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详案(精选5篇)

来源:收集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详案篇1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认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打基础。是在对前面“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作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2)说出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

(3)说出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标:

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清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

2、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

四、教学难点

1、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2、细胞膜怎样进行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五、教学方法

讲解式教学法,融合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进行教学。

六、教学内容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学组成,我们说了细胞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首先是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然后是微量元素,有Fe、Cu、Zn、B、Mn、Mo等,其中讲到C是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接下来讲的是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他们的统一性是说生物界中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里都有,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在生物界里也都有,差异性是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最后我们将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由化合物组成的细胞的结构和由结构决定的功能。说到细胞的结构,首先来看细胞的结构是什么,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其中一些还有细胞壁,比如,植物细胞。所以我们先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面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课本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的内容,然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板书课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好的,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刚才说的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工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2、教学课程

板书:一、细胞膜成分

1、磷脂双分子层(55~57%);

2、蛋白质(40%);

3、糖蛋白(糖类2%–10%)。

前面说过细胞是肉眼看不见的,作为细胞的结构细胞膜也是肉眼看不见的,由于细胞膜很薄,所以光学显微镜是看不清楚细胞膜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真正看到一层厚约8nm的膜。通过对细胞膜化学分析知道,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下面请同学们看22页的图2-4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脂质分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在磷脂双分子层上有着镶嵌在上面的蛋白质,而有的蛋白质上面又有糖分子,当蛋白质和糖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糖蛋白。所以得出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蛋白组成。但是组成细胞膜结构成分的含量不同,其中,磷脂占55~57%,蛋白质占约40%,糖类占2~10%。

板书:二、细胞膜的结构

1、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2、蛋白质位于两侧或游离表面,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之中;

3、外层由糖被包围。

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由它支持着许多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分成两类:一类蛋白质分子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即镶在膜的’表面;另一类蛋白质分子,有的部分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于是让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细胞膜的一个特性。细胞膜的这种结构特点,对于它完成各种生理活动非常重要。

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动物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作用。以上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一般而言,结构决定性质,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与之相适应,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之后,我们进一步学习细胞膜的功能。

板书:三、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它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细胞膜是细胞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之成为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所以,细胞膜具有将细胞系统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并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板书: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具有保护作用;

其次,活细胞不停地进行新城代谢作用,它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交换物质,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而在对物质进出细胞的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出细胞,比如,不被选择的离子、小分子以及大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并且能进出细胞的物质也不是具有相同的方式。比如,水分子、O2、CO2等能自由通过,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而K离子、Ca离子等通过细胞膜时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细胞膜这种控制一些物质能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方式叫做“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一样也是细胞膜的特性。于是得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交换的功能,还具有选择透过性。

板书:2、控制细胞的物质交换,具有选择透过性;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刚才说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时,有的物质进出细胞膜时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有的不需要,这种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叫做细胞膜的“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板书:(1)、自由扩散

(2)、主动运输

那么,什么是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呢?自由扩散是指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细胞提供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是一种简单的运输方式,如水分子、O2、CO2、甘油、乙醇、苯等物质。主动运输则是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细胞提供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如K离子、Ca离子等物质。

再次,细胞膜对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说细胞膜具有细胞识别的作用。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主要有3种方式

1、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

2、通过相邻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

3、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如高等植物通过胞间连丝来传递信息)。

板书: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识别;

(1)、分泌化学物质

(2)、细胞接触

(3)、相邻细胞形成通道

最后,细胞膜还有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

板书:4、分泌、排泄、免疫等。

以上就是我们要掌握的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我们学习的内容。

3、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到,细胞膜是细胞系统的边界,它的化学成分有脂质,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它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位于两侧或游离表面,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之中,外层由糖被包围。

细胞膜的功能有: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具有保护作用;2、控制细胞的物质交换,具有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识别;4、分泌、排泄、免疫等。

细胞膜有两个特性:1细胞膜的流动性2选择透过性。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

4、布置作业

课上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课后习题。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详案篇2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活动建议是: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依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了知识方面的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制定了技能方面的目标“制作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主要是帮助学生加强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鉴于本节内容十分突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还制定了相应的情感目标,以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思路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教学内容要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的理解。下面是本节的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学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习阶段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旧知,引起注意

导学

主动探索,获得知识

加工信息,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概括反馈

提问:“观察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回忆一下,细胞的主要结构有哪些?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什么功能?”

质疑:“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介绍帕拉德对“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设想、采用的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过程。

引导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资料分析。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总结出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运输的过程及能量的供给。

提问: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有哪些膜结构参与?

引导观察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

讨论:有哪些膜结构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引导观察: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小结:细胞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强调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正是通过细胞中各种结构(包括细胞器)在结构上的联系、在功能上的协调配合而形成统一整体的。

观察并回答问题,简要说出细胞组成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倾听,获取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分析讨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注意膜结构的重要性。

结合各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思考回答问题。

描述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明确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观察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相互联系的图解,理解细胞内膜结构间的关系。

明确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膜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系统,以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在细胞内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完成练习。

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使学生认同科学研究成功的要素──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强调膜结构的重要性,为建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奠定基础。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获得知识。

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

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详案篇3

一、理论依据

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完美的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二、实施设计

1.构建知识体系,指导学生自主复习

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从新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原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将下列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回顾学过的知识,以便在老师在串讲时做到心中有数。

2.突出图表的利用

在进行串讲时,运用图表将知识系统地呈现给学生。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属于穿过膜结构的跨膜运输方式,而胞吞和胞吐作用不属于穿过膜结构的跨膜运输方式。例如,O2进入红细胞要穿过一层膜结构,而抗体从浆细胞中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出来却没有通过膜结构。

3.善于知识的迁移

复习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通过复习,要让学生真正提高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新的情景实现知识的重现,会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对几个知识点的处理方法。

(1)细胞膜的成分

用脂酶和蛋白酶处理细胞膜时,使细胞膜瓦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存在着脂质和蛋白质。

(2)膜的流动性

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鼠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发现两种染料会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另外,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变性虫的变形运动等都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

4.联系生活实际

收集生物膜研究成果在工农业生产和医学方面的应用资料,给学生补充,让学生了解当今科学前沿。

资料一:通过对生物膜内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的研究培育抗逆性强的作物,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时,植物的抗寒能力强;当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时植物的抗旱能力强。找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来培育抗逆性的作物。

资料二:根据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制作的人工膜,在工业上用于海水淡化、污水的处理,在医学上制成人工透析肾,代替病变的肾脏,治疗尿毒症。

资料三:模拟生物膜的成分,利用磷脂小球将药物携带到病变的器官,磷脂小球与细胞膜融合,因而将药物释放到细胞内,来治疗各种疾病。

5.重视实验探究

在掌握基础的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要有提升。实验探究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它激发学生的思维。

复习细胞膜的结构时,学生都知道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磷脂的结构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很多磷脂分子淹没在水中,会形成什么样的形状?如果将磷脂放在水面上呢?如在水中置一有孔的隔膜,又会是什么形状?

6.精选例题,巩固练习

复习的目的是知识的巩固,应避免只盲目做题而忽视思考,选题非常重要。教师应精选精讲,学生应精练,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防止只为讲题而讲题。巩固练习要有层次性,难易适中,覆盖面广,易少不宜多。

三、复习总结

新授课学生主要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对实践应用和知识间的联系可能涉及得不多,而通过复习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呈现新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反思

1.夯实基础,全面复习,狠抓落实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研究以及新课标的研读,我认为在复习时,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本,全面复习,绝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

2.不搞题海战术

通过做适量的精选的习题达到对知识的巩固,狠抓落实,对错题不仅更正,还要做出书面分析,并建立档案。

3.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教学相长,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遇到疑惑时,应保持一种亢奋并渴求的心态,要善于查阅书籍、报刊或借助网络或求助于专家,把问题搞清楚。有了这种心态,你就会喜欢学生向你提出问题,希望学生向你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学生某个问题或想法,会激励你不断地学习、积累。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详案篇4

一、教学目标: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教案设计

1.知识方面

(1)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

(2)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态度方面

(1)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2)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3.能力方面

(1)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难点:名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概念:各种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

细胞膜

细胞器膜

核膜

2.成分:成分,主要含和。

3.观察各种膜之间的结构联系:是指具有膜结构的膜之间的相连。是指不同膜结构之间通过小泡发生转化。(将结构关系图画在上方)

4.各种膜之间的功能联系: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线粒体

5.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①细胞膜对细胞有、及。

②内质网膜,供酶、核糖体等附着在上面,使各种化学反应有序进行。③将细胞,使各种化学反应能。

6.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1.生命基本理论研究

2.实践上——

3.在工农业生产和医学实践上有重要用途,如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和透析型人工肾

资料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经过了哪些细胞结构?有哪些细胞器参与了?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详案篇5

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重要的区别特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并会区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几种不同方式。

3.了解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认识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特点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质和染体相互转变的动态关系。

6.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训练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训练学生利用资料分析、判断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辩*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全书的基础。因为细胞是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及生命的生理、行为特点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特殊结构基础之上的。所以理解细胞不同于一般非生命结构的特点就是本节最首要的教学重点。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本章将重点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物质透过膜的方式将在第三章中以水代谢和矿质代谢为例详细分析。细胞器部分将重点学习质体和线粒体,并在第三章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一步详细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将在第六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部分进一步阐明。细胞内的中心体将在细胞增殖部分介绍。液泡的功能在细胞渗透作用吸水部分有所体现。细胞膜的流动对理解细胞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以及细胞的整体方面都是非常关键的知识。如果对细胞内的膜体系进行简单介绍,将有利于学生理解、体会细胞这一有机整体在结构及功能上的联系。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只作简单介绍,但是染质和染体的知识要作为教学重点。因为细胞、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重要的章节都要用到此知识点。由此可以看出本章在教学中的地位及重要

教法建议

建议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3或4课时完成。

从病毒引入新课。可以起到在梳理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入新情境的目的。学生在复习各种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后,体会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仅有其中的几种,哪怕是最重要的成分也不可能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些物质不能单独发挥生命功能。根据细胞学说学生可以想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从分析前人实验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开篇首先要明确说明,研究对象以真核生物为主。

本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能力培养点。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细胞质部分重点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由于植物的新陈代谢部分还会继续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因此功能方面不用涉及得太深。

细胞核部分重点讲清细胞核的结构;讲清染体和染质的关系。其他内容将在细胞*以及遗传和变异部分再做深入探究分析。

教学设计示例——细胞膜

教学题目: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建议4课时内完成)

教学重点:

1、围绕细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点进行学习和讨论,生物教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膜的选择透过*。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为第五章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1、细胞的体积与相对表面积对于细胞的意义。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理解膜的流动*。

3、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器间的关系。

4、染质与染体间互相转换的动态关系

教学过程:

问题: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核*。可是病毒却不能单独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细胞后才能体现生命的特点。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你能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吗?

小结:从物质基础方面考虑,病毒成分简单不足以完成复杂的新陈代谢;从结构基础上看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新陈代谢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病毒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的细胞生物中才能体现生命现象。

问题:根据初中知识,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几类?它们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结构?

课件演示几种植物细胞、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

小结讨论结果。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界把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独分成一个特殊的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又根据细胞是否有细胞核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主要学习以真核生物为中心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解释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引发学生探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兴趣。在电镜下人们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电镜照片。

指导学生读图:识记各结构名称以及各结构的形态结构特征;注意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课件演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模式图,辨认细胞亚显微结构。比较细胞的异同时要注意纠正错误。强调细胞共有的结构和特有结构,总结出笔记。

问题:

1、不同点?植物和动物组织细胞浸在清水中结局相同吗?为什么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有的细胞有叶绿体或大液泡。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2、相同点?说明了什么?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结构究竟用什么作用?这些结构是如何体现出生命特点的呢?

分别学习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义)

一、细胞膜

细胞都有细胞膜这足说明其对生命的重要*。根据细胞膜的相对位置可以推断细胞膜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学生讨论:哪些实事可以说明细胞膜是有生命的?

(相关内容见扩展资料)

细胞膜是如何保护细胞的?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与一般的膜存在什么根本的区别?

问题讨论:学生设计实验:

(1)*膜的存在。(质壁分离;显微探针感受阻力;电镜观察。)

(2)研究细胞膜的结构需要得到实验的材料,选用什么样的生物提供材料?理由?如何得到细胞膜?

(培养学生在下结论或推测时要重*据、讲道理。表达观点时条理清晰的基本素质。)

介绍细胞膜的获取方法(相关内容见扩展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

(3)如何定*、定量的测定细胞膜的成分?

观察法:电镜观察细胞膜:暗、明、暗三层结构。厚度约75~100埃(见扩展资料)。

实验法:科学家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事实一:膜易被脂类溶剂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处理后消失。)

事实二:脂类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

事实三:用指示剂可以确认其成分:*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对于一般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上述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时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1、成分:*脂、蛋白质

2、结构:

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这两类物质分别隶属于亲水和疏水物质。这两类物质应该如何排布?

(1)脂分子结构特点:脂分子分疏水端和亲水端。

如果是一层分子排成一个平面会是什么样子?(不符合细胞膜内外均为水环境的实际情况,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物质交换。)如果是两层会是如何排列?理由?

(2)亲水的蛋白质与*脂分子的关系?

根据前面给出的信息判断:暗层和亮层哪层是脂类物质?哪层是蛋白质类物质?依据?

理解内外两侧暗*发亮的观察结果。

由于观察技术所限,科学家对细胞膜的认识基本上是假说和推测,了解学说和假说的区别。为形象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科学家根据假说设计了一些生物模型。其中被广为接受的是:液态镶嵌模型——突出液态结构

(1)两层*脂分子——基本骨架

(2)蛋白质覆盖、镶嵌、贯穿于“骨架”上。

问题:这样的结构与一般的“膜”有什么重要区别?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对其生理功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亲水物质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随意通过膜!

*脂分子相互之间不连接,而且分子始终处于运动中——液态流动状。

脂分子中的2分子脂肪总有一个是不饱和的链,因此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详案以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秀公开课的所有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以上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7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5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