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来源:其他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篇1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到腊月,农活已经忙完,春节已经临近。到了腊月初八,年味越来越浓。泡腊八蒜、喝腊八粥,这些习俗在告诉我们,别急,要过年啦。
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日子好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以前少衣缺食的日子里,忙碌完一年,人们总会用美味的佳肴和漂亮的衣裳来犒劳自己和家人,年味当然很浓。现在丰衣足食,每天的日子都过得跟从前过年一样,年味自然而然就淡了。那怎么样才能让这一代的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能够感觉到阖家团圆、祈福来年美好生活的“年味”呢?如果不能通过物质大餐来感受,也许可以考虑通过文化大餐来,让孩子们懂得过年的习俗,感受文化氛围,未尝不可。在中国原创绘本《腊八粥》里,就将我们国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结合在了一起。《腊八粥》里都讲了什么呢?腊八粥里讲得是一堆勤劳善良的老夫妻,有着一位懒惰又自私的儿子。老人们种地的时候,儿子在一旁玩耍吃东西。老夫妻看着儿子如此懒惰,都很焦虑,担心他们走了以后儿子没办法养活自己。后来,爸爸妈妈干不动活了,轮到儿子当家。儿子把懒惰的本质发挥到了极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吃光了。只好沦落到去检地里的种子、摘树上的野果、抢松鼠的坚果。可是粮食还是太少,一家三口根本不够吃。后来,还是邻居们得知他们过得很艰难,送上了自己的食物给他们。儿子把大家送来的食物都放进锅里,得到了一锅好吃的食物,并且分给了邻居。在这个时候,邻居们告诫儿子,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好日子。整个故事情节很紧凑,配上很中国味的插画,《腊八粥》这个中国传统故事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在这个绘本里,其实还隐藏着很多真善美的中国传统,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1.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在《腊八粥》里,老爷爷和老奶奶非常爱他们的儿子,从故事里可以看出,这是老来生子。我国自古有百姓爱幺儿的说法,更别提老来子了。也许是前期父母的娇惯,儿子才会逐渐张成懒惰自私的个性。不过,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老爷爷老奶奶没有一直纵容儿子,一直在提醒他,要自己独立,否则等两人都动不了的时候他没有办法生活。所以,某一天,父亲“动不了”了,儿子被迫当家,最终成长。
2.邻里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腊八粥》里的邻居们就是这句话的精准体现。儿子没吃的时候,是邻居们送来的食物。儿子再次拥有食物时,也是邻居们耳提面命,抓住教育的黄金时刻,告诫儿子,要勤劳才能致富,才能有吃的,有穿的。3.人人都有缺点但也人人都有优点《腊八粥》里的儿子自私懒惰,但是当他当家的时候,他没有一句怨言。尽管他把家里粮食吃空,但是他还是到外面找吃的了。不管是捡吃的,还是爬树找吃的,他总归是在动。最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嫌弃父母年事已高,无法劳动,而是将自己找回来的食物分给了三个人。尽管他懒惰,但是他也是一个孝顺的人。这也教会我们,人无完人,只要知道自己的缺点,正视它,改正它,就是极好的,值得尊重好的。这套绘本值得推荐给家里3岁+的小朋友阅读
以上是《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篇2
初学喊爸爸的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腊八粥给我的印象是暖和浓稠温馨的,把大枣、栗子、花生仁儿、桂圆放在锅里跟红小豆糊糊涂涂煮在一块儿,冒着热气儿,再放些白糖,就成了一锅美味的腊八粥。读了沈从文的《腊八粥》,我更是有种想让妈妈赶紧做一锅,马上来一碗的冲动。沈从文(1902-1988),作家、文物专家,我喜欢他清新活泼的写作风格,叫人读完以后不禁回想。诺贝尔奖文学委
员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曾说过“我知道沈从文先生在1988年非常非常接近获奖,但他不幸去世了。如果他没有去世的话就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就是沈从文,他把锅里的腊八粥比喻成“一碗正在叹气的粥”,我还真是头一次听到这种新奇的想法呢!大清早,庭院里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夜晚,院里传出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勺子敲打碗的声音……那个腊八粥的夜晚真是如梦如幻。
八儿非常想瞧瞧母亲怎么熬制腊八粥,便让母亲把他抱起来看。他有一颗好奇心,奇怪为什么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粥为什么是深褐色的,母亲给他耐心讲解,说罢,便把他放了下来。八儿嚷着要吃三碗粥,还都是放糖的……读完这些,我很眼馋文中的八儿有这些儿时的快乐。想想我小时候,感觉腊八粥就是平淡无奇的,只是尝尝味道罢了,从没考虑过其他问题。而八儿却不一样,他对身边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疑问在心里,获取答案的过程就是寻求快乐的过程。为什么我不能像八儿这样,留心观察身边的每样东西,去好好地享受生活呢?
我住在一个小区里,没有朋友。我的快乐不是源自书本,就是一些电子游戏,经常整个下午闷在家里,对什么事儿都不闻不问。看书烦了,就打开计算机玩游戏,两者不停重复,乏味极了。父母经常讲一些他们小时的乐趣来馋我,比如跟伙伴们一起弹玻璃球、滚铁圈、跳皮筋、跳房子、掷沙包等等。我太向往他们的童年生活了,想得失魂落魄!一次次期盼父母带我到小区的院子里玩一下这些梦寐以求的游戏,而他们总是用“没时间,自己玩去”来拒绝我。跟这相比,周末抽空儿带我爬山,简直就是奢侈了!
我很失望,但我不应该责备父母,辛苦工作一天,争取回家来静静的休息一下,确实没什么心思陪我下楼玩。
我要自己去观察生活!你知道腊八粥与释迦牟尼成道有关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与佛教有关,太多有意思的事情需要我去了解!你瞧,我现在又对糖产生兴趣了。糖为什么有的甜,有的不甜却散发清香?制造原料有什么区别吗?甘蔗有几种?我通过查的方法去获得答案,心情好时还会向父母显摆一下,满足了好奇心,我就能睡个好觉,做个美梦。
我已经开始学着观察生活,享受生活,提问生活了,每天懂一点儿,对此我感到很快乐。你呢?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篇3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被称为腊八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熬上一锅美味的腊八粥,家人聚在一起食用,仪式感满满,而腊八粥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版本,在腊八节那天阅读了绘本《腊八粥》,讲述的是一对勤劳父母和懒惰儿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妇,儿子却好吃懒做,父母身体健壮时勤俭持家,乐于助人,收获了很多粮食,而儿子却好吃懒做,做吃山空。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家里的粮食吃光了,儿子就到处找食物,邻居也送来了红豆、大枣、核桃各种食物,儿子将所有食物倒在一起熬成一大锅美味的粥并跟邻居分享,大伙告诫儿子:只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好日子。儿子听后羞愧难当。从那以后,每年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会熬腊八粥,祈求家人平安幸福,也提醒自己勤劳善良。
这本《腊八粥》由浙江少儿儿童出版社出版,郑旭/著,余憧憬/绘,是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中的一本。《腊八粥》在2021年10月27日列入教育部组织专家遴选推荐的一批幼儿图画书。传统故事配以中国风插画,非常生活化且细节到位,贯穿中国古代到当代,都告诫人们从古至今,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在传统故事中,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勤劳与善良的力量。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之后,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做各种好吃的,老家比如炸酥肉、炸丸子、包豆包等,家家户户拉开了辞旧迎新过大年的序幕。
说起中国年,那可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大的节日,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挂上红灯笼或中国结,置办红色的新衣,寓意新的一年要幸福平安、红红火火。最近读的一本《西西的杂货店》主题就是年味里的那一抹“中国红”。
《西西的杂货店》由浙江少儿儿童出版社出版,郑旭/著,潘懿/绘。故事中,蜘蛛西西有一个杂货店,喜欢编织的西西用吐出的白色的丝编织成各种东西,鸡大神给西西提建议让她编织点喜庆的东西,于是西西喝下了一罐甜菜汁,吐出红色的蜘蛛丝,她快速地编织成红色的长筒袜、帽子、围巾,剪出雪花状的红色的窗花,还编制了红色的龙形结、祥云结合蓝色的双钱结,顾客都非常喜欢店里的东西。家家户户又忙着贴春联,挂灯笼,真的太热闹了!
非常中国风的绘本,以蜘蛛为主角,用故事的视角为孩子讲述红色的寓意,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红色是中国的底色,从古至今,红色象征着平安、幸福、团圆。每到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穿戴红色衣帽,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国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过年期间挂上中国结,象征着平安吉祥。马上过年,这样的绘本读来更让孩子感受到新年气氛,非常应景。对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篇4
这是一篇纪念文章。是冰心纪念母亲逝世的文章,《腊八粥》别出心裁,通过农历十二月八日煮腊八粥的风俗,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冰心母亲的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和栗子。小的有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冰心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吃。
这篇文章具有肃穆与天真的感人力量。冰心用轻柔的笔致书写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真是能从一篇文章中悟出很多道理呀!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1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2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