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整理2篇)
来源:
肝脏肿瘤范文篇1
[关键词]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肝脏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4(b)-0057-02
肝脏肿瘤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死亡患者每年达60余万人。我国肝脏肿瘤患者发病率约占世界发病率的43%,多见于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原发性肝癌。肝脏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术后早期容易复发[1-2]。目前肝脏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治疗,但多数患者最终确诊时,已属晚期,且多伴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等,肝脏代偿功能差,易出现远处转移,患者耐受性差。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肝脏肿瘤治疗的一项新技术,临床上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适应症广且并发症少,成为临床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3]。为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该研究2008年1月―2012年7月期间对71例肝脏肿瘤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术(PRFA),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来该院就诊的142例肝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MRI或CT检查确诊。观察组男44例,女27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4.5±7.8)岁,其中原发性肝脏肿瘤56例,转移性肝脏肿瘤15例;对照组男42例,女29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5±7.3)岁,其中原发性肝脏肿瘤58例,转移性肝脏肿瘤13例。
1.2方法
观察组行PRFA治疗:术前常规凝血检查、药敏试验,禁食8h。CT与超声联合介导定位下行经皮经肝穿刺治疗。持续硬膜外麻醉,CT与超声联合介导定位下用电极针穿刺进入肝肿瘤深面,打开电极,对肿瘤及其周围0.5~1.0cm的肝组织进行消融,射频消融仪功率为150W,频率为500kHz。对于肿瘤较大患者采取多方位、多针、多点、多角度治疗,确保治疗范围囊括整个肿瘤及其周围1.0~2.0cm的肝组织。射频治疗后及时行B超、CT等检查,若未达到治疗效果及时补充射频治疗直至完全消融为止。
对照组行手术切除治疗:全麻行开腹肝脏肿瘤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预留1~2cm安全切缘,用血管钳夹碎肝实质,将残留管道组织用无菌丝线结扎,切除肿瘤,创面对拢针线缝扎。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评分、1年复发率、3年生存率,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两组治疗后QOL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53.52%,对照组为50.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发生感染6例,疼痛10例,发热4例,无漏胆汁与胆汁性腹膜炎,无肝功能衰竭,对照组分别为41例、53例、18例、6例、6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切除术一直以来是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法,但肝脏肿瘤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临床发现时多已属中晚期,且多发生远处转移,患者耐受性差,手术切除率低,患者术后复发多。临床上仅20%左右的患者能有手术切除的指征。对像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其他部位肿瘤引起的肝脏多发转移,无法进行手术切除[4]。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临床上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借助影像学技术能精确观察治疗效果等优点。
PRFA利用电极发出的中高频射频波,激起组织细胞发生等离子振荡,离子间互相撞击形成高达80~100°C的高热量,而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对热的耐受性差,当加热到45~50°C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使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发生溶解引起细胞膜破坏,进而改变细胞结构,故可快速、有效地杀死肝肿瘤细胞,但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仅轻度损伤,而高温还可凝固肿瘤周围的血管,防止肿瘤浸润周围肝组织,达到治疗肝脏肿瘤的目的[5]。对于无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肝癌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小肝癌及中心型或深部小肝癌患者,中晚期癌及手术切除后复发患者,等待肝移植前抑制肿瘤生长、肝脏出现转移性肿瘤经化疗后以及移植后出现复发转移等患者均可行消融治疗。
PRFA与传统切除术相比,术野清晰,介导定位精确、一般可一次性成功,可减少盲目穿刺导致手术失败,减少胆漏、出血、气胸、邻近脏器损伤等发生;穿刺时可行多病灶、多方位、多角度反复穿刺,避免腹腔损伤及肿瘤转移;射频热损毁部位清晰可见,热损毁不足可追加,降低肿瘤残余的可能[6]。该研究对71例肝脏肿瘤患者行PRFA治疗,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娜.肝脏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88,105.
[2]王者超,王济明.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治[J].当代医学,2012,18(13):16-17.
[3]白秀峰,张景斌.肝脏肿瘤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总结[J].吉林医学,2012,33(1):152-153.
[4]刘丽芳.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3):253.
[5]赖威,卢实春,曾道炳,等.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初步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439-441.
肝脏肿瘤范文篇2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肿瘤;检出率;性质;准确率
doi:10.14033/ki.cfmr.2017.7.0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07-0058-02
肝脏肿瘤是常见的肿瘤,也是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其中,恶性肿瘤如肝细胞癌、肝转移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均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1]。对于疑似肝脏肿瘤患者来说,准确诊断肿瘤性质,有效鉴别良恶性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实时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均应用于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疑似肝脏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x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疑似肝脏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
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7~82岁,平均(59.4±11.4)岁;病理诊断:肝细胞癌24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2例、肝内胆管癌8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8~83岁,平均(58.7±10.6)岁;经病理诊断:肝细胞癌22例、肝血管瘤15例、肝转移癌14例、肝内胆管癌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诊断结果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Siemens-Acuson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行扫描检查,探头频率210~510MHz,探头4V1,并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时二维灰阶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高年资医师对检查扫描结果进行判定。观察组疑似肝脏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取患者肘静脉,注射造影剂(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并行特异性造影剂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实时、动态和连续观察患者肝脏、病灶影像,并储存[2]。超声造影检查时间6min,依次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窦期,并根据肝脏回声增强时间、消退时间,增强程度、形态等来进行良恶性肿瘤的定性[3]。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肝脏肿瘤检出率、肿瘤定性诊断率,并比较两组诊断阳性、阴性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肝脏肿瘤检出率比较
在真阳性率、真阴性率方面,观察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肝脏肿瘤定性准确率比较
根据病理诊断结果,观察组:肝细胞癌24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2例、肝内胆管癌8例;对照组:肝细胞癌22例、肝血管瘤15例、肝转移癌14例、肝内胆管癌9例。在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癌和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上,观察组定性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我国是肝脏肿瘤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而肝癌是发病率仅次于胃肠癌的恶性肿瘤,被业内称之为“癌中之王”,病死率较高。在症状上,肝癌患者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且发现确诊时大都到了中晚期,且病情进展较快,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4]。目前,在肝脏肿瘤的检查上,超声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给予受检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可显示局部病灶。但是近年来超声检查影像技术快速发展,实时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也在肝脏肿瘤诊断中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这些方法在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实时二维灰阶超声操作简单、价格低,并且可准确确定病灶位置,但对于低于1cm病灶,其检出敏感性也强于CT检查,在早期肿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但是影像检查不能仅限于发现病灶,关键在于能够鉴别肿瘤性质,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因此,实时二维灰阶超声检查存在局限性,仅仅可作为筛选工具,而不能鉴别肿瘤良恶性。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检测肝脏肿瘤内部异常血流信号、肿块边缘异常血流信号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且可测量最大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等,在显示肝脏肿瘤血供及瘤内血流分布上作用明显,可清晰显示血流动力学变化[6]。由于肝脏恶性肿瘤血管、血流分布与良性肿瘤明显不同,所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弥补实时二维灰阶超声检查不足,从而为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提供有价值信息。在当前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上,CDFI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比如声束血流角度依赖性、低速血流信号检测敏感性较差,同时也受运动、彩色血流信号等因素影响。
在疑似肝脏肿瘤患者诊断上,其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超声造影术在临床检查上,是通过注射造影剂来增强血液回流信号,在检测微小血流信号上敏感性高,并且可清晰显示肝脏组织内灌注情况,也能鉴别刚脏内恶性病灶、肝血管瘤等[7]。在超声造影特点上,肝细胞癌主要的特点为动脉期回声快速增强,门脉期与延迟期抵灌注;在血管瘤动脉期方面,肝血管瘤存在周边结节状增强回声,而肝转移癌的超声造影特点为动脉期回声增强。
在超声造影中,注射造影剂是重要环节。理想的超声造影剂可通过肺、心脏及毛细血管循环,可通过外肘静脉注射行造影,并且能够重复注射。在临床应用上,注射造影剂的方法包括缓慢静脉冲击注射法、持续静脉滴注和团注法三种。本研究采用的是持续静脉滴注方法,并根据时间设定了方法。在选择方法时,需根据检查部位、目的和造影剂选择合适的造影剂推注方法。
缓慢静脉冲击注射法适用于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来延长增强作用时间,减少彩色溢出伪影。在超声造影中,彩色血流显示峰值通常不随灰阶与多普勒信号衰减,如果注射剂量过大,则需严格控制造影剂剂量、速度和浓度,从而提高超声造影检查的效果。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其理论依据是微气泡在血液之中流动可产生强烈背向散射效果,提高肝动脉、门静脉内血流信号回声强度,从而增强彩色、能量和频谱多普勒信号[8]。在疑似肝脏肿瘤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可提高肝脏肿瘤血流检出率,提高肝脏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肝脏肿瘤检出率,在真阳性率、真阴性率方面,观察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肝脏肿瘤是临床上常见和多发肿瘤,肝脏恶性肿瘤前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给予患者有效的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研究认为,在疑似肝脏肿瘤患者的诊断上,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映丰,周启昌,朱才义.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2(1):53-56.
[2]钟子辉.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医药指南,2012,33(13):530-531.
[3]王婧,孙婧,杨红,等.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EB/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22(9):6820-6822.
[4]付华伟,刘发生,冯晓曦,等.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6(2):994-996.
[5]胥莲江.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9):75-76.
[6]尚国栋,刘俊德,李付民,等.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5(1):137-138.
[7]张丽英,李开艳,崔贤,等.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治疗后的后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1(3):58-60.

工商管理教学(整理2篇)
阅:0工商管理教学范文篇1一、工商管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引创新之水进课堂,关键在于工商管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肝脏肿瘤(整理2篇)
阅:0肝脏肿瘤范文篇1[关键词]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肝脏肿瘤[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

勘测设计服务方案(收集3篇)
阅:0勘测设计服务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工程测量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应用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工程....