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研究(整理2篇)
来源:
校本课程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艺术;课程;模块;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教学模式已为人所聚焦。艺术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前些年我校艺术教学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我校艺术教学改革率先进行,形成了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自由组合为原则的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式教学。本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二)研究意义
一方面,我校目前的课程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艺术教学改革研究在学校率先进行,对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研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模块”式教学研究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这种模式以学生发展的个性需要为目的,更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研究能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并带动其他学科进行大胆地实践与研究,对创建研究型学校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人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因此,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3.“发现学习”理论。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让学生从“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转到“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上来。
二、研究内容
(一)艺术校本课程教学分班制
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学校经过理论研究和调查实践,在艺术课开设上实施艺术学习“小班制”(如下图),也就是把传统的每三个班级合并成一个艺术大班,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分成六个模块小班,六个模块是:(1)传统民族美术;(2)素描写生;(3)创意水溶彩铅;(4)音乐欣赏与演唱;(5)音乐欣赏与语言艺术;(6)合唱。这种大胆创新的分班模式区别于传统分班模式,实施目的在于提升艺术教学的效果,提高校本艺术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二)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制
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制主要包括两块内容:一是学生“模块式”学习,在选课之初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个性特长和兴趣愿望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块班级上课,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二是教师“模块式”教学,在艺术校本课程的设置方面,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各自的专长特色和专业发展开设不同的特色校本课程,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专业特长,同样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模块式”教学与学生“模块式”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艺术校本课程学习灵活性
艺术校本课采取“走班式”教学,也称“走读式”教学,六个模块小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到不同的教室进行模块学习,走班学习体现出学习灵活机动性的一面。
艺术校本课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情变化做适当调整。具体来说分为两个方面:
1.学生方面。模块教学的学习内容以一个学期为周期,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要重新选择,这样学生便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模块。
2.教师方面。教师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后,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表现和问卷调查在下一轮模块学习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杨老师在第一学年开设了涂鸦课堂的模块学习,第二学年更改成传统民族美术。灵活性使得“模块”教学更赋魅力,更具艺术性,它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善于变通,与时俱进。
(四)艺术校本课程研究综合性
艺术校本课程是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与综合研究的基础后确定的。我们通过收集、研究相关资料,调查艺术教学状况,制订方案等研究准备后,对课题深入实践与实施,最后提炼总结出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式教学。(二)学生的艺术素养明显提高
1.实施“模块”式教学以来,学生在期末测试以及平时作业的成绩比实施“模块”式教学前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有些小模块成绩,如素描提高了50%,稍低一些的音乐欣赏与语言艺术也提高了近30%。另外,学生在期评中的自我评价环节认为艺术校本课对于艺术修养方面的提升有帮助的达到53.10%。
2.学生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艺术活动,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效果明显。在校内学校艺术节、新年音乐会、才艺大赛、科幻画比赛、现场班级名片绘制大赛等活动的参与人数明显比往年多。在校外学生的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在过去的一年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人次、省级2人次、市级4人次、区级1人次,取得不俗成绩。
(三)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显著提高
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学校更宽松、更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相长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展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前沿探索等,全力以赴“武装”自己,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四)艺术特色学校进一步完善
在艺术校本课程“模块”式教学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我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艺术特色学校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改进“模块”式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的学习要加强
不断加强学习,做学习型、研究性教师,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育改革在深化,教育理论不断创新,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的学习,梳理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深入研究“模块”式教学存在的这样那样问题,深入探究艺术课程的功能,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雄厚的知识储备和完美的课堂教学艺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价值,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教学评价要得当
艺术课程是富有魅力的课堂,艺术课堂评价也应该是富有魅力的。教师“模块”式教学课堂评价不能太机械教条,应多元化、富有新意,得当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诸如“该生对水溶彩铅兴趣浓厚,有强烈的创作欲,技法成熟,色彩感觉也非常好,如果在后期处理方面能够再多下点工夫那就更棒了!”之类的课堂评价用语就很好地体现课堂评价的艺术。
总之,“模块”式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艺术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对“模块”式教学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1]谢.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6-01.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01.
[3]葛赛尔.罗丹艺术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03.
校本课程研究范文篇2
一、主要方法与措施
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措施是:
1.校长及学校行政人员大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课题组提供各种方便。
2.以教研为主,科研、管理、培训和教研相结合。
3.实行课题研究例会制度。课题组成员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以学习平台、教育教学随笔、论坛等形式交流体会,互通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共性问题,凝聚研究的合力。
二、主要内容
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三、成果与成效
1.开发出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内容宽泛、贴近生活,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易懂易记,求真务实,渗透了我校“面向生活育人,面向社会育才”的办学理念。具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文化素养课程。主要是在七年级开始开设经典诗文诵读课,开展美文朗读活动。每学期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中华美文诵读大赛”,通过“读千年美文”,引导学生“做少年君子”,提高道德品质,提升文化素养,在适应低年级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拓宽教学面,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推进新课程改革,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类是与教学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快速阅读、快乐英语、趣味数学、绕口令、英语小演讲等。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这些内容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一线教师协同完成,每个学期都以举办全校学科竞赛的方式检验应用成果。有时学科间共同进行,例如:英汉双语演讲、唱歌、课本剧大赛。第三类是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交通、消防、用电、食品卫生、运动和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学生在遇到危险和受到侵害时如何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从小树立“珍爱生命,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利用早会、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第四类是娱乐活动类。主要有围棋、象棋和集邮等一些根据学生爱好安排的活动。每周固定的体活课是此类校本课最好的载体,学中玩,玩中学,师生其乐融融。
2.有效地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全校掀起的诵读古典诗文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学生加深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塑造了良好、健全的人格。
3.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最初的研讨、制定目标到确定课程内容、开发编写教材,许多骨干教师都参与其中,拓宽了对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他们开始由课程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的形势下,老师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么重要!“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4.连续几年,我们编辑了一系列的校本教材,主要有:语文组的《课本剧表演》和历史组的《历史剧表演》、张丽教师主编的《生命科学的奥秘》、尹淑春主编的《快速阅读》、王易新、王晓峰、凌楠主编的《快乐英语》、杨娟、于杰平主编的《化学趣味实验》、梁爽主编的《趣味数学》、尹淑春、崔晶主编的《优秀作文集锦》、刘雪松主编的《语文名著速读》、张琪媛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于海燕主编的《环保小卫士》、刘雪艳主编的《说联联看》和《诗文赏析》、窦丽娟主编的《视听乐谱》、兰凤杰主编的《历史课本剧》等26本校本课程试用本。随着探究的不断加深,近几年,我校还有大批学生荣获各种奖励证书,一些学生的作品也发表在黑河市创办的《教育周刊》上,特别是有些学生参加了县、市组织的数学和英语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相长,连续几年来,全体老师在教育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四、讨论与思考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及资源开发过程中,老师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其原因很多,有知识缺陷方面的,有精力透支方面的。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老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师怎样正确地给自己的定位,怎样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

保健医生个人工作总结(收集3篇)
阅:0保健医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全面贯彻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

校本课程研究(整理2篇)
阅:0校本课程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艺术;课程;模块;教学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与课堂教学....

淘宝客服人员工作职责(收集2篇)
阅:0淘宝客服人员工作职责篇11、熟悉产品,了解产品相关信息。对产品的特征、功能、注意事项等做到了如指掌,便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