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任务驱动型作文”:新材料作文“输与赢”讲评

编辑:高中作文网

2016年“任务驱动型作文”:新材料作文“输与赢”讲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想赢不怕输,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然而在生活中,你真的输什么都不怕么?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
1.推论因果,避免肤浅立意。输与赢的关系可以看成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激发人不服输的斗志,督促人吸收失败教训、积累经验的“输”,是人生真的奋斗过程,也是指向人生最终成功的必经历程。我们应该努力剖析“为什么输是赢的关键”,进行恰当的因果推论。比如:对于个人,输是成长的关键事件,是存在的真实状态,正确对待输,可以积累经验、积淀智慧、淬炼意志;对于社会历史,曲折前进的进程充满了浸透血泪的献祭,鲁迅譬喻为“煤的形成”;对于艺术文化,每一座丰碑的树立,背后都有无数失败的探索,而每一次彻底的“输”,都激发指向“赢”的艰苦创新……高考作文常以宏大概念命题,是为了提供解读剖析的广阔空间,但是有同学却将概念“整体打包”,作一些简单认同式的论述,从“好奇心”“拒绝平庸”一直到“智慧”,一概如此,以至于无法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庸”;说一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所以“俗”。如果能抓住因果逻辑,将道理向深处推进一步论述,就可以避免肤浅立意。
2.剖析矛盾,避免苍白说理。不少同学轻松地提出“输”是人生的关键,每一个人都要迎接“输”的来临,认为“输”是上苍赐予的珍贵礼物……这些观点都没错,但是日常生活却充满了无法回避的矛盾,林语堂说“人就是一捆矛盾”,“输”与“赢”本来就是一堆矛盾,并且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我们谁肯轻易认“输”?人生“输”的底线在哪里?你对于“赢”有怎样热切的期盼与周密的计划?输向赢转化的必要条件你具备了吗?写作如果能在直面现实、剖析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见解,那么说理就会扎实有效、步步深入。比如,对于个人,如果事事轻易认输,那么如何参与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如何区别豁达看待输赢与阿0精神式的自我麻木、自欺欺人?对于社会发展,为什么赢了GDP,可能既输了政绩,又输了民心?我们写作,如果一下笔就说些回避矛盾、无关痛痒的套话,那么文章一定是苍白的。
3.针对生活,避免空洞表达。与写作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日常生活,尤其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体验与思悟。有同学作文“小气”“空洞”,症结是心灵体验处于“孤岛”情境之中,忘了“我”是生活中的“我”、人际中的“我”;忘了“我思”是表现“我”在生存中的种种挣扎与反思。就“输与赢”来看,我们常常听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不能输了面子”的处事经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人生哲学……作为中学生,你怎么看待这些日常生活中时时演绎的“哲理”?这些“哲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与你的成长是否血肉相连?反思高中生涯中的困扰和迷惑、坚守和忍耐,能否“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
[例文展示]
不能输了苦难的记忆
阿赫玛托娃曾写道:“一半国人被处理,一半国人在狱中。”她所书写的是集中营生活,然而我常常想,集中营不是位于遥远禁地里的另一个世界,集中营恰恰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面前,我们是被苦难压迫而自觉服输、身陷囹圄的囚徒。
多少人乞求着一生脱离苦海,最好泡在蜜水中生活,但是,生老病死的苦难恰恰是生活的主题,缺少了苦难记忆的人生并不完整。
正因为苦难是生活的和弦,所以芸芸众生甘于向苦难臣服,理直气壮地觉得人生短暂,没有必要与苦难抗争到底。这样的态度似乎无可厚非,因为并非所有人都能像鲁迅所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即便如此,我认为人生仍然需要思考:究竟是人生苦短,因此没有必要委屈?还是人生苦短,所以没有必要服输?我认为是后者,诚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所言“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成为伟大的原因”,一段跌宕起伏的慷慨悲歌在生涯里显得更有崇高的美感。
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在苦难面前不服输,本身意味直面过去,赢得未来。
这一点在广岛和平纪念博物馆上看得最为真切。市民笔下爆炸的画面、烧焦了的饭盒、白墙上黑雨的痕迹、死难者残破不堪的遗物……日本民众乐于重现原子弹爆炸瞬间的一切,回忆在延续,生命在延续,心灵在痛苦中挣扎、向上,更向深处。对于毁灭的展露,使人见证了充满疼痛的过去,透析了充满可能的未来。日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不服输精神在复苏,在重组,在传承。这值得为了某种目的而将苦难历史一笔抹杀的中国人深思。
更进一步说,越不甘心输于苦难,生活就越贴近大地,生命就越真实地存在,人生就越能于苦难中赢得对幸福的拥有。不服输如邵飘萍,军阀割据,头颅掷处血斑斑;如林风眠,纵历“文革”,拣尽寒枝不肯栖;如史铁生,病隙碎笔,吹尽狂沙始到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在苦难中自我抗争之后才拥有的向死而生。苦难赋予生命无法动摇的韧度、常人难及的厚度。由此看我们年轻人的乞求,考出好的高考成绩,上好的高校,找好的工作,维护好的家庭,过好的人生,一切“好”的含义,似乎都是“不吃苦”。我想说,强大的人,应该直面被苦难贯穿了的充满痛感的人生,在众人敬畏的目光下走向与庸人所设想的截然不同的道路,艰辛与沉重下自能赢得辉煌!
那么,为了避免在苦难面前不能突围,最终身陷集中营的厄运,请让我们带着体悟完整人生的意志!
向前走,别回头!
本文见解独到,集中笔墨论述“不能输给苦难”。议论文是写给同时代的人看的,不是写给古人看的,所以切忌在旧纸堆里翻找素材,动辄拿古人说事。本文以“苦难”为切入点,传达出作者更清晰地了解生活、更深切地省察生命、更积极地介入社会的内心渴望,这是一般中学生所达不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