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人教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视频(整理4篇 )
来源:其他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人教版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五课本篇1
1、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2、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3、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2)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人教版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五课本篇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应用已学知识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以及公式的灵活运用
【难点】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
预习自学案
一、知识链接
1、写出的三角函数线:
2、向量,的数量积,
①定义:
②坐标运算法则:
3、,,那么是否等于呢?
下面我们就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二、教材导读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思路
如图,建立单位圆o
(1)利用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
设
则
又om=ob+bm
=ob+cp
=oa_____+ap_____
=
从而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如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a()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b()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
点t()
ab与pt关系如何?
从而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
用表示向量,
=(,)=(,)
则。=
设与的夹角为
①当时:
=
从而得出
②当时显然此时已经不是向量的夹角,在范围内,是向量夹角的补角。我们设夹角为,则+=
此时=
从而得出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1、利用余弦公式计算的值。
2、怎样求的值
你的疑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例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
例2.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训练案
一、基础训练题
1、
2、¬¬¬¬¬¬¬¬¬¬¬
3、
二、综合题
--------------------------------------------------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人教版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五课本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重难点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精讲
掌握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利用三角公式解一些有关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问题讨论
思维点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问题,用正弦定理解,但需注意解的情况的讨论。
思维点拨::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应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在求值时,要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例6: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检测,当前台
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
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
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km,
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断增加,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
台风的侵袭。
一。小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3、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三。作业:p80闯关训练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人教版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五课本篇4
教学目标
1.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难点
2.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典例分析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an|}的前n项和tn
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
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
(1)求{an}的通项公式
(2)令bn=anx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
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已知数列{an},an∈n,sn=(an+2)2
(1)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
0.已知f(x)=x2-2(n+1)x+n2+5n-7(n∈n)
(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设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
11.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
12.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
函数关系式是f(t)=
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
g(t)=-t/3+109/3(0≤t≤100)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最大值
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最大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最大值,通过比较,确定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