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味道的作文

编辑:高中作文网

关于味道的作文

本学期写作以精写精讲为主,这次写的是《味道》,写食物,关键写好“味”和“道”二字。“味”是滋味,“道”是思想感情。
“味”
讲起你最想吃什么?吃货孩子们各个目光炯炯,那么你就讲讲为什么喜欢这个食物,你能讲的让大家垂涎三尺吗?讲起你最想吐槽的食物,你能让大家胸膛翻涌,不愿耳闻吗?如果达到这效果了,那么你会写味啦。
写的入味,首先你要会联想。我举了紫菜这个例子,孩子们思绪移到了食堂的紫菜汤,有人说是“乌云托月”,有人说“小舟泛于江湖”,有人甚至说“死尸浮于潭水之上,冒点死气沉沉油星子”,这足以证明他多讨厌这紫菜汤呢。来看看名家张爱玲写的:“打开三尺见方的宣纸,如深色的丝绸,可谓中国杰作之一。”
写的入味,还要学会烘托。“又是食堂,又是食堂!”他面部扭曲,目光黯淡。哈哈,好一个烘托。
写的入味,还要放大细节,尤其记得一孩子又在描述食堂的面条,他以独特的细节描写,令大家不愿吃面N天,这也是细节的功力。又如给生发下的余华《可乐与酒》里面孩子喝了酒后的状态,一系列囧囧的动作神态描写,孩子们边读边笑,所以要好好玩味细节。
当然这篇文章不是让大家写“舌尖上的13班”重点还是你要从味中悟出些道。
“道”
食物中融入些其他情感,如童年、家乡、亲情、人生、文化……我一直对你们说,只要有“事”了,就会有“情”,事情事情,事后蕴含的情。
哪些事?可以是做法中悟出道,可以从获取食材中悟出道,此外还是食物背后的故事,关于传承,从文化层面思考味道。
——编者按

我怀念的
七(13)班 徐冉
我不由得怀念家乡的面。那时,要蒸馍或烙饼,总是先发面。
新麦是最好的,粗颗粒,不要研磨太细。它们从打麦场上赶来,带了秋后的喜悦,且裹挟着刈后的田野上的鲁莽。笨拙与记忆,遍体鳞伤,磕磕碰碰。
发面前,奶奶化半碗温水,手试一试,不烫,亦不冷煞。酵母表皮结痂、干燥、硬实,仿佛一枚疲惫的土豆。从秋野上拾来的。投进温水,它便醒了,睁开最初的眸子,仿佛一介转世的灵魂,瞧见了稀薄的往世。它笑,或者哭,掠过了今生今世。
半碗水,开始浑了。若记忆。
奶奶将酵母水撩在新麦的粉堆里,开始搅拌,匀速使力。先前还是分崩的粉尘,离析的心跳,倏忽间,它抖落了风尘,露出了真容,拥揽八方。
功课将毕,奶奶赶着将这一坨柔软的布置,款款放进面盆,再沾上一块湿巾。像抱起婴儿似的。在它们的发酵中,粉尘会随着身体荡漾而出,生涩、忐忑、混沌。
这时刻,一定要在酝酿庄严。
发面被切成剂子后,放在喧哗的蒸笼里,在柴火的赞美中,蓬松,壮大,亭亭玉立,一扫少年时的稚嫩。奶奶便紧接着给热腾腾的发面们挨个儿点染红油。姜黄和蜂密,将它们打扮再三,如出阁的闺女。
奶奶烙饼时,经营得更细,会在发面的脸蛋上洒一些葱花,苦子,煎鸡蛋末、擀圆、碾平,铺在铁鏊子下。鏊子下,乃是木器厂央来的锯末和刨花,文火,烟淡,风轻,漫长得像一场魇住的睡眠,且在傍晚。
灯下,一家人守着清淡岁月,不知寒暑之易节。
蒸腾的烙饼从铁鏊子钻出,带着北地特有的味道。这面仿佛是活的,不似花卷那般死,蔫蔫的。我不禁接过了那饼,沉甸甸的,好似手捧着几代人的重量。
北地的生民擅长面食。
我望了烙饼许久,心中忽地生出一种庄重感,我轻轻地咬下去,咀嚼着,咀嚼到了灵魂深处去孑然独立。我正幽幽地咀嚼着,忽地两行清泪就挂了下来,口中的饼早已先知先觉被咀嚼得索然无味,可我仍旧怀念那个味道。



海与土的味道
七(13)班 陈雨晨
一个人走在海边。
海,是说不出的蓝;土,是说不出的软;海风啊,是说不出的柔和。
忽然想起带着这味的汤来——海带蘑菇汤。这汤,是总带着笑的外婆做的,除了她,没人能做出那个味来。
外婆总是在大大的锅里熬汤。她总是将一个大木勺在沸水里舀呀舀,像是要舀出个风味来,再用木勺子将海带与蘑菇舀进汤里。而那海与土的味道,便轻悠悠地在汤里荡开来了。外婆一边舀,一边用她那海绵似的大鼻子,似乎要嗅尽这味。
而我,也总会抢先将汤喝进肚里。对于心比胃大的我,一碗汤还是远远不够的。海带与蘑菇就像点点花草,舒展着,绽放着。汤面漾出了点点波纹。刚一入口,便是海风与干净泥土的味儿,清新充盈整张嘴了。
一旁的妈妈,总是笑而不语。外婆,也只是在笑。
那个时候,外婆又短又粗的手是在静静揉着。外婆,总是那么虔诚的,像个圣母。
想到外婆从不食肉,是因为信仰佛教的缘故。定神一想,还真是没有味蕾上品出个肉味来。可它依旧是那样鲜,那样朴素。
曾问过着汤是为何而有的。问妈妈,依旧笑而不语,只好问了外婆,才明白,这拥有海与土的味道的汤是怎样而来的。
大约是30多年前的事了吧,妈妈去上海读高中,家里没钱,外婆硬是上门用手求来的600元,全给了妈妈。家中只剩下几十元钱了,可固执的外婆想要女儿离家前喝上一口汤,挑来了一筐子海带。家里是种蘑菇的,便让这海与土和在一起,成了外婆的心愿。
也罢,这汤可否有外婆那虔诚的心呢?我也明白了外婆与妈妈笑而不语的原因了。也许是这汤太美好,太会让人勾起曾经的回忆了。
妈妈是喝着这汤成长的,我也是喝着这汤成长的。是否可说,外婆这独有的汤抚育了我,盛起了我们整个家族呢?
到此,我似乎泪潸潸了,时隔30多年,味道不变,心便永恒。
回头看我踩过的脚印,不知不觉已有了几百个了。是该回去了。
海与土,静静地融于我的心。



不能忘却的味道
七(13)班 沈仁慧
红娘果静静地躺在篮子里,我拿起一个看了看,想起了那个久违的味道,也想起了那个久违的你。
小时候,你是十分疼爱我,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留给我,我们也常在菜园子里玩耍,打闹。
我甚是享受与你一起摘红娘果。那是你的最爱。常常老远望着架子上的红娘果,红的逼人,黄的诱人。一个个挂在枝头,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这片菜园子,同时也照亮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心。
你常说,红娘果是你无法忘却的味道,那是你的青春,你的回忆。
那时候,家里穷,惟一的美食就是这红娘果。你只有每日准时起床,认真地喂好猪羊,做好洗衣做饭,才能换取一时的享受。你的双手历经风霜,那样粗糙,就像是沟壑纵横的道道梯田。
可我,并不爱吃红娘果。
红娘果味有些涩,但非常健康。在你的影响下,我努力去喜欢上这个外黄里红的家伙。
没想到,这一吃便不可收拾。我喜欢上了这种味道,涩涩的,甜甜的,每次一摘下红娘果,就迫不及待地掰开来吃,没有勺子,就用舌头去舔,常常吃得满嘴发红,挺着个大大的肚子,拍拍屁股回家走人。
菜地里,留下了剩下的果壳。
你无奈摇摇头,捡起来扔掉。又加快脚步追上我,可是,永远都追不上。
你每次吃完红娘果,都留下一地的种子。我也学着你的样子,将种子刷净,保留下来。我问过你很多次,可你总着拍着我的肩头说,这种子,来年来能再种,别忘了,明年我们还可以一起种。
就这样,这份收藏坚持了多年。
这份播种也一直坚持下去。
你常与我在红娘果下谈论时光,谈论往事,可是,现在却再也不能——
你走了,去了很远的地方,我不能够去找寻你。没了你,也就没了红娘果的味道。
我曾上街买过几次,却总是不如意,那红娘果一点也不甜。甚至有一些苦。
我再也找不到那种味道,那种令我同你难以忘却的味道。
那种味道,你去哪儿了?
阿婆,你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