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要清晰写作教案教材分析(精选5篇)
来源:收集
思路要清晰写作教案教材分析篇1
导学目标
1、借助课文,帮助学生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学习并体会如何突出中心。
3、写作实践,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写出情感和思考。
重点学习并体会如何突出中心。
难点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写出情感和思考。
教学过程
备习想一想,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结合具体文章说明
教师作文指导
1、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
选材要紧扣时代旋律,抓住时代脉搏,唱响和谐主旋律,才能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深度。
2、恰当运用,突显文章中心。
3、变换手法,加深中心理解。
①详略要得当。
②对比须鲜明。
③点、扣题要适时教师指导,可以适当举例点拨。
认真思考,作好笔记,质疑。有的学生抓不住要点,教师予以指导
学生自主写作
1【题目再现】:
心愿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实现的心愿固然美好,那些不能变为现实的心愿却也不乏为一个美丽的梦想,真诚的愿望。请以“心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中心突出;(3)500字以上
2、家庭是成长的摇篮,一定有不少的回忆和温暖吧,自拟题目,以生活中真实的故事为背景,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爱护你的亲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1、明确展现任务。
2、及时的指导写作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独立思考,自我写作。
2、组内交流,相互介绍自己心愿。
3、选代表全班交流,谈谈写作过程。有些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写作不够精彩,教师可稍作点拨
板书思路要清晰
提示:1、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2、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
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二)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竺可桢()萌发()翩然()孕育()
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簌簌()
草长莺飞()周而复始()衰草连天()
2、了解作者
3、思考下面问题,理清全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4、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体裁)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
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意义。
5、相关知识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学习研讨
6、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本文按什么顺序说明?
(2、)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
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叨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8、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9、细读第l段”立春过后……周而复始”,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1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一课一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思路要清晰写作教案教材分析篇2
一、解读要求,确定对象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组课文中与老师有关的两篇课文,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内容:
《纪念白求恩》纪念白求恩同志的各种精神品格。
《植树的牧羊人》写了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
本单元的作文要求思路要清晰,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方式去完成:
1.对写作的文章要有一个整体构思,选取好材料。
2.确定好写作顺序。
3.列个提纲。
在你的同桌中,一定有几位印象深刻的。请你好好回忆一下,请你理清思路,完成下面的内容。
1.写作顺序
写作提纲:
2.写作顺序
写作提纲:
3.写作顺序
写作提纲:
其中你最想写的是
二、学习写法,精选素材。
(一)对写作的内容先要有个整体构思。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作文,思路要清晰,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要注意思路的开展,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思路的开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三、整体感知
拿到作文题目,可能许多想法、材料一下子都涌上心头。首先要像清楚你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紧紧围绕中心。选取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舍弃不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同时纳入文中的材料,
(二)确定好写作的顺序。
三、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
我们该怎么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呢?
1.题目要贴切,也就是题目概括的内容要和作文内容相一致。
2.题目要简练,简短精炼,有高度概括性。题目不宜过长。
3.题目要生动,要新鲜、独特、醒目,不能陈旧呆滞,让读者望而生厌,兴趣索然。
假如以“贫困”为话题,来拟题目。
有人说,可以以“贫儿当自强”为题;
有人说,可以以“贫困是首歌”为题;
有人说,可以以“感谢清贫”为题;
请你欣赏几个好题:《走在贫困的声音里》《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最贫是无志》
《丹青难写贫精神》《青山在,何以贫?》《对贫困说:“不”?》《我自横刀向贫笑》
想一想,这次作文你该拟一个什么题目:
四、范文赏析《爸爸二三事》
总评:这篇文章通过对发生在“我”和爸爸之间的事情的记叙,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我”的爸爸是一个既慈爱又严厉的父亲。
也不是同等重要的。浓墨重彩地描写与中心关系最密切的材料,那些最有个性最为动人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点”,其余的则可以一笔带过,做到点面结合。哪些要重点写,哪些略写,心中要有数。
四、小结
总之,材料选好了以后,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还是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或者是根据事理的逻辑顺序写,要根据问题和题材来确定。
思路要清晰写作教案教材分析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提供典型事例,学生了解一般文章的结构及写作顺序。
2通过写作实践,学生了解使文章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体验设计提纲的作用。
3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思路清晰地进行写作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体验设计提纲的作用。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两段文字,请大家比较阅读这两段文字,哪段文字思路更清晰呢?
甲段:要想成功做到某件事,首先你得确定一个目标和计划,然后努力为之奋斗,在这过程中还要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并改正,最后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乙段:要想成功做到某件事,你得确定一个目标和计划,努力为之奋斗,在这过程中还会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并改正,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甲段,这段文字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
从这些词中可知无论写文段还是写文章,都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们一起进入《写作:思路要清晰》的学习。
二、知识讲授
有什么方法能让作文思路清晰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整体构思。
找题眼——明中心——选材料——定详略——确结构
例题:《热爱学习的他》
要表达“他热爱学习。”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呢?
1.他放学之后他总是先写作业。
2.他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3.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4.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5.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6.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7.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二)、确定写作顺序
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去写,这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如:时间——《植树的牧羊人》
空间——《济南的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文段
逻辑——《纪念白求恩》
(三)、列提纲
方法:1、设计好整体结构
2、安排好详写略写
3、确定好写作顺序
4、简要概括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写作实践:《爸爸的二三事》,写一篇记人的文章。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
范例:爸爸的二三事
第一段:爸爸是个球迷。(略)
第二段:爸爸爱订球类报刊,爱看球类报刊。(详写神态)
第三段:爸爸爱看球赛。(详写神态、语言和动作)
第四段:爸爸爱打篮球。(详写动作)
第五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略)
三、知识总结
我们来归纳一下使文章条理清楚的基本方法:
1、对写作内容要有整体构思(找题眼——明中心——选材料——定详略——确结构)
2、要确定好写作顺序
3、列出写作提纲
四、实战演练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点拨:1、找题眼:本文应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体裁记叙文,内容是回家晚的原因或结果。
2、明中心:文章的重点是要讲述回家晚的原因,交代清楚这件事的.意义。
3、选材料: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触动自己的事情来写。
4、定顺序:可采用顺叙,也可采用倒叙
5、确详略: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
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结果,则原因可以略写。
那就请同学们回想下你的记忆中回家最晚,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天,列出提纲,在所列提纲基础上完成作文。
五、课堂总结
叶圣陶说过:“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遵路才能识真,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六、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内容是写作——思路要清晰,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了概念,然后通过提供典型事例,联系本单元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构思及写作顺序,之后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把握使文章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体验设计提纲的作用。不足之处,没有设置情景,应学会用这种方法让学生%
思路要清晰写作教案教材分析篇4
课题:思路清晰写作训练授课人:王新琳
1、解决学生平时作文中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困惑,为写作开启文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知、感受和感悟。
3、写好片断练习,夯实作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片断写作练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教学方法:教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上课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个问题:平时同学们作文中最主要的的困惑有哪些?针对同学们写作中的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研讨课,课题是《发散思维的拓展性训练》。
二、拓展认知
师:首先来看课题中的第一个关键词“发散思维”,什么是“发散思维”,它对我们的写作又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水”的练习,由“水”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小结:其实,同学由“水”展开的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实际上就是围绕“水”这个话题进行的发散思维。
师:明确了什么是发散思维,那它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回答后师小结:通过发散思维选择适合自己的方面去写,这样就不必担心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同时也避免了千篇一律、千人一腔。
师:发散思维选角度,选好了角度接下来该如何下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课题中第二个关键词—“拓展”要解决的问题。那如何“拓展”呢?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壶口瀑布的图片说“三句话”。
三句话的表达句式是:
我①看到了——。②感受到了——。③感悟到了——。
师引导:让我们把三句话分开来说,先说第一句“我看到了”
师教:第一句“看到了—–”一定是实景,画面上能体现出来的内容,尤其要突显主体景物。
生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说第二句“我感受到了”
师教:第二句“感受到了—–”是由实到虚,,是图画触发而产生的生活体验或情感波动。但都属于与该图片产生密切联系而想到的。
生回答
师:我们再说第三句“感悟到了”,说第三句加上第一句、第二句,把三句话连起来说。
师教:“感悟到了”,也是由实到虚,但是比第二句更进一层,联想到人生、社会等广阔的领域,上升到“一般”层面,在第二句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真理的认识。
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仔细观察了壶口瀑布的图片,学会了说“三句话”。老师也说了三句话,与同学们分享。
出示范例:师读,突出三个环节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和老师对壶口瀑布说的“三句话”,实际上就是对壶口瀑布的感知、感受和感悟,这个思维链接就是这节课所讲的“拓展”的第一步。
师问:那么这个“拓展”的思维过程,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回答师板书:有条理有层次
师小结:同学们的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回归自然状态的作文就是把对生活的感知、感受和感悟用文字表现出来。
师:掌握了第一步“拓展”的思维过程。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两幅“水”的图片,说三句话,注意“三句话“的标准。
生回答
师过渡小结:这只是一个思维过程,一个思维过程只有加了文学的描写才是作文,下面就让我们给这个思维过程润色、修饰,使表达更完美。这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拓展”的第二步。如何完成第二步拓展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把刚才对壶口瀑布说的“三句话”进行了拓展(也就是扩写)。
师读范例,突出描写的语句
出示幻灯片范例:
师:比较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生边回答师边引导
师小结:通过第二步“拓展”,完成了由句到段的过渡。
三、拓展练笔
师:同学们明确了“拓展”的步骤及要领。下面就让我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拓展”方法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知、感受和感悟。
师:出示苏明娟的眼睛的图片
师介绍背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从小姑娘的大眼睛,以“我看到了。感受到了。感悟到了。”为线索,写一个片断
(出示幻灯片:“实战演练”—写作要求:
1、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拓展”方法。
2、字数150字左右。
3、时间5分钟)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习作师归纳小结(引用学生的回答):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完成的仅仅是作文的一个片断,如何完成从片断到全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拓展”的第三步。下面老师把自己写一篇范文展示给大家,或许对你们有启发。
师范文配乐朗读(突出关键词)
师:听的时候同学们请注意看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如何完成由片断到全文的。
师问:文中有几个片断(几幕情景)?
生回答
师问:都按什么思维模式来写的?
生回答
师小结:三个片断(三幕情景)。都运用拓展的思维模式(情景—感受—感悟),但最后汇拢一个主题。
师问:文章是按什么线索写下来的?
生回答
师问:三个片断感受、感悟有什么变化?
生回答
师小结: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在第一步、第二步拓展(写好片断)的基础上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那完成一篇作文就一定不是难事!
五、布置作业师:将你课堂上的练习在课后按“感知—感受—感悟”的思维条理整理,举一反三,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写在作文本上。字数500—600字。
结束语
以上是摘抄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写作思路要清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上是思路要清晰写作教案教材分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思路要清晰写作教案教材分析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提供典型示例和回顾课文,让学生了解一般文章的结构及写作顺序,体验设计提纲的作用。
2、通过写作实践了解使文章条理清楚的基本方法,学习清晰的行文思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提供典型示例和回顾课文,让学生了解一般文章的结构及写作顺序,学习设计提纲。
教学准备:印发《保护鸟类》相关文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思路要清晰。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那些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好文章,都是建立在思路清晰、言之有序的基础上的。
所谓思路清晰,就是要在布局谋篇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让读者明白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主要在说什么。如果没有布局谋篇的意识,习惯于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行文便会杂乱无章、颠三倒四,令人不知所云。
二、经典重温,学习写法
(一)明确中心,果断取舍材料。
1、我们学的课文,大都有清晰的思路,要注意体会模仿。
举例:《再塑生命的人》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的。
2、拿到作文题目,先想清楚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小练习:要表达“她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呢?
(二)确定写作顺序(回顾课文,小组讨论,理清思路)。
现在大家先快速浏览一遍我们学的《植树的牧羊人》、《纪念白求恩》这课文,探讨别人的文章是怎么表达的,回到原文找到答案。看看这文章,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独到之处?
预设:
①《植树的牧羊人》:时间顺序
1913年6月,我长途跋涉来到阿尔卑斯山下的普洛旺斯高原。当时这个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
1920年,种的橡树现在已经十岁,长得比我们都高,看起来壮观极了。
1935年,布非耶已经七十七岁。忽然有一天,官方派了一些人来巡察这个由布非耶创造的森林。
我最后一次看到布非耶,是在1945年的6月。那时他已是八十七岁的老人。
艾尔则阿·布非耶,1947年逝世于法国巴农的安养院。
②《纪念白求恩》:逻辑顺序
第一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
(三)列提纲
1、拟写提纲的方法:
①设计好整体结构。②安排好详写略写。
③确定好写作顺序。④简要概括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2、拟写提纲的好处: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3、反馈练习
阅读有关“保护鸟类”的实例,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实例为中心组织材料,拟写提纲。
预设:
保护鸟类
①列举护鸟的公益广告。(开篇点题)
②陈述鸟的分类及生存现状。
③分析造成鸟类减少的原因及失去鸟类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④以护鸟女孩为例,发出爱鸟的呼吁。
三、牛刀小试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序,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的情况可略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略写。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将拟好的提纲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价同学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再选取组内优秀的提纲,在全班展示交流。
四、总结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写文章呢?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1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2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