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整理2篇)

来源: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1

一、突出产业支撑,谋划城镇发展,构筑与特色产业互动的城镇体系。西峡是地处河南省西南边陲和八百里伏牛山腹地的一个深山县,全县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其中山坡面积占80%以上,人口密度127人/平方公里,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人口分散在鹳河谷地,不易集中。特殊的区位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西峡在推进城镇化时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培强产业,形成产业支撑有力的特色城镇体系。因此,我们坚持选择具有本地资源特色、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发展项目,作为城镇产业发展的重点,培育形成了特色农业、中药制药、特钢及冶金辅料、汽车配件和生态旅游五大产业。并将这些产业与城镇基础设施一并规划,做到产业布局到什么地方,规划就跟进到什么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就延伸到什么地方。先后聘请北京大学编制了《西峡县绿色城镇体系建设规划》,聘请上海规划局修编了《西峡县城总体规划》,聘请国家林科院编制了《西峡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中心城区规划突出“山城、水城、绿城和新型工业城”的特色。小镇的规划主要依托自身的特色产业优势进行,根据经济区域布局和主导产业的分布,重点规划了回车、五里桥“城郊工贸型”,丹水、双龙“特色农业型”,太平镶、二郎坪“旅游配套型”和紫金、莲花、白羽“三产服务型”四种类型。目前,全县已呈现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建设有序推进,特色产业与城镇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打造特色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与城镇互动发展。坚持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沿线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培育形成了中药制药、汽车配件、钢铁及冶金辅料、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和宛药、龙成、西保三大龙头企业。依托县城郊区荒坡地,采取“一统一、两不变(县统一规划建设,乡镇项目税收和统计渠道不变)”的政策,在县城规划建设了民营生态工业园和宛药、西保、汉冶、通宇四个专业工业园区。同时,在产业基础好的丹水、西坪两个镇分别建设了特色工业小区,打造县域经济的发展平台。目前,县民营生态工业园拉大城市框架13平方公里,累计入园项目达120个,实现产值10亿多元,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6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亿元,工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到60%以上,全县工业化率达到56.1%。特色工业的快速发展,为西峡积聚了财力,增加了城镇建设投入,也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0多亿元,其中财政投入8亿多元,仅2007年就投入1.6亿元,启动实施了城区路网建设、老城改造、新区建设、市场建设、水系改造和城市配套等六大市政建设工程及“五化工程”和“五大秩序”整治工程,使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品位明显提升。

三、打造特色农业聚集带,实现特色农业与城镇互动发展。围绕支柱产业兴市建镇,使特色农业成为城镇建设的产业基础,城镇成为特色农业的依托。培育了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和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猕猴桃人工栽培面积,达到9万亩,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食用菌达到8000万袋,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中药材面积达到35万亩:山茱萸产量占全国的2/3。建设了县城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心、西坪边贸中心、丹水贮藏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业聚集带。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7亿元,增长6.6%。“菌果药”特色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62%、63%、61%。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分工、分业,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集聚,繁荣了城镇市场。双龙、丁河、丹水等8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以上。其中双龙香菇市场占地3.2平方公里,拥有800多家专业购销门店,30余家加工企业,常驻外地客商1000余人,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1万多名农民长年从事香菇加工、分级、购销工作。年交易额10亿元左右,创汇达200万美元。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2

一、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现状

根据《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23)》,双流西航港开发区布局规划为:教育科研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机械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制药产业园、材料产业园以及相应配套产业园。《成都市产业布局规划纲要》明确将双流开发区列为成都市的医药食品、机械电子、光电及新材料基地,具有以四川大学、中科院光电/!/所等为龙头的教育科研基地。

双流县依托与国际机场和成都物流园区紧临的优势,逐步引进品牌企业入驻开发,引导横向集中、协作配套、规模经营,重点发展以航空食品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主动融入临空经济圈,构建与临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集群。

双流县共有食品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企业48家,主要分布在九江、东升、华阳、西航港街道、黄水、彭镇等镇(街道)和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包括农产品深加工、果蔬菌类深加工、航空食品、畜禽肉制品和软饮料5大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4.7亿元,同比增长41.6%;利润总额达16.96亿元,同比增长61.5%;利税总额达22.17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44亿元,利润总额1.59亿元,利税1.93亿元。分别占全县企业的15.1%、9.4%、8.7%。销售收入上亿元食品企业有7户。以西航食品、川航汉莎食品、嘉里粮油公司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从而形成了食品主导产业集群,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绿色食品产业在双流县域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较为突出。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食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航空食品、饮料制造、调味品加工、粮油加工等初具规模,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四川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成都市天味食品有限公司的“金龙鱼”、“好人家”等已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等,部分企业目前正在争创省、市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等,冬草莓、枇杷分别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全县获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达38个、28个、23个。

二、食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全县仅有48户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占食品企业总数的16%,形不成规模效益。

2、结构不够合理。从行业结构看,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3、市场、加工、原料、基地产业链尚未形成。分散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模等方面尚不能适应食品产业的要求,没有走上最好的原料、生产最好的产品、卖最好价钱,获最佳效益的轨道。

三、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发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根据“工业强县”战略的要求,从食品产业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契机,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立足小康社会对食品工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1、,销售收入达到46.1亿元,利税总额26.6亿元,年平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

2、20__年,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2.55亿元,利税总额64.94亿元,基本保持年递增25%的水平。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实现食品产业集聚发展。

(三)发展重点

重点建好六个基地、抓好六大行业、采取六项措施,即制定“3个六”的工作思路。

——建好六个基地。即充分利用双流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以金桥、太平、永安等镇为重点,着力建设好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其中有全国最大的万公顷太平枇杷基地和5万亩冬草莓基地;以彭镇、黄甲、华阳、三星等镇为重点,着力建设好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在草莓、枇杷、破季菜、四季苔韭等果蔬主产地适中区(如金桥的昆山都市农业园、新兴万亩特色蔬菜产业园区),着力建设好果蔬深加工基地;在肉鸭、云崖兔主产地适中区(如华阳、三星),着力建设好小家禽深加工基地;在麻羊、生猪主产地适中区(如黄甲、彭镇),着力建设好畜制品深加工基地;以九江外贸出口加工产业区和蛟龙工业港(九江蛟龙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着力建设好出口食品加工基地。

——抓好六大行业。以嘉里粮油公司为主导,大力扶持以本地资源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企业,切实抓好植物油加工业;以西航食品和汉莎公司为重点,切实抓好

航空食品业;以豪吉、台青、天味等企业为依托,切实抓好调味品加工业;以东平肉联厂、豪吉鸡精为龙头企业,以不断扩大熟肉制品比重为突破,切实抓好畜禽加工业;以东誉、久和、宏林等企业为重点,切实抓好果蔬及菌类加工业;以统力和黄龙溪、牧山茶叶为主,切实抓好软饮料制造业。——采取六项措施。一是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领导;二是制定食品企业招商引资目录,加大食品企业引进力度;三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研制和开发新产品;四是大力实施“名企战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知名企业;五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着力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加速培育一批“双流产”食品知名产品;六是完善一系列扶持政策,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主要措施

1、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双流食品产业发展,整个推进工作包括“服务、引导、协调”等,做大做强航空食品、粮油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食品主导产业。一是要加强与市经委和市推进办的联系,主动争取市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并及时掌握全市推进食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本地食品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强与县内主要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建立起详细的资料库;三是要建立健全产业推进工作的运行机制,重点要明确工作职责、细化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办法,有序推进食品产业工作,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沟通协调,在全县形成产业推进、整体联动的格局;四是要广泛采集与食品产业有关的信息,定期编制具有一定深度和参考价值的《双流食品产业信息》,及时反映相关的政策法规、业内动态,为领导决策和县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好务;五是要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加强行业预警,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2、加大食品产业大企业培育力度。今年,我县已将嘉里粮油、西航食品2户企业列入我县快速成长壮大类和经济效益增长迅速类大企业培育计划。,嘉里粮油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利润5200万元,税金900万元,预计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润1.5亿元,税金5000万元;西航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利润1675万元,税金1241万元,预计20__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润3000万元,税金3000万元。

3、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食品产业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引导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链。围绕大企业培育,逐步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4、积极扶持,鼓励发展。在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技术改造投入政策等方面做好研究和争取工作。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进食品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开发新产品。二是重视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引进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三是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工程、新型保鲜贮存、膜处理、超临界萃取、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微电子控制、微波、无菌包装等高新技术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提高我县食品企业科技含量、提高资源转化率、提高食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6、加大监督力度,实施名牌战略。一是继续鼓励品牌建设,对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的企业实施奖励和扶持;二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体系,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为培育我县品牌食品企业和产品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及经营伪劣、假冒产品网点的监督力度。三是强化对食品广告的管理,实行食品广告证明制度,对我县名优食品,媒体应加大力度广泛宣传。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大学生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收集5篇)

    阅:0

    大学生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篇1落叶在空中飞舞,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空....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整理2篇)

    阅:0

    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篇1一、突出产业支撑,谋划城镇发展,构筑与特色产业互动的城镇体系。西峡是地处河南省西....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收集3篇)

    阅:0

    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细则范文篇1电务公司__高速公路机电安装项目部__高速公路是__国道主干线支线____县至__段....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整理2篇)

    阅:0

    特色乡村旅游案例范文篇1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智慧化发展;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

    固体废弃物(收集5篇)

    阅:0

    固体废弃物篇1关键词: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预防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