不能例外,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更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环境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从政治伦理视角来看,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表达的人民至上、民主反腐、敬畏责任以及勤廉节约的思想,对当今我国建设服务、法治、责任和廉洁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首先、以“人民至上”为指向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其次,以“民主反腐”为契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第三,以“敬畏责任”为尺度加快责任政府建设。第四、以“勤廉节约”为准则推动廉洁政府建设。
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使之指导我们的行动。当今,习主席正是在这条路上不断的前行着。习近平主席切实反腐倡廉,打击全国各地的贪污、腐败现象,对中国的逐步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作品,是经典中的经典,它需要我们慢慢细读,不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需要我们将其与我们的自身实际相结合,方能使其永葆青春。
读《法兰西内战》,感受到了马克思原著带给我的独特思维以及视角,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必会引领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对我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在我们人生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不断学习和应用马列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法兰西内战》读后感篇8
读《法兰西内战》时自己第一次见到了“世界共和国”这一词,也是第一次真正明白了这个词的意义。“世界共和国”一词给人以深思。
《法兰西内战》的“导言”中说,“社会共和国”是什么意思,没有人知道,就是打出这一旗帜的工人们也不知道;但由于拥有武装,所以也就成了一个“实体”。马克思概括说,由于公社取消了政府的
两项最大的开支,即常备军和官吏,所以公社是真正的“廉价政府”,而且“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势。”政治上最正确的,也许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就是巴黎公社并没有把原先的国家机器从一些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些人手中;而是一方面铲除了全部旧的压迫机器,另一方面“宣布他自己所有的代表和官吏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但不管怎么说,”意在消灭一切“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共和国”所最后导致的,却是一个更加完善了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或在今天的“欧盟”中已初现端倪的“共和国联盟”。
巴黎公社中的诸多理念对今天的社会仍起着非凡的意义,正如曾对巴黎公社作过深入研究的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所说的那样,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的精英分子才就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得到了最后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