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6篇)

来源: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篇1

【关键词】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精神分裂症;信度;效度;心理测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5-0343-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5.007

病耻感是指疾病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耻辱体验,反映了患者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由于社会观念和认知的问题,精神疾病患者可能遭受更多的歧视和偏见,因而大量的研究是针对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进行调查[1-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精神疾病患者自身内心的病耻体验,并探讨患者病耻体验与自尊[3]、自我效能[4]、社会功能[5]及疾病预后[6]等的相关性。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少数的研究仅限于对公众态度的调查[7],这可能与缺少有效的评估工具有关。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StigmaScaleforMentalIllness)是测量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的工具之一,由MichaelKing教授在Dinos的研究基础上编制而成[8-9],在研究中被证实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我们征得原作者同意,将该量表翻译成中文版,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探讨在中国精神疾病患者人群中的适用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住院和门诊病人。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0],诊断由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确定;②年龄≥16岁;③有初中以上文化或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④无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史或物质滥用史;⑤能够配合完成测试。最终入组339例,其中男性180例(53.1%),女性159例(46.9%);年龄16~65岁,平均(28.6±9.9)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2例(35.9%),高中(含中专)121例(35.7%),大专及以上96例(28.3%);婚姻状况:未婚218例(64.3%),已婚101例(29.8%),离婚或丧偶20例(5.9%)。病人来源:门诊病人140例(41.3%),住院病人199例(58.2%);诊断分型:偏执型187例(55.2%),未定型152例(44.8%);病程:1月~38年,中位数为2.5年;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60例(17.7%)。

1.2工具

1.2.1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tigmaScaleforMentalIllness,SSMI-C)

该表为自评量表,共有28个条目,分为3个分量表:分量表I为歧视(discrimination),评估患者因为疾病而受到的歧视的程度,内容集中于患者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歧视以及生活中因为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而失去的一些机会,包括13个条目;分量表II病情掩饰(disclosure),评估患者在他人面前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掩饰程度,包括10个条目;分量表III积极效应(positiveaspects),评估疾病为患者带来的一些积极的效应,如因为疾病变得更加通情达理等,包括5个条目,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该分量表得分也与量表总分呈正相关。量表总分为3个分量表得分之和,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病耻感水平越高,病耻感体验越强烈。英文版量表由King教授提供,由2位研究者及1位外语专业者同时翻译成中文版,为了适应中国人群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对个别条目的用词和表达方式进行了修改,但原意不变。如第3题直译应为“存有精神问题把我变成了一个更有理解力的人”,根据国人语言习惯改为“曾经有过精神问题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通情达理的人”。翻译后的量表保留了原量表所有3个维度的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式评分,“0”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

1.2.2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面谈提纲(StigmaInterviewforMentalIllness,SIMI)

该提纲由本研究组自行设计,内容涉及两个方面,即患者是否因精神疾病曾经遭受过歧视性对待,以及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是否内心感到耻辱。精神科临床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在与患者面谈中对患者总体自我病耻感程度进行评估,分为3个等级,“1”表示无或轻,“2”表示中等,“3”表示强烈。

1.2.3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Self-EsteemScale,SES)[11]

该表包含10个项目,各项4~1计分,评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被证明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

1.2.4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mptomScale,PANSS)[12]

该表由三名精神科医师对患者作评定,得分越高说明该患者相应的精神症状越严重,经培训内部一致性达到0.85以上。

1.3测量方法

问卷由作者和经心理学专业培训的2名调查员发放,向被调查者作指导语说明后,由被调查者自评。所有问卷均现场收回,随机抽取101名被试者2周后进行SSMI-C再测。PANSS量表及SIMI由3名精神科临床医师作评定。

1.4统计方法

问卷结果采用SPSS11.0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

2.1量表评分情况

SSMI-C总平均分为(51.11±12.63),分量表I平均分为(22.09±7.99),分量表II平均分为(20.14±5.84),分量表III平均分为(8.90±3.19);PANSS量表总分为(82.64±29.36),阳性症状分为(10.89±5.29),阴性症状分为(13.27±6.86)。

2.2效度

2.2.1因素效度

英文原版量表的结构效度研究中,经过因素分析后得到3个因子,因此,本文对样本中172名被试的SSMI-C测验所得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时先设定提取3个公因子,进行结构效度的验证,结果KMO值为0.76,Barlett球形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为1381,P

对剩余167名被试,采用LISREL8.7对三因子构想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指数GFI=0.89,NNFI=0.92,CFI=0.94,χ2/df=1.81,REMEA=0.07,各条目对其因子的负荷系数在0.25~0.99之间。

2.2.2效标效度

由两名精神科医师采用SIMI对患者病耻感水平作评估,结果与SSMI-C总分呈正相关(r=0.78,P

2.3信度分析

内部一致性信度:全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歧视分量表为0.82,病情掩饰分量表为0.76,积极效应分量表为0.65。量表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8~0.83之间,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12~0.34之间。

重测信度:2周后对其中101名被试者再次进行了测评,SSMI-C重测信度为0.75(P

3讨论

探索性因素分析大部分结果与英文原版相似,而第4,6,17,24题与原版结果存在差别,其中第4题(虽然自己曾经有过精神问题,但我并没有因此感到糟糕)、第24题(我没有因为精神问题而感到尴尬)从内容上来看似乎归于积极效应因子更加合适;第17题(别人对精神问题的态度让我只能把秘密放在心底)从题意上来看表达的也是病情掩饰,第6题(有些有精神问题的人是危险的)在3个因子上的载荷均较小,因素分析过程中公因子方差比结果显示对该条目被提取的信息量也较低,仅为0.082,因此考虑将第6条目从量表中移除,同时将第4,24项移入分量表III并将第17项移入分量表II可能会更加适宜。社会文化对病耻感体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这4个条目的调整可能也反映了文化差异导致被试对题意理解上的差别。

本研究显示,SSMI-C的总内部一致性信度比原作者在英国样本中的研究结果[8]略低,但总的来说达到可接受水平。中文版量表两周的重测信度与英文原版量表[8]相仿,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量表各因子之间以及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表明了3个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地反映了病耻感量表的3个维度,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根据以上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匹配指数均符合测量学标准,说明SSMI-C的因子模型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SSMI-C总分与SIMI评分呈统计学意义相关,说明通过该量表得出的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临床医师通过经验得出的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基本一致,总体上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病耻感水平。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这是国外多项研究得出的结论[3,13],已被广泛认可,因此评分与SES也可以看作是SSMI-C的效标效度指标,SSMI-C评分与SE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0(P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在中国精神分裂患者样本中的信度和效度均尚可,部分条目的内容可能存在着东西方文化差异,调整后可以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和调查,并需要在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样本中进一步施测和进行修改。

参考文献

[1]CorriganPW,EdwardsAB,GreenA,etal.Prejudice,socialdistance,andfamiliaritywithmentalillness[J].SchizophrBull,2001,27(2):219-225.

[2]MehtaN,KassamA,LeeseM,etal.PublicattitudestowardspeoplewithmentalillnessinEnglandandScotland,1994-2003[J].BrJPsychiatry,2009,194(3):278-284.

[3]LinkBG,StrueningEL,Neese-ToddS,etal.StigmaasaBarriertoRecovery:Theconsequencesofstigmafortheself-esteemofpeoplewithmentalillnesses[J].PsychiatrServ,2001,52:1621-1626.

[4]VauthR,KleimB,WirtzM,etal.Self-efficacyandempowermentasoutcomesofself-stigmatizingandcopinginschizophrenia[J].Psychiatry2007,150(1):71-80.

[5]LysakerPH,RoeD,YanosPT.Towardunderstandingtheinsightparadox:internalizedstigmamoderatestheassociationbetweeninsightandsocialfunctioning,hope,andself-esteemamongpeoplewithschizophreniaspectrumdisorders[J].SchizophrBull,2007,33(1):192-199.

[6]YanosPT,RoeD,MarkusK,etal.Pathwaysbetweeninternalizedstigmaandoutcomesrelatedtorecoveryinschizophreniaspectrumdisorders[J].PsychiatrServ,2008,59(12):1437-1442.

[7]高士元,费立鹏.不同人群对精神病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107-109.

[8]KingM,DinosS,ShawJ,etal.TheStigmaScale:developmentofastandardizedmeasureofthestigmaofmentalillness[J].BrJPsychiatry,2007,190:248-254.

[9]DinosS,StevensS,SerfatyM,etal.Stigma:thefeelingsandexperiencesof46peoplewithmentalillness[J].BrJPsychiatry,2004,184,176-181.

[10]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1.

[11]季益富.Rosenberg自尊量表(Theself-EsteemScale,SES)[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8-320.

[12]何燕玲,张明圆.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7:353.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篇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糖尿病引起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发生率1型为54%和45%的2型糖尿病[1]。其中以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以病程长及糖尿病控制差者为多见,病变可累及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是引起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目前,DP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尚缺乏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在有效的降糖治疗基础上,采用葛根素联合依帕司治疗DPN,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了我科收治165例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伴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其中男63例,女102例,年龄33-75周岁,平均病程为(11.7±5.1)年,DPN的平均病程为(4.5±1.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神经传导速度示神经(正中、胫腓)传导障碍,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及合并糖尿病急并发症患者,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DPN病程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伊衡50mg/次,每日3次,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甲钴胺片一次0.5mg,一日3次,14天为一个疗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其他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

1.3判断标准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对于疗效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检查。①显效:对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时,如果患者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及肢体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则可判定为显效;②有效;如果患者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及肢体麻木有显着降低,浅感觉较治疗前更为敏感,则可判定为有效;③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则可判定为无效;神经电生理检查:使用神经肌电图仪对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结果用(x±s)表示,P

2结果

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53.4%,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4.5%,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3讨论

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病理是神经纤维发生节段脱髓鞘改变,轴索再生能力受损而出现退化,特点为感觉神经受累较早,以肢体疼痛麻木为突出表现,具体发生的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葛根素注射液是野葛或葛根藤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素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5-ht的释放,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降低血浆和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凝聚,通过改善血流变,增加微循环灌流量,从而达到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通过本文病例治疗结果的观察,笔者认为葛根素联合依帕司有治疗DPN的作用,疗效较满意,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PaulV,ClaudeLD,JeanLR,etal.Amulticenter,double-blind,safetystudyofQR-333forthetreatmentofsymptomatic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apreliminaryreport.DiabetesComplications,2005,19(5):247-253.

[2]蒋雨平.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6-990.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7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篇3

本文所说的闭合性松解术,就是针刀疗法。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小针刀疗法的出现,逐渐被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后遗症,如血管神经卡压综合征、软组织粘连、关节功能障碍、颈肩腰腿痛等,有满意疗效,现就几种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综述如下:

1外伤性损伤

普通外伤、暴力性损伤、意外损伤等所留下的后遗症,而发生局部粘连或增生性改变。

1.1髋部损伤:多以髋关节扭挫伤为主,损伤早期多为髋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改变,局部压痛,屈伸髋关节疼痛加重,外展“4”字试验多阳性。应与非特异性髋关节滑膜炎、早期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等相鉴别。治疗:常规皮肤消毒以病人胖瘦而定穿刺针头的长短进行穿刺,避开股神经垂直刺入,试探抽吸关节腔有无积血、积液,如有,则尽量抽吸干净,然后将1%利多卡因3ml由穿刺针头缓慢注入。再用针刀对髋关节关节囊进行减压松解。如外展功能受限,可松解内收肌群起点,在耻骨梳外下缘垂直进针刀,横向铲剥3~6刀出针后敷以云南白药创可帖。如坐骨神经部有明显压痛时,可松解梨状肌神经穿出部。术后卧床休息,减少负重,也可配合理疗、牵引、手法复位等。

1.2腓总神经和隐神经损伤:膝关节损伤往往形成腓总神经下方卡压,而膝关节内侧则常形成隐神经卡压,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针对卡压点避开神经与卡压神经旁呈平行方向小心剥离2~4刀,术后敷云南白药创可帖,一般一次可愈。

1.3膝关节损伤:外伤史,包括挤压伤、扭伤、拉伤等,主要伤及膝关节韧带及滑囊组织,引起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走时疼痛加剧。治疗本病比较麻烦。在无交叉韧带撕脱的情况下,可针对关节囊、膑下脂肪垫内外、前后韧带损伤部位进行治疗。有创伤性滑膜炎时,积液多者可抽取积液尽量抽吸干净,然后注入透明质酸钠20mg,也可采用内服中草药利湿消肿的原则。针刀治疗可以滑囊为中心进行2~6刀十字形切开松解。术后滑囊部位用3~5cm大小的纱布块覆盖,绷带固定3~6d。对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可松解韧带的起止点,如有增生,可根据增生的部位选择针刀松解,术后口服中草药舒筋活络、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也可穴位注射祖师麻注射液2ml。7d为1个疗程。这里注意的是未成年者此方不宜使用。

2积累性损伤

所谓积累性损伤就是没有外伤的情况下,因职业、受凉、劳动强度过大、体重超标、遗传等多种因素,日积月累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损伤,对于这样的病症通常被误诊为风湿或类风湿,治疗起来的效果很不理想。同样笔者采用了闭合性针刀松解术加药物治疗效果大不一样。不管是外伤性损伤还是积累性损伤,从病理病因上说都是由于人体内力平衡失调所致,所以用针刀松解术加药物治疗就是调整力的平衡,修复受损的关节内环境,加上中草药祛风活血、消肿止痛、软坚散结。

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特别是中老年骨性关节病发病率较高,用传统的方法治疗非常困难,疗效缓慢,通常熟知的骨质增生实际上就是因外伤性和积累性损伤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笔者认为80%~90%的病人只要诊断明确,通过闭合性松解术等综合疗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积累性损伤是一种综合征,早期预防和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十几年来,笔者根据临床实践证实了一个观点,不管是哪种情况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只要及时治疗配合休息、坚持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症状会很快得到改善。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很多,但大多不尽人意。只是对症治疗,没有根治的办法,使许多患者长期处于痛苦之中,医者束手无策。闭合性松解术以它创新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彻底解决了慢性软组织损伤这一世纪难题。

鉴于闭合性松解术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方面的疗效,2006年2月21~23日在北京香山科学技术会议第272次学术讨论会上,由国家科技部发起的多学科知名资深专家鉴定,给予了闭合性松解术高度评价,中医现代化闭合性松解术极有发展前途。在祖国医学针灸的理论指导下,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在3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人体动态情况下病理生理尤其是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病理病因与人体自我修复机能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针刀松解术。它以全新的角度阐述了损伤类疾病的病理机制,提出了新的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和治疗器械,改变了对疾病认识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治疗操作模式,在现代医学影像CT和MRI数字减影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闭合性松解术对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精确安全性,有效地解决了慢性软组织损伤这一顽症,并以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医学理念,走向世界,造福国人,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毛宾尧.髋关节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9~57.

[2]朱汉章.针刀医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篇4

[关键词]颈椎病;推拿;定点牵引侧扳法;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5(a)-0100-03

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长期不良工作姿势或受到直接或间接外伤,引起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序列不整,出现以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颈椎病。本研究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定点牵引侧扳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86例均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女59例,男27例,年龄18~65岁;试验组平均年龄(49.35±8.4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9.84±8.44)岁。所有患者均经知情同意并由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制订,纳入标准:①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②多数为缓慢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③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致;④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单纯椎动脉型颈椎病者;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坚持按时接受治疗者,纳入本临床研究中。除外伴有以下疾病的患者:①严重的高血压、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②哺乳妊娠或准备哺乳妊娠期妇女;③过敏体质;④严重骨质疏松、肿瘤、骨折及精神疾病。

1.3治疗方法

1.3.1试验组[2]①颈肩部操作:患者座位颈肩部操作,以拇指揉法在颈部两侧的肌肉上往返操作2min,以放松肌肉;再用拨筋法、分筋法在上述部位操作3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用滚法、掌根揉法在肩部操作2min;点按风池、肩井穴,每穴30s。②定点拨伸牵引侧扳法:患者端坐,头颈部放松。医者拇指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组成的凹陷处摸准隆突的小关节突,相当于椎弓根部之叠瓦状关节连接处。以颈5左侧隆凸为例,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左手拇指用力按压在隆凸压痛点处,医者右手肘部托夹住患者下颌部,先使患者头部从中立位侧屈,因患者侧屈活动受限,患侧屈牵引角度应在生理侧屈范围45°之内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向左斜上方牵引并顺势向斜上方端提下颌,同时左手自左向右推按。

1.3.2对照组[3]①患者正坐,医者先分别按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肩中腧、肩外腧、肩、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然后,医者站立于患者背后,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5~10min,在用拿法拿揉颈项部配合推桥弓,推肩背部。②颈项部拔伸法。临床常用的拔伸法有两种,一种是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患者头晕。其余四指头及手掌托起下颌部,并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反方向用力,把颈椎牵开,变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另一种拔伸法是嘱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侧,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部,手扶健侧颞枕部,向上缓缓用力拔伸,并做颈部左右旋转或活动;另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随颈部的活动在压痛点上施按揉法。最后,提拿两侧肩井并搓患肩至前臂反复几次。

1.4观察指标

原则上治疗1个疗程,每个疗程10次,每位患者每周治疗2次。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对日常生活改善情况(颈部活动、上肢负重、睡觉翻身)等指标进行观察,并进行评分。

1.5评定标准[4]

1.5.1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临床控制: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X线正常。显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

1.5.2日常生活改善情况评定标准颈部活动:包括屈、伸、旋转;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上肢负重:指患侧上肢;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睡觉翻身: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上述指标,分数越高,表明效果越好。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日常生活改善评分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各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颈部活动上,治疗后试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肢负重和睡觉翻身评分均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日常生活改善情况评分比较(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治疗颈椎病的目标应该有:①减少或恢复已经丧失的神经功能;②解除疼痛或其他痛苦;③维护颈椎支持与运动功能。针对上述目标,目前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应主要据临床表现(包括影像学表现)的严重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到椎间关节蜕变累及神经病损的不同机制,受累神经组织的病理变化的差异和颈椎病的自然史等情况[5]。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椎间失稳或软组织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神经(交感神经、窦椎神经等)学说三种解释。在临床上,分析三种学说互相作用,其中以前两种作用为主。手法治疗基本原理是以动求解,即通过疏通局部气血之瘀滞,并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调整信息,从而减轻并消除临床上的症状[6]。

定点牵引侧扳法是在继承我院李祖谟教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所得。在手法治疗时,笔者首先以揉法、滚法、点按法等方法放松颈项部、肩部,以充分松解粘连的组织,减轻肌肉痉挛、促进新陈代谢、消退瘀血肿胀、改善肌肉组织的力学特性[7];其次在患者彻底放松的情况下采用定点拔伸牵引侧扳法,牵引时,牵引的方向应在患者头部自中立位开始,侧屈至患者稍有痛感或医者感到有阻力时,在拔伸牵引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侧屈幅度3°~5°。拇指同时推按,每次被动改善患者侧屈活动受限的幅度在3°~5°循序渐进,有助于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增大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拉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内压力[8]。

定点牵引侧扳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本扳法患者采取自然座位,牵引时充分利用了患者因坐位而产生的自身身体重量牵引,利用牵引拉开椎间隙和椎间孔,还能解除神经根受压所在处的关节错缝和神经根粘连,具有电脑牵引和机械牵引不能替代的作用;②定点牵引侧扳法准确的作用在C4以下的各椎体上,这是因为C4~5、C5~6、C6~7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好发部位。其不同于以往依靠旋转为主的扳法,既避免由于旋转造成寰枢椎的损伤和环横韧带的松弛,又避免了盲扳不定点的整复过度;③定点牵引侧扳法为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直接在病变阶段的关节突上发力,应力最大地作用在目标阶段,使得非病变阶段不需要承受额外的载荷,不会伤及无辜组织。同时,短杠杆关节手法的被动运动幅度一般控制在5°~10°,且运动幅度范围在患者自身的生理活动范围之内,完全可以避免脊柱内外神经、血管组织的应力性损伤[9]。该手法定位准确,以巧代力,把牵引、定点、侧扳有效地结合在一体,这是现有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和其他文献中未有论述过的,是创新性的手法,做到了对因治疗、治病求本,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综上所述,上述两种方法在临床上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证明了推拿对颈椎病的良好治疗效果,其中以定点牵引侧扳法效果为著。定点拔伸牵引侧扳法综合了拔伸牵引、定点、侧扳等多种手法,采其所长,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准确定位、安全治疗,并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为今后临床手法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S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3-362.

[2]李祖谟,李沛,李江.李祖谟论中国传统手法医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41.

[3]俞大方.推拿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8.

[4].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

[5]胡蕴玉.现代骨科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5-486.

[6]丁全茂,闫明茹,周骥,等.自创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50(3):236-238.

[7]DingQuanmao,ZhouJi,YanMingru,etal.Clinicaleffectsofinnovativetuinamanipulationsontreatingcervicalspondylosisofvertebralarterytypeandchangesincerebralbloodflow[J].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2,32(3):388-392.

[8]周骥.推拿定点拔伸侧扳法治疗颈椎病机制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4):339.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篇5

论文关键词:住院病人,骨折的原因,护理对策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均为我医院1990年---2005年间住院的精神病人,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为诊断标准,共26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5例,躁狂症3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7-75岁,平均(43.5±3.2)岁,26例骨折病人经过X线摄片确诊。

1.2方法对26例精神病人骨折的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骨折部位以股骨颈与粗隆间、前臂多见,并且前者多发生于年龄偏大者(50-75岁)。其中股骨颈与粗隆间骨折13例(占50%),前臂骨折3例(占11.53%),肱骨骨折6例(占23.1%),胫腓骨4例(占15.3%)

2.2易发时间及地点见下表

表126例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分布情况

时间例数百分比(%)

0:00--3:30311.54

4:00--7:30519.23

8:00--11:30311.54

12:00--15:30934.61

16:00—19:30415.38

20:00—23:3027.69

表2骨折发生的地点

发生地点例百分比(%)

卫生间934.62

饭厅519.23

走廊311.54

病房415.38

娱疗活动室311.54

不详27.69

3讨论

3.1骨折的原因在活动室,澡堂或是卫生间等场所地面湿滑而跌到受伤19例(73.1%),病人之间发生斗欧受伤5例(占19.23%),癫痫发作受伤2例(占7.69%)。老年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单一,对钙的吸收减少,容易产生骨质疏松,易骨折。

3.2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如行动呆板、震颤、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或是行走不稳等是精神病患者发生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3.3护理干预对策

3.3.1加强病情观察,及早控制精神症状患者入院初期对自己病情多无判断能力,病情较重,症状复杂多变,常常出现冲动、自伤等暴力行为。我们一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患于未然。对兴奋、躁动、易激怒的患者要及时隔离,分开管理,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妥善处理患者之间的矛盾。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3.3.2加强巡视,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积水、污垢、垃圾,保证地面清洁。病房地面使用防滑地板,卫生间有扶手,卫生间无障碍设施,设有做便器,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

3.3.3加强对一些特殊患者的护理对老年病人活动、上卫生间时要搀扶,帮助料理生活。加强营养,饮食结构要多元化,常常晒晒太阳等。一些药物不良反映的患者,严格观察,积极治疗,多给以照顾,加强看护,防止意外的发生。

3.3.4改善病区环境,转变管理模式良好的修养环境是精神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是必要的。首先病房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拖地尽量选择患者上床休息或是集中管理时进行。卫生间铺防滑胶垫。设立活动室、探视室,组织患者进行娱乐活动等等,更好管理,降低患者的伤害程度。

3.3.5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护士修养精神医学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精制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爱之心。对每位患者要做到细心、耐心,同时,还有一双洞察秋毫的眼睛,善于观察,有预见性,让一切隐患消失在未发生之前。另外,有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4小结

从本文26例精神疾病患者跌到致骨折的病历调查资料中发现,预防患者跌到致骨折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是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论是何种原因跌到致骨折的都直接影响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另外,精神病人跌到跌到致骨折后需要花费的人力、财力、时间较多。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预见性,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对患者和职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善于发现不安全因素,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动手、勤督促,有效地防止跌到致骨折的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俞东山,高政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J].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5-100.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J]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MeaneyAM,SmithS,HowesOD,etalEffectsoflongtenmprolactinraingantipsychoticmedicationonbonemineraldensityin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J].BrPsychiatry,2004,184(6):503-508.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篇6

【关键词】整体护理;糖尿病;胃肠神经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02—01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936年,Bargen首次报道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可表现为腹泻和脂肪泻,在Feldman和Schiller随机调查了一家医院糖尿病门诊136名糖尿病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发现四分之三的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常见:便秘(60%)·腹痛(34%)·恶心呕吐(29%)·腹泻(22%)和大便失禁(20%)。研究表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从2008年以来,我们用整体护理来探讨和解决在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2型糖尿病伴胃肠道症状的住院病人46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58±22.3岁,糖尿病病程11±4.3年,诊断标准: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伴有胃肠道神经症状。3超声检查证实有胃排空延缓4排除吸收不良者综合征·慢性感染·神经性厌食·免疫性肠道病变·电解质紊乱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其中男18例,女28例。纳入标准:1空腹血糖

方法1心理干预,耐心与每位患者交谈,听取他们心里感受,从原有的认识入手,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同时给予启发和引导,从病态思维到正常思维,从而深刻的认识自我,彻底的消除心理的负面影响。组织患者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感染,共同承担疾病的痛苦及分享战胜疾病的快乐。2饮食调节:所有的胃轻瘫患者必须进行饮食调节,根据循证护理证据,我们采用了低纤维.低脂.少食多餐为原则,同时计算所给热量以满足营养摄入需求,不足可用高热量的膳食来补充,严重者采用3步法饮食治疗,首先补水1-2天,可小口饮用含矿物质.维生素的饮料(不含高糖)或咸的肉汤,24小时的总量1-1.5L;其次进一步给予流质饮食,使用面条/米饭和一些汤类,少量食用,每天6次,总热量1300-1500cal/d,维持体重/使体重增加,避免高脂食物;最后逐步加入更多的固态食物,少量食用鸡肉.鱼肉,同时加入多种维生素,避免红色肉类.新鲜蔬菜.纤维类。腹泻患者低脂.低麸质及避免刺激性食物;便秘患者多给予一些流质饮食,并鼓励多饮水。3运动疗法:是结合心肺功能.运动功能等特点建立个体化的运动干预体系。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因人而异,运动相同多样化,如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在运动强度的测定和监控方面脉率应小于170-年龄,心率20分钟恢复。同时结合主观运动强度判分法[RPE]及个体自我感觉法,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疗效判定:显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失禁明显好转,对生活影响较小。好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失禁较以前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P

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过心理干预.饮食调节及运动治疗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失禁明显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可由糖尿病本身引起,但更多的是由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引起,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糖尿病神经病变在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异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失禁综合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包括自主神经病变·肠神经系统病变及血糖对胃肠道动力的影响,胃肠道的微血管病变及一些激素改变在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中也发生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病程较长,他们大部分都合并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在饮食管理上不知所措,以致于产生畏惧心理,一些较合理的饮食方案也不能有效坚持,由于饮食及心理问题,导致血糖管理忽高忽低,同时伴有精神萎靡,无法进行运动锻炼,更加重了糖尿病的胃肠神经病变,导致了恶性循环。在我们收治2型糖尿病伴胃肠道症状的住院病人46例中,通过整体护理的心理干预·饮食调节·运动疗法,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

参考文献:

[1]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19-1126。

[2]张继刚,臧义献·个体化教育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1,12(295):261-262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2-42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范文(整理9篇

    - 阅0

    我心中的奥运英雄作文篇1今天,我们全家兴奋极了,因为今晚要进行110米的跨栏决赛,中外闻名的刘翔叔叔是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刘翔叔叔刚上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有点紧张,但他看到现.....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作文范文(9篇)

    - 阅0

    交通安全作文篇1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遵守交通规则,我一直都听着牢记在心,也从来没有闯红灯,或者违反交通规则。但是在我那一天,我急着要去补课,时间非常紧迫,又发到了批老师的.....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 阅0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加入到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已经一年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和关怀下,我严格遵守医.....

    我家的小狗作文500字(收集9篇)

    阅:0

    我家的小狗作文500字篇1年初时,爸爸给我带回来了一只德国牧羊犬——黑贝,我们给它起名“贝贝”。我终于有了自....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6篇)

    阅:0

    神经病学完整版重点总结篇1【关键词】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精神分裂症;信度;效度;心理测量学研究中图分类号:....

    控烟工作总结(整理7篇)

    阅:0

    控烟工作总结篇11、加强领导,落实创建责任。全省控烟工作会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由市卫生局局长担任....

    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整理9篇)

    阅:0

    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篇1认真研究课标、高考,指导学生备战高考,是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这一学期来,本人认真研....

    教研组信息技术2.0研修总结(收集6篇)

    阅:0

    教研组信息技术2.0研修总结通用篇1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革命。教育信息化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