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5篇)

来源:其他

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滑动变动器的结构,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滑动变阻器工作的原理。

【难点】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顾改变小灯泡亮度的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

(1)其他电学元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源的电压

(2)改变接入电路中定值电阻的大小

教师继续提问,在不改变电源两端电压的情况下,如何逐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问题的引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实验:取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两个连接导线的夹子和一根铅笔芯,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图,按照图连接电路。是铅笔芯一端的夹子固定,移动另一端的夹子,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在实验开始前,提问学生:小灯泡的亮度将怎样变化?

观察到现象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教师指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导体的长度是影响电阻大小的一个因素,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就越大,当电压相同时,电路中的电阻发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小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

在完成演示实验后,教师讲解变阻器的概念,

电阻器定义: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展示学生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给出结构示意图和电路中的符号。

提问并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原理:

教师讲解:电阻丝外面涂着绝缘层,密绕在绝缘管上。图中电阻丝上水平方向的一条白线表示这里的绝图缘层已经刮掉,

教师提问:为什么与滑片接触处的电阻丝的绝缘层被刮去?

师生总结:为了让电阻丝与滑片相通

教师提问: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师生总结:A、B接线柱之间和C、D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教师提问: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

师生总结:C、D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

教师总结: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A、C(或者B、C)两个接线柱间电阻丝的长度不一样,这样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式:(1)串联连入电路中;(2)一上一下的原则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通过改变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1.连接滑动变阻器—要使滑动变阻器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相同,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用电器串联

2.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1)观察记录连入电阻线是变阻器的哪一段

(2)合上开关,移动滑片,观察电阻变化情况,电流的变化情况

在该步骤中,可以分为两组。

第一组探究滑片自左向右移动时电路的变化情况,第二组探究滑片自右向左移动时电路的变化情况。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结合课件共同归纳总结:

(1)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

(2)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最大,而“同上”电阻总是最小。

(3)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4)为了保护电路,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移到电阻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5)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电路中电流。

列举生活中其他常见的变阻器,介绍电位器和数字电位器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练习题:下图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的是

滑动变阻器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要求滑片右移,电阻变大,连入电路的电阻应该是左边的电阻丝,下接线柱应该选左边的接线柱,因此C、D正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篇2

教学设计:

《变阻器》是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六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也是第十六章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为学习“欧姆定律”打好基础。本节课教学设计以研讨的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地猜想出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就可以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再通过改变铅笔心接入电路中的长度,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采取先学生阅读说明书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迅速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为学习变阻器的用法作好铺垫。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学会利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电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

(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芯、金属夹、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视频引入]播放2019春晚歌舞片段。

春节晚会上精美绝伦的歌舞表演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在享受这美丽瞬间的同时,你能否解释舞台上的灯光是如何实现明暗变化的呢?

再出示生活中改变电灯泡亮度的实例(旋转调光台灯的控光旋扭可以改变亮度),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创设良好情景,引入“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演示)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

大家再仔细看一下,我手里的这个调光台灯的灯光,它是怎样变化的?

生:是逐渐变亮的。

师:对,是逐渐变亮,那么也可以说是连续变亮。那么怎样改变电流使调光台灯连续可调呢?我们先来想一想改变电池的节数可不可以实现上述要求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改变电源电压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但是不能连续可调。

师我们接下来研究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那么大家来讨论一下,哪个因素更容易更简捷来控制电阻,而且还要实现电流的连续变化呢?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猜想:改变导体的长度是引起电流连续变化的简捷途径。

师:那么到底能不能通过改变接入导体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使电流连续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设计一个简单的调光灯,进而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合作探究一]

连接如下图所示电路,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提出问题]

⑴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⑵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灯泡亮度变化的呢?

⑶电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归纳总结]

像这种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仪器我们称之为“变阻器”,由于夹子能够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所以我们称之为——“滑动变阻器”。

[交流讨论]

用“铅笔芯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时方便吗?它又有哪些缺点?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帮老师改进一下。

⑴展示金属电阻丝的同时并提问“如何能使灯泡的亮度变化更明显一些?”

材料选择:镍铬合金线

⑵如果电阻线太长,使用起来方便吗?应该如何改进?

导线太长──绕成线圈

⑶将电阻丝缠绕起来后,相邻的两圈电阻丝之间容易发生短路现象,怎么办?

线圈短路──涂油漆绝缘

⑷滑片靠在绝缘油漆上,不能跟镍铬合金线上接触怎么办?

将与滑片接触的镍铬合金线绝缘油漆刮掉。

[视频展示]变阻器的组装过程。

根据它的结构特征,我们可以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简笔画——结构示意图:。

画电路图时,它还有专门的元件符号:。

[合作探究二]

1.探究内容:滑动变阻器正确使用

2.介绍铭牌,引出注意事项:

(1)介绍铭牌含义让学生试讲,然后由师生共同纠正的方法,最后得出准确含义。

(2)注意事项

a、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通过的最大电流;

b、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阻值最大端。

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探究:

(1)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

(2)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3)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灯泡亮度如何变化?

[归纳总结]

正确将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应从“上、下”各选择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如何变化取决于下面的接线柱的选择。

[合作探究三]

1.探究内容: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

⑴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最大阻值处,以免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灯泡。

⑵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_________端。

⑶闭合开关后,如果灯泡不亮且电流表有示数,请移动滑片并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实验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四]

1.探究内容: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

⑴连接电路时根据电流路径,先“串”后“并”。

⑵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⑶每次更换电阻后,闭合开关前,要将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

[视频展示]

1.变阻器的应用——电位器。

2.汽车的油量表。

如图,是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2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连在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试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三、知识总结:

以“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为总结,请学生自己归纳小结。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4.使用:串联接入电路中,应从“上、下”各选择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四、课后作业:

1、在自己生活中寻找用到变阻器的用电器。(越多越好)

2、观察家用水表,思考一下应该怎样读数?

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滑动变动器的结构,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2.学生能够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滑动变阻器工作的原理。

【难点】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谁能想出改变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方法,学生能够想到改变接入电路中定值电阻的大小。

教师继续提问,在不改变电源两端电压的情况下,如何逐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通过问题的引入,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老师进行演示书上的实验:取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两个连接导线的夹子和一根铅笔芯,按照图连接电路。改变接入铅笔芯的位置,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在实验前后,提问学生:小灯泡的亮度分别有怎样变化?

教师指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导体的长度是影响电阻大小的一个因素,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就越大,当电压相同时,电路中的电阻发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小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

在完成演示实验后,教师讲解变阻器的概念: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展示学生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给出结构示意图和电路中的符号。

1、滑动变阻器结构图

2、滑动变阻器符号

提问学生: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不变。总结得到:A、B接线柱之间和C、D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提问: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总结得到:C、D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提问:发挥变阻器的作用,应该在电路中如何连接?总结得到:(1)串联连入电路中;(2)一上一下的原则。

观察自己连接起来的电路图如何移动才能使得灯泡变亮,学生回答向左移动后,让他们自己动手验证结论。这个时候抛出下一个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滑片应当放在哪个位置,请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总结得到:开始应当将滑片移动到阻值最大处,这样子可以保护电路,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电池。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学生带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回去查找关于数字电位器的资料。

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

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教具准备】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或铅笔芯)、金属夹、导线若干、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分析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从列举生活中需要改变音量或改变电灯泡亮度的实例(如:演示旋转收音机音量旋钮可以改变音量、旋转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可以改变灯的亮度)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入“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演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电阻箱

师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大小的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一般有两种电阻箱:旋钮式和插孔式.

(1)旋钮式:

①使用方法:将电阻箱的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中,调节四个旋钮就能得到0~9999Ω之间的任意整数电阻值.

②读数方法:将各旋钮对应的小三角指的数字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如图所示是一电阻箱的实物图,该图的示数为3×1000Ω+6×100Ω+0×10Ω+8×1Ω=3608Ω.

(2)插孔式:

①使用方法:插孔式电阻箱的盖上有一排铜块,铜块间有插孔,孔里插有铜塞,插孔下相邻的两个铜块间有电阻线相连.当铜塞插在孔里,就把相邻的两个铜块连在一起,电流就从铜块上通过.当铜塞拔出时,电流通过插孔下面的电阻线,拔出的铜塞越多,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

②读数方法:每个插孔下的电阻线的电阻值都标在插孔旁边.只要把未插入铜塞的插孔旁的数值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如图所示,将20Ω和50Ω上方的铜塞拔出,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就是20Ω+50Ω=70Ω.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知识点2滑动变阻器

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师请大家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图将台上的仪器(干电池、灯泡、铅笔芯、开关、导线)连接起来,之后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将电路连接起来,在探讨改变亮度的问题上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改变电压的大小、电阻的大小,但是改变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说可以改变干电池的个数,有的学生想到改变电阻丝(铅笔芯)的长度.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告诉学生实际生活中电源的电压220V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能改变电阻(铅笔芯)的长度.

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并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固定,并使另一端滑动,观察灯泡的亮度与接入的铅笔芯的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

教师总结:电源的电压不变,铅笔芯越长,电阻大,电流小;铅笔芯越短,电阻小,电流大,所以通过改变铅笔芯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板书:滑动变阻器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

2.探究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一个长电阻线逐步改装成一个滑动变阻器?

生:这需要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讨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之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选择何种材料的导线?——镍铬合金线

为使滑动变阻器调节的范围更大,我们还需更长的电阻线,应该选择什么材料最合适?

教师给出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铜(0.017Ω)、铝(0.027Ω)、铁(0.096Ω)、锰铜(0.44Ω)、镍铬合金(1.1Ω),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条件下,镍铬合金的电阻比较大,滑片移动相同距离时,改变的电阻大.

问题2:导线太长怎么办?——绕成线圈

有同学指出解决办法是将导线绕成线圈,有的同学说,平时我们见到的缝纫机线、弹簧就是这样的.(引导:导线较软,线圈没有支架,容易散乱.)

问题3:支架的材料?——绝缘材料(瓷筒)

师选作支架的物体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绝缘体.

师众多的绝缘材料,用什么材料较好呢?

生:硬纸筒,圆木棒,塑料棒(没有同学提到瓷筒).

师很好,这些绝缘材料都可以做支架.但同学们注意,如果用这些材料作变阻器线圈支架的话,它也有缺点,比如,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较大时,因导体发热,容易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

生:会烧起来.

师同学们继续找既能绝缘,又不会出现因电流过大而引发事故的绝缘材料.

师生共同讨论后,最终确定用瓷筒.

问题4:线圈短路时怎么办?——涂油漆绝缘

师紧密排绕的镍铬合金线线圈横向之间会导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塑料绝缘.

师塑料、油漆等绝缘都可以,但塑料绝缘比油漆绝缘线圈占用的空间大,所以常用油漆绝缘.

问题5:怎样改变镍铬合金线的长度?——滑片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做的实验,导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多媒体演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和金属杆)

问题6:滑片靠在绝缘油漆上,不能跟镍铬合金线接触时怎么办?——将与滑片接触的镍铬合金线绝缘油漆刮掉.

问题7:连接导线夹的导线→金属棒(固定滑片)

问题8:为了使之连入电路→加接线柱.

接着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板书: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瓷筒、金属棒、滑片.

结构示意图: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3.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师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用多媒体播放)

(1)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

(2)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3)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会随之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5)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6)要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

(7)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实验探究: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各实验小组的实物连接.

实验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生1:把A、B或C、D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时,灯泡的亮度都不变,说明AB间和CD间的电阻都不变;但是接C、D时灯很亮,说明CD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接AB时灯很暗,说明AB间的电阻很大.

生2: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生3: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但我发现有的组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最左(A)端,他们在最右(B)端,难道最大值位置有两个吗?

生4:我也发现了使灯由暗变亮有的从左向右滑,有的从右向左滑.

师大家先别着急,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

教师总结: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则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是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板书: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上、下各接入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

4.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滑动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发言.

生1:“50Ω”可能是说这个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50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Ω.

生2:“1.5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A的电流.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规则:

板书: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

(1)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2)使用前应将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端.

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

5.变阻器的应用

师在电路中,变阻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其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一般只在实验室中应用.有些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器件也是一种变阻器,通常称为电位器,如教材P70页图16.4-5是一种电位器的结构图,它通过机械式旋钮调节阻值的大小.电位器也可以用在其他电器上,例如,可调亮度的电灯,可调温度的电热毯、电饭锅,等等.下面请同学们在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变阻器应用的知识.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课堂延展】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主要异同点:(多媒体展示)

【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滑动变阻器,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其构造是把较长的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绕在瓷筒上,并在滑片与电阻丝接触的地方,将绝缘漆刮去,使滑片与电阻丝接触良好.变阻器也有规格,我们使用时不能超出其规格使用,所以使用前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实际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只需要两个接线柱即可,一般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开关闭合前,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以保护电路,不至于电流过大.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1.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探究实验,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够懂得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

2.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沿着科学探究的途径,去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3.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等原因,因此,到实验室后对学生的座位重新做了编排,把物理成绩好的跟差的分在同一小组,把动手能力强的跟相对较弱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

4.由于变阻器的学习属于技能性训练,因此探究的方式也与前面的学习有所不同,以提出思考性问题的方式展开,并且课本中的思考题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深刻体会,所以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提醒学生把滑片置于电阻最大位置,然后再合上开关,移动滑片,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的变化,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变阻器教学设计精选篇5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电路板。给学生展示几种电路板实物。这些电路板上有很多的元件,其中有一种叫“电阻”的元件,它在各种用电器中都有,你们想认识它、了解它吗?请随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这节新课的学习吧。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电阻的’概念通过学生已有“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生活经验类比“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从而导出电阻的概念。

(2)符号:R

(3)单位及换算: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千姆(KΩ)姆(MΩ)

1KΩ=1000Ω1MΩ=1000000Ω

(4)电路图符号

实物展示,了解他们常用在收音机中、电视机等电器中。实物投影几种用电器的电路图图纸,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电阻。

(5)电阻的作用:调节电器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你家的输电线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你家安装的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师:是因为对电阻大小的要求不同,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由学生回答)

(1)可能与长度有关,越长电阻越大。(2)可能与粗细有关,越粗电阻越大。(3)可能与材料有关。(4)可能与电流,电压有关。(5)可能与温度有关

让学生回忆,初二物理中,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决定动能、势能的大小有哪些因素”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问]:为了验证猜想1可以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

[交流讨论]:分小组讨论,然后将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在学案上。

[收集方案、点评]:教师收集几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再点评。

[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得出最后的实验方案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4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4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