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整理2篇)

来源: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篇1

引言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历史,且已经有近万年的陶器制作史。陶瓷作为用具渐渐普及的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陶瓷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更在于它的观赏性。也正是由于陶器用具被人们喜爱并广泛使用,也使得陶瓷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陶艺教育已经不再是诸如景德镇陶瓷学院一类的专业艺术院校所特有的教育,而是已经在一些其他高校中广泛的开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但是针对这样一门特殊课程的开展来说,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它的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陶艺教育的重要性

1.独特、创新性,提升高校素质教育

陶艺教育具有独特及创新的性质,因此通过陶艺的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素质教育。在整个陶艺创作过程中能够迸发出学生的灵感与想象力,同时通过陶艺创作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神层面运用作品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所以说,在高校中开设这样的陶艺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够让广大学生通过作品的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2.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陶艺制作过程是一个动手创作的过程,在陶艺教师的引导及帮助之下,学生能够在陶艺制作的原则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审美的作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同时通过陶艺制作过程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得到了提升。

我国高校陶艺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近些年,陶艺教育具有推动艺术教育中对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陶艺教育也得到了自身的发展,并且已经渐渐形成一个相对规范与完善的科学系统。我国国内许多的艺术院校也针对陶艺教育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交流、探索与实践。同时可以发现与传统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模式相比,陶艺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与管理标准化

在以往传统的陶艺教学中,都是一对一教学,教师即师傅,根本没有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此外,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教案,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管理,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现在的高校陶艺教育有着标准的模式和专门的管理辅助教学部门,同时教师按照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更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2.理论与实践系统化

对于高校陶艺教师本身而言都是具有高知识和高学历的人才,他们对于陶艺的理论也有着较深的研究,其中的高级职称教师更是陶艺专业的带头人,他们在教学的实践与理论中交替并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3.师资与设备高标化

目前我国广大高校的陶艺教师都是一群毕业于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或者是专门的陶瓷艺术学院的年轻人才,他们拥有着高学历与能力,是高教学实力的代表群体,保障了高校陶瓷教育的教学实力。同时各个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高校陶艺实训室的建设,因此拥有大量、高质量的先进陶艺设备,这也为陶艺教育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4.“技术”与“艺术”并存的教育观

我国传统陶艺教育一味的注重技艺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理论的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知识修养都较为缺乏。实际上,人文学科的知识修养与艺术中人文精神的教育十分关键,关系到培养出来的是艺术家还是工匠的本质问题。因此在陶艺教育中需要将文化理论教育也重视起来,当今高校也开展了诸如世界陶瓷史、中国陶瓷史等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技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见识和胆识探索陶艺的新风格、新材料、新领域。

根据专业特点,谈高校陶艺教学经验

1.教师在教学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陶艺教学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陶艺专业的学生,另一种是诸如艺术设计专业、美术专业等非陶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两类学生的教学时,应当进行区别性教学。针对陶艺专业学生,教师应当事先明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将产学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为国家培养理论知识丰富、较高专业技能与修养的陶瓷艺术人才为目的。而对于非陶艺专业来说,陶艺仅仅是一门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应当多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当注意教学深度的恰当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高校陶艺教学方法应尽量多元化

我国传统陶艺教学方法单一,通常是小规模的讲授或者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仅仅适合一对一或者是小数量的学生教学。而现在的高校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教学设施齐全等特点,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高校陶艺教学的需求,比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欣赏、讨论交流、视频演示、技法示范、实地参观考察等等形式。

3.注重创新能力与材料意识培养

在高校陶艺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智慧和技能去引导学生在作品创作中敢于表现、自由思想的精神。而教学中最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材料,只有利用材料这样的介质才能够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多的让学生接触各种泥材、釉料,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各种特性及效果,并且辅助实践。可以说,对每一个陶艺创作者来说材料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创造新的陶艺表现语汇、拓宽个人创作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4.陶艺教学中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同专业或相关学科的经验

在陶艺教学中经验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经验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可以是国内外相关的经验。例如:盘泥条人体造型技法是我国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所开设的,这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盘筑泥条成型技法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够是学生对泥土与人体造型的认识有所提高;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术系进行教学时会通过邀请各地艺术家进行自身艺术作品以及人生经验的讲授,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艺术家与他们的创作背景,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直观的欣赏与评判,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创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5.教师在陶艺教学中应将教学步骤条理化

陶艺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涉及到造型、色彩、构成、材料等多个领域,而对于刚接触陶艺课程的学生来说大多没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事先进行教学顺序整合,由浅入深的渐渐展开。在制作陶艺前先进行理论的讲授,让学生对陶艺有初步了解;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各个时期陶艺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陶艺流派与特点;接着再进行陶艺制作流程讲解:制泥―成型―装饰―施釉―烧制,与此同时可以边讲授边演示,并让学生不断练习与把握;随后可以深入讲解一些具有难度的陶艺技巧;最后进行共同的烧窑实践。只有按照这样一个由浅入深、步骤条理化的教学环节,才能够让学生逐步提高并系统掌握陶艺知识、技能。

提高高校陶艺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基本素养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陶艺教师本身应当时刻不忘学习与自身各方面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陶艺教育的发展。

第一,作为高校陶艺教师应当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不断的完善,其中包括了陶艺理论知识、陶艺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等各个方面的完善。

第二,教师教学不能够按照自身喜好来进行教学,许多高校陶艺教师都有着多年额度陶艺制作经验,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及制作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审美与习惯进行有偏向的传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审美及表达上的单一。因此作为高校陶艺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多元化、丰富化教学方法、审美标准及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较好的鉴赏及创造力。

第三,注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高校教师进行陶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知识的教授,更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教师应当是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去引导学生的个性独立的设计思维、探索精神、艺术表达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形成,最终达到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目的。

总结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篇2

当代艺术陶瓷集工艺性

与艺术性于一体

当代艺术陶瓷不同于当代陶瓷。后者的外延更大,它还包括生活陶瓷。两者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在保留陶瓷工艺性的同时,逐渐摆脱了陶瓷的实用功能,演变成为纯艺术品。既然工艺性和艺术性是当代艺术陶瓷的基本属性,下面我就先从这两个方面探讨。

陶瓷的工艺性简而言之就是泥、釉、火的结合。如果一件陶瓷作品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我们就可以说这件作品陶瓷语言浓重,也可以说作品在工艺上体现出了陶瓷的材质美。工艺难度通常可以体现在烧制成功率和色釉料配方等方面。颜色釉和青花属于釉下彩,而粉彩、古彩和新彩属于釉上彩。一般来说,釉下彩比釉上彩作品的烧制成功率要低很多,而古彩与粉彩作品的烧制成功率要比新彩作品低很多。

当然,这只是对于陶瓷工艺的一般认识,我们在评判作品工艺难度以及评价当代陶瓷艺术家的艺术地位时也不能根据上面的标准简单作出结论。

说到高温色釉作品成功率低,主要是指很多颜色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流变、釉变、色变,很难驾驭。以流变为例,很多颜色釉在1320℃~1340℃高温烧成,色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流动,而这种流动很多时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致力于高温色釉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说,一方面要追求色釉流动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要承受色釉过度流淌可能导致的创作失败。高温色釉陶瓷艺术作品的这种不确定性或者说工艺上的独特性,导致很多收藏者对于高温色釉作品情有独钟。很多陶瓷从业者利用收藏者对于工艺一知半解的特点,批量制造出所谓高温色釉作品,即:用大面积的高温颜色釉色块作为背景,用较容易控制的釉上新彩表现具象的事物。应该说,这已经不是高温色釉作品了,这属于综合装饰范畴。我们暂且抛开艺术表现效果不谈,单说在工艺难度上,综合装饰的成功率通常高于纯粹的高温色釉作品。

众所周知,戴荣华专攻粉彩和古彩,被公认为釉上彩瓷创作的领军人物。他的釉上粉彩和古彩作品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因而很多人竞相模仿他的作品。戴荣华的釉上彩瓷作品在工艺上色彩明艳、搭配合理。尽管仿品在题材、画面上和器形可以做到相似,但是其工艺和真品相比却有天壤之别。很多藏家都说戴氏釉上彩有家族秘方,其实这就是工艺难度高,它不是轻易可以仿制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工艺难度更体现在陶瓷作品的不可复制性。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陶瓷作品,常常工艺难以被他人复制,或者复制起来的成本极高。

艺术性是艺术陶瓷的重要属性。显然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艺术。这里我不想讨论什么是艺术。但是要谈到当代艺术陶瓷收藏,就不得不对陶瓷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评判。要评判艺术性就要先对艺术有个界定。百度百科对于艺术是这么说的,“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可见艺术是主观的,一种高尚的精神产品,艺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问的心灵互动。面对一件精美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陶瓷工艺品,我们很难从中领悟或体会出什么真情实感,因为它只是商品,不是艺术品。那么陶瓷大师们、学院教授们的作品就一定是艺术品吗?我看未必。我常常会看到知名大师和教授的笔会作品。抛开作品工艺性标准,单说艺术性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些年来,由于艺术瓷越来越为收藏者重视,其价格也水涨船高、逐年攀升。商家和相关部门在经济利益的促使下,挖空心思以各种名义组织大师和教授进行笔会。一时间,笔会作品满天飞。而大师和教授们本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应付了事。可以想象,这种应酬之作其艺术含量能有多少!

既然当代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是主观的,在价值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选择艺术性高的作品呢?我觉得无论是中华民族的还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主流艺术都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陶瓷作品的艺术性不是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也不是卖弄技巧,更不是单纯对观者感官上的刺激。它是艺术家的真情流露,是欣赏者内心泛起的层层涟漪,是超越时空的心有灵犀。

一件值得收藏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我们知道清末到民国初期的时候,由于一批文人介入到瓷上绘画,极大地提升了瓷画的艺术性。但是由于他们无法熟练掌握釉、彩以及烧成气氛、温度等工艺要求,所以浅绛彩作品的工艺性差,无法长久保存,极大地影响了其收藏价值。现存的浅绛彩作品实物都存在釉彩剥落的现象。后来民国时期出现的珠山八友作品,在工艺上克服了浅绛彩作品的工艺缺陷,达到了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成为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收藏对象,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无独有偶,在浅绛彩瓷出现一百年后的今天,大批国画、油画名家纷纷介入到瓷上绘画。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瓷上创作往往浅尝辄止,忽视陶瓷的材质美,我们也就不难判断其工艺水平的高低了。

重视陶瓷艺术家本人的修养

我们知道艺术是主观的,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是作品本身所展示出来的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我们在品评一件陶瓷作品的艺术性时,通常会说该作品的格调是高还是低。“格调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思想品格和艺术修养的总汇体现。”从创作角度来看,格调是艺术家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的最高体现;从欣赏角度来看,它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品格呢?每个民族的艺术审美标准和其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我们民族的艺术审美标准深深地植根于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传统文化构建受到儒、释、道的影响,是多元的、复杂的。尽管儒、释、道各自教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也有重合的部分。从个人的修为角度看,儒家推崇品德,佛教宣扬功德,道家提倡道德,都是强调个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艺术家是为人类创造高尚精神财富的工作者。难以想象艺术家的道德品质低劣,他的作品的格调会高雅。文徵明曾言:“人品不高者画品便见卑下”,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高尚的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传统美学之追求,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之说。在绘画实践过程中,客观景物的品质由画家去反映表现,在这个表现过程中,画家本身的品质一直在起作用。画家只有本身品格不凡,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有不凡的艺术风格,画品是人品的表现,作品是性灵的流露。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雅俗之分。格调不仅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高格调一般不仅要表现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内容,还要求艺术家有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这与艺术家的学识修养、艺术修养息息相关。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亦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

李菊生作为当代高温色釉瓷上绘画的领军人物,注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挖掘现代文化内涵,突破传统工艺美术价值观念,借鉴巾、西方绘画艺术技法,逐步形成了彰显个性审美趣味的艺术风格。李菊生的人物创作多取材于传统诗文。他通过刻画人物的瞬间情态,展示人物丰寓的内心世界,表达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现在,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决定收藏某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前,有必要对该艺术家先做个基本调研,看看他是否在品质卜有高尚的情操,在学识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有机会,最好先和艺术家本人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一下,听听他的艺术创作出发点和对陶瓷艺术的理解。这样我们能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收藏者这样做也是不得已,因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我们的艺术陶瓷业普遍存在着浮躁心态。一些从业者不甘于寂寞、迎合市场的低俗审美,相互抄袭、投机取巧、渴望一夜成名。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师、教授们面对市场巨大的需求,不断复制自己从前的作品,缺乏艺术创新的动力、固步自封、偷工减料,甚至出现了艺术水准下降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而有时还片面追求政绩,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艺术陶瓷市场的自身运行机制,特别是这些年来,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各级大师称号的评选,严重破坏了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选择资深当代艺术陶瓷经纪人

收藏者面对众多的艺术陶瓷作品,很多时候会有手足无措之感。一方面有收藏者自身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是当前艺术陶瓷收藏没有一个客观、公正和科学的指导标准,更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引导、规范和监督这个市场。收藏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专业、可靠、资深的经纪人比自己直接选择作品更为安全、保险。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收集5篇)

    - 阅0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1【关键词】大学生素质;艺术教育;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50―00艺术是一种文化。人类的.....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收集3篇)

    - 阅0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篇1关键词:剪纸图案;陶艺课程;教学;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70-02一、引言剪纸艺术是农耕文明时代造就的图.....

    客服人员的岗位职责(收集9篇)

    阅:0

    客服人员的岗位职责篇11、通过电话、QQ及聊天工具与客户及时沟通,确保客户网站平台项目按时按质上线。2、和....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整理2篇)

    阅:0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篇1引言我国拥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历史,且已经有近万年的陶器制作史。陶瓷作为用具....

    陶艺教育论文(整理2篇)

    阅:0

    陶艺教育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景德镇陶瓷产业;陶瓷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基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