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精选5篇)

来源:整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人在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痛苦?在困难与痛苦面前,老人仍然种树,说明老人具有什么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课堂反馈及时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若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表示环境的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多,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较多,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我看来,“高效”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高效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

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出示阅读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

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

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5、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6、作者对老农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文中找出句段:

⑴老人是怎样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⑵“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表面是指这片绿洲,实际上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的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7、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8、读到这里,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教师:是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拯救绿洲,拯救田园,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我们期待: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3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二、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学习目标拟定如下: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山林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背景条件.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四、教法学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我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

1、品读感悟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让学生谈感受.

2、再出示如今这里绿树覆盖的青山图。

(设计意图;从视觉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如此大的变化后面,凝聚着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于是引入课题:16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提示:默读(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圈出本课的生字和自己认为不懂的词语。

交流反馈:

1、读记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借助重点词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文章,而且也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也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三)合作交流,初识老人

要求:默读课文,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标出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交流中抓重点词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细细品味,体会老人年龄之高。)

(四)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却创造了奇迹。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xxx】”找句子,并用“△”标出重点词语。

2、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要求:自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数字,精彩句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借助图片,背景资料让学生理解环境之险恶,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的艰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但老人就是这样不懈、不屈地拼搏着,努力着,造福大家。将“奇迹”在层层深入的阅读中深化让“老人”的形象在细细品读中高大。同时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体会“青山是不会老的”?首先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指名谈理解)让学生明白“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畅谈中理解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带着这份感动再读这句话。实现了作为教师从学生认知起点出发,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感受老人的艰辛和决心,在读中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溶升华。)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然后出示(老人的资料)面对这么一位可敬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要求:思考两分钟,把自己相对老人说的话与大家共享。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的吸收和表达相互推进、相得溢彰。)

最后呼吁大家要向马爷爷学习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七)、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辛

六、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与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映衬,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植树造林的重要,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型原则。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关注课题,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语文要素】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2、师:同学们,瞧,参天的杨柳,劲挺在山洼、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的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课件出示重点词,指名读、齐读。

3、师: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用这五个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着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感“奇迹”。

课件出示: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出相关句子,齐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之间交流相关内容。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自由读课文并进行概括。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学习第2自然段)

联系课文,结合资料和图片,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出示: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①引导学生关注老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俭朴、单调的生活。

②关注三个典型事例,即“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4、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莽莽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四、对比阅读,理解“青山不老”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1、看今日之青山: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2、想昔日之青山: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一番景象?想象画面。

3、悟“青山不老”之含义:经过刚才对“青山不老”的对比学习,现在说说你对“青山不老”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1):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

预设(2):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永存。(板书:精神永存)

[教学板书]

20青山不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深刻地理解老人身上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阅读,结合关键语句,逐层深入探究,感悟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不足之处在于,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应适当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教学中要多运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充分放开学生手脚。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

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

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让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带着对老人的无限敬佩读一读。

教师点拨:老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指转化为他所创造的一片绿洲,还包含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价值无限。)也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或:因为青山饱含了种树人(山野老农)绿化环境、保护家园、为民造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护好家园,青山就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交流感悟。

如:

1.你想对山野老农说些什么?对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

3、讲一讲自己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

4、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自然环境):险恶

奇迹(创造绿洲)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5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5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