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树木(6篇)
来源:
如何保护树木篇1
摘要:阐述城市化发展中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古树名木在日常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保护古树名木提出相关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木;亡;保护措施
古树名木是风景园林景观中创造环境气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园林景观中,古木繁花不仅能形成古朴、幽深的境界和气氛,而且是当今人类保存下来具有生命力的活文物,是见证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研究依据之一。但是,当前一些城市和地区对古树名木的破坏极为严重,尤其是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山区乡镇,又是古树存在较多的地方,也是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及管理相当薄弱的地方,这些现象和实际情况应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因此,怎样维护和保护好古树名木是当前摆在广大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杭州市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的城区扩大,原来在城市边缘、农村的古树名木也逐渐成为了“城里人”,由此可见加强对现有城市古树名木的调查研究和开展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古树名木的范畴,包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其中,古树是指树龄在l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由于古树名木是人类的活文物。特别是目前己进入衰老阶段的古树,由于其生长年龄起码在百年以上,其历史、文化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和历史的见证物,国家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都相继制定和颁布有关保护古树名木的相关条例和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十七条中对“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1】。建设部颁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等。只有采取对古树名木进行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古树名木的破坏和死亡,最大限度延长其生长寿命,为人类社会和科学文化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3保护古树名木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措施
3.1改善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
根据古树名木树干的大小,在树池范围内清除有关混凝土块、石屎或铺装,做好地表排水措施,确保树干根部无积水,为促使树木能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可砌筑一定范围的树池,保持水土不流失并适当放些鹅卵石、大石米等,既美化了树池外观效果,又起到根系通风、通气等作用。对树穴填土部分可适当进行换土,换上酸碱度适中的土壤和土质疏松的好土并与有机肥料混合使用。清除周边环境对古树名木生长有影响的建筑物或其它物体,以利树木更好、更充分地生长。
3.2有效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白蚁害虫
白蚁是危害和破坏树木最大的病虫害之一,可采用有机坤剂、有机氟剂和灭蚁灵等蚁药,在树干部位挖坑适当植入甘蔗皮、桉树皮或木薯茎等药引,再植入蚁药,或直接在白蚁出入的孔洞内下药,经过上述药物的诱杀,基本可把白蚁杀死,此工作每年应进行一次以上,并要经常检查和跟踪。
3.3填补树洞,防止树干继续腐烂,增强古树的支撑力
古树名木,特别是古树长时间遭遇自然灾害,树干、树枝在不同程度上已遭受一定的伤害,如果没有及时封闭伤口,造成细菌、真菌、病毒及害虫侵蚀,使树干木质部遭受腐烂和损坏,形成孔洞等,再加上在自然界风吹日晒、雨淋,从而加速了木质部的腐烂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及时进行树洞的填补工作,目前可采用新型涂封材料,如弹性环氧树脂、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涂料,对伤口、断口、洞口及时进行封口和填补。
3.4及时对树木进行修剪,均衡树形和树冠
由于古树名木经历了自然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树形、树冠的重心产生严重偏移,因此,必须及时对偏移方向用钢筋混凝土桩或钢铁管支撑,同时对树冠枝叶应及时进行修剪,使树体保持重心平衡,防止倒伏。
3.5引气根入土壤,促进气根生长
古树名木特别是榕树类植物,气根特别丰富,可把其部分气根用人工的方法引其入土。如用竹筒包封一些主根系,填入有机土壤后插入地上,经过约半年至一年时间,气根就会依附着地逐步生成柱根。经过几年后,柱根就会越生越粗,形成很强的依附力,既使古树名木提高抗风能力又能增加其景观美化效果,真是“两全其美,一举二得”。
此外,预防雷击。对高大树体应安装避雷装置以防雷击。
4建议
4.1强化宣传
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以普及绿化、美化知识和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及观赏旅游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和了解古树名木的珍贵价值,明白保护好古树名木是保护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家园”的一项重要措施,从而增强全社会对保护古树名木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投身到保护工作中来。
4.2分级登记管理
按照国家对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部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无分级【2】。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区域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组织有关专家对古树名木进行鉴定分级,在认真总结以往保护复壮古树名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各项保护管理措施。结合普查对每一棵古树名木就位置、树高、树龄、冠幅、立地条件、生长势、特征情况等进行登记注册,拍照保存,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并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定管护人责任制。
4.3严格执法与检查
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如涉及到古树名木,应当最大限度地采取避让或保护措施,未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进行施工建设。对各种损坏古树名木的不良事故和违法行为,依据法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严厉查处。对古树名木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在检查中发现树木生长有问题或环境状况影响树木生长的要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二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六个月检查一次;三级古树至少每一年检查一次。
5结语
城市古树名木的维护和保护是标志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文明建设的可喜成就,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园林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广大园林工作者对维护和保护好古树名木任重而道远。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珍惜和爱护这份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如何保护树木篇2
关键词宗谱家法林木景观植树护林行为
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宗族活动异常繁荣,一些名门右族不仅大建祠堂,而且大修族谱。所以谱牒资料非常丰富,它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社会、制度、家庭、宗族、风俗、伦理道德、思想意识等极为珍贵的资料。从保存至今的一些古代谱牒资料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关于植树护林行为和意识的记述,它为我们研究古代森林资源状况、植树护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地方林业史研究的珍贵史料,更是谱牒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就搜集到的明清时期谱牒中植树护林的资料,进行初步探讨,敬请诸方家指正。
一宗谱家法中植树护林行为产生的原因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先生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1]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和重要人物的表谱,通常称为族谱、家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家乘等等。家谱、族谱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家谱是维持宗族组织的要件之一,能够保持宗族的团结,消融对抗意识,起着睦族治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族规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如果族众触犯了这种族规家法,就要受到宗族的惩处。提倡植树护林的行为是族规家法的内容之一。自宋代开始“奉敕修定”转向“家自为说”私撰编修,卷帙浩繁的“私家之谱”层出不穷。宋元以后,提倡植树护林在宗族谱牒中大量出现,被一些宗族家谱作为族规家法收入。就作者抄录统计有数十例,今后随着各地宗谱的发现将会有更多的认识。古代族规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行为,当是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历史原因。
首先,与风水意识的盛行有关。风水,又称堪舆、地理、阴阳、相地、相宅。它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汉晋,成熟于唐,到宋代以后就风靡于全国各地,成为影响社会各阶层行为的一个重要思想,极受人们的崇尚。风水理论认为:“草木郁茂,吉气相随,……或本来空缺通风,今有草木郁茂,遮其不足,不觉空缺,故生气自然。草木充塞,又自人为”[2]“乡居宅基以树木为毛衣,盖广陌局散,非林障不足以御寒气。故乡野居址,树木兴则宅必日旺,树木败则宅必消乏,大栾林大兴,小栾林小兴。苛不栽树木如人无衣,鸟无毛,裸身露体,其保温暖者安能在欤。……惟其草茂木繁则生气旺盛。护荫地脉,斯为富贵坦局”[3]说明林木茂密就是好的风水环境的表现。早在周朝时期的帛书《周易》“林”卦就记述了周人的这种观念:“知林,大君之宜,吉”;“禁林。贞:吉”;“甘林,无攸利;既忧之,无咎”[4]可见古代先民们早就认识到林木植被对调节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把禁止砍伐森林看作是“吉”的表现,把肆意破坏森林看成是“凶”的行为。因此风水理论中把“气好——林茂——大吉”相联于一起。受其影响,古代人们一方面通过“好气场”的外部表现即林木茂盛,来寻找理想的生存环境;一方面通过广植林木或保护林木来获得好风水。所以培植和保护风水林木便成为当时人们的神圣职责和普遍行为。当时的一些乡志、乡规以及家谱都有明确的记述和规定。安徽祁门县《善和乡志》记载:明洪武、永乐年间,六都善和乡程氏诸公酷信风水之说,在溪面茅田降,众人出钱买下高地栽莳竹木,开造风水,荫护一乡,并订立券约,以图永久。至明弘治时,又重立议约,并要求“各家爱护四周山水,培植竹木,以为庇荫。如有犯约者,必并力讼于官而重罚之。……载瞻载顾,勿剪勿伐,保全风水,以为千百世之悠悠之业”[5]明清时号称“祁西右族”的祁门文堂陈氏宗族的乡约规定:“本里宅墓来龙朝山水口,皆祖宗血脉,山川形胜所关,各家宜戒谕长养林木以卫形胜。毋得泥为己业,掘损盗砍。犯者公同重罚理治”[6]四川通江县中林走马坪伏氏家族所立禁碑云:“风水树木为先世培植,原为子孙计久远,当世保护,慎勿剪伐,以负祖宗培植之意;坟之上下、左右并阴阳宅大柏树木,俱当敬蓄,再为培补,以成先人昌后之意”[7]歙县《黄氏族谱》规定:坟墓周围的树木“俱系荫庇坟墓,但许长养,毋许砍拚”[8]等等,不胜枚举。以上表明古代人们把宅居、村落和坟墓周围的风水林木同宗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成为宗族兴衰的精神象征。所以风水意识的盛行,是古代宗族族规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重要原因。
其次,与山林的宗族经营有关。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希望祖宗产业世代传承,宗祠建立以前的众存产业是族产的主要形式。宗族人们为了宗族的公益事业,以及为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应事变救缓急。为此,采取众存产业的办法,对部分祖产实行禁约,规定只可经营,不可转卖他姓。宗祠建立以后,就出现了祠产形式的族产。清嘉庆《黟县县志》记载:“查境内大山,多系各族祠产。”祠产和众存产业一样严禁盗卖,只进不出。因此,在一些宗法势力较为强大的地区,制订有许多禁约来保护族产。徽州祁门县六都善和里程氏宗族,在嘉靖26年众议订立《合山文书》说:“各处山场甚广,原为各房混业,实蓄弊端。近来不惟人繁力怠,抑且短竞长争,日惟不足。况所产渐微,而祸萌长。”因而众议:“除曾摽分各业外,但系窦山公名下承业、买业、佃业各处山场,尽行归众,合一兴养,以备众用。……以嘉靖27年正月初一为始,俱系众业,毋许占悕”[9]因徽州人重风水,故常把风水山、墓林山作为族山,订立禁约,严加保护。由于只进不出,所以越滚越大,故明清时期的徽州约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山地山林都成了族产,其中尤以山林占的比重更大,有的地方族产所占山林的比例甚至高达当地山林的百分之九十。1951年祁门县土改办公室《祁门县结束土改中处理山林的几个具体办法》的报告说:“山林的占有,根据五区的文堂村(可以代表一般村庄),山林为公堂祀会占有数字较大,全村的山林总数为5252.61亩,公堂祀会就占有4600亩(其中地主仅占一小部分)”[10]明清时期宗族对山林的经营之况,可见一斑。由于聚族而居的山民仰赖山林,林木与人们的经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来重视山林的种植和养护。所以,宗族要制订家法族规倡导族人进行植树护林活动。祁门西乡的文堂陈氏宗族制订的《文堂乡约家法》规定:“各户祖坟山场祭祀田租,须严守旧约,毋得因贪变卖,以致祭享废缺。如违,各户长即行告理,准不孝论无词”;“本都远近山场栽植松杉竹木,毋许盗砍盗卖。诸凡樵采人止取杂木。如违,鸣众惩治”[11]明嘉靖36年徽州洪氏族众合约规定:“为山地林木屡被族人盗砍,今共立文约,令各户子孙遵守。”“盗砍成材树一根罚银十两,童仆违犯,坐罚家长”[12]在浙江省也是如此,位于楠溪江中游地区的花坦村朱氏宗族十分重视种植林木,《珍川朱氏宗谱》记载明代人朱复翁:“建宗祠、置祭田,……植松树数万株以自蔽”[13]可见,山林的宗族经营是宗族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与当时人们对林木的严重毁坏和人们对森林作用的深刻认识有关。
二宗谱家法中的植树护林行为
古代宗谱家法主要从三方面体现了古代人们提倡植树护林的绿化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见宗族内部植树护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机制。
1.体现了古人追求林木绿化景观的景观生态思想的行为
中国人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景观上的表现,被认为是“山川秀发”、“绿林阴翳”的山水胜地。诚如宋学大师程颐所说:“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其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矣。地之恶者则反是。然则曷谓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14]所以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良好的林木环境景观作为判断生存环境质量好坏重要条件和前提之一。一些宗族族谱记载其村落宅基选址之时就很注重对林木绿化景观的追求,并把林木茂密的地方看作是后代儿孙显贵的发祥之基。徽州裴氏宗族先祖在村宅选址时就把林木绿化景观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其谱云:“鹤山之阳黟北之胜地也,面亭子而朝印山,美景胜致,目不给赏。前有溪,清波环其室;后有树,葱笼荫其居;悠然而虚,渊然而静,……惟裴氏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以为发祥之基”[15]徽州方氏荷村派始祖在选择村落基址时见到:“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特立,后有幽谷窈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树阴翳”的景观,遂“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16]徽州昌溪太湖吴氏宗族先人于祖先墓旁守墓,“居岁余,视其地平夷,草木丛茂,前拥太平峰峦,后列西山屏障……遂构宅而居焉”[17]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村落。黟县宏村汪氏始祖在南宋绍熙元年“卜筑数椽”于“幽谷茂林,蹊径茅塞”的雷冈下,经数百年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是“烟火千家,栋宅鳞次”,成为古黟“森然一大都”[18]从上引的宗谱资料记载中看出古代徽州地区,在村宅居址选择时就很注重林木绿化的景观。在其他地区亦是如此,如湖南衡阳地区的何氏宗族在宗祠选址时,就推重“后山环之,重峦翠黛,,松柏丛生,……众美咸具,蔚然巨观”[19]的景观生态环境。浙江楠溪江中游地区的花坦村朱氏宗族宗谱说其所居住环境景观是:“陵阜夹川,陂陀下弛,衍为原隰。林麓藏荫,水田环绕,居民耕植其中,熙熙如也,……是盖乾坤清淑之气所钟聚融结,必有玮瑰俊秀杰出乎其间”[20]所以重视林木的绿化景观、讲究绿化环境是古代宗族进行村宅选址时,作为理想的生存环境所极力追求的。
2.体现了古人提倡植树的绿化行为
倡导植树是古代中国人的重要传统之一。古代一些宗族的谱牒资料中均有提倡种植林木的详细记载。徽州祁门西乡文堂陈氏宗族的族规乡约规定:“本都远近山场栽植松杉竹木”。徽州绩溪龙川胡氏宗族规定:宗族子弟生个男孩,必须担土上山栽树一棵(因山上泥土稀少),让孩子与树木同时成长,以造成宗族子弟繁衍与宗族山林增长同步。[21]但宗谱家法资料中记载较多的是在村落、宅基和坟地周围种植风水林木,以此来获得良好的风水环境。福建莆田浮山东阳陈村的村基,“自公卜居后,凡风水之不足者补之,树木之凋残者培之”,最后变成了所谓的“真文明胜地”。[22]福建龙岩县《王氏族谱》记载银澍村王氏宗族在村落的背后种植有各种树木,形成了“峦林蔽日”、“翠竹千宵”、“古木荫蔚”、“茂林修竹”等村落景观。[23]江西乐安流坑董氏宗族的族规:“祠前大路,西展开至阁前,东展开至大江边。多种樟荷,以作下障;复引松柏槐桂,以壮前观。又下自观音堂前,上至武当阁后,收拾业土栽植,以复昔日乔木森郁之盛,俾内白洲与外白洲后先并美,则所以护庇祠堂基宅之功,不犹光且大乎!”[24]徽州明经胡氏龙井派宗谱规定:“堪舆家示人堆砌种树之法,皆所以保全生气也。各族阴阳二基宜共遵此法,尤必严禁损害”。[25]因为树木的种植可起到挡风聚气的功效,还能维护小环境生态,使村落居宅及坟地周围的小环境在形态上完整、景观上显得内容丰富而有生机。所以一些宗族的族民们为了不伤龙脉,爱在来龙山、风水山上栽种竹木,为使一村财气不渲泄外流,爱在村落的水口一带或两山之间密植林木。无锡安氏宗族是当地望族,《胶山安氏家乘》规定:“祖宗坟墓,子孙所当守。……不得侵损墓木,树木凋残逐年补种,以枯树眼同。砍伐充买补栽之费,不得私用”。[26]故此,在南方地区的一些古村落和坟地周围都留有许多风水古树和风水古林,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园林景观。
3.体现了古人禁止毁林的护林行为
古代人很重视对宗族山林的保护,把其列为族规,写进族谱,成为族中律令。清江西乐安流坑董氏宗族为保护宗族山林制订了“樟木坑禁约”:“为约法严禁山林,杜戕害,以资生息事:窃议樟木坑、小带等处之山,为吾房刍荛所出,实为公私日用所由生也。先人栽植培养,所有松杉杂木及茶子等树,原为后人生活之地。每年入山摘取茶子,合房均沾其利。或遇有大工程,即选杉树出售,颇堪供用。盖土地所宜,不粪不耕,而能潜滋暗长,诚为自然之美利也。特恐斧斤不时,旦旦而伐,则萌蘖不能遂其生,拱把何由得大?近来子弟不法,日以樵苏为名,盗砍枝桠,夹带柴薪内挑归。一人作俑,众皆效尤。……兹特约法严禁。除斫取地柴外,如有盗取树木一枝一桠者,一经察获,立拘赃犯到祠,分别责罚。见证报信,亦即记功给赏。其有在场确见,恂情隐匿,亦拟为从,一体同罚”。[27]详细列举了保护林木资源与整个房族的利害关系,由于禁约严厉、保护措施得力,直到民国末年,流坑周边的各个山头仍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徽州地区的歙县棠樾鲍氏宗族,呈坎前、后罗氏宗族,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南屏叶氏宗族,绩溪龙川胡氏宗族的族规都规定:不经宗族同意和批准,任何人不准砍伐宗族山林一树一木;无论任何人,乱砍乱伐一棵树木,处以用纸箔祭树,直至将砍伐树墩(有说树木)烧化的惩罚。[28]古代宗族对村落居宅及坟地周围的风水林、风水树都严加保护,禁止砍伐,如果肆意破坏则被视作大逆不道的行为。许多宗族的族谱家规对保护风水林木都有明确的规定。徽州呈坎前、后罗氏宗族的族规家法还规定:乱砍乱伐宗族风水林木,犯者除了处以用纸箔祭树,将砍伐树墩(或树木)烧化的惩罚以外,犯者还要绕山林一周燃放鞭炮,并请道士设醮诵经;同时犯者还得设宴招待道士、族长和管山人员,并支付道士和管山人工资[29]。《翀麓齐氏族谱》规定:“保龙脉,来龙为一村之命脉,不能伐山木”[30]。《欧宁祖氏族谱》也规定:“树木砍伐,有伤风水,永远存留树木,作对门宾山遮荫风水。其山寸土木石俱系一族人众物业,……倘有向前山砍伐一竹一木者,不拘何人看捉获者,议定赏银一钱,其盗伐者轻则猪酒敬众,重则经官告理”[31]。《衡阳宋氏族谱》中说:“左右前后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桐茶也、松柏也、各色树竹也。倘有入山悄伐者,寺僧固不得诿其咎,族人亦不得徇其情”[32]。福建连城县张氏宗族族规规定“族内众山树木前人修蓄,所以护卫风水,不许入山砍伐。即风吹倒者必众卖以充公用,不得恃强擅搬,违者经看山人报知,从众罚惩”[33]。对于坟地风水林木的保护,一些宗族的族谱家法也有许多保护措施。如《称山张氏家乘》规定:“墓木成拱,所以获祖茔也,松柏垂青,樟桐增色,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皆元气之所盘结也。陌路坟荫,尚思珍惜。矧祖我宗忍今斩伐而勿思培植乎?敢有不肖戕贼,削谱革祭。倘或他人侵砍,合族呈官究治”[34]。对于出卖墓地风水林木的行为族谱家法严厉禁止、惩罚较严。《新淦习氏族谱》规定:“《礼》云:‘君子为宫室不斩邱木’。邱木且不可斩,忍将坟地投献他姓,被人侵占乎。有此等事,呈官究治外,削谱革祭,吾族断不容恕”。“各祖坟墓山林,……有人侵占,毋徇情不理”[35]。有的宗族的族谱还把保护宗族的林木作为族人品德自我修养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宗族人自觉遵守。杭州《闻氏族谱》中的“培德”规定:“世有显亲扬名称贤子孙者,其由祖宗积德,天因笃生哲嗣以彰为善之报。……若乃刻薄寡恩,非所以培养元气,恐天怒人厌,立见败亡。譬之世家乔木,后人剪伐殆尽,而欲其永有荫庇也,得乎?”[36]三植树护林的对象及效应
1.植树护林的对象
宗谱家法中植树护林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宗族山场的林木:宗族人为了宗族的公益事业,如提供宗祠祭祀、修谱葺祠之费用,提供子弟学费考资及救济等其他费用支出,山林是族产的主要来源之一。前已尽述倡导宗族人进行植树护林活动是宗族族规家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江西乐安流坑董氏宗族的族规对宗族公山规定:“自今以往,由一台以至三台,以四围山腰横路为界,种松成林,以壮前观。轻犯一木一石者,合族重罚之”[37]。福建泰宁县新桥茜元村《邓氏族谱》记载:“我乡山多田少,杉松竹笋,上以办国课,下以资衣食。倘不珍重,任加斧斤,山其童矣,人何资寻”[38]。教育宗族人要爱护林木,持续利用。江苏昆山李氏宗族规定:“有乱砍本族及外姓竹木、松梓、茶柳等树及田野草者,山主佃人指名投族,即赴祖堂重责三十板,验价赔还”[39]。宗族所订立的乡约也是宗族家法的一种形式,对宗族成员均有约束能力。祁门县下若溪村王履和宗祠的王姓族众成立养山会,订立文约规定:所有住居前后并东西二源,无论公业己业及邻里公共之山,概插苗木。六年之后,养山会首去查看苗木的栽培成长情况。到第八年必须做到苗齐,不能有寸土抛荒[40]。对不按规定者均有一定的处罚措施。
风水林木:宗族人由于深受风水的影响,认为龙脉是风水之命脉,风水林是保护龙脉的龙之毛发,也是藏风得水的关键。四周林木茂密,则村子中不受凶风恶暴,林茂则水源得养,万物滋生。有山有水而无林木,有如人之失却衣饰与毛发。山青水秀,人文才能健康发达。风水林主要有水口林、龙座林、墓地林。水口林是在村落的水口处,主要是护托村落生气,抵挡煞气(东北风和北风)的侵入。龙座林是指村落或村落后山及来龙山的风水林木。墓地林是在坟园墓地种植或保护的风水林木。种植和保护风水林木是宗族的普遍行为,是族规家法的主要内容。清代湖北麻城《鲍氏宗谱》规定:“山前山后各有禁限,盗砍树木者,杖二百。”浙江永嘉楠溪江中游塘湾《郑氏宗谱》记载,新宫坳里的太阴宫有棵“大可丈围、高难尺计”的大樟树,竟有见利忘义之徒企图砍伐。于是“村中知事者不敢袖手以旁观,斟酌再三,集款买归老宗祠之业,立有字据,永后并不许砍断”[41]。广东中山客家人在屋后的山坡上营造培植“祖林”(风水林),“祖林”只许栽培,不许砍伐,也不准闲人随意出入,务使“祖林”长松落落,芳草萋萋,以“祖林”的浓密苍翠烘托出本屋龙脉为灵气所钟的意境[42]。
园林景点的林木:园林景点是人们休闲赏玩之所,南方地区许多古村落都建有公共园林作为村人聚玩休闲之地,有人称之为“水口园林”。宗谱中有此记载,徽州《胡氏宗谱》记其水口园林是:“水口两山对峙,涧水匝村境,……筑堤数十步,栽植卉木,屈曲束水如之字以去”[43]。宗谱家法中对族人种植和保护园林景点林木的行为多有记载,其目的是为族人树立种植保护林木的榜样。歙县的《汪氏谱乘》记载清乾隆初年歙县盐商汪应庚在扬州,“兴修平山堂蜀冈,栽松十余万株,今皆合抱”[44]。该地号称万松岭,从而使扬州城蜀冈成了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万松岭则成了一著名景点。
2.植树护林的效应
宗谱家法提倡植树护林、保护环境的行为,特别是注重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对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防止聚落附近的水土流失,改善村落的小气候及环境质量,保障宗族成员的生存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宗族的禁规严密、惩治苛刻严酷,故在客观上培养了古代人们种植和保护林木的习惯,产生了巨大的植树护林效应和约束力量,而这种约束力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力,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中国社科院学者陈柯云先生在安徽徽州考察时,曾向祁门县六都善和里的一程姓农民问道:“‘解放前,那个山(风水山)上的树真的不能砍吗?’他说:‘别说树啦,一棵草也不能动。’‘如果砍了树会怎样呢?’他说:‘从我父辈到解放,还没听说有人敢在那个山上砍树割草。但我听祖父说,从前有过一个人到那山上砍了一棵小树,结果被族长发觉,被鞭笞而死’”[45]。这一事例说明古代宗族宗法制度的严酷程度。因而使得徽州地区的山林免遭破坏,据1950年《徽州五县森林调查报告》称:“徽俗聚族而居的乡村,其前后高山称为‘龙脉’,山上必养树木,称之为‘禁林’。……此次见到保存完整的如黄尖徐姓村后的森林,祁门伦坑禁林中夹有不少枫香、松树、杉木等,直径在1米左右,休宁的樟前、梓坞村前有数百年生周围丈余的古木”[46]。许多地方至今仍然是一个山青水秀、令人神往的风景胜地。如徽州祁门松潭村戴氏宗族保存有140多亩风水古林,清初戴氏入松潭后,将村边的笔形山上天然林作为全族的风水林封禁起来,使其藏风得水、保护生气;并于林下挖了一口池塘,形似砚台,使山林与池塘呈“笔砚”之势,以期望村中得文魁星光临。“松树常青,潭影清雅”因名松潭村。族规严禁携刀斧入林,仅许孤寡老人徒手拾拣林内枯柴,经戴氏宗祠300多年严格管理,松潭风水林古木森森,浓荫蔽日”[47]。休宁县阳台村,数百年至千年树龄的红豆杉、望春花环绕村口,如一群护村神、知客僧,组成水口林。最大的红豆杉高28米、胸围4.7米、基围5.2米,最大的望春花高21米、胸围5.15米。参天的风水古木郁郁苍苍、伟岸挺拔,四周是面积达2.6万亩的毛竹林。古老而珍贵的风水林与万顷碧波的竹海、人家、梯田构成徽州山乡风景园林景观[48]。在福建也是如此,如南靖县和溪乐土村客家人黄氏家族,将村周2000多亩山林定为风水林,现在黄氏祠堂后还有300多亩保存完好,成为罕见的原始森林景观,被列为部级自然保护区[49]。闽北建瓯县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林木就是当地杨氏宗族的风水林,被族人保护而留存下来的。在其他省份也都能发现因宗族族规而保存完好的风水林。
四结束语
宗谱家法是宗族出自维护宗法家庭制度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封建国家法律、法令的补充,是属于村落习惯法的范畴。宗谱家法族规中包含了丰富的绿化护林思想,在我国古代地方植树护林史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它不仅强化了古代人们重视林木绿化景观的环境生态意识,而且还促进了古代乡村的植树活动,推动了古代人们对林木的保护,从而改善和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应予以充分肯定和扬弃。今天,在我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值得大力弘扬。注释
[1](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新编》外篇《州县请立志科议》。
[2]《青乌先生葬经》(题金丞相兀钦仄注)。
[3](清)乾隆年间《宅谱尔言》之“向阳宅树木”。
[4]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清)祁门《善和乡志》卷2“风水说”。
[6](明)隆庆六年《文堂乡约家法》
[7]张浩良:《绿色史料札记》30-31页,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8]歙县《潭渡黄氏族谱》。
[9]《窦山公家议》卷5《山场议》。
[10]姚邦藻:《徽州学概论》第5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明)隆庆六年《文堂乡约家法》。
[12]刘和惠:《明代徽州农村社会契约初探》,《安徽史学》1989年2期。
[13]陈志华:《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第72页,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14]《二程集·河南程氏文集》卷10《葬说》。
[15]黟县《湾里裴氏宗谱》卷2《鹤山图记》。
[16]《尚书方氏族谱》卷3《荷村派基图小引》。
[17]歙县《昌溪太湖吴氏宗谱》卷1。
[18]黟县《宏村汪氏宗谱》之《南湖纪实》、《月沼纪实》。
[19]湖南《衡阳何氏四修宗谱》之《异茂两房新兼祠堂记》。
[20]永嘉《珍川朱氏合族副谱》之《珍川十咏序》。
[21]赵华富:《徽州宗族族规家法》,《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22]福建《莆田浮山东阳陈氏族谱》卷2。
[23]福建龙岩《银澍王氏族谱》。
[24](明)万历十年《董氏族谱》之《宗原道原两堂簿引》。
[25]徽州《明经胡氏龙井宗谱》。
[26](清)咸丰《金匮胶山安氏家乘》之《赡族录》。
[27](清)道光19年《乐邑流坑董印明公房谱》之《樟木坑禁约》。
[28]赵华富:《徽州宗族族规家法》,《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29]赵华富:《徽州宗族族规家法》,《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30]婺源《翀麓齐氏族谱》卷1《祠规》。
[31]《欧宁祖氏族谱·族规》。
[32]湖南《衡阳宋氏六修族谱》卷1。
[33]福建连城《新泉张氏族规条款》,清抄本。
[34]绍兴《称山张氏家乘》卷1“祖训”之“保荫木”。
[35]江西《新淦习氏四修族谱》“谱戒”之“禁盗卖”。
[36](清)嘉庆《杭州闻氏族谱》卷8“元子公家范”。
[37](明)万历十年《董氏族谱》“宗原道原两堂簿引”。
[38]福建泰宁《邓氏族谱·族规》。
[39](清)昆山《李氏族谱·族规》。
[40]《环溪王履和堂养山会簿》,见陈柯云《略论明清徽州的乡约》,《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41]浙江永嘉《棠川郑氏宗谱》之“新宫坳樟树记”。
[42]张应斌等:《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嘉应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43]徽州《仁里明经胡氏支谱》序“文昌阁记”。
[44]歙县《汪氏谱乘》之“光禄寺少卿汪公事实”。
[45]陈柯云:《略论明清徽州的乡约》,《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4期。
[46]《安徽森林》第43页,安徽科技、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版。
[47]陈琪:《松树常青潭影清雅——记松潭风水林》,《人民日报·海外版》1994年3月8日,第4版。
[48]许宗元:《徽州景观文化研究》,《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49]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第215-21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如何保护树木篇3
驾车路线:京珠高速韶关北站粤赣高速始兴县城省道343县道346车八岭保护区。
地方特产:蛹虫草、灵芝孢子粉、蜂蜜、野生灵芝、香菇、木耳、笋干、高山茶。
旅游资源:在车八岭保护区内,大部分森林保持着原始状态,空气中负离子最高含量超过26万个/立方厘米,是广东省目前负离子含量最高的保护区。保护区分布有由米锥和枫香等珍稀树木组成的中亚热带雨林,还有“活化石”三尖杉、“史前遗老”观光木以及野茶树、伯乐树、红椿、伞花木等珍稀濒危植物。
在保护区黄竹坑内有一株树龄200多年的“广东杉树王”。其树高44米,胸径3.73米,冠幅面积191.8平方米,立木蓄积22立方米,为目前广东省内胸径最大、树龄最老的杉树。
保护区内种类众多的鸟类常常会构成“日落青岩际,溪行绿筱边。去舟乘后月,归乌息人前”的美丽画面,其中就包括黄腹角雉、白腹山雕、白鹇等珍稀鸟种。海南虎斑Z(音:jian)有“神秘鸟”之称,是一种夜行性的难以见到的鸟类,曾经数十年没有任何踪迹,也是鸟类中的濒危物种。1998年,海南虎斑Z在车八岭保护区被发现。此外,保护区里还可以见到虎纹蛙、穿山甲、苏门羚等野生动物:我国特有物种――华南虎在这里曾有分布。
保护区内的仙人洞传说是玉皇大帝派太上老君炼仙丹的地方,虽然我们无从考证美丽的传说,但今天的仙人洞周围确确实实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药用植物。
目前,保护区里居住的主要是有“东方吉普赛人”之称的过山瑶人。因其“食尽一山,则移一山”的生活方式而得名,一直到解放初期他们才有了自己的山林和耕地,并且在仙人洞定居下来。仙人洞不仅景色迷人,据地质学家考证,它还是500年前的火山口,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人类居住的火山口。
如何保护树木篇4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木资源;病虫灾害;预防措施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林地占有面积比较广阔,在国际上,我国森林面积占全世界的第五位,但是根据人均占有面积来算,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占全世界的第119位,人均森林面积仅有0.132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9.048立方米,这样小的森林面积对于我国而言是非常珍贵的,必须要对其加以保护。从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每年受到病害虫侵害的森林面积达到上亿亩,这就导致我国森林资源越来越少,并不能够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避免受到病害虫的侵害。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技术都有了飞跃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林业部门也开始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在保护森林资源上,从而综合治理病害虫的侵害。但是在采用这一防治措施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投入的资本非常大,因此我们需要遵循先预防,后防治的原则。在预防的过程中,工作热暖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理论与实践方法来将病害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防治的成本,从而为我国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从造林工作的概念出发,浅要阐述了利用营林技术来控制林木病虫灾害的方法。
一、造林工作的主要内容
1)在造林之前,工作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育苗地,何为合适?也就是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并湿润、地势平缓、临近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为了便于运输,应尽量选择在临近林地的位置。2)在栽种苗木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深翻整地,然后采用各种措施来对土壤进行消毒,等到苗木发芽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覆盖栽培,同时还需要有效的控制杂草。采取措施防止旱涝灾害,最后在其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壤的养分,可以对土地施加相应的肥料,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虫的侵害。等到苗木生长之后在对其进行分级选择。3)在造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林地进行选地、整地处理,选择健康的苗木进行栽种,并对其进行抚育与保护。另外,还要求林地的各种条件要好,这样才能够提高苗木的存活率。4)从林地、品种特征、造林技术、经济性等各方面来分布苗木,保证其密度分布均匀。5)尽量栽种混交林,因为这种能够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森林资源的生产率、成材速度快。
造林的全过程是:1)需要工作人员全面规划与设计林地;2)对土地进行整地处理,并对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3)采用合适的苗木品种来种植;4)对其进行合理的抚育工作;5)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各种侵害,例如病害虫的侵害、人为损害等。
二、通过营林技术来控制病害虫的侵害
营林技术也就是工作人员通过选苗、植苗、播种等各种方法来提高森林资源的活动,简单的说,在实际工作中,种植森林资源面积较大,并且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能够形成森林的都会被称为造林,如果只是栽种小面积的树木,这种并不称为造林。造林的主要工作有:采集树种、培育苗木、栽植与抚育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工林。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营造人工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因为螟黄斑星天牛而导致人工林无法提高其产量与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树种栽植,通过先进的造林技术来预防病害虫的侵害。
1、杨树的种植
首先,根据杨树的特性,采取科学有效的种植方法对其进行种植,在其栽植过程中,要求其间距达到一定的要求,灌溉的深度应该在8cm以上;其次,工作人员应该在林地埋深20cm的表土,然后在其中放入苗木,填土并提高其密实度,最后在对其浇充足的水分;最后,种植技术方面:1)为了保证苗木根部的水分不被蒸发,可以采用浸泡或者稻草捆绑的方式来锁住根部的水分;2)该树木适合深栽,在栽种过程中,尽量开挖较深的土壤,并且其地下水必须要充足;3)在种植过程中,如果树木有一些较长的侧根,我们需要将其阶段,这样可以促进杨树的生长,并且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2、建立林业的混生理念。科学合理分配物种
从生物多样性.森林病虫害的自然控制,站在平衡的结构上看,可持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目标.坚持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根据法律规定.促进森林健康”,并大力推广多品种的科学配置,以创建混交林在结构上更加合理、稳定。从而减少病虫害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对预防和控制由重到轻,以防止严重灾害的发生。
3、多品种的造林模式配置
因地制宜.采取多品种的配置模式是一个自然的控制方法。种植设计时,考虑到树种的选择组合,采取混合植株之间的混合模式。甲虫疫情乡,杨树森林,果树网格复合经济模式,促进林网结构调整。按照“合适的土地.种植适宜树木树”的原则,因地制宜,促进合理配置物种的科学合理配置。
4、如何针对不同地理、气候情况进行多品种树种的配置
(1)防护林带尤其成片带状分布的,包括:护岸林,护路林,防风固沙林.一般岸边道路两侧.种植超过6线周围沿公路沿线排水树木以杨树为主采取应变混合.主要是杨树森林,第二排恩照7比3的比例,采取混合,杨树诱饵种株杨树主栽品种。
(2)主要道路周边:包括:干沟,渠,主干道路主要是道路绿化,防护林的保护一般道路沟渠两侧的树木有2行以上.选择天牛免疫种国槐,水曲柳,樟子松,云杉,杜松或耐种的杨树,柳树,榆树,正确配置诱饵种杨树.混合比例为7:2:1。
(3)部级森林,包括:斗渠,毛渠,该领域的边缘,一般两侧的排水配置两排树木.选择杨树.抗灰物种,可以配置刺槐,杨树免疫树种可以种植灰混合采取的应变。未发生甲虫疫区应大力推广杨树速生丰产林.果树.小网格复合经济农田林网模式。大面积覆盖的地区选择两个杨树树种的分配比例为7:3,采取隔行混合小网格,选择红枣,杏,山楂等树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各个部门精诚合作.基层林业人员的积极努力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的。尤其是如何利用营林技术控制林木中的病虫灾害的问题更是需要在以上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手段,积极新区,实践中寻求突破,为我国的林业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夏康民,汤端生.浅析林业造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如何保护树木篇5
【关键词】大树;移植技术;养护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木制品需求的大量增加,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而如何保证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俨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正因如此,大树的移植与抚育管理了,也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从影响树木移植成活率的关键移植技术与养护管理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1大树移植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大树在移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二个部分,一个是移植前技术、一个则是移植中的技术,具体如下:
1.1大树移植前应注意的技术要求
大树移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际树木的可成活比率。因此,加强对大树移植技术的分析与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大树移植前的技术分析,作为大树移植技术的重要基础,在提高树木成活率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做好大树移植前的技术分析,尤为重要。具体如下:
首先,对大树的选择。针对地势平坦且周围适当开阔得地区,我们在进行杂木林地或人工林培育时,应选择树干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树木。同时,格外注意,树冠是否丰满,树干上是否长有新芽、新梢,以此提高树苗质量;
其次,在树木的移植时间上。在大树移植中,最好选择在树木的休眠期,也就是说树木春季萌动前与秋季树木落叶后时间为宜。同时,选择在连阴天或降雨前后移植,以此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再次,大树移植前的挖掘技术。挖掘需移植的大树时,一般均是采取距根部中心120厘米左右的位置,沿规定地根幅外圈垂直向下挖。在挖掘过程中,如遇粗根,可使用手锯锯断,以免根部劈裂。而当侧根全部挖断后,则应该将树身推倒并切断主根,从而避免伤到大树的根皮和须根;
最后,大树移植前的修剪。在移植前对大树进行修剪主要是为了减少树木水分的蒸发、便于运输和二次种植。因此,在树木的移植前,如果大树需要修剪,可对其进行适当的剪短,原则上应遵循:针叶树不修剪,阔叶树可适当修剪的基本原则。
1.2大树在移植中应该注意的技术要求
在移植中大树应该注意的要求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挖掘;第二,栽植。
其中挖掘,主要是指为了确保大树的移植成活率,在大树移植前的头一天,可以根据大树所在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浇水,以避免土壤过干造成的土壤松散。同时,主根不可太短,否则虹吸作用会使养分从主根流失。并且,以大树(胸径30厘米以上)以树干直径的5倍来确定土球直径,其土球使用草绳包扎至紧。
而栽植,则是指在大树移植前,应该为大树挖好土坑,为大树的移植做好准备。在挖坑过程中,如果所遇到的底下水位偏高,则可挖1.3米左右的树坑,并使用03米厚度的砖石、砂垫在坑底,起到透气渗水的作用。而在栽植前则可以使用生根粉涂抹在树根的伤口处,以提高栽植后的成活率。同时,栽植回填过程中,应先用水在土中不断的进行搅拌,直到搅拌成泥浆状,并等待10分钟左右,等水都渗下以后,再进行土壤的回填。而这种回填的方法,不仅能够使土壤应充分满足树木排水的基本要求,又能够使土球紧密接触,使树坑不产生积水。
2大树移植后应注意的养护管理要点
俗话说三分靠种植,七分靠养护,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大树栽培过程中,移植后的日常养护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工作,益成为提高大树成活率的重要基础。其具体养护管理工作要点如下:
2.1在大树移植后应格外注意树体的水分代谢平衡
由于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很容易受到较大的损伤,致使吸水能力大大的降低,引发因树体供水不足,而造成的水分代谢失去平衡,直至枯萎、死亡。因此,在大树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做好树体的水分代谢平衡,是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也是移植养护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保持大树地上部分树体的保湿。主要我们可以使用包干,即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现在有三个比较成功的树干保湿方法:绑裹草绳法、捆绳绑膜法、捆草绑膜裹布。而无论哪种方法,其所使用的保湿原理都是相同的,达到的效果也大体是相同的,只是在包干材料上不尽相同,所以,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可因情况而定。
第二,对大树地上部分进行定期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目前部分林业作业人员,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在树枝上挂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瓶子,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这一方法省工又省钱,但不够均匀,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2.2在移植后对大树进行定期的树体保护
对大树进行必要的树体保护,是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我们所说的树体保护,主要集中在,病虫害防治,树木施肥以及树木防冻三方面。其中,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根据大树的树木特定与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对树木进行及时的检查与防治;树木施肥,主要是指根据大树的成长需求,给树木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尤其是对新移植的大树,其肥料应该遵循由少渐多,由淡转浓的基本原则,以避免肥料过多,对根部造成伤害;而树木防冻,则是指在入秋之后,为了确保新移植的树木能够顺利渡过寒潮,可以采取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做好树体保温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大树的移植与养护技术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随着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经济份额,而大树的移植与养护技术直接关系到大树的成活率,关系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熟练掌握树木的移植要领,做好大树的移植与养护工作尤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瑾.大树移植的技术要点及施工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燕国峰.大树移植经验谈[J].城乡建设.2010(03).
[3]李伟达.大树移植技术浅谈[J].China’sForeignTrade.2011(02).
如何保护树木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B护管理;生态价值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美化市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公共绿地管理是提高绿化景观效果、美化城市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理念不断更新,现就如何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在实践中走和谐持续发展管理做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1园林绿化和养护基本要求
为各个年龄的树木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树木长期维持较好生长的园林树木养护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养护,即根据不同园林树木的生长需要和某些特定的要求,及时对树木采取如灌溉排水,施肥,整形修剪,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园林技术措施;另一方面是管理,如看管维护,绿地的清扫保洁等园艺管理工作,这些管理工作必须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树种,物候期和特定要求适时进行,以保证树木栽植的成活率,预防早期转衰,延长绿化效果。园林树木养护管理要具有一定的质量标准,即要保证树木枝叶繁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形丰满,美观,人,畜,机械,车辆对树木有极少损坏现象,高大乔木不与架空发生干扰,分枝较高,无阻挡车辆,碰伤人头,司机视线的现象,经常保持树木周围地面土壤疏松,通气,树基部无堆积污染物现象,为此,应制定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做好养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园林养护要点
2.1灌溉。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是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能满足树根的吸收量,或地上部水分分水泵过大的情况下,都应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措施就叫灌溉。
2.2排水。土壤含水过多,造成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长势以及生长条件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1)地表径流:地表坡度控制在0。1-0。3%,不留坑洼死角。(2)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抢排积水。(3)暗沟排水:采用地下排水管线并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相连。
2.3施肥。根据土壤状况,树木生长需要,及时补充树木生长所需的氮肥,开花结果所需的磷,钾肥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即在播种或定植前,将大量的肥料翻耕埋入地内,一般多选用有机肥或复合肥,施用的方法有穴施,环施和放射状沟施等。追肥慢是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生长速度补充所需的肥料,一般用化肥或菌肥,施用的方法有根施法和根外施法,施肥时,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酵,腐熟,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末,注意浓度不能高,施肥后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透,否则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对树根不利,根处追肥最好于傍晚喷施。
2.4整形修剪。修剪是树木抚育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修剪,能调节和均造价较高。保持土壤湿润是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除在栽桂皮后浇足定根水外,还应根据气候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枝叶萌动,生长旺盛的季节,常绿树栽植后,干旱时除浇定根水外,对枝叶也应经常喷水,但是土壤中水分始终呈饱和状态,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树木生长发育,低洼地区会导致积水,应注意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对大面积的绿化要求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在绿化区设置自动喷灌设备或预埋水管,定时浇水。
2.5中耕除草。为保持绿地整洁,避免杂草与树木争夺水分,养分,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病虫滋生,及时除草,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对园林树木的生长很重要,对于野生杂草的清除,要不间断进行除小,除早,效果好,若荒草较为严重,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化学除草方法,但应慎重,注意选择适当的化学药剂,先试验,再推广,以免发生要害,在远郊区或具野趣游息地段应经常用机械割草,使其高矮一致,除下的杂草要集中处理,及时驼走堆制肥料。
2.6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要防早、治小,除了要慎重对待,科学防治,同时要保护环境,减少家药污染。可采取喷粉法,喷雾法,熏蒸法,毒饵,胶环(毒环)法。
2.7树木损伤后的伤口处理。(1)除去伤口及其周围的干树皮,准确地确定伤口的情况,同时减少害处的隐生。(2)在伤口表面进行涂层保护。(3)树皮修补。(4)移植树皮。此技术近年来有用于古树名木的复壮与修复中。
3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措施
3.1防止自然灾害。大风来临前要将树冠适当抽稀,疏枝,支撑加固,地势低,易积水处开排水沟,对风口外的大树重点加固,发生水涝,可贴近土球边用钢钎打洞,使水渗入地下。对于不耐旱的树种栽植后都应将主干和主枝少白或喷白,以防树皮晒裂,在土球表面覆盖树皮或草帘,对树干绕绳或包扎麻片。
3.2看管、巡查。为了保护树木,免遭或少受人为破坏,对于一些怕践踏的树种,便如树根较浅的树种,应当选用绿篱或围篱围护护起来,与游人隔离。绿篱要适当低矮一些,围篱的造型要简单朴素,如发现树木倾斜,要及时扶正加固,而一些重点地区应设专人看管,定期巡视,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_3做好记录。由于树木衰老,病虫侵蚀,机械损伤,为有破坏,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一些树木死亡。应在尚未完全死亡之前,尽早伐挖。这样既能避免树木对造价,交通,建筑,电线及其他设施带来危害,减少病虫潜伏与蔓延,又能增加可利用木材,同时,在确伐前应调查其死亡原因,观察四周环境,做好伐挖记录。
4.园林施工应与园林养护有机结合
4.1施工与养护均是设计意图的再现园林养护应充分体现设计理念
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工艺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这是打造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对园林养护的必然要求,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和延续。例如,已经施工完毕的一处园林景观,有植物配置及建筑小品,其中的层次对全景起着举足轻重的八月,这就需要在养护工作中充分理解设计理念,采取合理修剪等途径来控制植物层次,高度,来体现和延续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党员的总结范文(收集2篇)
- 阅0党员的总结范文篇1近日,教育局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看到那些党员分子中的佼佼者,他们一心为公,执政为民,让我很受鼓舞,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名.....

党员双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收集2篇
- 阅0党员双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首先,更为全面的认识了什么是教学评估它是对全国各普通高校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它的意义就在于更进一步的加强国家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

医院人工作总结(整理7篇)
阅:0医院个人工作总结篇1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刚才我们听取了院长热情洋溢、令人振奋的开幕词和院长客观真....

如何保护树木(6篇)
阅:0如何保护树木篇1摘要:阐述城市化发展中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古树名木在日常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

1-10数学教案(整理6篇)
阅:01-10数学教案篇1认识数字1-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1-2;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1-2;4、会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