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知识点(精选8篇)
来源:其他
统计学知识点篇1
数据收集的调查方式:
1、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
具有的特点:
a、普查是一自性调查,时间性很强。
b、普查是全面性调查,收集的资料全面、系统、准确。
c、普查的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投入多。
普查应遵循的原则:
a、时间统一性原则。
b、登记工作的规范性原则。
c、普查项目统一规定原则。
d、同类普查同周期性原则。
2、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的概念:它是依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报表内容、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
统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
a、报表目录
b、报表方式
c、填表说明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a、原始记录
b、统计台账
c、企业内部报表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的含义:即非全面调查。它的目的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
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a、概率抽样是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的某些特征做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计算和控制。
b、非概率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
a、经济性
b、时效性高
c、调查样本一般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而不由调查者主观确定
d、调查目的不是说明样本本身,而是从样本特征推断总体、说明总体。
e、随机抽样的误差是可以计算的,误差范围是可以控制的
几种具体的抽样方式: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e、多阶段随机抽样
统计学知识点篇2
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4)社会性
统计的职能
(1)信息
(2)咨询
(3)监督
统计总体
概念:简称总体,是指在一定的研究目的下,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统计总体按其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
无限总体。(无限总体不能普查)
统计总体基本特征
A.大量性
B.客观性
C.同质性
D.差异性
标志的涵义:
概念:是反映总体单位某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的种类
(1)按其反映总体单位性质特征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
数量标志。
(2)按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不变标志和
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
变异
可变标志(包括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是不相同的,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统计学将各总体单位之间标志的这种不同表现称为变异。
变量
概念:统计上把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即可以用
数值来表示的变异。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标志值,也就是变量值。
(1)变量按取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性变量和离散性变量
(2)变量按其性质不同,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
指标
指标的涵义
概念:是反映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
指标的分类
(1)按其所反映对象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
质量指标。
(2)统计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
和预警指标
(3)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
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反映一个城市的科技竞争力的体系。
综上所述,统计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应用广泛,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只介绍了统计学知识点其中的一部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深入了解。
统计学知识点篇3
1.统计学是收集、整理、表述,解释数据的科学。
2.统计学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分析、资料整理、开发应用。
3.统计方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4.数据分类:
一手数据(直接):统计调查、实验法。
二手数据
按计量的尺度(按表现形式)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定类,定序尺度)
Ⅰ(品质数据):定性数据
数值型数据(定距尺度,〔没有绝对零点,比如℃,不能用比值〕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零点不存在意义〕):定量数据
按收集方法
观测,试验法
按时间状况
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
统计包括三个方面:
1、统计工作
2、统计资料
3、统计学
三者中最基本的是统计工作。
统计学知识点篇4
第一章概论
1、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集合);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2、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标准差等,用希腊字母表示,就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Statistic):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标准差等,采用拉丁字字母表示,就是在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3、统计资料分类:定量(计量)资料、定性(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第二章计量资料统计描述
1、集中趋势:均数(算术、几何)、中位数、众数
2、离散趋势:极差、四分位间距(QR=P75-P25)、标准差(或方差)、变异系数(CV)
3、正态分布特征:①X轴上方关于X=μ对称的钟形曲线;②X=μ时,f(X)取得最大值;③有两个参数,位置参数μ与形态参数σ;④曲线下面积为1,区间μ±σ的面积为68、27%,区间μ±1、96σ的面积为95、00%,区间μ±2、58σ的面积为99、00%。
4、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正态近似法:/2XuSα±;百分位数法:P2、5-P97、
统计学知识点篇5
1、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区别:(1)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用文字来反映,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量来表示的。
两者的联系:(1)指标是指标的汇总和综合。
(2)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两者有时可以互换。
2、统计总体的特点
(1)同质性。即总体单位都必须具有某些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属性。这是构成总体的前提。
(2)大量性。即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目要足够多。这是形成总体的充分条件。
(3)差异性。即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这是形成总体的必要条件。
3、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非全面调查,调查对象都是总体中的一部分
区别:
调查目的调查单位
重点调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不能推算总体相应指标重点单位是指它们的某一标志在总体标志值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
典型调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及发展变化趋势,可近似推算总体数量,无法估计误差有意识地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
抽样调查用样本指标数值推断总体指标数值,可以计算和控制误差排除主观愿望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4、统计绝对数的分类
(1)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按其反映不同的时间状况不同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3)按其采用的计量单位的不同分: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5、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时期指标:(1)连续记数,其值可以相加(2)具有时间长度,与时间长短有关(3)是流量
时点指标:(1)间断记数,其值不可以相加,相加无实际意义(2)不具有时间长度,与时间长短无关(3)是存量
6、抽样技术的特点
(1)在调查单位的抽取上,遵循随机原则。
(2)以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数据。
(3)以概率估计的方法对总体进行估计。
(4)在推断理论上,以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为基础。
(5)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7、抽样误差的种类
(1)登记性误差。又称调查误差或工作性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代表性误差。它又可以分为系统性误差和随机性误差。系统性误差是破坏随机原则造成的偏差,也是可以避免的。随机性误差包括抽样个体误差和抽样平均误差。抽样个体误差不确定,难以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计算和控制。
8、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1)总体总变量值X间的差异大小。差异越大,误差越大。
(2)样本容量。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3)抽样方法。重复抽样误差一般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误差不同。
9、统计相对数的种类
(1)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的比值。
(2)结构相对数。是总体各组成部分数值与总体总数值的比值。
(3)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组的指标数值与总体中另一组的指标数值的比值。
(4)动态相对数。某现象报告期数值与同一现象基期数值的比值。
(5)比较相对数。某类现象的数值与不同空间同类现象的数值的比值。
(6)强度相对数。某一现象数值与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现象数值的比值。
10、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1)概念含义不同。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强度相对数是某一现象数值与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现象数值的比值。
(2)作用不同。强度相对数是反映某现象在另一现象中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反映现象间依存性的比例关系。而平均数是反映总体各单位的某一变量的各个变量值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3)表现形式不同。强度相对数的单位多是复合单位,由分子、分母的指标单位复合而成。平均数则是和标志总量单位的一致。
(4)强度相对数分子、分母可以互换,平均数的分子、分母不可以互换,互换无意义。
统计学知识点篇6
1、变量与变量值
变量:即将标志、指标和统计量名称进行归纳得来。也就是说明客观现象的某一特征。
变量值;即变量的具体表现。
数据集的定义:将在特定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所有数据集合在一起;
根据变量值的确定与否,将变量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2、数据的计量尺度
A、定类尺度:说明客观现象无序类别的计量。
B、定序尺度:说明客观现象有序类别的非数值计量。
C、定量尺度:说明客观现象数值间距有意义的计量。
定类尺度的数据成为定类数据,定序尺度的数据成为定序数据,统称为定性数据,定量尺度的数据成为定量数据。
定性变量是指带有定型数据的变量,定量变量是指戴欧定量数据的变量。
定量变量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
3、数据的类型
根据客观现象的时间状况的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横截面数据:又指静态数据,它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例如2014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收入总值就属于横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化数据:又称为动态数据。它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按时间顺序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例如“十二五”期间我国按年份顺序的居民收入总值。
面板数据:指的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例如2005-2014年20个企业的总产值数据。
统计学知识点篇7
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
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另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就叫综合法指数。
6、平均法总指数
平均法总指数是通过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求得的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指数。分为两种:加权算术平均法总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法总指数。
7、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是指同一观察现象的观察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时间数列也称为时间序列和动态数列。
8、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是一种分析几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它们的关系如何的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是指对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形态,选择一合适的数学模式,用来近似地表达变量见的平均变动关系的统计分析的方法。
9、时间序列的最初水平、中间水平和最末水平
时间数列中第一个观察值称为最处水平,最后一个观察值称为最末水平,其余各个观察值称为中间水平。
10、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调查对象是所要研究对象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所要研究对象的个体。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统计学知识点篇8
数据收集的方法:
1、问卷法
常用的问卷方法:
a、邮寄调查:是指调查者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或表格,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要求被调查人自行填妥寄回,借以收集所需资料的方法。
优点:调查范围大、成本低、被调查者有充分时间独立思考问题。
缺点:所用时间长、受调查人文化程度限制、问卷回收率低。
b、电话调查:是指调查人员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调查问卷或表格,通过电话和被调查者进行交谈以收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收集资料快、成本低、电话薄有利于分类。
缺点:只限于简单的问题,难以深入交谈;被调查人的年龄、收入、身份、家庭情况不方便询问等等;照片图像无法利用。
c、电脑辅助电话调查: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传统的电话访问所得到的一种新的电话调查。
特点:调查内容客观真实、保密性强、访问效率高等。
d、网络调查:是指把调查者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或表格,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的过程。
优点:不受时空限制、调查组织简单便捷、调查成本低廉。
缺点:调查的受众受到限制、调查受非抽样误差的影响大、缺少权威调查平台及存在统计技术上的缺陷。
2、访谈法
定义:是通过有目的的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
优点:广泛的认识社会现象、深入的研究问题、资料收集可靠和1应用面很广。
缺点:
a、访谈法的实施和调查质量的保证必须依赖于具有较高素质的访问员。
b、直接交谈也会对获取资料的客观性产生负面影响。
c、在不便当面询问或不能询问被调查者时,访谈就无法实施,也不能获取资料。
d、调查费用大、时间长,调查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
访谈法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a、个别访谈:是指调查者对每一名受访者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访谈。
b、集体访谈:是一种通过一对多的形式进行集中收集信息的方法,是一种了解情况快、工作效率高、经费投入少的调查方法,但对调查组织会议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它也不适应某些涉及保密、隐私、敏感性的问题调查。
集体访谈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头脑风暴法: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或产生新观点的时候,在这种情境下就叫头脑风暴。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或专家函询调查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具有匿名性、反复性和统一性等·特点)
3、观察法(所有科学研究方法的始祖)
定义:是指对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
分为公开观察法和隐蔽观察法。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
a、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要其它中间环节。
b、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
c、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d、观察能收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资料。
缺点:
a、受时间限制。
b、受观察对象限制。
c、受观察者本身限制。
d、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e、观察法不适应与大面积调查。
4、实验法
定义:特殊的调查方法,是在所设定的特殊试验场所,特殊状态下,对调查对象进行试验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1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2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