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读书报告范文(精选8篇)

来源:网友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篇1

自《中国触动全球》之后,近日又读了张维为所著《中国震撼》一书。书中提出“文明型国家”的概念,对“中国模式”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文风与此前别无差别,通俗易懂,叙述清晰,其中许多论断均有精辟独到之处。“以我为主”的视角贯穿始终,对现实问题后的历史、文化、哲学、人文等背景因素有了更多解读,通读下来还是比较畅快的。诚然,中国今天已经让西方有所“震撼”,但“震撼”的恐怕只是上层精英,而程度还很难讲,真正要影响国外广大民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到了那一天,恐怕才能算“文明型国家”成熟之时。

此外,书中的内容虽然精彩,但前后重复较多,论述的整体感不强,再下一些功夫,至少可以去掉三分之一的文字量,这样会更加精妙一些。一本好书,还是需要反复打磨的,否则也难算精品。

今日的中国和国人,既要有自信,也要有所畏、有所虑。但掌握好这个“度”,挺难……

自《中国触动全球》之后,近日又读了张维为所著《中国震撼》一书。书中提出“文明型国家”的概念,对“中国模式”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文风与此前别无差别,通俗易懂,叙述清晰,其中许多论断均有精辟独到之处。“以我为主”的视角贯穿始终,对现实问题后的历史、文化、哲学、人文等背景因素有了更多解读,通读下来还是比较畅快的。诚然,中国今天已经让西方有所“震撼”,但“震撼”的恐怕只是上层精英,而程度还很难讲,真正要影响国外广大民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到了那一天,恐怕才能算“文明型国家”成熟之时。

此外,书中的内容虽然精彩,但前后重复较多,论述的整体感不强,再下一些功夫,至少可以去掉三分之一的文字量,这样会更加精妙一些。一本好书,还是需要反复打磨的,否则也难算精品。

今日的中国和国人,既要有自信,也要有所畏、有所虑。但掌握好这个“度”,挺难……

以上即是关于《中国震撼》读书报告范文合集的全部模板了,这些模板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从而促进交流和互相学习,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分享阅读体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篇2

这本书强调了“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一概念。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因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性质的国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篇3

首先,中国人你要自信。现在的中国不再是清王朝末年统治下的中国,不再是辛亥革命时的中国,更不是军阀割据时期的中国。在近代的百年屈辱中,我们学习西方、学习日本、学习苏联,但都没有使国家摆脱落后的局面,没能找到一条能富国强民的道路。那时的中国人没有自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坚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终于形成了一套我们自己的关于国家发展的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也就是中国模式。在改革开放后,我们到底有什么可自信的呢?来比较一下就一目了然了:(1)我国GDP2010年是1979年的18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中国的上海等“准发达国家”板块在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人均寿命等指标均好于纽约,上海的居民幸福指数也高于纽约。(3)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西方崛起而言是奇迹。中国在没发动对外战争、对内安定团结的条件下崛起,而西方崛起则是一部动荡和战争的历史。尤其是如英两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日本发动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让国人无法忘记的那段屈辱历史,同样的遭遇还发生在除九州大地外的南亚、澳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各个角落。(4)与邻国日本相比,日本在崛起时一个甲午海战就掠走白银2.3亿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当时中国的GDP可是世界第一),用于本国的军事装备扩充、投资教育、投资工厂、投资城市建设等。我们今天是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而富起来强起来的我们能经受住世界的风浪(如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的苏联解体,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金融海啸及汶川大地震等),我们有自信的资本,这种资本不同与印度,印度人的自信有很大部分西方世界帮他“吹上去的”。

第二,中国崛起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了对西方模式的一种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的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所以对中国的未来,我认为应坚持中国模式【如将中国在传统经济学上“人本经济(也就是经世济民的观点)”与西方“市场经济学”相结合,从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今后也会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即中国模式)而崛起,但是这并不是代表中国与西方就会必然走向冲突与对抗(况且这也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是想要寻求不同体制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借鉴交流、共同发展。

第三,中国人应坚持自己强势政府的传统。正所谓“百代多行秦政治”,中国有一个比较中性的强势的政府,他有明确的现代化导向,能制定和执行符合自己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和政策。很多人总认为中国的“一党执政民主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只有西方多党竞争制才是民主。其实这是一种浅薄的政治观念,它只是强调“一人一票”式的“程序民主”,而非“实质民主”。多党竞争制若实行则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我想,那时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四大特征——人口、地域、传统、文化,都会由独有的优势转变成为劣势。由于强调和谐的政治变成西方强调对抗的政治,“百国之和”变成“百国之异”。我们“百国之和”的人口将成为中国混乱的导火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可能缺乏认同感);我们“百国之和”的疆土将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我们“百国之和”的传统将成为无数纷争的借口;我们“百国之和”的文化将成为不同文化文化族群大规模冲突的根源。中华民族崛起的梦想将被彻底断送。

而且,民主的核心是提现人民意志,实现国家的良好政治治理,而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为了选举而选举。中国有自己的政治文化传承,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和“选贤任能”理念,靠的是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儒家执政集团来实现。中国的执政党与西方政党的“党”最大的不同就在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而一个是公开的部分利益党。对于老百姓而言,无论多党制、一党制、无党制,只要有代表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就可以了。因为世界各国都是需要改革的,而若没有代表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就很难突破既得利益而进行改革。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模式一定能在中国现代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篇4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才阅读了《中国震撼》这本书。

《中国震撼》的作者是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张维为,曾任邓小平资深翻译,目前为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他通过自己走访100多个国家的亲身经历,依靠自身深厚的学术背景,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近一步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内涵,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党校的老师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曾说过,关于我们身边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这本书里都有提及,而且有别于我们狭隘的视角,张维为教授也对中国社会的现状给出了他的理解。

改革开放到现在也有30年了,这期间中国的领导人也换了几届,我们看到中国从当初的一个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像房价过高的问题,年轻人信仰缺失的问题,贫富差异过大的问题,官员贪腐的问题,以及一切民生问题。因为太多的问题而使一部分人对我们的党的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产生了怀疑,对于这些,我读《中国震撼》都有了一些答案。

例如,有人说,中国腐化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崛起?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化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化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发展中国家腐化程度都高于中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例如,有人说,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很多人根本买不起房子,更别说婚房了,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他写道:“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篇5

今天我想谈谈《中国震撼》这本书我的读书心得。

这部着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是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中国问题”.比如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崛起?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发展中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又比如,有人说,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他写道:”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

这部着作,给我的又一个深刻印象是,强调了”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释,所谓”文明型国家”,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因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性质的国家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个人认为,这个见解对于深刻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部着作,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全面分析了中国崛起的动力源泉。他认为,大量人口、民主体制等并不表示必然会带来经济腾飞。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而且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经济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的优越正是在于能够有效开发人口红利——通过制度的改善和限制的逐步放松,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经济自由和保障,才能建设起高效率的资源利用机制。一方面,中国逐渐放宽管制、推动经济和政治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产生了强大的底层动力;另一方面,强政府的政治形式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动员力量,确保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张教授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自信”.是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当今的时代仅仅是物质丰盈已经不能满足综合国力竞争的需求。很多时候国家安全的保障仅靠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没用的,更需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健康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张教授的着作为国人再一次”开眼看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国人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脉搏,有利于辩证的看待自己的国家。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会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这种国家的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具有超大型的规模,在改变自己之后,就要开始改变世界。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篇6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中国的震撼来自于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维护自身国情特点、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的“中国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明型国家”发展理念。这种在宏观上区别于既有西方模式传统的描述,以及带有神秘东方色彩且完全不同的行事风格,使诸多西方人受到了“震撼”。其实,事实上连我们自己都并没有想到能够取得如此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不善谈“模式”、“结构”等等西方舶来词语的中国人,“中国模式”听起来既陌生又自豪,却也在这微妙而朴实的情感变化中被深深地“震撼”。当然,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更是触动了一些从学理上捕捉、阐述大国发展规律的专家和学者,他们之中有戴着西方意识形态有色镜而瞠目结舌却仍不断抛出所谓“中国拐点论”等危言,也有站在纯粹学术意义上解析中国文化传统及习俗制度所不同于西方的优劣态势,甚至在中国学者中也分为了不同的派别,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面对中国带来的震撼,无论外人如何评说,中国人自己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这种震撼背后的无穷力量和效应呢?顺应这种震撼,我们应当继续保持大国自信,不骄不躁,韬光养晦,继续保持难得的和平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继续保持大国自尊,不受外界无端干扰,无论是“捧杀论”还是“消极悲观论”,都只是一叶障目,要勇于直面现实中的难题和困难,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继续保持充沛旺盛的发展加速度。第三,我们应当继续保持大国自强,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断反思自身文化优势和发展规律,寻找符合中国客观情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保持团结创新的建设性视角。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将属于中国的震撼与辉煌继续下去——而处于新时代发展关键期的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了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篇7

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国情,走自己的模式

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要适当借鉴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我们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反之,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这个观点张维为教授在走访了100多个国家之后也在书中总结道:“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

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了“和”那是万万不可的。

三、民生为大,稳定发展

何为民生?民生就是一个国家推动政治改革,解决了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后,再着眼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质,政府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安稳呢?而西方推动“民主化”压倒一切,结果造成了政治改革与民生改善完全脱节,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无穷的动荡和战乱。

四、对外开放,经济增长

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我们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历史上是这样的情况,今天还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只有这样,“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崛起不可阻挡。

品读完此书,我由心底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对自己日益强大祖国的敬佩和自豪!通读全书,我更加相信,依靠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光大,加上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中国一定会不断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篇8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结束了革命与狂飙的年代,走上了理性与和平的全新道路,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历史,不胜唏嘘,历史的道路是曲折的,也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前人的努力与局限,经验与教训,如今都已经成为一笔历史的财富,让人深深的回味。

最近读了张维为写的《中国震撼》这本书,写的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何运用大国的韬略和智慧、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丰富的传统、如何在前行的道路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改变,以独特的观察力和理性的分析,丰富和诠释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

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其有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都是作者对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崛起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经验的基本概括。其中高铁的出现可谓是体现了中国发展模式背后的基本思路,书中也专门提到了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的种种联系。高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在中国逐步推广并且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及热烈讨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是建设高铁的指导方针,具体来说,就是先利用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通过谈判让世界四大公司转让部分高铁技术,然后组织自己十多万的科研人员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整合、创新,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这也是中国模式的战略思路:既学习别人之长,也发挥自己优势;在对别人之长进行学习、消化与整合的过程中,大胆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实现对西方标准的超越,并最终影响世界。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率就相对变大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薄、基础差、资源缺、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各种不良现象如城乡差距、腐败问题、房价问题等也一直存在,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组织,那么想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多做事都是不可想象的,想要保稳定、促发展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年,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成了世界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依然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不自信,特别是谈到中国的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时会显得尤为突出,觉得还是“西方的月亮更圆”。但是书中却客观的给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西方国家的制度是有一些优点,但是却并不像他们所标榜的那么好,所谓的民主其实也是少部分人,那些选民的民主,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而我们中国讲究的是注重民意,为生民立命,为人民服务。而且一种制度并不是看好不好,而是适不适合,照搬西方制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欧一些国家和印度,对比一下他们现在的情况就很明了了。自然,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而且,现阶段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国家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改革,制定规范法律等解决这些问题,环境污染在逐步治理,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反腐活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短时间可能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是未来一定是会实现的。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只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以往中国各朝代的制度有的曾经辉煌闪耀过,但最终都化为了尘埃。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任务,‚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汲取了其它文明的一切长处为我所用而又保持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通过自己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使得中国这只雄鹰再次鲲鹏展翅,鹰击长空,飞向西方文明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震撼了西方所谓民主国家,震撼了整个世界。;我们坚信,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将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着,在崛起的道路上她可能继续经历着磕磕碰碰,但其崛起的势头已不可阻挡,其崛起的方向已不可逆转,她必将以其独有的发展模式和成效带给世界更多的震撼!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公民,一个从事教育的育人工作者,要大力发扬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从本职工作出发,做好份内的工作,为幼儿教育的的发展升级献计献策,为九幼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中国的崛起努力奋斗。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1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2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