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整理7篇)
来源:整理
高考新材料作文篇1
【作文题】
12月6日,南非国父、前总统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95岁。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近10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领导人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曼德拉的追悼会和葬礼,全世界人民以各种方式对曼德拉的逝世进行哀悼和纪念。他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为结束南非种族斗争、带领南非和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曼德拉以一位“革命者”的姿态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他还将以“民主斗士”的身份、“圣雄”的伟大人格被世人缅怀。
曼德拉95岁寿辰,也是联合国20xx年创设的“曼德拉国际日”。联合国号召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一天从事至少67分钟公益活动,以纪念曼德拉献身反种族隔离事业的67年政治生涯。
【范文】
人生的大船需要两种燃料才会走得稳稳当当,那就是和解和宽容。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的看守就有三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上,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他曾经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的来宾乃至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也正是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精神,使得南非的白人和黑人通过不断的和解来共同建立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
我们有时候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总是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其实,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点宽容、和解以及感恩。
高考新材料作文篇2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我说,人类不但要顺应自然,更应师法自然。人类是自然孕育的最伟大的婴儿,我们的很多天赋与灵感甚至生存智慧都源于自然,自然是无言的大师。
自然之师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时时刻刻给予人类无言的启迪:临水照影、钻木取火、浆果为酒,蝇眼之于照相机、火野猪之于防毒面具、变色龙之于迷彩服,蝙蝠之于雷达;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和墨鱼的反冲原理……这样的灵感触发数不胜数。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不但教会我们模仿,更重要的是教育人类完善自我。
小小的蜘蛛教会我们什么是执着。“滑铁卢”这三个字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他的流传得益于一位英国将军威灵顿。据说他被拿破仑打败后,只身逃出了战场,当时天降大雨,他躲到一家农户的草堆里避雨。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个蜘蛛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这只蜘蛛在风雨中拼命地织网,可刚结成的网却一次次没无情的风雨吹破,蜘蛛毫不气馁,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吐丝结网。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威灵顿,他重新振作起来,重新组织他的部队,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并最终打败了拿破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是蜘蛛激发了威灵顿反败为胜的勇气,是蜘蛛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命运。
一片叶子教会我们什么是坚持。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是那象征着生命的叶脉青翠的树叶,给濒临死亡绝境的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悬崖上的花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挫折,蚌育珍珠启示我们要经得起磨砺,荆棘鸟的绝唱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生命的真谛,斑羚飞度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教条的言论,只有践行者的背影,春风化雨点点滴滴皆是智慧的甘霖。让我们抛开自以为是的傲慢,聆听来自天籁的那一声声无言的教诲。
高考新材料作文篇3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范文】
心系中心,不畏边缘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总有中心边缘之分。中心与边缘这对关系是辩证存在的,在边缘的映衬下,中心显得更加“高大上”,拥有着更多的便利、机会和认同。因此,中心成了大多数人的向往和追逐的目标,在边缘的人们努力奔向着中心。重要的是,不必在乎自己在边缘的处境,心中要坚信会进入中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便成为中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边缘眺望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心。你可以现在在边缘,但绝不能抱怨,如果你想成为中心,就一定要心系中心,渴望到中心,甚至成为中心。“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你想成为谁。”心系中心,哪怕身在边缘。唯有此,在边缘的我们会从眺望中心,变为迈入中心。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这样感叹道。诚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目标是人之天性,从边缘想挤进中心也是无可厚非的。罗本岛锌皮房中的曼德拉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却心系缓解种族矛盾的中心,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活,在边缘的小角落,但不仅没有削弱曼德拉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身在监狱,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心系中心是秘诀。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如是思考。是的,心系中心,是保持在边缘却亦能拥有持续追逐中心的希望。正如北宋范仲淹在四次被贬谪后,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亦能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节操。虽距皇帝千里之遥,却心系皇帝,永远在心中贴近中心。
心系中心,就不畏身处边缘,无论迈入中心的机会多么渺茫,但那毕竟是心中的希望。那是潘多拉魔盒中人类最后的法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迈入那曾经眺望无数次的中心。
高考新材料作文篇4
心中,那个月亮弯,停泊着历史的古船,沉淀着文化的靛蓝,静静地,为你守盼,那份真实的灿烂。——题记
很喜欢一个人捧着茶杯品茶的感觉。渐渐西斜的残阳,一抹霞红穿透剔亮的玻璃,掩映着书房里一排排古色发黄的线装书。一腾热气冲淡了黄昏,凝缩的那份脆干的青绿在热水中翻跃,升腾,一旦浸润了湿,就贪婪地吮吸久违的甘露,伸伸懒腰,缓缓的,蹬蹬腿,在古铜色的花杯中舒展开久封的筋骨。于是,脉胳渐显了,青绿在热水中延散了,一片片风干的茶叶在浸润中寻到了绿的真实,回到了曾在树枝上招摇的青春与真实,清清的,露珠,泥土的味道弥漫在小屋,一份还真带来的醉香荡漾在心头。
因为品茶,因为爱真,谈及历史,谈及文化,也守着不变的概念——真。
我的书架上有着古老而真实的文化,明刻本,线装书,发黄的记忆,永久的思索,不管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捧起一本原版古书,放在心头,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从一页页几欲风干的书页中,我品到了一份历史的真实,文化的真实。
从未想过要为文化说点什么,只到昨天,同学凌到我家,对着这一排排原版古旧的陈书而大笑,“你真傻,何不买几张电脑光盘,既不需像你这样旧书堆得似山高,又不需捧着文言实虚词嚼半日却难解其内容。”我先是惊愕,继而苦笑。莫名中有丝淡淡的哀愁,名著古书融注于光盘,竟还翻译成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我不敢想,我不知道“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该怎样翻译,我不知道“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用时髦的白话文该怎么讲,我不知道“冷雨敲碎吟上心”的心情用白话文如何描绘,又如何让读者真正领会?古典的故事,历史的沉重又怎能用一两句干巴浅显的白话文阐释得清?
还记得余秋雨写在《藏书》中的那句话,当学生问他为何藏如此多明刻线装书,藏这些原版发黄的记忆时,他说:“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真实”是的,原版的文言书固然难读难懂,但有厚度,一旦失去了原版的真实,几句百话文,简写本已失去了厚度,很容易被岁月长河风干,甚至脆折。
我们需要真实,需要那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而非简单的故事情节,浅显的内容。
永远为“真”守盼。
高考新材料作文篇5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
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高考新材料作文篇6
你是我的朝霞,哪怕你是微弱的一星光明,我仍旧视你为万千明媚。只因我知道,你定会大放异彩。
譬如亲情。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他们不是天,不是地,但当孩子们的世界陷入灰暗,他们的光和热却足以照亮孩子的整个心灵;譬如爱情。他和她可能都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他并不风流倜傥,她并不沉鱼落雁,可是因爱因情,愿对彼此许下长相厮守的诺言。
有时候,我们都只是一颗朝露,渺小孤独,漂泊无依。可它圆周里闪耀着生生不息的光明。彼此就这样被温暖,被感动。
我想起那位活在传奇美国梦中的人物——克里斯?加德纳,美国当今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在人生最困难时,他和牙牙学语的儿子无家可归,甚至寄宿于地铁站洗手间。那时他在这片土地上卑微得如同尘埃,他也曾因此而失望,但他永不言弃,他一直在追求幸福。克里斯。加德纳这颗小小的朝露,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敲开了幸福之门,向世人展示他在股票经纪史上永不磨灭的光辉。
我想起那位活在历史风尘里的女子——碧玉,晋汝南王司马义的小妾。谈不上美艳,门第亦不高的她曾说过:“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色。”而汝南王觉得为博她一笑倾其千金那是值得的。只因她就是她,不是旁人。碧玉这颗小小的朝露,终于得幸唱出一段“感郎不羞郎,回身就抱郎”的千古佳话来,终于得幸以爱情放出照耀后世的光明来。是的,再美丽的容貌对于男人来说也只是一道过眼云烟,女人的美貌于男人只是膨胀的虚荣,他们会不断地去寻找更美的别处的风景,而一个女人的才华、温柔、善良的美德,才真正是无法复制的美丽风景!
朝露里的光明,自己也许寻不见,在别人眼里却是真真切切的。
细想想,其实每个人都陷入过这般那般尴尬的境地——或是不满于家庭地位的不显赫,或者痛苦于经济条件的不优沃,或者自卑于容貌的不可人,或是自卑于学业的不出众,或是自卑于家庭的不和睦。每每这时候,人们会像纪伯伦的诗中写道的那样悲叹:“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知否,你知否?
你最美的一切如影随形。也许它是短暂的,但是你飞翔过,天空便会留下你的痕迹。你要坚定地等待,坚强地争取。你要相信自己终将以光明示众。你更应相信,这世上会有人,哪怕只有一个人,愿在有生之年,得见你那万丈光芒。
如同诗中最后所写的:“千百年的光明,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高考新材料作文篇7
去黄山旅游,总会对那怪峰孤松遐想万千,等到我亲眼见识到了,不免心潮澎湃,大呼壮丽——那孤松,曲曲折折,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峰,亦崎岖险峻,有欲倾之势。两个个体本身都算不得美,却在相融中构造出了清雅高绝的图景!
一些个体,它们本身或许有特点,略有不足,但他们未曾勾心斗角过,未曾针锋相对过,在如斯的统一中,倘若你以总体之角度观之,竟是别样和谐。走下黄山,我不禁陷于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个体的方正,那么最终所得可能仅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无趣。君不见,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吗?八股文根本不讲求相融,不讲求文章总体的韵味,它只求圣人之气,只求体制规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这种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终让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与美感,更让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绝不应该如此!它应当是支点的寻觅,是元素的交融,是单一的颠覆,更是和谐的统一。
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道与万物参,万物的和谐统一,方早就世间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抹遒劲的孤松,再看向那面绝然的峭壁,在夕阳下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我释然。

珍爱人生作文(收集28篇)
- 阅1珍爱人生作文5篇1夜晚,我正在回忆白天学习的课文,突然,我想起了杏林子说的一句话: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

我和妈妈作文(收集29篇)
- 阅2我和妈妈作文篇1我很爱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也爱我。每天放学,我最想见到的就是妈妈,只有见到她,我心里才踏实;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