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绛州音乐教案分析与评价(精选5篇)

来源:网友

走绛州音乐教案分析与评价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热闹欢快的特点,喜欢中国民乐。

2.分别用身体动作和声音的长短,尝试表现乐曲A段和B段。

3.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知ABA结构。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教师了解民乐《金蛇狂舞》的背景等相关知识;幼儿已玩过“对歌”的游戏。

2.材料准备:乐曲《金蛇狂舞》、电脑、录音机、故事《双龙戏水》、图谱、自制龙舟、龙的头饰、红绸、锣、鼓等。

3.环境准备:区角张贴划龙船、舞狮子、舞龙、放鞭炮等喜庆活动的图片;布置河道的场景,有起点、终点和水草等。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①幼儿随民乐《喜洋洋》舞动入场。

②请幼儿安静地欣赏民乐《金蛇狂舞》,思考: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想干什么?

③请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随音乐表现。

2.欣赏故事,感知乐曲ABA结构。

①教师边操作图谱边讲故事《双龙戏水》。

②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③再次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结构。

④这个音乐有几段?它们一样吗?

3.分段倾听,理解乐曲中的“对话”。

①请幼儿重点欣赏B段。

②它们像在干什么?

③请幼儿分组模仿“对话”表演。

4.玩游戏,感受乐曲的欢腾、热烈。

①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龙随音乐游戏。

②请幼儿自己尝试游戏。

5.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

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它是我们中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乐曲。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叫《金蛇狂舞》。

活动延伸

1.将乐曲中的“对话”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合作朗诵。

2.请幼儿随乐曲玩舞龙灯或舞狮的游戏,充分感受乐曲的民族韵味。

3.观看舞龙舞狮的录像片,了解《金蛇狂舞》的真实含义。

活动反思

《金蛇狂舞》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乐曲热闹欢快,原曲结构较为复杂,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教师将乐曲中的重复部分进行了改编。

环境和材料对此次活动起着极大的暗示与激励作用。精美的教具是教师运用的重要手段,教师用中国民族特色的线描制作了两条形象生动的龙,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彩带制作了图谱——海洋,自制了色彩鲜艳的龙舟,在空地上也布置出海洋的路线,并且同图谱吻合,让幼儿在符合乐曲意境的环境中,理解和感受作品。

活动中,教师调动了幼儿诸多的感知通道——听觉、视觉、运动觉等,让幼儿在观看教师图谱演示、跟随乐曲做动作等方式方法中,反复地倾听乐曲、感知乐曲。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幼儿划龙舟比赛的场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准确地表达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活动分别运用了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让幼儿参与活动,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活动的氛围轻松愉快。

走绛州音乐教案分析与评价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山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山西方言随乐跟唱。2、能学会唱《走xx》。

3、在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时,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音乐特点,并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走绛州》。

重点、难点:1、学会唱《走xx》。

2、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3、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课前准备:1、钢琴、课件。

2、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xxxx。教学过程:一、走进西部1.歌声引进西部。2.影片简介西部。

课件展示黄河、黄土高坡以及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

介绍西部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了解它们与当地的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西部放歌

1/4

1.听《xx船夫曲》(l)聆听(2)跟唱(3)表演

师:拉船的人就叫纤夫,你们带的毛巾可以派上用场了吗?怎么做才像是在一根绳上拉船呢?2.唱《走绛州》

(1)过渡语

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

(2)听听《走xx》

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生:……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生: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到xx……(3)说说“走xx”

师:对,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生:……

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4)学学挑担子

师:你会挑扁担吗?能学学吗?

2/4

(请l—2名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左肩挑右肩挑、换肩等等。)师:在教室里拿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扁担来模仿挑担的动作?

(生拿出自己带的长手巾模仿。)(5)随乐律动

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6)学唱曲谱

课件出示歌谱,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

A.这一句音比较高,不能喊叫,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B.切分节奏(引导学生想像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7)学唱歌词

A.随琴唱词。

B.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虚词衬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8)情感处理

师:挑夫们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可他们却能苦中作乐。请想一想,要怎么唱才能让他们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轻松、脚步变得更加轻快呢?

生:……

(9)扮一扮挑夫的模样

师:你们看看挑夫的打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生:头上系着xx。擦汗、挡风沙。师:我们也来学学。(10)表演

3/4

老师和全班同学系着头巾,挑着担子,边唱边表演走绛州。三、采风归来

1.拓展延伸师:黄土高原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还了解哪些高原的情况呢?

2.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采风成果。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它们是中华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都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

走绛州音乐教案分析与评价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教学,使学生乐意接触和了解中国民歌,能用和谐、轻松的声音演唱《丰收之歌》,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的美好情怀。

2、通过歌曲《丰收之歌》的教学,让学生结合歌曲了解新疆民歌的特点,并体验用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表演。

3、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亲身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欢庆方式,并在创造和表现中获得欢乐。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握新疆歌曲的演唱风格,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形式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渲染学习气氛。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竖笛、新疆的舞蹈服装、简单打击乐器

座位安排:(学生圆弧形坐,教师站中间)教学过程: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多媒体播放)。

师生问好!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进教室时听到老师放的是什么歌曲吗?学生抢答:《在希望的田野上》。

2、教师:老师再把这首歌放一遍,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教师播放歌曲)。

学生回答:丰收的情景。

教师:这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中国民歌,表现了人们喜获丰收、富民强国的现代梦想。

(点评:用音画共赏来营造本节音乐课甜美、亲切的欢乐气氛,顺势导入“丰收”这个话题。)

3、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多少描绘丰收的音乐作品吗?

学生回答:小提琴独奏曲《庆丰收》、歌曲《好收成》等。

4、教师: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表现丰收题材的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片段。(教师播放舞蹈片段)。

(点评:以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帮助学习,有利于调动兴趣。)

5、教师:视频画面通过舞蹈的动作、演员的服饰以及音乐旋律特色表现了哪个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

学生回答:新疆地区。

6、教师:下面老师放几首歌曲片段,同学们听后抢答歌名。(教师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

学生抢答。

7、教师:这些歌曲都是新疆地区的歌曲,你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你知道新疆有哪些民族乐器吗?

学生回答:《阿拉木汗》、《娃哈哈》等;冬不拉、手鼓、萨巴依等。(点评: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意境中进入本课的歌曲教学。)

二、进入主题:丰收之歌

1、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童声齐唱歌曲《丰收之歌》,老师用手鼓为这首歌曲现场伴奏,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老师所用的节奏型。(教师播放歌曲并用手鼓伴奏)

(节奏型×××│××)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相同的节奏,你能来模仿一下吗?学生模仿上述节奏型(特别注意切分节奏的正确)。教师:老师用钢琴来为大家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方式模仿老师的节奏为我伴奏,好吗?(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拍手伴奏)

2、教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首《丰收之歌》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填词并演唱,曾一度流行全国。下面老师再播放一遍由胡松华演唱的歌曲,请同学们听后填表。(教师播放歌曲,出示下表)

教师:这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新疆民歌,歌曲表达了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欢乐心情。三段体A+B+A。A段旋律起伏、采用重复的手法,附点和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跳跃,显得俏皮生动。B段旋律平稳而抒情,与首尾两段形成相得益彰的对比,表达了取得丰收后的陶醉之情。

(点评:学生在连续听赏了三遍不同的范唱后,对这首民歌已经比较熟悉,加上切分节奏已掌握,学习就不太困难了。)

3、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好吗?学生:好!

(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配唱歌词。注意开始教师应带唱,而且速度稍慢,遇到学生唱不正确的地方,可让学生自己说,并加以纠正。特别要注意上波音记号、倚音、反复记号和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一音两字的正确。)

4、教师: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胡松华演唱的《丰收之歌》,仔细感受新疆民歌音乐的风格特色。(教师播放歌曲)

5、教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首歌曲是用怎样的表演形式充分表达丰富的情感。学生回答:歌曲热情奔放、豪爽开朗;可以边唱边舞,也可以拍打节奏等等。

6、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当“导演”用多种表现形式合作表演歌曲《丰收之歌》。(点评: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了和谐、愉快课堂氛围。

三、实践研究,乐海探航

1、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组长先组织组员讨论用怎样的形式表现歌曲,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组的组名,再讨论如何表演。

⑴一组学生穿上新疆服装用肢体动作进行简单的舞蹈表演。⑵一组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简单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节奏型:小鼓××××│××××│××××│××××│

小锣×000│×000│×000│×000│

铃鼓×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圆舞板××××│××××│××××│××××│

三角铁000__│000__│000__│000__│)

⑶一组学生用竖笛为歌曲伴奏(G调演奏,注意变音“ti”的指法)。

⑷一组学生拍手演唱

(节奏型×××__│×××__│×__××│×××××│)。教师分别指导。学生分别表演,评出最佳演出组,教师用钢琴为学生伴奏(师生互动)。

四、师生小结

教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农民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可喜的丰收。让我们在音乐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丰收的喜悦、尊重农民的劳动,永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走绛州音乐教案分析与评价篇4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聆听歌曲,你听到了我们农村熟悉的一个农具吗?,从而揭示课题!

二;感受山西民歌《走绛州》

1:聆听歌曲《走绛州》

2: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和速度怎样?拍号怎样?(欢快,稍快,2/4拍)

3:一边打2/4,一边学习歌词,

4:简介歌词中的衬词

5:再次聆听歌曲,哪些地方表现了挑担子的场景?塑造了一个什么音乐形象?

三:唱山西

1:跟着歌曲试唱,老师纠正错误

2:老师完整的教乐句

3:教歌词

4:检查学生唱,评价,指出错误

感情处理,怎样唱才能使挑夫们担子变得轻盈,(诙谐,幽默)。注意歌词中的衬词

四:演山西

小组挑担子演唱,相互评价

1:选择教室物品充当扁担

2:担扁担动作多样,例,左边挑,右边挑···

3:边唱歌,边做些看风景挑担子的动作,擦汗时动作,上坡喘气时动作

4:评价

五:课堂总结

走绛州音乐教案分析与评价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2、认识力度记号“pp、p、mp”,并能准确地运用。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力度记号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

歌曲的意境想象。

三、教学难点:

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四、教具

课件、钢琴、歌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请同学好好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2、师:“你看到山谷是什么样的景色?

生:山谷有烟、有雾,有花……

师:这些东西有没有声音呢?没有声音山谷里是怎样的?

生:静悄悄的。

3、师:大家想不想到山谷中去看一看呀?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山谷静悄悄》,共同去感受它的美。(播放歌曲范唱。)

4、点题板书:山谷静悄悄

二、教授新课:

师:在这静静的’山谷中会有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到歌曲中去寻找吧?

(播放歌曲)

生:……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请大家再来听听歌曲有什么特点?情绪有哪些变化?

师:这么美的山谷,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把它唱出来吧!

4、带领学生用“lu”演唱歌曲

师:你认为作曲家要表现怎样的意境?

生:……

师:哪些地方体现了山谷的幽静呢?

生:……

师:讲解八分休止符,要求学生演唱时要声断气不断。

5、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要求运用力度记号。

6、聆听歌曲第二部分。

师:是谁改变了山谷的宁静?

生:……

师:对,是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发出了“叮咚”的声音。地质队叔叔常年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找到矿资源并把它开发出来,象我们生活中的金、银、铜、水晶……好多宝藏都是从这山谷中的岩石中取出的。地质队叔叔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呀?

生……

师:再次带领学生感受歌曲。

师:你认为歌曲的两个部分有区别吗?

6、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重点演唱叮咚部分(注意四分休止符)

7、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师:为了使我们的歌曲更完美,哪位同学有好的演唱方法推荐给我们?生:……

师:好,我们试试ⅹⅹ同学的演唱方法。

1、师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主旋律,另一部分唱叮咚

(学生体会多声部歌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两个声部进行调换演唱,学生感受。

四、教师总结

师: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山谷,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了山谷中静静的美景和地质队叔叔的铁锤精神,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去探索大自然更美丽而丰富的声音。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以上是走绛州音乐教案分析与评价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4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4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