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五大领域教案模板(精选5篇)

来源:收集

中班五大领域教案精选模板篇1

活动内容:

高高山上一条藤

活动目标:

1、学习发准“藤、停、铜、铃”等音,学习快速、准确地念绕口令。

2、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重点:

学习快速、准确地念绕口令。

活动难点:

发准“藤、停、铜、铃”等音。

活动准备:

平时让幼儿练习一些简短的绕口令,培养学习绕口令的兴趣以及发音的敏感性。

活动过程:

1、把绕口令编成一个简单的故事传说,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中的内容。

2、教师放慢速度念一遍绕口令。

3、让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由慢到快地练习绕口令,重点练习发好后鼻音:“engingong”。

4、创设游戏情景。

——游戏由2~4人进行,幼儿以轮流方式一人念一句绕口令,一边念,一边将右手伸出去,用拇指和食指往前一小朋友的手背,依次爬上去,若右手不够,可用左手接上去。

——轮流念绕口令做动作,注意倾听同伴的语言,自己也要快速接念,不使游戏中断。

——由教师扮“风爷爷”,发出“风吹了”和“风停了”的指令,让幼儿做铜铃摇摆等动作,并念该句的绕口令,反复练习几次,让幼儿感到绕口令的乐趣。

5、活动延伸:请幼儿的家长组织家庭“绕口令晚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语音的敏感性。利用晨间或午间活动时间做绕口令游戏活动。

附儿歌:

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上头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中班五大领域教案精选模板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培养把垃圾分类放进废物回收箱的习惯。

3.合作制作并装饰可回收垃圾箱,培养合作能力和创造性。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事先在小塑料瓶上贴上五官和手脚。

2.妈妈和男孩手偶。

3.风车。

4.大纸箱。

5.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小塑料瓶、妈妈和男孩手偶,讲故事《小塑料瓶的命运》:

津津喝完果汁,就把空的小塑料瓶扔进了一个垃圾箱,(向幼儿提问:“你喝完果汁后,怎样处理空塑料瓶?”)

小塑料瓶在垃圾箱里大声喊:“错了,错了,快救我出来!”

津津妈妈听见了,就走过去看是怎么回事。小塑料瓶对妈妈说:“我还有用呢,可是津津却把我扔到了‘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请把我放进‘可回收垃圾箱’吧!”妈妈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津津,快来把小塑料瓶放进‘可回收垃圾箱’,这样小塑料瓶就可以被回收,变成有用的东西了。”津津便把小塑料瓶重新放进了“可回收垃圾箱”里。

小塑料瓶说:“幸好小朋友把我放到“可回收垃圾箱”里了,否则我就会被送到垃圾处理场,永远被埋在地底下了。”(向幼儿提问:“什么是垃圾处理场?”)

这时候,小塑料瓶看见可回收垃圾箱里还有许多其他大大小小的瓶子,它们七嘴八舌地正在猜测自己将来会被重新制造成什么。有的说自己会变成一张地毯,有的说自己会变成滑梯,垃圾箱里一下子变得十分热闹。小塑料瓶心想:“我又会变成什么呢?”

过了几天,大大小小的瓶子都被运到一个工厂里,在那里重新加工,小朋友,你猜小塑料瓶最后变成了什么?原来,小塑料瓶变成了津津新买回来的风车!

2.展示幼儿带来的废纸、塑料瓶、铝罐、充电电池,提议在班上举行“垃圾分类大行动”,帮助塑料瓶、铝罐、废纸、充电电池找个合适的家。请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来收集垃圾。

3.请幼儿分组利用四个大纸箱制作可回收垃圾箱,制作前与幼儿讨论:

每个垃圾箱分别用来收集什么垃圾?

怎样能让人明白那是收集什么垃圾的垃圾箱?

这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什么样的标志表示“可回收垃圾”?

4.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各组利用不同的美工材料装饰自己制作的垃圾箱。

5.请幼儿将带来的各种物品分类放进自制的垃圾箱里。

6.将垃圾箱放在活动室门口,收集幼儿园的各类废品。本主题结束时,老师可以和幼儿将收集来的各种废品集中进行处理,如:卖给废品回收站,或利用一些废品做手工活动。

活动评价

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可回收垃圾箱。

有分类投放各类垃圾的意识和习惯。

能正确地将废纸、塑料瓶、铝罐和充电电池分类,并放进分类垃圾箱。

活动建议

向幼儿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法,如:在中国香港,社区和路边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废物回收箱,用来分类收集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垃圾,其中黄色回收箱收集铝制饮料罐,蓝色回收箱收集废纸,咖啡色回收箱收集塑料制品,还有专门的回收箱收集废旧的充电电池。

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卫生和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中班五大领域教案精选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医生的设备,初步了解生病的原因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模仿成人照顾需要照顾的。

3、幼儿愿意大胆与他人交流。

活动重点:

明白生病时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活动难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小猪玩偶、故事、医生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幼儿自身经验,进行分组谈话

(1)说说自我的生病经历

2、教师进行展示,引发兴趣。

3、幼儿进行操作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游戏。

(2)教师指导幼儿如何去给小猪看病。

1、教师总结:我们平时应当怎样做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2、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然幼儿加强饭前便后要洗手,多吃蔬菜水果,早睡早起,经常锻炼身体,根据天气及时穿脱衣服等。

2、娃娃家进行带“宝宝”出去看病的游戏。

中班五大领域教案精选模板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我们乡镇幼儿园还有很多留守孩子,较多的存在隔代爱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感淡薄,还不会和同伴合作、友好相处。《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认为《纲要》对发展“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以及各领域对教育内容的表述,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取向于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这一幼儿教育的价值。而且其合作的价值在于幼儿能与人共处,认识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纲要》中又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根据实际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歌唱表演,理解团结的含义。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尝试用这种方法学习互助与合作的技能,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和喜悦。

3、初步启发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理解团结的含义,在活动中认识合作的意义,体验团结互助的成功喜悦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难点:启发幼儿集体意识,萌发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蚂蚁头饰8个;豆粒头饰1个;小老鼠、老爷爷、老奶奶、小妹妹头饰各1个;大萝卜头饰1个;儿歌《拔萝卜》音乐;豆子许多、杯子数个。

幼儿准备:

每人准备一把筷子。

教学准备:

会唱《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师讲故事《团结的力量》,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听后回答教师提问:老国王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二、活动过程

1、请幼儿分别操作折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

教师引导幼儿折一根筷子。

教师引导幼儿折一把筷子。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断?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音乐游戏,进一步理解团结的力量以及合作的喜悦。

(1)进行音乐游戏《蚂蚁搬豆》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团结的力量。

师生同唱歌曲后提问,引导幼儿总结故事含义,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鼓励孩子要象小蚂蚁一样团结互助。师生共同讨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该如何表演,幼儿分小组表演。再抽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全班展示。

(2)进行音乐游戏《拔萝卜》的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喜悦.

播放《拔萝卜》CD,引导幼儿理解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幼儿讨论怎样团结?

共同讨论有哪些角色?该如何表演?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完成音乐游戏《拔萝卜》.

3、拓展活动:组织幼儿玩《数豆子》游戏

分别请1名幼儿与3名幼儿到台上比赛数豆子。

引导幼儿分析结果,讨论原因。

4、教师总结

三、结束、延伸活动

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该如何合作?怎样合作最有效?小朋友之间该如何友好相处?

区角活动:

将筷子、豆子、杯子材料放于活动区,便于幼儿随时操作。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语言表达方面:有大部分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游戏体验后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听同伴分享总结后才能自己理解总结,幼儿初步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思维品质方面:在折筷子和两次音乐游戏体验后,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映。有一半的孩子反映迅速。

道德品质方面;通过本次活动,我班幼儿初步有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但还不太会把它如何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需要教师在平时一日活动中多引导。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提炼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儿小组活动中还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特别是个别表现稍微弱一点的孩子给予鼓励,让整个活动能顺利进行。

中班五大领域教案精选模板篇5

一、活动目标:

1、明白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才能预防和减少生病。

2、学习并巩固洗手儿歌。

二、活动准备:

盛有水的两个盆图片若干音乐

三、重难点:

重点:了解引起生病的原因,培养讲卫生的好习惯。

难点:明白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讲卫生的要求。

四、活动过程:

1、设入情景,导入活动:出示图片提问:

(1)这位小朋友怎样啦?

(2)他为什么捂着肚子?(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测捂肚子的原因)

2、谈话活动。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师逐一出示”不洗手拿东西吃、吃没洗干净的水果、天气转变要加衣服”等图片让幼儿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儿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谈谈自我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该怎样办?(找医生看病,按时打针吃药)

(3)怎样才能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身体健康的好宝宝?

小结:只要讲卫生,爱清洁,肚子里就不会有蛔虫,就能预防生病,身体才健康。

3、操作活动。

(1)哪我们平时怎样洗手呢?讨论进行

编儿歌:手心对手心,相对搓搓手。手心对手背,相互搓一搓。互握大拇指,相互转转转。用水来冲冲,小手真干净。

出示两盆水,幼儿分组检查小手并洗手,教师及时指导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边说儿歌边洗手)

(2)幼儿观察不一样两盆水,说说洗过的水和干净的水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我们的小手有很多细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4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4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