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牡丹情(2)

编辑:高中作文网


  每年一度的洛阳盛大花会也是一个梦,富贵梦,风流梦,奢华梦,虚幻梦,荒诞梦。蓄积的太多,无法企及,意乱情迷,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心生妄念: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这句流行的俗语不知道最早出自何人之口,有据可考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君亦无所欲,君亦无所求,不让寂寞女,入帐解千愁!
  美丽的杜丽娘梦见一位多情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风流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这个故事省略为其中这一句话并广为流传。色胆包天,只要有美色相伴哪管死与活,不过是追求风流的一种借口。也许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没有美色相伴,真是人生憾事,倒不如一死了之。爱江山更爱美人,不只常人迷恋世间尤物,连英雄豪杰也难过美人关。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甘愿放弃所有,只求红粉佳人相伴,浪迹天涯,归隐田园。
  多年前我曾两次到洛阳王城公园看过牡丹,可惜都不凑巧。暮春时节,花期已近尾声,公园内却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正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
  牡丹丛中,落英缤纷,偶尔看到寥寥几朵还是无精打采。专为牡丹而来,什么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却满园失色,不免大失所望。后来,索性不再去那里凑热闹,在附近的小地方看上几眼聊以自慰。那些或盆栽,或公园里种养的牡丹,寥寥一两种,倒也花色浓艳,花冠硕大,但绝没有诗人笔下的高贵和画家笔下的灵动。我总觉得她们身上缺少了一些气质或神韵。
  今年花期刚开始,有家住洛阳的朋友相邀,便欣然前往。三月艳阳天,雨过初晴。一进入洛阳国家牡丹园,便似闯入一片神圣的所在,内心感到震撼。500亩的各色牡丹争芳斗艳,让我真正见识了牡丹的天生丽质,国色天香。遨游在茫茫的花海中,享受着实实在在的幸福。一簇簇,一朵朵,红黄紫白黑,相映成趣。那硕大的花冠,仿佛丰腴的少妇,“娇羞花解语,温柔玉生香”;那艳而不媚的色彩,仿佛少妇高贵的表情,“一顾倾人国,再顾倾人城”;那各具形态的花型,仿佛牡丹仙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仿佛宓妃“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女人如花,花如女人。文人爱用花做喻来形容女人的美丽,也爱用女人喻花来讨伊人欢心。而能够喻为牡丹花的女人,必然是女人中的极品,一般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在最美的年华尽情绽放最炫丽的风采。
  在牡丹花丛中穿行,犹如和美人同行。这是一场美丽的艳遇,既有少女的清纯与矜持,也有少妇的娴静与美艳,还有老妪的典雅与尊贵。徜徉其中,绝不需要太多的言表,无声的眼眸交融胜过千言万语。“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赏花,懂花,怜花,花解语,解花语,只想让精神层次的认同超越风尘世俗。
  王阳明说:“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我不太懂花,只会傻傻的看。很多时候连颜色也辨不真切,红、黄、白、紫巧妙的搭配,幻出成百上千种不同的色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红的热烈,白的寂静,紫的深沉,黄的威严,而绿的和谐而安详。每一株花,都把傲骨隐于谦逊,把生机融于平和,让富贵的本色化作或热情或淡雅或深沉或庄严的气韵。
  每一朵花,每一种色彩,每一种形状,都让我心醉神往。那苍劲的骨感,那高雅的身姿,那无暇的面孔,那凛然的霸气和豪气,让我感到卑微。我不敢直视,怕亵渎了她的圣洁,怕冒犯了她的威严。远远的观望,不言不语;静静的前行,不妨碍她的生活,只在灵魂深处和她交流。想要化作一只蝶或一只蜂,轻轻的,不惊扰她的世界,只在精神领域求得共鸣。
  幸好到处有竖立的指示牌,我总算勉强可以分得清“姚黄”金光灿灿,“魏紫”光彩灼灼,“洛阳红”喷红吐艳,“烟绒紫”墨里含金,“二乔”红白斗艳,“豆绿”美如碧玉……恰好看到一族“葛巾紫”,旁边不远处有一片“玉版白”。不禁让我想起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葛巾》的故事。洛阳书生常大用慕名到曹州观赏牡丹,巧遇牡丹仙子“葛巾”,萌生爱情,喜结连理,“葛巾”又将妹子“玉版”许配常大用的弟弟常大器,兄弟姐妹成就两对美满姻缘。
  书生和牡丹仙子的故事,曾是多少读书人“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梦。曹州即今荷泽,亦是牡丹之乡,常常和洛阳争什么天下第一。洛阳牡丹甲天下,曹州牡丹胜洛阳,不过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其实,蒲松龄以花拟人,以人比花,相互倾慕,结为连理,既符合乎人性,又顺应自然,这是多么深刻的寓意,多么美妙和谐的境界!
  三
  宋代民族英雄李纲在《梁溪集》说:
  洛阳牡丹,百卉之王。鹤白呈红,魏紫姚黄,嫣然国色,郁乎天香。
  对牡丹的特殊喜爱,反映了中国人的盛世心态。牡丹的雍容华贵,典雅大方,把泱泱中华诠释得大气悠然,也只有这种花才最有资格代表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风范。而她本身所具有的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追求幸福的心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