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好作文推荐设计(精选5篇)

来源:网络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通用设计篇1

课时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

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

教学过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学们、昨天王老师已经带着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坐井观天。

2、什么叫“坐井观天”、你知道吗?

这一口井里有水吗?(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时才有那么一点儿水。)

3、“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书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认识青蛙

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想站起来读的同学自己站起来。

2、下面俞老师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不喜欢这一只青蛙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青蛙说的话、不喜欢这只青蛙的同学读小鸟说的话、俞老师读作者的话。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板书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谈自己的见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学生不会写的教师写。(如自以为是、骄傲、没头没脑、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不听话等)

5、在同学们(大多数同学)看来、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欢的青蛙、不受大家欢迎的青蛙、因为他……(根据板书)、咱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哪些同学愿意读小鸟说的话?请站起来(估计比较多)。俞老师读青蛙说的话、坐着的同学读作者的话。

三、理解“坐井观天”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2、俞老师这儿就有几个例子(出示)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吗?

3、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四、再次认识青蛙

1、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这一只青蛙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甚至自以为是、他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板书可怜)俞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交流、联系课文、图画等进行引导。

参考

(1)青蛙并没有说错、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没有说谎、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

(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

(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

(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陌生人就跟他们打招呼。

(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

五、结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通用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4—7段、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2、能分角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谜水边几张口……(沿)

二只小耳朵……(际)

2、贴一贴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我们知道了青蛙、小鸟分别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请学生上去板贴。

3、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争论不休。它们在争论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听。

二、听录音、了解大意、启发读课文

1、学生看动画。

2、指名回答它们在争论什么?(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3、理清两者观点从它们的争论中、你听懂了什么?

(1)指名回答并投影。

(2)初读两个观点。听了它们的对话、我们知道了青蛙认为——小鸟认为—

(3)请小朋友们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你从哪儿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各自的看法、用笔划一划。

三、汇报成果并讲解

1、找到与两者观点相关的句子。

情感指名回答并投影第四段(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1)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①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②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3)理解“大话”。

①“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

②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指名回答后齐读小鸟的话。

③它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对呀、青蛙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④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理解“那么远”。

①“那么远”是多远啊?(一百多里)

②理解“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是多远啊?(很远很远。)

是啊、从我们学校到火车东站只有半里路、“一百多里”有两百个这么远呢!

(5)井口有多大?

学生用手比一比、学生感受“井口”与“一百多里”的差距、体会青蛙不相信小鸟的感情。)

(6)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教案投影(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你是从哪里知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的?

(2)请你读一读小鸟的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a、“无边无际”有多大(大得没有边。)

b、什么也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c、小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做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各种画面小鸟漫游过高山、大海……)

d、说话训练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e、指导朗读小鸟飞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f、你觉得小鸟怎样小鸟见多识广。

在板贴上板书见多识广。

2、引读第三次对话、抓住两个“笑”

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第六段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听了小鸟的话、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鸟说吗?

(2)可是青蛙却笑了。青蛙笑笑小鸟什么?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3)投影我不会弄错的。

①小黑板我()不会弄错的。

()里能填什么词?

②你觉得青蛙怎么样?(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4)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指名答、再投影“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5)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投影小鸟的话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①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

②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在“你是弄错了”下划线。)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b、比较两个“弄错”有什么不同?(第二个“sixiangxuexixindetihui/思想<1>弄错”多了一个“是”。)

c、小黑板出示你()是弄错了。

()里可以填什么词?

d、请你读一读两句“弄错”、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在<1>上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③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愿意扮演小鸟的学生起立读、其余学生坐着读青蛙的话;请一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当小鸟、分角色朗读。

四、请你劝劝青蛙、学生表演。

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井口那么大、问题出在哪?你能劝劝它吗?

座位上的“小鸟”劝刚才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跳出井口、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续演《坐井观天》的下篇。

五、青蛙听了你们的话、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

(1)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从井里跳出来。

(2)你想它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先请在坐的小鸟猜一猜、再请上台的青蛙说一说。

(3)请你写下来。写完后、指名读。

六、听音乐下课。

另外、还有一只井底的小青蛙、它说啊它的家比天还大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怎么说的吧。(播放歌曲。)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通用设计篇3

【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估计:

⑴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⑵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⑶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⑷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⑸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⑹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3、及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思考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⑴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⑵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⑶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⑷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⑸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⑹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⑺分角*朗读2~5节,思考: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⑻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⑼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通用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具的准备

生字卡片,问题卡片,圆直筒,相关录音,彩景图,动物形象。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1.导入,板书课题。

2.卡片出示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信、沿、抬、际、蛙、错、答、还),指名学生认读。

3.游戏激趣。

(1)出示图片,学生用圆纸筒观察。

师(过渡):今天,动物朋友来我们班做客啦!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

生:(想)

师:赶紧拿出圆纸筒,对准黑板,仔细看看谁来了?(师变魔术般在黑板上下对顶的两角落贴上青蛙、小鸟的图片。)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比较“用圆纸筒看黑板”和“不用圆纸筒看黑板”,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吧!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呢?(卡片出示问题一)

2.指名回答。

3.师相机板书:天有多大?(竖着写)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品析二——七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各自的观点。(师巡视指导)

师:天到底有多大呢?为此,青蛙和小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我们也去参加好不好?

生:(好!)

师:为了当好青蛙和小鸟的辩友,我们得仔细读书才行。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

2.陈述观点,学习四、五自然段。

师:对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青蛙和小鸟分别是怎么说的呢?(分别在黑板上出示青蛙和小鸟的形象图)

A.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说“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师相机板书:青蛙不过井口大)

(2)引导学生理解“天不过井口大”。

(3)图文结合:青蛙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

(师相机板书:井里)

(4)谁愿意当一回青蛙,来读一读第四段?

(5)全班交流评议,读出感叹号及问号的语气。

(6)生齐读第四段。

B.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说“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师相机板书:小鸟无边无际)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无边无际”。

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其实就是说天——(怎么样啊?)

(3)练习说句: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图文结合:小鸟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

(师相机板书:井沿)

(5)谁愿意当一回小鸟,来读一读第五段?

(6)全班交流评议,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7)生齐读第五段。

3.自由辩论,学习三、六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师:口说无凭,得有理有据,才能使人信服。嗯,赶快读读课文,为你喜欢的动物找找理由吧!

(2)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3)自由辩论,师相机指导朗读。

(抓关键词,重点体会“一百多里”、“天天”、“不会”)

4.讨论小结,理解寓意。

(1)关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赶快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找找原因,说说理由。(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说。

(3)全班交流。

(4)小结(结合板书)

师:是啊!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了,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一小片天,这就是“坐井观天”!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站得高,所以看得远,看见了天是无边无际的。到了今天,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在刚上课时,老师让大家拿着圆纸筒看黑板,同学们的视线被纸筒的壁挡住了,所以大家没有看到全面,有的只看见了青蛙,有的只看见了小鸟,这简直就是“坐井观天”啊!

四、质疑拓展

1.学生自由邀请小伙伴,分角色再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谁想再读读?赶快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分角色读一读吧!

2.引导学生质疑,体会两个“笑着说”。

(1)师:再一次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老师可以直接提出来。)

生A:(我发现课文中有两个“笑”字,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青蛙的“笑”和小鸟的“笑”一样吗?)

(2)指名说,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生B:(我认为青蛙是在“嘲笑”,因为它觉得井口大的天要飞一百多里,太可笑了!小鸟肯定弄错了。)

师:你能读出青蛙嘲笑的语气吗?

生C:我觉得小鸟跟青蛙不同,它很诚实。所以是“善意的笑”。

师:那就请你“善意”地读一读小鸟说的话吧。

3.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

过渡:如果你就是那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你愿不愿意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呀?

生:(愿意)(卡片出示问题二: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3.拓展想象。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1)描述画面,创设情境。

师: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了。准备好了吗?要往上跳了……(放录音,边描述,边出示画面)噔——青蛙跳出井口来(往上移动青蛙图片,出示图片一)。哇,好美啊!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有大红的、粉红的、紫红的……各种颜色的鲜花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青蛙跳啊跳,它来到了池塘边。(出示图片二)青蛙看见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大大的、绿绿的,小鱼儿正在荷叶下捉迷藏呢!

青蛙继续往前跳,它来到了稻田里。(出示图片三)青蛙看见稻田里金灿灿的,风一吹,稻子都笑弯了腰啦!

噔!青蛙跳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出示图片四)哇,大地好像披上了绿毯,天空蓝蓝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青蛙不由地说:

(2)指名接着说。

(3)引导学生体会青蛙跳出井口后的心情:小鸟说得没错,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五、总结升华

1.回归主题

师:(请学生再拿起圆纸筒看黑板)如果你就是那只青蛙,现在你还愿意天天呆在井里吗?为什么呀?(指名说)

2.总结升华

师:做“井底之蛙”毕竟所见有限。青蛙正是听从了的小鸟的话,在井外发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断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见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见识。愿你们能像小鸟一样“站得高,看得远”。送给同学们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卡片出示,全班齐读)

附板书设计、图片:

13.坐井观天(青蛙图)

有井沿无边无际多大(小鸟图)

井里不过井口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关于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精选的分享内容,希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通用设计篇5

【复习】

1、读题。

2、复习第一节。

【新授】

一、正确、流利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

2、个别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点评

二、再读课文,质疑

1、再一次自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

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估计:

⑴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⑵“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⑶“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⑷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⑸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⑹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3、及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精读课文,解疑

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论,思考没有解答的疑问。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⑴“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

解答疑问。

练习说话:是无边无际的。

⑵比较句子:

天无边无际,很大很大。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⑶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⑷“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找到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

解答疑问。(用练习本做实验)

⑸比较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⑹指导朗读青蛙的话。

⑺分角*朗读2~5节,思考: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

解答疑问。(多媒体)

(板书:飞得远,见识广。)

⑻小小组读6、7节,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交流讨论

⑼指导朗读6、7节。

四、读后感悟

1、读全文。

2、讨论: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

(多媒体)

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

3、现在你知道“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

【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

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后分角*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展开争论,发挥想象,更深刻地体会寓意,以达到语文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

第3篇: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卡片:

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

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句子:

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⑵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练习:

⑴选择正确的意思: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5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4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