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的作文(整理9篇)
来源:
诸葛的作文篇1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诸葛的作文篇2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语文书上的《古今贤文·合作篇》你一定很熟悉吧?这里面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隆重推出本故事的主角之一:诸葛亮,这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
孙权寻到了一些手艺高明的冶匠,可是他们为难地说:“浇铸有把握,但没这么大的铜葫芦模子,我们、我们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孙权派手下访遍四方,却没找到这么个高人。他在城门上贴起了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孙权急得茶饭不思,面黄肌瘦。而诸葛亮呢,每天在招贤榜下踱着方步,摇着鹅毛扇子,满脸得意。
接着出场的是本故事的另外几个主人公。说来真要让人笑话,他们是在那城门口摆摊子的三个皮匠!这三位衣衫破旧,面目丑陋,而且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臭皮匠”。他们看不懂招贤榜,还是从众人的议论中才得知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他们也替君主着急啊,干脆连生意都不接了,时时刻刻凑在一起商议,嘿,还真的想出了妙招!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用剪鞋样的笨办法,终于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了大葫芦模型!做完模子时,三个人都累得直不起腰了。
有了大葫芦模子,冶匠们的好手艺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将皮葫芦埋在砂里浇进铜水,铸出的铜葫芦一举成功!人们赞叹地说:“多亏了三个臭皮匠啊!”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心中也暗暗称奇。他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
哈,臭皮匠VS诸葛亮,臭皮匠赢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说法,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诸葛的作文篇3
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两个月牙似的小
眉毛,胖乎乎的小脸,这就是我的表弟齐仕杰。看了题目,你一定很想知道他怎么会是小诸葛亮呢?别着急,慢慢听我说
我的表弟今年4岁了,别看他人小,计谋可不比诸葛亮少。就说前天吧,我就中了他的圈套。一天,我正在捏橡皮泥,他突然过来对我说:“哥哥,我们到屋里去玩一会儿吧!”我说:“好哇。”他听了,一溜烟儿的跑进了屋子,过了一会儿,我也进了屋子。我刚一打开门,便袭来了枕头阵,我见了,赶紧连躲带挡地防御,最后总算是闯过了“枕头阵”;我心里想:“原来他在这里设下了“十面埋伏”啊!不过,想打倒我“王师军团”可没那么容易。随后,我步步小心,可再怎么小心也逃不过他的埋伏啊!不信你看,我又踩到机关了,首先先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警报声,紧接着又传来一声:“快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差点没把我的魂儿吓出来……他的连环攻击使我防不胜防,我终于还是招架不住,落荒而逃了。他走出来,对大家说:“看见了吧!我这个‘小诸葛亮’可不是吹出来的,今天我打败了‘王师军团’就是证明!哈哈……”我们听了,笑的前仰后合。
这就是我的表弟,他真是既有趣又可爱啊!
诸葛的作文篇4
“诸葛亮”这个名字,几乎整个中国都知道,甚至连外国人都对他略知一二。那他到底有什么能力,让知道他的人都对他如此钦佩呢?那也只能归结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能力了。
他“草船借箭”,是在和周瑜联手时,三天内要造出十万支箭的情况下发明的。“三天造十万支箭”这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造箭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而在当时的蜀、吴两国,加起来也没有这个实力。周瑜深知这点,所以故意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一旦诸葛亮造不出箭,他便可以在大众面前批评诸葛亮了。结果却出人意料,诸葛亮并没有实实在在造箭,而是通过排兵布阵,利用曹操多疑的特点,虚张声势,用二十只船就借到了曹操十几万支箭。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虽然是出自于小说《三国演义》中,里面不排除有作者的渲染,但足以说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这个故事中,周瑜的心胸狭窄和诸葛亮的宽宏大量形成了鲜明对比。问题出现了,诸葛亮并没有责怪周瑜,而是自省,主动承担责任,通过想办法最终解决了问题,凸显了诸葛亮强大的责任感。在大多数人心中,诸葛亮就是一个“神奇”,是一个真正的“卧龙”。
他的“前后出师表”使无数人为之心动,为这一份对君主的忠心而心动。当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也步入晚年,他一心扶持刘备的“傻儿子”刘禅。虽然他有足够的能力和势力可以废除刘禅自立为王,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诸葛亮牢牢的守住和先王刘备的这份君臣之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放弃对刘禅的辅佐,对蜀国的坚守,可见他的这份忠诚。
陆游曾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谁能像诸葛亮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唐代的诗人也感叹“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精神令古人都感动万分,传颂至今。同样,现在的我们也纪念他、学习他,学习他勤奋学习广闻博识,学习他宽广的胸怀,学习他胸怀大志敢于为理想奉献终生,学习他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精神都将永远记在我们心中,继续传承下去。
诸葛的作文篇5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
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
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诸葛的作文篇6
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我很快就入睡了。忽然,脑子里一道闪电劈过。我出现在一个军中大帐里,我坐在长席中喝酒。
之后我问旁边士兵:“刚才打完什么仗啊?”
士兵说:“这是刚打完的新野之战。”
我端着酒向诸葛亮走去,我问道:“你是怎么让夏侯敦中计的呢?”
诸葛亮喝了口酒回答道:“我先听说夏侯敦这个人啊,虽然勇猛但却冲动好斗,我就派赵云诱他到峡谷内,又让关、张二人埋伏,之后点火烧他们,他们必会溃不成军,那夏侯敦自然仓皇而逃。”
“妙哉!妙哉!”我口里称赞道。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那你又是怎么把关、张二人降服的呢?”
诸葛亮回答道:“在火烧博望坡那一场战役,略施小计,就把魏军打败,那兄弟俩也就自然降服了,而且再加上近日的磨合,肯定也就服从了。”
诸葛亮的话刚说完,脑子里一片漆黑。之后我发现我和诸葛亮一起商讨对策。那一天晚上,诸葛亮在写出师表,我看着诸葛亮,越写越难过。
我刚想问问题,太阳就照在我的脸上,原来是梦啊!
诸葛的作文篇7
三国时候的诸葛亮饱读诗书,善于出谋划策,人们都称赞他。可是他也有失策和不明智的地方。
一、用人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的确有些过失。在火烧赤壁之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又遭张飞、关羽等人偷袭。但诸葛亮却将对曹操又愧又重义气的关羽放在最后,导致关羽为了报恩义释了曹操,为日后蜀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派马稷去守街亭。马稷不听部将劝告,执意将营寨扎在山上。结果被曹军断了水路,大败而归。
这些都是诸葛亮的过失,“用兵之要,在于择臣。”而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却在关键时刻用错人,这是不可容忍的。
二、自知之明与名节
在蜀魏之争中,蜀魏力量相差悬殊,诸葛亮却依然六出祁山,最后导致蜀国被魏国所灭,他自己也病死了。倘若他与吴国联手,来个东西夹击,那么魏国唯一有才能的司马懿,就会在长途奔袭中失利。而诸葛亮却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蜀国的直接灭亡。
在白帝城,刘备被孙逊打败后,一病不起,病死在白帝城。他临终前嘱咐诸葛亮:“我的儿子刘禅,可辅佐便辅佐,他如若不能,爱卿可取而代之。”后主刘禅果然昏庸无能,但诸葛亮却没有取而代之,而是呕心沥血地辅佐刘禅,从而造成了蜀国灭亡。虽成就了个人名节,却留下了遗憾。
诸葛亮虽是蜀国的功臣,却屡屡失误,所以我们评价诸葛亮时有贬有褒,才是公正的。
诸葛的作文篇8
读完《三国演义》盖上封面,我躺在床上细细的回味这本惊世之作。其中的`内容曲折让我唏嘘不已,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让我尤为惊叹的角色就是那位神机妙算的军师---诸葛亮。
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位手持鹅毛扇,头戴缨帽,身长八尺,一袭长衣的谦谦君子正靠在地图上苦思冥想,扇了几下鹅毛扇,一下子一条令人拍案叫绝的妙计就灵光一现。
我走近一看,诸葛亮也看到了我,和我攀谈了起来。
我激动的对他说,卧龙先生,你真是一个奇才,你的名字和你本人一样,身处在深山老林之中,却知晓这天下之事,把时局分析的如此透彻,我本觉得谣言不可信,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他却淡淡的说了一句,承让承让,做人要低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无止境,我觉得我这些都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我在心里感叹了一下,心想这诸葛亮也太低调了,我继续说,先生你与刘备就像是千里马遇上了伯乐,碰上了这样慧眼识英才的主公是不是很开心啊!听到这句,他以为遇上了知己,也开启了话匣子。遇到了如此礼贤下士的主公,我感到荣幸之至,刘备对我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遇见他,纵使我有滔天的才华,也没有如此诚意被请出山,所以我对我的主公非常有信心,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夺得天下。可惜了呀,还未成大业,就死于非命了。他的儿子却是个不成器的人。竞乐不思蜀,实在令我寒心。我想了想,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说,先生已经尽了全力,不必忧心。刘备三顾茅庐,使金子没有埋没。你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之事,草船借箭,空城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运用你的智慧帮助刘备,虽未能帮助他匡扶汉室,但也帮助他建立了蜀国,此丰功伟绩,非寻常人之所得。我真佩服你啊,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要是有你一半就好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也别气馁,你天资聪颖,只因贪玩误了学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只要你肯努力,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我相信你可以的。说完对我作了个揖,拂袖而去。
起来啦!伴着妈妈叫喊声,我揉了揉眼睛,下意识地看了看,被口水浸湿了的枕巾!才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梦。但是我会记住这个梦的,我想大声对诸葛亮说,诸葛亮,你是我的偶像,我要向你看齐。
诸葛的作文篇9
与诸葛亮一起漫步夜半,万物寂静,我独自坐在夜空中,抬头望月,沉寂在自己的思绪中。一阵微风吹过,远处出现一个人影,仔细看去原来是中华智星————————诸葛亮。诸葛亮羽扇纶巾,一袭长袍宛如仙人。只见孔明缓缓开口:“小友,夜深人静,明月当空,何不与我一起散散步?”我起身应约,来到孔明身边。
“孔明先生,我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哦,但说无妨。”“先生,您一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祁山,七擒中原,一心只为酬三顾。您觉得值么?凭您的智慧,占据一方,成就一方霸业又有何不可?为何甘心在刘皇叔手下呢?”诸葛孔明眉头一皱,轻摇手中的羽扇道:“小友,你错了,我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只因先主三顾茅庐,真心对待与我。
知遇之恩不可忘,我又怎能背叛于先主?这是做人的底线,那就是知恩图报。你明白么?”我顿时恍然大悟,拱手道:“先生,晚生明白了,只是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后悔过么?”孔明摇摇头:“没有,我一生的功绩在后人眼里可能颇为称奇,可是在我的眼里,那只不过是报答先主大恩的一部分而已。我从未后悔过。只是六出祁山,七伐中原,屡屡因为我的疏忽,使成功檫肩而过。时常觉得对不起先主。”
诸葛孔明的脸色渐渐变得晦暗,显然是有些难过。我连忙劝道:“先生,这并不是您的过错,只因后主的昏庸无道,信任宦官,导致了政事的衰弱,即使先生有回天之力也无力挽回这汉室的江山啊!”听了我的话,孔明的脸色渐渐恢复起来。他停下脚步,抚摸着我的脑袋:“小友一席话令我豁然开朗。我相信凭借小友的智慧和才略,只要稍微努力,便定能成就大业。好好努力吧……”
话未说完,孔明的身影已然消失,原来一切都只是幻觉。虽然孔明只是个幻觉,但他的话还在我耳边回荡,“放心吧,先生,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希望,有伯乐的赏识,我这匹马儿一定会成为千里马的!”

珍爱人生作文(收集28篇)
- 阅1珍爱人生作文5篇1夜晚,我正在回忆白天学习的课文,突然,我想起了杏林子说的一句话: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

我和妈妈作文(收集29篇)
- 阅2我和妈妈作文篇1我很爱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也爱我。每天放学,我最想见到的就是妈妈,只有见到她,我心里才踏实;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