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总结(整理2篇)
来源: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总结范文篇1
一、推进制度建设,建立改善医疗服务长效机制
1、建立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预约诊疗和信息共享功能,整合打通各类服务终端,加快实现号源共享,逐步增加网上预约号源比例。对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解决上级医院“挂号难”问题。
2、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以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契机,加快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联体牵头医院要建立远程医学中心,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颁布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广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服务,不断扩大对我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到2023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增进医患互动,改善签约服务群众感受。
3、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费用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相结合,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二、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
1、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将缓解群众看病难作为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统筹协调、合理计划诊疗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弹性安排门诊时间,鼓励开展延时门诊、夜诊等医疗服务形式。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要积极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减少患者挂号、排队、候诊次数和时间。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加强门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我院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与上级医院建立急诊急救转诊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3、改善入院、出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入、出院服务。要提前做好患者出院结算准备工作,做到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即时结算。急诊入院患者实行病人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做好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转科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4、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做好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四、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责任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总结范文篇2
几年前,德国有位医生将所在医院从1959年至1989年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做了一次比较研究,发现尽管30年来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诊疗设备,但是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并无明显降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起来说,到目前为止,医学的总体水平与人们的期望值之间仍旧存在很大的差距。
临床诊疗是一项非常艰难、复杂的工作。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的多种变化,另一方面是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对此,我国著名的医学前辈张孝骞教授曾有过精辟的见解:病情和人的面孔一样,没有两个是相同的。的确,医生可能看过很多患同种疾病的病人,他们之间会有某些相似的基本情况,但更重要的,是每个病例又各有特点,因而在疾病的诊治、病情的发展和预后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一个医生即使对某种疾病已有丰富的知识,并亲自治好过若干这样的病人,但他永远也不敢说他对诊治这种病有绝对把握。因为,知识和经验对医生只有辅助作用,面对每个新来的病人,医生只能“从零做起”。在治疗没有结束之前,医生不能断言对这个病人的治疗一定能成功。
病人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任何时期前来就医。一般地说,就医越晚,病征表现越明显,诊断越容易些,但治疗效果可能很差。反之,就医越早,对治疗而言效果较好,但因病征表现不完整,医生在诊断上就很困难。对于大多数病例,医生必须在初步掌握情况后及时做出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随后密切观察监测,根据病情发展和治疗反应,适时修正诊治措施。因此,临床医疗实际上是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
探索,意味着有可能走弯路、走错路。不少杰出的医学家都认为:误诊、误治是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客观存在,永远不会消失。客观世界的规律决定了消灭误诊、误治只能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愿望。作为病人,应该从这一客观现实中了解并理解医生的工作性质;作为医生,绝不能因为这一客观现实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者为自己的失职作解脱。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希望一出手就成功是很自然的事。比如刑事侦察人员希望一出手就抓住罪犯,但实际上他们也难免在工作过程中抓错人。医疗工作要冒很大的风险,医务人员即使仅仅是爱惜自己的名声,也不希望发生误诊、误治的情况。无论对刑侦人员或医务人员,人们都有理由要求他们提高觉悟,加强责任心,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尽可能地不犯错误。但如果要求他们一点差错都不能出,那就很可能难以工作了。
临床医疗需要高科技和爱心的高度结合。医务人员对病人漠不关心,当然做不好工作。但如果他们总是担心害怕,就有可能在这种客观上高风险的工作中避难就易,避重就轻。回避风险其实是另一种失职。
几十年前,我听一位曾在清宫太医院工作过的中医老大夫谈过当年工作的情况。太医们终日诚惶诚恐,无论皇帝病情多重,只要服你的药后死了,太医就会被砍头。于是,太医只好尽量使用无效药,结果皇帝得到的往往是无效治疗。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领导个人履职报告(收集3篇)
阅:0领导个人履职报告范文篇1第一条为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国家和出....

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总结(整理2篇)
阅:0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总结范文篇1一、推进制度建设,建立改善医疗服务长效机制1、建立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区域信息....

清洁员岗位职责(收集8篇)
阅:0清洁员岗位职责篇11、贯彻、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指令,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保洁员的日常工作;2、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